但要做到这一点又属实不易。
有可能对方义体设计的承受上限就要大于外装甲的承受能力。
而且减震器也可以很好的应对这种攻击。
所以这一手通常也是针对“手脚”之类单独的部件。
尤其是关节部分。
也有人将之戏称为“赛博分筋错骨手”。
这是一种性价比低到令人发指的武功。
一般人是不会考虑它的。
除非是外功的招式博弈、天人合一方向真的已经升无可升,才会在这种地方考虑。
当然,老江湖们大多还是会一点点入门级别的破械术的。
但也就是那种“老江湖遭遇小混混,随手一招拍断人手腕”的情景才适用。
在高手面前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而在残奥会这种追求极限的竞技舞台上,这种鸡肋技术自然是“食之无味”。
实际上,任何擂情景的武术,一旦在“规则”之追求极限,那么它内含的策略组,在“死斗”的情景之下显得奇怪。
就比如“击剑”。
奥运会的击剑运动员,剑术确实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的剑术在放在实战的武术之中,就是“疯子的打法”。
他们放弃了正常人都会有的步伐、闪避,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中线的拼抢”上了,每一招都是同归于尽的打法——或者说,每一招都是奔着“以伤换命”去的。
只不过因为运动规则,所以运动员并不会真正的受伤。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很轻松。运动员真的可以面对直奔面门的剑光而无动于衷,有必要的话,他们连闪避的本能都能完全克服了。
如果让一个奥运会的击剑冠军和一个街头剑术的剑豪去打同样的车轮战,那么奥运冠军可能每一轮都可以赢得漂亮,但失误一次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街头剑手可能每一轮都会受点小伤,对峙半天,但每一轮都是有惊无险。
——当然,前提是这位击剑冠军可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并且严格按照自己训练的剑术来。
擂台武者转街头武者,就如同表演武者转擂台武者一样,都要受到一定的训练。
但就如同表演武者同样具有强大的身体素质,甚至比一些实战武者还要好一样,擂台武者的技术意识,也比街头武者更强。这绝不是说他们不能打。
最多就是“能打”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在追求规则下极致的残奥会擂台上,确实很少有人会将“破械”这种技能练起来。
TX-0若有所思:“说起来也确实是这样哦。残奥会是有年龄限制的吧?我记得是六十来着?绝大多数‘普通的天才’在四十岁之前就会触及自身的巅峰了吧。少数‘不凡的天才’在这个岁数也会遭遇瓶颈。”
但那远不是外功技术的极致。
就如祝心雨曾将“内功的至境”描述成“看不到彼岸的汪洋”一样。
外功的极致,如同喜马拉雅一般。普通人仅仅是看到就会绝望。而登山者就算只登上上段,也能一览众山小。“顶峰”也是一个较大的范围。
哪怕真的“登顶”了,山也能以微弱的速度长高。
当然,当然,珠穆朗玛峰必然是有其极限的。一个星球上的山最高能有多高,还是看重力与岩石的质地。
如若有一个永恒的存在观察群山,那么它会觉得岩石在流动。岩石本就是一种流体,只是流动得很缓慢。
外功也必然是有极限的。
松岛宏道:“你们当年又为什么会想要创造这样一门鸡肋的手段?”
向山摇了摇头:“这可不是‘创造’的。没人会想要刻意设计这样一种技巧。只不过某人战斗着战斗着就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类似的技巧,然后将之提炼出来,成为一门新的武学。”
“我有一个老朋友,是一个工程师。最好的那种。当然,我也是,不过我们的方向不一样。他比较擅长机械,尤其是极端条件下的传动部件,我比较擅长计算机硬件。”
“最开始起事的时候,他就跟我们在一起了。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缺,义体虽然是顶尖的,但是所有的渠道都被管控了,想要搞到新的,真的很不容易。什么东西都得修修补补。”
“所以他代替大家承受了来自后勤的压力。”
“而且由于那个时候人手不足,所以就算是后勤人员,也得加入到‘刺杀’的行列。我们就是这样祈祷着可以早一日灭除所有的……贼人。”
向山如此说道。
“越是修理,就对义体越是了解。他能够仅凭声音就判断义体内部机械的运转状况,仅凭听劲就做出诊断。”
“再然后,他还要上去应付那些暴君的‘保镖’们。”
“渐渐地,就掌握了这个。”
第404章 记一次刺杀
2071年,某月。
一座拉丁美洲的小城里,一台全自动快递车辆正在城市中移动。
这是一种完全自动化的快件投递设备。在二十一世纪的七十年代,全球物流系统已经不怎么需要人类了。
得益于人类义体化进程的人展开,人类社会的科研资源往控制论、系统论方向出现了巨大的倾斜。意识经由神经控制义体的研究成果,启发了智能系统通信与控制的研究。总之,伴随着人类义体化的进程,自动化时代加速到来。
而到了六十年代,向山便开始谋划建立全球物流系统。
这也算是向山的一个梦想。向山童年的时候,正好是共和国快递业务野蛮生长的阶段。那个时期,共和国的快递业务相当发达,快递配送极快,并且价格低廉,甚至会出现“外卖价格远低于进店”的状态。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反直觉的现象。因为“买一个东西”和“买一个东西,然后再由人专门送到家里”,明显是后者所享受到的服务更多。后者应该会产生一部分的额外费用。
但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由于商品的出售者可以省下店铺租金等一系列经营费用,所以可以让利的部分比较多。
与此同时,购物平台的价格竞争,也使得那些商家不得不以各种姿态参与到这种价格战中来。
但人类必然是更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而在这个过程中,“低廉的快递服务”,也在快递员的血汗上建立起来了。
向山并不喜欢这个过程。但是相对的,他的常识与生活习惯又告诉他,现代的生活包括了一个高效且低廉的物流系统。
于是,向山自己投钱创造了一个全球物流企业——法理上与超人类公司完全无关的那种。
彼时的他已经是一个所有国家都必须给面子的大人物了。过去全球物流系统必然遇到的种种阻力,在向山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这个系统完全由机器人构成,同时有聘用了相当多的人员做维护工作。这个物流系统提供相当多的岗位,工作内容包括故障检查、修理以及故障机器人回收。
基本上属于工作压力很小的行业。也是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人的“理想职业”。
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统一调配,以及阿纳托利在寻路算法上做出的杰出理论贡献,这个系统永远可以以近似最优解的方式调配整个城市的物流资源,将物品送到指定客户手中,所以整个项目成本压缩得相当低。
这个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了分部在全球机场、火车站、港口与公路的货物集散中心、完全自动驾驶的车辆,以及分部在每一个社区的自动卸货、装载系统。并且这个系统也考虑了全球半数社区无法维护自动卸货机器人的现状,所以这一部分社区也会聘请专人来管理车辆自动卸下的快件。
这是人类已经完全基准人化、义体化进程也如火如荼的时代。
向山认为,这种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的未来。
对此,祝心雨的评价是“也就那样吧”。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得感谢‘向山’。”祝心雨如此想道:“如果不把这个系统设置成完全智能化运作,那还真有点吃力。”
说着,她意识延伸过来,操控了内部的卸货用工作臂,破坏了一个箱子。
一个快要蜷缩成立方体的义体人就此被激活了。
祝心雨用车内摄像头的呼吸灯闪烁着,与他对话;【大卫,怎么样?】
【就好像在罐头里面呆了三周,幽闭恐惧症都要出来了。】
他如此说着,就去动手破坏其他两个箱子。
期间,他看了一眼箱子上的标签。
“高级玩具……亏你想得出来……”他嘟囔了一句。
【没毛病。毕竟这么大的三个机械装置不好过关。】虽然大卫这句话没有对祝心雨说,但是祝心雨还是从他的动作里猜到了大卫的想法。
毕竟也是三四十年的老朋友了。
约格莫夫与向山也先后醒来。
向山醒来之后,抖动了一下身体,全身发出了金属碰撞的声音。在这个时代,只保留大脑的完全义体化改造非常罕见。他幽幽叹息:“早上好……话说这是个什么城来着?”
“最近的城市是圣米格尔德阿连德,但我们现在在郊区了,而且现在也是正午,不是早上。”大卫指正。
向山道:“睡醒了说一句‘早上好’我觉得很正常。”
大卫叹息一声:“约格,你怎么样?”
“我把44年奥运会剑术视频过了一遍,获益匪浅。”最后一个完全义体化的改造人如此说道。
“你怎么还在看那玩意啊。”大卫叹了口气。
“武功低微的时候,我也觉得那些自然人的武力值很低。他们的对抗性项目视频也不是死斗用的,与我们的武功遵循的逻辑也不相同,看了容易练歪。”向山很认真的说道:“但是自己武功上去之后,反而觉得看看也可以。如果忽略掉那可以忽略不计的力量与速度,忽略掉具体的动作,将最核心的对抗逻辑抽象出来,那未必不能吸收进我们的武学系统当中。”
约格莫夫点了点头:“确实。他们在体能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规则之内将单一的攻防策略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任何拥有理论高度的东西,都有研究的价值。”
至于为什么是44年的奥运会……是因为从五十年代开始,“天下第一武道会”与残奥会的热度就远远超过奥运会了。很多老运动员都抛弃掉了伤痕累累的肢体,转行去打残奥会或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无限制项目。残奥会无论是参与者技术可是可观赏性都要更高。
向山和约格莫夫当然也会研究同时代的改造人运动员。但他们自己就是水平最高的义体人武者了。想要获得提升的灵感,往前人身上寻找说不定更方便。
“行,行,两位大侠,转过去,义体检查了。”
卡文中
第405章 宇宙加武术题材的英雄故事
“我应该在伽利略,不应该在车里啊……”在给约格莫夫检查义腿运行状况的时候,大卫忍不住嘟囔。
“你已经世界第三次说这句话了。”约格莫夫忍不住指正。
“是啊。”大卫叹息,“那是我的太空城……起码是我设计的。我应该在伽利略,不应该在车里。”
“第四次了。”
向山道:“你就让他叨叨呗。反正也烦不死人。话说回来啊,你还在关注那新闻啊。一路上不是没网吗?”
“从飞机上落地的时候肯定是有网的。”大卫说道:“就在机场的货物集散中心那一段,下载了新闻视频……”
“啊,算了,别看了,越看越伤心。”向山如此说道。
向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大卫在乎什么。
大卫从小的梦想就是“探索星空”。作为古典科幻的爱好者,他渴望摆脱人类的摇篮,去踏足星空之上的一颗颗星辰。
三十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重新将注意力投向星空。
大约是因为“奧贡”抵达了的关系吧。
另外,“奧贡”也告诉了人类一个事实。即使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也是可以向星海扬帆远航的。至少“奧贡”的制造者们,就是以一个比人类高不了多少的技术水平之下,发射了“奧贡”。
这也使得人类受到了相当的鼓舞。虽然他们依旧没能明白“奧贡”的建造者到底是处于什么逻辑建造了这个太空奇迹,但是他们却意识到,“二十世纪的科幻小说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可以移民火星”并非是无稽之谈。
至少“奧贡”的建造者很有可能真的可以做到。
“奧贡”从头到尾都只展现了“比人类稍微高一点的技术水平”。
而到了四十年代末,超人类公司已经在全世界掀起一波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的时候,当参与项目的科学家们个人财务状况开始改善的时候,大卫就开始谋划这些事情。他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将“人类义体化”与“地外空间开发”绑定在一起。而他个人所能支配的财力,也被投入到在全世界购买各种航天资源的方面。
在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航天企业的股权。再然后,就是冷战时期前红盟那散落在各个小盟国的航天基地、航天研究中心,甚至是俄联邦所掌握的航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