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8年,楚灵王的弟弟熊弃疾即位,是那个抢走儿媳、滥杀忠臣、逼反伍子胥的楚平王。楚国在他的带领下继续沦落。
等到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继位后,更是被吴国打得几乎灭国,楚国彻底跌落霸主神坛。
公元前489年,楚昭王之子熊章继位,是为楚惠王。楚惠王重用贤臣,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楚国国事得以迅速复苏。
他平定白公胜之乱,灭亡陈国、蔡国,将楚国领土扩至东海、淮海,使楚国重又富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32年,在位57年的楚惠王去世,其子熊疑继位,是为楚简王。
楚简王先是灭亡了东北方的莒国,使楚国的势力达到沂水流域,但在向中原推进时又受到了三晋的阻挠,处境之间接连爆发三次战役,楚国三战三败。
公元前408年,楚简王去世,妻子楚声王继位。楚国在他主政期间混乱不堪,仅仅当了6年的楚王就被盗贼杀死。
他死后两个儿子争位,最终熊疑在国人拥立下胜出,即位,是为楚悼王。
楚悼王不是50年,吴起因为武侯猜疑而投奔楚国,之后对楚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楚国国力暴增,一度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威震诸侯。
然而随着楚悼王的去世,吴起也遭到了贵族大臣的攻杀,即便他抱着楚悼王的尸首也难逃一死。吴起死后,改革也随之宣告终止。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的儿子熊臧继位,是为楚肃王。
楚肃王刚一继位,立刻就宣布按照楚国法律规定,作乱于王师者诛灭三族,把在悼王遗体前作乱杀害吴起的贵族大臣70余家全部处死,并收回其封地,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但他在位期间虽然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不再对外攻伐,却因此先后败于蜀国、魏国,失掉了楚国大片领土。
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去世,因其无子,弟弟熊良夫即位,是为楚宣王。楚宣王在继续奉行休兵新民政策的同时,也在审时度势。
公元前343年,楚宣王突然发兵灭亡陈、蔡两国,威震北方诸侯,楚国再次强盛起来。
三年之后,楚宣王去世,楚威王继位。他在位期间,楚国的国力达到了战国时期的顶峰,号称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然而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积攒下来的家底都在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的手里付诸东流。
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骗楚怀王说,只要楚怀王闭关绝齐,秦国便将商于之地600里双手奉上。楚怀王信以为真,可是在齐楚绝交之后,张仪却只承认献地六里。
楚怀王大怒,举兵伐秦,结果惨败。又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最终客死咸阳。
楚怀王被困于秦后,当时还在秦国当质子的太子熊横逃回了楚国,即位为楚顷襄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投河自尽。
第193章 亡国之君们
公元前263年,楚考烈王即位,任用春申君为相,组织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合作,但被秦军所败。楚考烈王死后,他的四个儿子相继为楚王。
老大楚幽王杀了春申君,使楚国从此一蹶不振。老二楚哀王继位两个月就被老三楚王负谤为春申君之子,篡位。
公元前223年,秦军老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在寿春僵持了整整一年之后,俘虏楚王负刍。项燕拥立了楚考烈王的另一个儿子昌平君熊启继位。
熊启原本是秦国的宰相,还曾与吕不韦、昌文君一起平定过嫪毐之乱。被霸相回郢都之后反秦。项燕兵败之后,熊启身死,楚国灭亡。
【一口气盘点那些亡国之君#历史#小知识】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开国之君千篇一律,亡国之君倒是个个清奇。有的生下来就是傀儡,有的却疯狂作死。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的亡国之君。
第一位: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亡国之君,一生都在被权臣挟持。刘协出生时母亲王美人就被何皇后毒死,自幼由祖母董太后抚养。
8岁时汉灵帝去世,何皇后之子刘辩登基,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争权被杀,宦官张让挟持刘辩兄弟逃出宫外。
董卓带兵入侵,从物理上解决了宦官专权的问题,但也使皇帝成为自己的傀儡。不久董卓就废掉刘辩,改立刘协。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拉开了汉末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挟持刘协从洛阳迁都长安,临走时将洛阳劫掠一空。
不久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带兵反攻长安,打得不可开交。刘协在杨奉、董承的护送下辗转逃回洛阳,然而洛阳已成为一片废墟。
曹操带兵迎接刘协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协不甘于被控制,暗中联络董成策划诛杀曹操,没想到事情败露,董成被杀,其女董贵人也被处死,刘协被曹操严格控制起来。
公元214年,曹操强行让刘协废掉伏皇后,毒死他与刘协所生的两个儿子,将自己的女儿曹节立为皇后,不久又让刘协封自己为魏王,建立魏国。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登基,刘协被迫退位,东汉灭亡。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并承诺天下的好东西都可以与山阳公共享。公元234年,刘协去世,享年54岁,以天子之礼安葬,谥号孝愍皇帝。
第二位: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如果说刘协当上亡国之君是身不由己的话,那么杨广是亲手把自己送上亡国之路的。
杨广登基时有隋文帝杨坚开创的大好局面,但是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兄弟,杀了废太子杨勇,囚禁了汉王杨谅,踏着兄弟的鲜血登上皇位,开始了自己的宏图大业。
杨广在位时期大兴土木,先是下令营建东都洛阳,又下令在各地修建行宫,沟通南北运河及京杭大运河,时不时带着萧皇后南巡游玩。
真正让杨广走上死路的是三征高句丽,而且都是御驾亲征,由于战线过长,指挥不当,损失十分惨重,国内民乱四起。
而杨广自知末日来临,跑到江都行宫,每日醉生梦死。有一天他对着镜子感叹,好头颅谁当斫之。公元618年,江都之变,杨广被令狐行达勒死,终年50岁。
第三位:唐昭宗李晔。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之子,唐僖宗之弟,14岁时就因为黄巢之乱随皇兄逃往川四、
黄巢之乱彻底砸碎了唐朝的统治根基,为了评判而产生的各路藩镇纷纷割据自立。公元888年,唐僖宗在回到长安后病重,节度使杨复恭率军拥立唐昭宗登基。
当时实力最强的两路藩镇是开封的朱温和河西的李克用,此外还有凤翔的李茂贞对唐昭宗很不买账。李茂贞几次带兵逼宫,吓得唐昭宗逃出长安。
唐昭宗作为皇帝不仅管不了藩镇,连身边的判官也指挥不动,甚至还被宦官囚禁起来,最后还是朱温带兵杀掉了宦官,从物理上根除了困扰了唐朝上百年的宦官专权问题。
但是唐昭宗自此也成为朱温的傀儡。公元904年,唐昭宗被朱温杀害。三年后唐朝灭亡。
第四位:宋恭帝赵显,宋恭帝赵显是宋度宗赵禥之子。登基时只有3岁,因而由祖母谢道清垂帘听政,实际上朝政大权都是由奸相贾似道把持。
此时的南宋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元军已经占领四川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向临安逼近。3岁的孩童还不知皇帝为何物时,就不得不承担起亡国的责任,开始了坎坷而悲剧的一生。
公元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太皇太后谢道清让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护送宋恭帝的两个兄弟出逃,随后开城投降。
年仅6岁的宋恭帝随宗室百官前往元大都朝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免去了亡国之君的千阳里,没有让南宋皇室再重演一次北宋亡国的屈辱。然而南宋皇陵已经被妖僧杨琏真迦破坏殆尽,赵显的两个兄弟一个在流亡途中病死,一个在1279年崖山海战中被陆秀夫抱着跳入海中。
南宋至此彻底灭亡。作为亡国之君的宋恭帝被元朝封为瀛国公,母亲全皇后在大都出家为尼。12岁那年大都突然谣传有人要用立赵显复位,于是忽必烈将赵显迁往尚都,6年后,又令他去藏西出家。传说是因为忽必烈梦见赵显站在盘龙柱前,所以将他打发去藏西。
公元1323年,宋恭帝被元英宗赐死,终年52岁。他的儿子赵文普也出家为僧,被元朝流放到西北边陲之地,结局不明。
第五位: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具有争议的一位。历史上的亡国之君要不就是连出昏招,把大好江山给做没了;
要不就是登基时已经是个烂摊子,回天乏术。而崇祯则是在自己兢兢业业、勤奋刻苦的努力下把大明朝给亡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是通过兄终弟及成为皇帝,他的皇兄朱由校在临终前嘱托他“吾弟当为尧舜”。
崇祯登基后清算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恢复东林党的名誉,常用袁崇焕镇守辽东,朝野风气焕然一新。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天灾不断、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民乱四起。关外的后金实力也越来越强大,时常入关侵扰。
公元1629年,后金几次绕道蒙古,兵临北京城下,在周边郊县劫掠一通后扬长而去,崇祯非常恼火,下旨将袁崇焕打入天牢,凌迟处死。
关于崇祯诛杀袁崇焕的正确与否,几百年来争论不休。但是此事充分显示出崇祯的猜忌多疑。崇祯在位期间,内阁大学士先后换了50个人,被称为崇祯五十相,而且随着灾荒越来越严重,起义的范围越来越扩大。
明朝的财政和军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贪污腐败严重。没有老祖宗朱元璋的手腕与能力,只能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1642年关外松锦大战失败,关内开封城被淹毁。次年孙传庭在潼关战死,明朝至此再无一战之力。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BJ,朱由检在景山自缢。
【明朝为何被称为嘴硬气的皇朝#历史#知识】
明朝为何被称为最硬气的王朝?276年的大明王朝不和亲、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驱逐鞑靼,荡平倭寇,即使到了南明流亡时期也能赶走兰荷殖民者。
那么明朝到底有多硬气,又为何会走向灭亡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朝的盛衰兴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自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至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为止,共有16位皇帝,国祚276年。
明朝是从挣脱蒙古帝国统治中建立起来的。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领军25万北伐中原,次年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将蒙元皇室赶出中原,并驱逐了元朝的残余势力。
通过数次北伐使北方再无武力威胁中原,建立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明朝时期与世界各国交往频繁,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好望角。晚明时期大量美洲白银涌入中国,商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科学达到了新的高度,《本草纲目》等著作问世。
四大名著中有三部都在明朝时期成书。从开国至灭亡的276年时间中,明朝一直维持了比较稳固的统治,没有陷入大的内乱分裂之中,中央政权一直没有遭到内部或外部的打击。
纵横欧亚的蒙古骑兵被明朝打成了游击队,丰臣秀吉的本日军队在朝鲜被明军赶回老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稳固的政治体制是确保一个国家能够存在的必要条件。
朱元璋出身贫寒,麾下将领也大多出身草莽,其中不乏带资入股的民兵首领。如何有效控制内部的同时还能应对外部的威胁,就成为朱元璋的头号难题。
明朝的特务政治一直被后人诟病。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设立了锦衣卫组织,用来监视各地将领。对于难以控制的将领,如郭子兴的老部下邵荣,还有郭子兴的儿子郭天爵,都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处死。
在消灭内部威胁的同时,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建立了军屯制度,并且在明朝建立以后将其推广至全国,建立军事卫所,战时作战,闲时务农。
在明初战事频繁的情况下,军屯制度可以有效恢复生产,自给自足。然而随着承平日久,士兵也失去了战力,逐渐与平民无异。
明朝最大的变化就是漠北的蒙古。除此之外可以团结蒙古各部,但是最终也是陷入内讧之中,无法形成像蒙古帝国那样统一的政权,进而威胁明朝。
在西南方面,明朝自攻克云南之后,就派沐英世代镇守云南,设立三宣六慰。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建立GZ省,开始改土归流,要将西南少数民族逐步纳入中央王朝的控制之中。
并且在东北设立了努尔干都司招抚当地土著部落。
1398年至1402年的靖难之役,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面临的最大危机。尽管其规模远比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小很多,但是仍然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前者是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用近乎穷兵黩武的架势开疆拓土,大兴土木,将首都迁到BJ,确立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而后者则是彻底改变了明朝,使明朝从此转入被动防守状态。
1449年,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消息传回BJ朝廷震动,于谦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钰登基领导BJ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进攻,使明朝没有重蹈靖康之难的覆辙。
到了明朝中期,吏治日益腐败,边患频繁。东南沿海有倭寇袭扰,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威武大将军,偷偷跑出关外,在应州打退鞑靼小王子的进攻,使鞑靼数年不敢犯边。
但是到了嘉靖后期,由于武备松弛,竟让俺答汗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差点重演了100年前的BJ保卫战。
在得到明朝通贡的承诺后,俺答汗留下一地狼藉,扬长而去。首都BJ尚且如此,留都南京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
公元1555年,一伙倭寇在绍兴登陆,烧杀抢掠,最后竟跑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勋贵官员们如临大敌,差点被倭寇偷家。嘉靖皇帝大为恼火,下旨处罚了沿途官员。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明朝海防的拉胯程度以及倭患的严重程度。
第二年,嘉靖下旨任命胡宗宪为总督抗击倭寇,胡宗宪征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征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分化瓦解,教辅并用,逐渐平定倭患。
1561年,戚继光台州大捷,彻底荡平了浙江倭寇。但是彻底解决困扰了明朝上百年的倭寇问题,却是隆庆开关。
明初时东南沿海就倭寇袭扰,朱元璋下令实行海禁政策,严禁民间与海外贸易。但是这却导致了沿海走私猖獗,再加上本日处于战国时代,在本土战败的浪人炮制中国劫掠。
第194章 秦国的兴衰
明朝又疏于海防,因而让倭寇越来越猖獗。在费了大力气扫平倭患之后,1567年在嘉靖皇帝去世后的4年继位的隆庆皇帝下旨解除海禁,允许民间与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对明朝意义极为重大,大量白银涌入华夏,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571年的俺答封贡以非军事手段结束了与漠北200多年的敌对状态,解决了明朝南北两线的军事危机。1590年播州杨应龙叛乱,1592年宁夏拜之乱,抗倭援朝战争。
虽然明朝都取得了胜利,但是明朝自身的统治危机却逐渐暴露了出来。灭亡的丧钟即将敲响。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在辽东全军覆没,再也无力遏制后金的崛起。
在经过连年灾荒之后,陕西的农民率先拉出齐大旗揭竿而起,战火烧遍整个北方,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横空出世,对明朝的统治给予了沉重打击。
明朝因农民起义而建立,最终也因农民起义而灭亡。1644年李自成攻入BJ,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江北四镇在南京拥立弘光皇帝即位。然而南明小朝廷只想偏安一隅,国安自保,仅一年就宣告覆灭。南明各势力相互内斗,自相攻伐,在流亡中覆灭。
1661年,郑成功横渡湾台海峡,4年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湾台全境。不久传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的消息,郑成功悲愤交加,弃世而亡,其家族依然奉明朝为正统。
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清朝,明郑灭亡。
【一口气看懂四大发明#历史#小知识】
四大发明到底有多先进?又是如何诞生的?这些领先世界几百年的黑科技对世界历史又有什么影响呢?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最初是由洲欧学者提出,对于洲亚、洲欧乃至全世界的历史都影响深远。
四大发明中,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就已经出现了可以写字的麻纸。
但是由于技术有限,无法代替当时主流的书写材料简牍。到了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用树皮、渔网、破布等材料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成为一种相对廉价、轻薄的书写材料。
汉和帝大喜,将蔡伦封为龙亭侯,这种纸张被称为“蔡侯纸”。经过后世的不断改进,纸逐渐取代了简牍,成为平民百姓也能用得起的书写材料。
从繁重的竹简到昂贵的缣帛,纸张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文字的进步。
在公元7世纪左右,造纸术传到波斯,随后又传入拉阿伯世界。在公元10世纪左右,经及埃传入西西里半岛,沿地中海沿岸传入欧洲各国,促进了洲欧的文艺复兴。
但是仅仅只有纸张还是不够的。在公元三世纪,桓玄废除竹简以后,中国完全进入了纸张时代,但那时候的书籍依然被高门大族所垄断,通过抄写等方式在贵族子弟中流传。
文化上的隔离,造成了魏晋时期朝廷高官被门阀所垄断。而打破这一垄断的就是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出现于唐朝,在公元9世纪中期已经颇具规模,除了长安、洛阳之外,在长江流域也出现了不少印刷工坊,印刷种类有历书、字书、佛经等。
关于印刷术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随着印章拓印和印染技术的相继出现以及纸张的普及,为雕版印刷创造了条件。
而真正促成雕版印刷大规模推广的则是佛教的兴盛,因为需要将经书分发给信众,因而采取了雕版拓印的方式印刷经书。
雕版印刷在唐朝传入鲜朝、本日,后来传到埃及、斯波。到了宋朝时,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