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62节

  秦葵教育女儿也很有手段,不仅教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还教她兵法、剑术和骑射。《明史·秦良玉传》记载,秦良玉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21岁时,秦良玉嫁给了自己的丈夫马千乘,开始了随夫出征的战争生涯。马家的白杆兵是当时明朝的强军,此兵种是由土家族人组成的军队。

  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因所装备的白杆枪得名。秦良玉的到来使得白杆兵成为了西南的劲旅。

  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作乱,马千乘率领3000人随将军前往征讨,秦良玉则率领500精兵负责押运粮草。敌军趁明军在营中大摆宴席的时候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率先出击,将其击退。

第172章 明末清初

  在一次大摆宴席的时候,敌军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率先出击,将其击退,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柱关等7个营寨,大破杨应龙的叛军,秦良玉位居首功。

  但在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却不愿意自保军功。公元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忠诬陷,在狱中病逝。

  丈夫死后,秦良玉并没有选择隐退,而是接替了马千乘的职位,正式以土司的身份走上了更为传奇的征战人生。秦良玉忠君爱国,曾三次从四川出发,千里奔赴北方抗清。

  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良玉一家两代四口洒血沙场。在浑河与清军血战中,长兄秦邦平战死沙场。

  秦良玉突围初期,榆关大战中亲率3000士兵奋力抵抗。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

  第二次是1629年,皇太极率军攻到北京城下。袁崇焕被捕入狱,京城内乱,秦良玉再次奉命进京,驻兵于今宣武区四川营胡同,成为了清军难以逾越的障碍。

  现在到京北宣武门四川营胡同还可以看到门上刻有“淑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12个大字。

  第三次是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即位后,朝廷诏令天下,秦良玉拿出家中的所有财产充当军饷,昼夜兼程,再次驰援京师。

  此时秦良玉已经极负盛名,连皇太极也不敢小觑。他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多尔衮率领的最精锐的部队。秦良玉也深知金人铁骑的厉害,于是她制定了严密的计划,智勇双全,几个回合下来,清军骑兵损失大半。

  沙场老将多尔衮在与其真正交手后才知道对手有多厉害,他自知不敌,赶紧迎亲收兵返回了营地。

  秦良玉大获全胜,皇太极全军溃败,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但此时的明朝已是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公元1634年,清军大军刚刚败退,张献忠又率部起义。

  秦良玉并未推脱,张献忠对秦良玉的勇猛早已有所耳闻,听说秦良玉率军赶到后立即不战而逃。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师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大败张献忠,使之退走。

  而后才有了张献忠被朝廷招安。1640年,张献忠再次造反,秦良玉再次挺身而出,先后在柳马垭、谭家坪、北山新四里大破敌兵。

  然而就在秦良玉节节胜利,张献忠损失惨重,形势越来越好的时候,刚上任的杨嗣昌却不自量力,小觑张献忠的军队,放入四川将其围歼。

  但因为兵力不足,寡不敌众,致使明朝良将傅宗龙被张献忠部下射死,大明军白家军损失大半。

  面对步步紧逼的张献忠,秦良玉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由于军队损失严重,为了重整旗鼓,秦良玉一出一半,朝廷只需支付另一半的军饷,请求邵捷春出兵2万应急。

  但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合,且仓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一再推脱,不予帮助。自此秦良玉实力锐减。

  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再次进犯四川。清军乘胜追击,全四川形势危急,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驻守13个关隘,但却没有被陈士奇采用。秦良玉又找徐安、刘之勃,刘之勃虽然同意秦良玉的计策,但是却无兵可派。

  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最终寡不敌众。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恩20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驻守石柱境内,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唯独不敢来石柱。

  1646年,远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为太保兼太子太保,封忠贞侯。同时,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也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日以四川昭武使。两年后,秦良玉病逝,终年75岁。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烈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她儿媳妇也是个猛人,因为寡不敌众,最终被围歼了。”

  ——“秦良玉一米八六啊,我嘞个的雷啊。”

  ——“正史中唯一封侯的女人啊。”

  ——“明末小说中绕不开的人物,绝对的大佬。”

  【一口气看懂大清帝国的开国之君,皇太极的一生。#清朝#历史#皇太极】

  他是大清帝国的开国之君,征服鲜朝,打到明朝再无一战之力,让成吉思汗的子孙俯首称臣。同时,他也是出名的宠妻狂魔,靠选举登上了皇位。

  他就是爱新觉罗·皇太极。那么皇太极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后期又是怎样进化为大清帝国的?本期视频就让我们走进清太宗皇太极的一生。

  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深受父亲的喜爱。他自幼就十分聪慧,精通骑射。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常年忙于出征作战,所以7岁的皇太极就开始负责主持家政,而且干得井井有条。

  在母亲死后,皇太极跟随父兄开始迅速成长,很快就变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英雄少年。当时努尔哈赤与乌拉那拉氏生有长子褚英、四子代善。努尔哈赤想效仿汉人的制度,立褚英为继承人,但是又觉得褚英从小就心胸狭隘,不是合适的继承人选。

  后来也正如努尔哈赤所担忧的那样,褚英与四个弟弟和大臣的关系非常紧张,褚英强迫他们立誓反对努尔哈赤,于是皇太极等人就像努尔哈赤告发了褚英。1613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将其处死,并建立了八旗制度,任命皇太极掌管正白旗。

  褚英死后,代善成了第一掌管正红旗与镶红旗的贝勒。然而代善与后妈乌拉那拉氏关系不清不楚,被努尔哈赤的小妾告发,于是代善也失去了继承人地位,转而支持与自己关系不错的皇太极。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将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封为四大贝勒。皇太极年龄最小,因而被称为四贝勒。

  后来努尔哈赤又将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也封为贝勒,并且规定军国大事都要由八贝勒共同商议,这就是八王议政制度。

  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去世后,金政权面临着生死拐点。或是像历史上的那些割据小朝廷那样亡于内讧,又或是在努尔哈赤留下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八贝勒中辈分最小的多铎劝说父亲代善拥立四贝勒的皇太极。代善同意,经由代善提议,诸贝勒推举35岁的皇太极为新一任大汗。

  皇太极虽然登上了汗位,但也要和兄弟们共享权力,就连上朝时也要和其他三大贝勒一起接受朝贺。不仅如此,就连八旗也是不同属皇太极一人。

  身为大汗,有时竟也指挥不动他们。此外,后期还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明朝、蒙古、朝鲜环绕在后期的四周。

  皇太极假意与明朝议和,趁明朝放松之际出征朝鲜。朝鲜难以抵抗后金,被迫与后金签订了城下之盟。朝鲜仍是明朝的藩属国,但是每年都要向后金支付岁币。

  暂时打破了朝鲜之后,皇太极就气势汹汹的直奔锦州而去。一年前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败,含恨而死。

  一年后皇太极又一次在袁崇焕这里栽了个跟头,后金骑兵想通过骑士优势在旷野中打败明军。袁崇焕也看出了皇太极打的小算盘,没有着急去救援锦州,而是固守宁远派祖大寿等人率军前去救援。

  皇太极见锦州久攻不下就带兵去包围宁远,结果在明军的炮火下死伤惨重,皇太极只好撤回沈阳,开始逐步解决后金的内部问题。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皇太极重用汉臣,翻译汉文典籍,仿照中原制度设立官署,设立负责八旗事务的官员,削弱其主对的贝勒的权力。

  阿敏被幽禁,莽古尔泰被革职,为了名号,至此仅剩代善和皇太极。代善主动提出不再与皇太极平起平坐,皇太极成为后金名副其实的大汗,奠定了确立君主专制政体的基础。

  通过数次讨伐漠南蒙古,后金消灭了蒙古大汗直属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在逃亡途中病死,蒙古诸部纷纷投降。皇太极还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至高无上的宝物。

  而明朝那边自袁崇焕死后就再无良将能守卫辽东,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相继向皇太极投降,极大的增强了后金的实力。

  1636年,漠南蒙古诸部尊奉皇太极为博格达·车臣汗,皇太极接受满蒙汉三族大臣劝进,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还将投降过来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都封了王。

  之后,清军多次进入明朝边境劫掠,甚至一路跑到了昌平,也就是明朝皇陵的所在地。明朝连忙调集各地兵马,清军掉头南下,继续在各地州县劫掠,留下一地狼藉之后扬长而去。次年,皇太极第二次亲征朝鲜,迫使朝鲜正式成为大清的藩属。

  1640年,清军准备再次进攻宁远、锦州防线。皇太极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先一周然后分批围困锦州。这场旷日持久的围困战足足打了两年。

  此时皇太极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还是亲临前线决战。1642年,明军在松山大战中阵亡5万余人,锦州、塔山、松山相继被清军攻破,自此明军再无一战之力。

  然而皇太极是看不到大清统一天下的时候了。1643年,皇太极去世,享年52岁,庙号太宗。

  【大清第一摄政王,权倾天下的多尔衮的一声。#多尔衮#清朝#历史】

  他是一个孤儿,却成长为权倾天下的摄政王,率领清军入关一统天下,最后却落得一个抛坟撅尸的下场。多尔衮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他与大玉儿的爱情故事是真是假?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尔衮的一生。

  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和皇太极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多尔衮这个名字在满语中的意思为“苟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电视剧中多尔衮一直被称作“十四爷”,但在当时他在一众兄弟中其实是被称为“九王爷”。

  所谓的“十四爷”,其实是乾隆时期的叫法。多尔衮出生时努尔哈赤已经50多岁了。公元1626年,15岁的多尔衮同母兄弟阿济格、堂兄济尔哈朗一起被封为四小贝勒,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

  不久之后,努尔哈赤突然去世,大妃乌拉那拉氏被迫殉葬,皇太极继位。当时多尔衮的生母大福晋阿巴亥只有37岁,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这对于多尔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从此以后他就决定要靠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刚继位的皇太极又与其他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享权力。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皇太极不断提高四小贝勒的地位,以此来对抗大贝勒的人。

  作为四小贝勒之一的多尔衮也因此与皇太极结成了同盟关系,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多尔衮修鲁善战,曾数次大败明军,屡立战功。

  1635年,多尔衮在率军征服查尔部时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至高之宝,并将它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时,年仅24岁的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地位仅次于代善和济尔哈朗。

  多尔衮与弟弟多铎掌管两白旗,实力颇为强大。由于八旗制度的特殊性,使得八旗的旗主贝勒都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即使身为皇帝的皇太极也只能让兄弟们支持他,而不是臣服他。这也为皇太极死后的内讧埋下了伏笔。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新生的大清政权内部为了争夺皇位陷入了内斗的危机之中。皇太极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即在临终时指定了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和阿济格夫。

  这其实是在效仿努尔哈赤的八王议政制度,至于他们能选出谁来当皇帝,就不是皇太极能管得了的了。

第173章 海兰珠和福临

  临终时,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和阿济格辅政,这其实是在效仿努尔哈赤的八王议政制度。选出谁来当皇帝,就不是皇太极能管得了的了。

  当时两黄旗大臣推崇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两白旗则力推多尔衮继位,双方争执不下,内战一触即发。

  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下,多尔衮提出了折中方案,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一方案得到了八旗诸王的认同。于是只有6岁的福临就此登基。

  值得一提的是,据野史传说多尔衮和福临之母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有私情,甚至还有太后下嫁之说。

  然而在多尔衮摄政时期,布木布泰并不是太后,连儿子福临都看不到几眼。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和布木布泰之间又有何爱情可言呢?

  1644年,李自成攻入BJ,崇祯帝上吊自尽,明朝宣告灭亡。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农民军非常不满,于是就向多尔衮请兵入关。

  这对于多尔衮来说无异于是一份天降大礼,于是他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名号向关内进军。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展开大战,李自成败退,清军入主BJ。

  有意思的是,多尔衮刚到BJ的时候并没有受到什么强烈的抵抗。为了清朝,北京城内的官员勋贵更加痛恨李自成。

  北方地区迅速平定,就连南京的弘光朝廷也在为了是否与多尔衮合作而争论不休。为了收拢人心,多尔衮下令安葬崇祯,保护明陵,重用明朝降官,开科取士。同时又下令在北直隶进行圈地,并且将失去土地的农民投充给八旗为奴。

  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多尔衮还下令禁藏私逃之人。再加上剃发易服政策的强行推广,导致全国上下掀起了反清浪潮。

  1645年,弘光政权覆灭,清朝进军江南,随后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相继被拥立,领导抗清。然而由于内讧不断,加上实力不济,导致这两个政权都难以为继。

  朱以海被迫逃往海上,而隆武帝朱聿键在被清军俘虏后绝食而亡。不久之后,李自成、张献忠与南明势力拥立明神宗之孙朱由榔继位,继续在南方坚持抗清。

  在清军打击南明及农民军的同时,多尔衮也在全力收拾政敌。1648年,宗室苏克萨哈等人诬告济尔哈朗,多尔衮趁机兴起大狱,把济尔哈朗降为多罗郡王,而豪格则被囚禁致死。

  多尔衮日渐专横跋扈,从皇叔父摄政王升格为皇父摄政王,权势日盛,如同皇帝一般,使得小皇帝福临对他非常不满。

  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途中病逝,享年39岁,追封为成宗义皇帝。

  不久后,济尔哈朗向福临告发多尔衮的诸多罪状,福临下旨追夺多尔衮的一切封号,并将其刨坟掘尸。直到1778年,乾隆帝下旨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

  【一口气看懂海兰珠,后宫争宠的终极秘籍#海兰珠#清朝#历史】

  她是清朝第一宠妃,与姑姑、妹妹同侍一夫,不用勾心斗角,就可以夺得皇帝的所有宠爱。然而却红颜薄命,年仅33岁就香消玉殒。

  那么海兰珠为何会和姑姑、妹妹同侍一夫?皇太极又为何把一生的偏爱都给了她?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盘点海兰珠的一生。

  海兰珠出生于公元1609年,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是成吉思汗后裔哈巴图哈萨尔的后人,父亲是科尔沁贝勒寨桑。

  早在1593年,海西女真就集结了九部联军进攻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之战中被努尔哈赤打败。这一战不仅让努尔哈赤声威大震,也让九部联军中的科尔沁部认识到了努尔哈赤的强大,于是转而与努尔哈赤结盟联姻。

  努尔哈赤不仅自己与科尔沁联姻,还让他的儿子们娶科尔沁王公的女儿为妻。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兰珠的姑姑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相继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

  公元1634年,时年26岁的海兰珠被兄长吴克善送到后金嫁给皇太极。在极为重视的婚礼仪式中,按照当时的习俗,26岁才嫁人的海兰珠无疑是一位老姑娘。

  因而有说法认为海兰珠在此之前已经嫁过人了。虽然在当时后金再婚并不是稀奇事,但是我们并没有找到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经历,因而也无法确定海兰珠是不是再婚嫁给皇太极。

  时年四十三岁的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两年后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大封后宫。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列五妃之首,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哲哲。

  按照当时的制度,在皇太极的后妃中以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贵妃娜木钟、淑妃巴特玛·璪、庄妃布木布泰地位最尊,被称为崇德五宫,而海兰珠则是宠冠五宫,得到了皇太极所有的关注。

  公元1637年,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这是崇德五宫生下的第一个皇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大事庆祝。蒙古各部首领也纷纷献上贺礼。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孩子在日后极有可能是皇位的继承人。但是这个孩子只活了半年就夭折了,还没有来得及起名。这对于海兰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也许是因为丧子之痛太过巨大,让海兰珠的身体每况愈下,日益消沉下去。

  公元1641年,正在松锦大战前线的皇太极收到海兰珠病重的消息,连夜赶回沈阳。然而没过几天,海兰珠就在关雎宫中去世,享年33岁。

  皇太极收到消息后如五雷轰顶,赶到皇宫后对着海兰珠的灵柩痛哭不已,6天6夜没有饮食,到了第7天因哀伤过度而昏迷不醒。

  海兰珠的葬礼极尽哀荣,皇太极亲自为她选定了谥号“敏惠恭和元妃”,还为她撰写了祭文:“朕自从遇见你就后家眷爱,郑玉同享富贵,不想上天竟早早的把你夺走。朕念及生前眷爱,虽死不忘,追思感叹,希望你能转身。”

  在葬礼的最后,皇太极还亲自跪下为海兰珠祭酒。之后皇太极每次路过海兰珠的墓地都会泪如雨下,非常痛苦,有时甚至还会带上后妃和命妇祭奠。

  海兰珠之死对于皇太极来说不仅是心理上的打击,也是身体上的打击。从此以后皇太极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海兰珠去世的两年后,皇太极也突然去世。

  ——“海兰珠这个是真的宠爱,历史上都有记载的。”

  ——“皇太极到底有多爱她啊,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一个海兰珠,一个东鄂妃,羡煞多少后人。”

首节 上一节 162/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