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200节

  他是情词高产大户,“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尽爱情绝唱,遥遥领先数千年。他是洒脱不羁的风流才子,收获无数姑娘芳心。

  作家钱钟书曾评价他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他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名满天下,却因仕途坎坷屡次被贬,最终客死他乡。他就是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宗秦观。

  公元1049年,秦观出生于江苏高邮。15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不过这也没有影响他的婚事。

  18岁时,他娶了台州宁海主簿徐成甫的女儿徐文伟为妻,从此成家。

  成家之后本该立业,但秦观不喜欢当官,他爱好游山玩水、饮酒吟诗,与姑娘谈情说爱,他的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不仅有诗与远方,还有9个姑娘。

  秦观主打一个反差萌,虽然自己长相粗犷,留着一把大胡子,但内心却柔软细腻,写的一首首唯美的婉约词,让女粉丝们每每读完他的诗歌就想马上嫁给他老公,内心咆哮:“妈呀,这人怎么这么有才?”

  30岁后,由于家族生活日益拮据,被现实锤醒的他为了解决全族40多口的生活问题,下定决心要考个公务员,去朝廷混口饭吃。

  公元1078年,秦观准备入京赶考,途经徐州,经人介绍终于如愿以偿拜偶像苏轼为师。

  随后,他以《黄楼赋》让苏轼大为惊叹:“你小子有前途啊!”在苏轼的鼓励之下,秦观开始准备科考。

  虽然两度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公元1085年,36岁的秦观终于考中进士,于是有机会与同门师兄弟黄庭坚、晁补之、张耒4人组成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经常一起畅谈文学、共论国事,度过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他们也是苏轼口中经常提到的得意门生。

  秦观38岁任蔡州教授时,出于同情和喜爱,收留了13岁的贫家女孩边朝华。随着女孩出落大方,他们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19岁时,已在京师任太学博士的秦观纳她做小老婆,并改名为边朝华。公元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驾崩,哲宗亲政,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排挤。

  随着身为旧党的苏轼在朝廷纷争中遭到迫害,得意门生秦观也难逃厄运,他历时数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他先是被贬到杭州当通判,还在赴任途中又被贬到滁州。途经长沙时,他遇见了一位歌姬,两人一见钟情,获得了短暂的温存。

  为了纪念这段感情,秦观写下了著名的情诗《鹊桥仙》,留下了遥遥领先的七夕情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家钱钟书也曾在《宋词选》的序中评价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

  接连被贬,身心饱受折磨的秦观对自己的未来彻底绝望,他非常后悔,仰天长啸:“为官误终身,当官毁所有。”

  这样的经历彻底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悲凉,这段时期的秦观所写的诗词充斥着哭诉断肠之句。

  他的晚年生活在黑暗凄凉中度过,想来年少狂傲,也曾有“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之举,如今孤身一人,四海飘零,迷失楼台,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处。

  公元1100年元月,宋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身处雷州的秦观自知时日无多,开始效仿陶渊明为自己做了一首哀悼死者的歌——《自作挽词》。

  可惜老天也有眼开的时候。秦观终于得到朝廷的启用,被任命为宣德郎,只可惜的是那段时间秦观终日郁郁寡欢,借酒消愁,身体跟着每况愈下。

  当他起身赴任行至广西藤县时,秦观口渴想喝水,等人将水送到时,他面带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享年52岁。

  当得知秦观客死他乡,苏轼大哭不已,多日吃不下饭,感叹道:“秦观去世了,一万个人也换不回他。”

  为了不连累小老婆,边朝华多次请求离去,而秦观死后边朝华削发为尼,遁入空门。圆寂时还在轻轻呼唤秦观的名字,手里紧紧握住的是秦观的诗词稿子。

  【他中阶安史之乱,大唐得以起死回生,转危为安#历史#小知识#李豫】

  他终结安史之乱,大唐得以起死回生,转危为安,他是大唐王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也是大唐王朝历史上第一个依靠宦官势力登基的皇帝,他就是唐王朝的第9位皇帝。

  唐肃宗李亨出生于公元727年,从小就表现得十分好学,加上为人仁孝温恭,相貌又与其余诸位皇孙不同,导致唐玄宗格外喜爱他。

  公元738年,李亨的父亲李宪被立为储君之后,他也被祖父唐玄宗封为广平郡王,以示恩宠。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宰相杨国忠的借口,在范阳起兵,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都长安被叛军攻破,李亨和儿子李亨一起踏上了逃亡的路程。

  李亨在马嵬坡协助父亲李亨发动兵变,处死权臣杨国忠,逼杀杨贵妃,唐玄宗在禁军首领陈玄礼的护卫下逃亡成都庇护。

  而李亨则和儿子李亨一起前往灵武,到达灵武之后,李亨即位称帝,李亨担任天下兵马元帅,在李亨的调遣下,李亨和傅元帅、郭子仪一起发动了对安史叛军的反攻。

  公元757年,在长安西的湘西会战中,唐军打败了安庆绪的叛军,一举收复长安。而就在此时,按照之前攻克长安时李亨对回纥太子的承诺,回纥军顺理成章地在洛阳就地展开了劫掠。

  先是进入洛阳府库收取财帛,紧接着在市井村坊劫掠了三天。最终由洛阳父老献出罗锦1万匹以及李亨赠送给回纥太子的珍宝后,回纥才停止了劫掠。

  随着长安和洛阳的收复,李亨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点。不久后唐肃宗李亨返回京都长安,封李亨为楚王,后又改封成王。

  公元758年,李亨被册立为太子,公元762年,唐肃宗一病不起,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此时专权的张皇后担心不已,因为她未能和李亨生育皇子,

  想到一旦李亨登基即位,自己将来的日子将非常艰难,处于这种自保的心理,她便联合越王李系想要发动政变,将李亨的太子之位废黜,

  张皇后的阴谋被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查。他们在告知李亨之后派兵将其保卫起来,接着又发兵抓捕张皇后和他的同党,成功将张皇后一党的政变企图平定。

  唐肃宗经此一变受到惊吓而亡。随后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宦官李辅国弄权日久,此次又立下了拥立之功,

  因此他狂妄地对李亨说:“日后陛下只管在宫中享福好了,外面的事情自有老奴来处理。”这样的话语当着一国之君的面说出来,自然引起了李亨的极大反感。

  不过当时的形势迫使李亨暂且向李辅国低头,并以上辅来尊称李辅国。在对付李辅国上,李亨的政治手段堪称一绝,他私下策反宦官程元振,夺李辅国兵权,在罢免官职后最后暗中派遣刺客,

  深夜刺杀了李辅国。之后,又假装下令全国通缉罪犯并到家中陈词,追赠李辅国为太傅。李亨即位初期,安史之乱尚未结束,

  因此平定叛乱成为他治国理政的当务之急。公元762年,他任命奉节郡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统筹平叛事宜,在李系的进攻下,

  公元763年初,史朝义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安史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因为唐王朝从安西、北庭等地抽调回大批唐军,

  边境防守空虚,这让吐蕃看到了机会。公元763年10月,吐蕃趁机兴兵,一路攻占了陕西10余座城池,随即又攻占唐都长安,

  还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戴宗李亨出逃到陕州避难。危急时刻,李亨再次启用了老将郭子仪,最终郭子仪不负众望,以疑兵之计迫使吐蕃弃城而走,15日收复了长安城。

  公元765年,反叛唐朝的仆固怀恩在吐蕃、回纥等数十万大军的配合下准备进攻长安,这次又是郭子仪出面劝降了回纥大军。回纥大军和唐军联合大败吐蕃,取得了辉煌的军事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仆固怀恩勾引外敌入侵成为边患,但李亨前后所发的诏书未曾说他反叛,在他叛乱期间还迎回仆固怀恩的母亲厚加抚恤,使其得以颐养天年。

  等听到仆固怀恩病死的消息,李亨还哀怜不已,对侍从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后来李亨册封仆固怀恩的幼女为崇辉公主,嫁与回纥可汗。公元779年,李亨突发重病,几天后病死,葬于建陵。

  【被李世民处死的瓦岗飞将#历史#小知识#单雄信】

  他武力值爆表,号称“飞将”,本是瓦岗将领,后转投王世充部下。因兄弟情分,放过唐太宗李世民,转过头却被李世民无情处死,没想到天道好轮回。

  260年后,他的后代杀入唐朝都城长安,将唐朝送上灭亡的道路,他就是隋末名将单雄信。

  单雄信是济阴县人,从小就勇敢顽强,喜欢习武,身手灵活。长大后更是骁勇善战,武力值爆表,擅长使用马术,被称为“飞将”。

  他还十分喜欢结交朋友。早年间认识的老乡徐世勣,两人志同道合,成为了同生共死的兄弟。

  公元613年,翟让在瓦岗聚众起义,单雄信就和徐世勣一同投奔翟让,效力瓦岗。翟让在徐世勣的建议下攻取荥阳、梁郡二郡,瓦岗势力达到万余人。

  公元616年,反隋失败的李密也投奔了瓦岗,为翟让出谋划策。

  在李密的筹划下,瓦岗军劝降了不少土匪小群体,单雄信、徐世勣也捷报频传,在荥阳、黎阳斩杀隋军六七万,夺取长平仓,瓦岗的兵马扩充到了20多万。

  李密曾劝说翟让推翻隋朝一统天下,但翟让没有这样的野心,他只想当个草莽英雄,并不想称王称帝。后来翟让甚至干脆把首领之位让给了李密。

  李密自封魏王,并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此后在李密的领导下,瓦岗军猛攻东都洛阳,几次击败隋军守将。

  隋炀帝杨广不得已派王世充率军迎战。

  就在双方交战之际,瓦岗军内部却出了乱子,翟让部下劝翟让夺李密的权,被翟让拒绝,但是翟让没头脑的哥哥翟宏竟然说“你不想当皇上,就让我来当吧”,翟让对这话不以为意。

  但是话传到李密耳朵里,李密坐不住了,他打算除掉翟让,李密在等待一个机会。

  正赶上王世充率军进攻,翟让率军出战被王世充击败,李密与单雄信率领精兵前往救援,打退了王世充军,瓦岗军又赢得了一场胜利。

  于是第二天李密就以庆祝胜利为由设宴请大家喝酒,期间,李密拿一张好弓让翟让看,就在翟让认真看弓时,李密了结了翟让的性命,徐世勣也被乱军砍伤,单雄信无奈只能向李密叩头求饶。

  为了宽慰单雄信、徐世勣,李密让他们分别统领翟让的部众。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死了杨广,并率领叛军到达洛阳郊外,意图攻克洛阳作为根据地。

  这时李密正将洛阳城层层围住,王世充心想那不如就让他们鹬蚌相争,自己得渔翁之利,于是就给李密讨了个官职,让他率兵与宇文化及作战。

  等到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王世充趁瓦岗军战力大减率军进攻,一举打败了李密,困住了单雄信等人,单雄信只好投降。

  李密自己倒是成功跑路,徐世勣转而投奔了李唐,自此单雄信和徐世勣这对好基友也分道扬镳,单雄信于是成为了王世充的爱将。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徐世勣出现制止了单雄信。

第233章 喜欢当和尚的皇帝

  单雄信看在兄弟的面子上放了李世民一马。公元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全军投降,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

  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

  单雄信临行前,徐世勣到狱中与他诀别,哭着说:“我不惜余生想要与兄同死,但我已经以身许国,忠义难两全,况且我死了,还有谁能照顾你的妻儿呢?”

  接着徐世勣用刀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对单雄信说:“就让此肉随兄入土,也算是我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

  单雄信吃下了徐世勣的肉,慷慨赴死。之后,徐世勣按照约定将他的儿子单道真抚养长大,成年后的单道真进入官场,成为了凉州司马。

  单雄信可能不会想到260年后的878年,自己的后代善兴、善旺、善茂、善胜会参加黄巢起义,并被称为“皇军四节”,攻破长安都城,成了唐朝的掘墓人。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菩萨皇帝#历史#南北朝#萧衍#小知识】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是西汉相国萧何的25世孙。自幼好学,文武之道皆而习之。其父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两人从小就十分要好,相随左右。

  萧道成带宋自立的过程中,萧顺之尽心竭力,立下汗马功劳。凭着先天的家族背景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公元498年,萧衍被任命为雍州刺史,

  从此萧衍也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政权的资本。

  公元501年,萧衍起兵反抗东昏侯萧宝卷的统治,后根据所谓前代禅让故事,经过一系列合法程序,于次年4月即皇帝位,国号为梁,萧衍时年三十八岁,视为梁武帝。

  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广泛纳谏,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

  难能可贵的是,贵为一国之君,却非常注重节俭。平日里他只以粗茶淡饭为食,不食大鱼大肉,住处也极为简陋。

  一床被子都能盖上两三年。萧衍还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经史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成就的帝王,而在此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掩盖。

  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南梁在萧衍的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局面,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然而晚年的萧衍却性情大变,对佛教无比信奉,这里面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因萧衍曾经受了两次不小的人生打击。

  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萧宏与萧衍的女儿永兴公主及自己的亲侄女私通,因此就密谋杀害萧衍,答应事成之后立永兴公主为皇后,结果事情败露,永兴公主怨恨而死,

  梁武帝流着泪对萧宏说:“我的人才胜过你100倍,做天子还恐怕会被推翻,你如何能行呢?我不是不能像周公、汉文帝那样诛杀兄弟,只是考虑你过于郁闷了。”

  萧宏磕头说“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后来萧宏只是被免官而已,不久后官任司徒。另一个是因为他的次子萧综,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是萧宝卷的妃子,萧衍在灭掉萧宝卷时将其收入自己的宫中,

  当时吴淑媛肚子里有萧宝卷的一子,萧衍也不计较,默许她生下这个孩子,

  这就是日后的萧综。但是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将萧综的真实身世告诉了他,萧综想到亲生父亲萧宝卷是萧衍所杀,不由对萧衍痛恨起来。

  公元525年,萧综在领兵和北魏交战时,主动投奔了北魏,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三年,自己的儿子投靠敌国,就对晚年的萧衍打击甚大。

  种种现实因素的叠加让萧衍看破红尘,开始信奉佛教并一发不可收拾。公元527年,萧衍竟然跑到了同泰寺当起了和尚。

  这一次当和尚的生活体验让萧衍上了瘾,做几天皇帝,他就会跑到寺庙里当和尚,每次都需要国家拿出巨额金钱赎回萧衍。萧衍对此乐此不疲,舍身挥霍的巨额钱财,最终都进了僧尼的腰包。

  正是在萧衍的带头倡导下,南梁的佛教发展非常兴盛,除了大手笔砸钱,萧衍还刻苦钻研佛经,时常与高僧们开展佛学研讨,并亲手撰写百余卷个人佛教专著。

  此外,萧衍还在不经意间给佛教强行规定了一大戒律,吃素。南梁之前佛门中人没有吃素的硬性约束,萧衍在言想到了戒杀生与吃肉之间的联系,于是要求僧尼必须食宿戒酒。

  吃素的戒律从此开始被佛门遵守,不过萧衍并不是一个严以律己之人,信佛之后,萧衍常年不近女色不沾荤腥,甚至破天荒的提议宗庙祭祀也不准再用牛羊猪改用蔬菜代替,

  诏令下发后,朝臣们纷纷上书劝谏,君臣磋商了半天,最终各退一步,贡品不用蔬菜,而是用面团捏成牛羊的形状。

  其他昏庸的皇帝大多沉迷于女色误国,萧衍虽然不近女色但因为沉迷佛法而误国。当时有个叛将侯景为人狡诈多变,在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后,他先投靠了东魏,

  东魏丞相高欢临死时一直担心侯景靠不住,就派人召他回京,侯景就一直拖着,直到高欢死了,他立刻带着人马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早就看清了侯景的为人对他根本不信任。

  打算召他去长安,伺机解除他的兵权,结果侯景又带着兵马去投降南梁王朝,而萧衍听说侯景走投无路来投奔自己,突然慈悲兴起,不顾群臣反对,毅然接纳了侯景,

  结果没过多久公元549年3月,侯景就以清君侧为名在寿阳起兵叛乱,他带着叛军一路杀到建康,将梁武帝软禁,同年五月初二,

  萧衍躺在台城皇宫静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再发出了两声“呵呵”的声音后,便在饥寒交迫的惨状中逝世。

  侯景之乱大大改变了南北朝的历史格局,南朝的士族遭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士族开始退出最高的政治舞台,

  南朝的土地面积也从260万k㎡缩小到130万k㎡,经济遭到破坏,国力衰微,失去了与北朝并立的实力,最终被北朝消灭。

首节 上一节 200/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