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92节

  宋真宗至德一晚大搞天枢运动,封禅泰山,广建公馆,粉饰太平。还给自己家找了一个神仙祖宗赵玄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使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到了宋真宗晚年,皇后刘娥从后宫走向前朝,利用金相定位斗岛寇准,为自己临朝听政扫清障碍。因太子赵祯年幼,宋真宗遗诏命军国大事前听取太后处置。

  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实在刘娥有吕武之才,吕武之恶。执政以后就贬斥寇准,教廷天枢,兴修水利,创设建院,还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然而宋仁宗赵祯并非是刘娥亲生,而是由刘娥宫里的李姓宫女所生。刘娥死后,赵祯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因而在后世演绎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宋仁宗赵祯以宽厚闻名,对大臣非常宽容,北宋的文官政治在仁宗时期达到巅峰,出现了很多名臣,比如吕夷简、韩琦、文彦博、范仲淹、包拯、狄青等等。

  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都是在仁宗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富庶,经济繁荣。

  然而边防压力却日益加大。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成立西夏王朝,与宋辽分庭抗礼。宋军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损失惨重,而西夏国内物资匮乏,也无力与宋军长久对抗

  ,最终双方达成合议。西夏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支付岁币、绢10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史称庆历合议。

  然而庆历合议的效果并没有澶渊之盟那么长久,双方仍然时不时发生冲突,宋军依然需要在西北耗费大量兵马钱粮。宋朝的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日益严重。

  公元1043年,范仲淹上书陈实事,主张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乱进,完善科举取士,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简姚义修武备,厉行法治,以解决宋朝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

  富国强兵,使北宋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范仲淹主张的新政触及官僚地主集团的利益,在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中被宋仁宗叫停,庆历新政失败,北宋失去了一个革新的机会。

  北宋的士大夫认为宋朝没有汉唐的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更没有皇室内讧,兄弟严强,皇帝真正做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理想只是理想,自真宗以来,北宋就有议论相角的传统。皇帝同时任用不同政见的大臣,让他们相互牵制,防止皇帝被文官架空。

  这样虽然保证了皇帝的权威,却让中央政令无法实行。但凡有人想改变现状,都要先应付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有时候就连皇帝也亲自下场和文官吵架。

  宋仁宗死后,宋英宗赵曙继位,与大臣们争论生父的名分,争论了一年多,英宗获胜,即病死,此事不了了之。

  此时的宋朝财政亏空已经十分严重,新继位的宋神宗赵顼对任谁当爷爷毫无兴趣,他迫切希望自己做出一番大事,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

  但是他需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变法改革,这个人就是王安石,一场史上最具争议的变法开始了。

  王安石在地方为官数年,体察民情,关心百姓,对宋朝存在的社会弊病有一定的了解。

  在变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他的新政依然引起了保守派的反对,他们攻击王安石不守祖宗之法。王安石一怒之下说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千古名言。

  王安石信念坚定,宋神宗却犹豫不决,新法在民间推行时出现了大量问题。官吏借机欺压百姓,被反对派拿来攻击新法,逐渐让神宗失去了对王安石的信任,王安石无奈辞官。

  然而在王安石走后,新法内部出现了分裂,副宰相吕惠卿为了讨好神宗,对新法层层加码,导致富国强兵的新法变成了压迫百姓的恶法,神宗又请回王安石。

  然而对王安石提出的建议却是多不听从,王安石非常失望。不久王安石因儿子去世再度辞官归乡,神宗亲自领导变法。

  趁着西夏发生内乱,出兵攻下,想检验一下新法的成果。公元1082年,宋军在永乐城全军覆没,神宗大受打击,悲愤而亡。

  留下了仅有8岁的儿子赵煦,是为哲宗,太皇太后高滔垂帘听政,以母改子,启用司马光等旧党大臣,贬斥新党,废除新法。

  将神宗时期占领的四寨还给西夏,在哲宗亲政以后,一切又翻了个来,贬斥旧党,重用新党,实行新法,对西夏重新用兵,迫使西夏求和臣服。

  然而在新旧党争过程中,双方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提出要追废太皇太后高滔滔。最后在哲宗狄母向太后的阻止下才没有成功。

  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死,年仅24岁。因为无子,在项太后的支持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登基,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皇帝,琴棋书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但是唯独不精通当皇帝。他重用蔡京、皇冠等奸臣,一心敛财享乐,把朝廷上下搅得乌烟瘴气。

  北宋昔日的敌人辽国已经衰落,金国崛起,向北宋发出了夹击辽国的邀请。宋徽宗以为自己可以完成祖先们的遗愿,收复幽云十六州,没想到会把北宋推向死路。

  公元1118年,宋金海上之盟约定共同灭辽,没想到北宋军队连辽国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最后还得花钱从金国手里赎回燕云六州,北宋的版图达到最大,然而灭亡也近在眼前。

  金国已经看出宋朝看似强盛,实则不堪一击。公元1125年,金军南下攻宋。徽宗连忙下令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钦宗试图割地求和,然而金国已经不满足于此,不久金国攻破汴京,将城内劫掠一空,掳走徽钦二帝、宗室贵族、文武百官等3000余人北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

  【一口气看懂南宋风云#历史#南宋#小知识】

  “晋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守着半壁江山苟且安逸,然而看似羸弱的南宋却能在风雨飘摇之中抵抗蒙古骑兵半个世纪,让上帝之鞭再次中断。

  从公元1127年宋高宗建立南宋至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抱着末帝赵昺投海南,南宋一共有152年历史。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宋风云》之南宋。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改元建炎。与170年前的陈桥兵变一样,南宋开国也是赶鸭子上架,而且南宋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

  金军对赵构穷追猛打,意在消灭赵宋的残余势力。新生的南宋政权疲于奔命,四处逃窜。然而在这样的紧迫环境下,作为皇帝的赵构还贪图享乐。

  每到一处都搜刮百姓,见金军追来又慌忙逃走。有一次赵构正抱着美人沉浸在温柔乡,突然听说金军打了过来,竟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赵构一边逃亡一边派使者与金国议和,试图再复刻一个澶渊之盟,让南宋能保留半壁江山,苟安求存。当时金国已经在北方扶持了傀儡政权,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里。

  对于金国主战派贵族来说,宋军不堪一击,根本没有与金国谈的资格。然而岳飞、韩世忠等新生代将领横空出世,接连收复失地,挫败了金军的锐气。

  金国内部的主和派占了上风,取消其政权与南宋签订第一次绍兴和议。

  没过多久,金国又发生政变,金兀术撕毁和议,发兵南侵。赵构连忙让岳飞救场,岳飞一路打到了河南腹地,在朱仙镇大败金军,让金兀术发出了“汉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可是赵构却担心岳飞功高震主,连发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朝,从此南宋再无收复故土的希望了。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对金朝纳贡称臣,

  割让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和商州等地。不久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心安理得地标榜自己是中兴明君,再造大宋。

  然而第二次绍兴和议只给南宋带来了20年的和平。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分兵四路攻打南宋,并且放出豪言:“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然四路大军中有三路大军都被宋军击败,但是完颜亮亲自带队的东路大军却一路狂飙突进到长江边上。

  当时仅是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内部发生兵变,完颜亮被杀,金军撤退。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

  此时的赵构不过56岁,身体强健,退位以后依然时不时对着朝政指手画脚,让孝宗感到十分无奈。

  宋孝宗立志收复山河,刚登基时就为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领袖人物张浚,准备北伐。赵构十分不满,认为张浚徒有虚名,绝不可用,等我百岁以后你再讨论北伐这件事吧。

  虽然孝宗最后还是任命张浚为相,但是北伐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在合议过程中,太上皇强行干预,让南宋放弃收复的失地,维持绍兴和议时的边界。

  宋金两国从君臣之国改为叔侄之国,金国为叔国,宋国为侄国。

第221章 辽国九帝

  公元1189年,宋高宗赵构驾崩,宋孝宗终于摆脱了掣肘,然而他却无心理政,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惇,是为宋光宗。

  赵惇是个妻管严,又有精神疾病,在位5年就被大臣们赶去当太上皇,让赵惇的儿子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

  赵扩性格懦弱,没有主见,登基初期为政与宗室宰相赵汝愚重用理学派,请来朱熹为自己讲课。然而没过多久,赵扩又听信外戚韩侂胄的挑拨,发动庆元党禁,大兴文字狱打击理学派。

  公元1206年,韩侂胄发动北伐,结果仍然以失败告终。史弥远联合杨皇后发动政变,不仅杀了韩侂胄,还把韩侂胄的首级送到了金国,求和。

  宋金两国依然维持绍兴和议时的疆域,从叔侄之国变成国职之国。

  从完颜亮到韩侂胄,无论哪一方都无法打破宋金对峙的格局,常年的战争给南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税负,民不聊生,为了躲避人头税,平民甚至会将刚出生的孩子溺死。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漠北,成吉思汗已经统一蒙古各部,即将横扫欧亚大陆。公元1224年,宋宁宗赵扩死,史弥远操纵废立,将远支宗室赵昀立为皇帝。

  三年后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病死。临终前立下了联宋灭金的战略。100多年前北宋与金国结盟灭辽,结果引来了靖康之难。

  100年后,南宋又一次选择了联盟灭金,只是这一次南宋已经没得选了。

  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国灭亡。宋军试图收复北宋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结果被盟军击败。

  蒙军借机南下,南宋名将孟珙挫败蒙军,终其一生也未能消灭南宋。孟珙是南宋最后的名将,曾多次击退蒙军,为南宋收复了襄樊重镇,将蒙古赶出了四川。

  窝阔台死后,蒙古暂时陷入内乱,孟珙趁机进军河南。时任蒙古河南行省长官范永吉暗中向孟珙请降,打算归顺南宋,没想到却被宋理宗拒绝,孟珙心灰意冷,抱憾而终。

  公元1264年,在位40年的宋理宗驾崩,南宋进入了灭亡倒计时。宋度宗赵禥也是个弱智,朝政完全由奸相贾似道把持。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并将灭宋提上了日程。三年后,宋度宗嗣位,仅有3岁的儿子赵显继位,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

  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道清抱着5岁的小皇帝向元朝投降。在临安出降之前,谢道清让张世杰等人护送度宗的另外两个儿子赵昰、赵昺出逃,保存赵宋五脉。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抱着赵昺跳海自杀,南宋灭亡。

  【一口气看懂辽朝九帝王#历史#小知识#辽朝】

  这是一个兴起于草原的强大帝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超过一直被视为正统的宋朝。杨家将故事里的大反派,也是宋朝的兄弟之国。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至公元1125年,天祚帝被金军俘获为止,辽朝共有209年历史,历经9位皇帝。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读懂辽朝九帝。

  辽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出身契丹迭剌部。契丹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登场。但相比鲜卑、匈奴、柔然,契丹只是一个给中原王朝朝贡的小部落。

  经过隋唐两朝,契丹吸纳了其他民族,形成了部落联盟,由大贺氏姚氏家族相继担任联盟的可汗。耶律阿保机本是姚氏的护卫官,因战功显赫、足智多谋,被契丹人尊称为阿主沙里。

  公元901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迭剌部的首领。此时唐朝即将灭亡,各路军阀混战不休,耶律阿保机多次出兵进攻唐朝,掳掠人口牲畜。在契丹各部中,声望日隆。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取代姚氏家族成为契丹可汗。按照契丹传统,可汗是三年一选,耶律家族的成年男子都可以成为可汗。

  但阿保机在位5年也没有退位,于是耶律氏亲族发动叛乱,史称诸弟之乱。诸弟之乱历时三年,先后出现了三次。

  在平定过程中,阿保机铲除了契丹守旧派贵族,确立了自己在契丹人中的权威。

  为了将汗位永远留在自己家族,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立政妻述律平为皇后,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定都上京。

  重用汉人谋士,实行蕃汉分治,让契丹从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一个封建制国家。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病死,皇后述律平临朝称制。辽史评价述律平减重果断有雄略。在阿保机死后,述律平逼迫朝中众多老臣为先帝殉葬。

  当时有一位汉人名叫赵思温,他质疑道:“先帝最亲近的人就是太后,太后为何不去陪先帝?”述律平当即就斩下自己的手腕扔进棺材,朝中文武目瞪口呆,再也不敢违抗述律平。

  述律平不喜欢长子耶律倍,立次子耶律德光为皇帝,是为辽太宗。耶律倍被母亲和弟弟提防监视,无奈投奔后唐,最终因后唐政变被杀。然而他的儿子耶律阮最后还是当了皇帝。

  公元936年,后唐大将石敬瑭起兵造反,因势单力薄,所以向契丹求援,承诺事成之后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耶律德光大喜,出兵攻灭后唐,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石敬瑭比耶律德光足足大了10岁,却对契丹称儿皇帝,如此谄媚后晋的行为让后晋诸将都深为不齿。

  叛乱此起彼伏,而契丹因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实力更加强大。

  942年,石敬瑭死,养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不愿意再对契丹称臣,而与契丹直接对抗。

  耶律德光亲自率军攻打石重贵,攻入后晋首都开封,石重贵投降,耶律德光入主汴梁,改国号为大辽,想要就此统治中原。然而后晋百姓纷纷起义反抗,契丹大将刘知远在晋阳称帝。

  后晋诸将起兵响应。耶律德光见自己无法统治中原,被掳掠后晋皇帝石重贵和相关官工北上,在途经栾城杀胡林时抱死。

  契丹贵族害怕述律平再让他们殉葬,于是拥戴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就地登基,是为辽世宗。述律平大怒,派自己钟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出兵讨伐,想让小儿子登上皇位。

  没想到耶律李胡大败,述律平甚至要亲自出马。

  最后在重臣耶律乌日的调解下暂时罢手。不久,述律平又试图废掉耶律阮,耶律阮先下手为强,囚禁了祖母述律平。然而不服耶律阮的贵族还大有人在。

  公元951年,耶律阮在醉酒后被宗室刺杀,年仅34岁。辽世宗耶律阮死后,皇位又传回到太宗耶律德光一系。

  耶律璟是耶律德光的长子,在世宗遇刺之后,他在耶律乌日的帮助下镇压了判乱,被拥立为皇帝,辽穆宗为人暴虐,滥杀无辜,嗜酒成性,荒废政事,时人称之为睡王。

  公元969年,辽穆宗被进士刺杀,皇位又传到了辽世宗的儿子耶律贤手中,史称辽景宗。辽景宗体弱多病,政务多委托于皇后萧绰处理。

  这位萧绰就是杨家将中的大辽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萧燕燕。

  此时中原已经结束了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战略,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又命令吴越钱俶纳土归降。

  至此,五代十国仅剩下一个北汉,北汉国小地贫,因为有辽朝当靠山,所以一直没有被灭。

  但是对于辽景宗耶律贤来说,犯不上为了一个小小的北汉与实力更强大的北宋对抗,因此他想通过与宋国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北汉的问题。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一心建立功业,御驾亲征,灭掉了北汉,并且决定乘胜攻打幽云十六州,但是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军被辽军打得溃不成军,宋太宗狼狈地坐驴车逃走。

  辽景宗看清了宋军的实力,亲自带军南下进攻,并在瓦桥关大败宋军。公元982年,耶律贤病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由皇后萧燕燕临朝摄政。

  萧燕燕是辽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任用耶律休哥、韩德让等大臣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农业生产,使辽朝国力日渐强盛。

  坊间传闻萧燕燕与韩德让有私情,引发契丹贵族不满。宋太宗赵光义信以为真,出动2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军燕云十六州,史称雍熙北伐。

  萧燕燕带着儿子亲自坐镇前线,任用耶律休哥大败宋军。

  宋军损失惨重,北伐再次失败。此后辽军时常南下劫掠北宋州县。公元1004年,萧燕燕和儿子率军南下进攻,一路打到了黄河边上。

  然而辽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大将萧挞凛又被宋军射杀,士气受损,最后与宋国签订澶渊之盟。宋国每年向辽国支付岁币,两国以兄弟之国相称,结束了长年战争。

  萧燕燕死后,辽圣宗耶律隆绪拉拢西夏,制衡北宋。然而西夏反复无常,在辽宋之间左右摇摆,最终形成了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面。

  公元1031年,辽圣宗耶律隆绪驾崩,长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

首节 上一节 192/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