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45节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出生于今河南陕州。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也是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开创了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如果不出意外,上官婉儿长大后定会是一位才女,写下动人的诗篇,还会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高门贵族子弟成婚,幸福地过完一生。

  然而,一个女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个女人就是当时的皇后武媚娘,也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

  上官婉儿刚刚出生不久的时候,唐高宗李治患有风疾,时常头晕目眩,只好让武后帮忙处理朝政。

  然而武后借机打压异己,培植亲信,引起了李治的强烈不满,有了废后的心思。上官仪作为当时的宰相,负责起草废后的诏书。

  然而武后并不会坐以待毙,李治身边的太监宫女早已被武则天买通。这边上官仪刚写完废后的诏书,那边武后就收到了消息。

  武则天赶来找到李治诉苦,竟然让李治感到羞愧不安,夫妻二人握手言和。可上官仪却成了替罪羊,就这样在武则天宠臣的诬陷下,上官仪被以谋反之罪处死,家产被抄没,女眷则被发配到掖庭为奴。

  唐朝的掖庭是宫女和妃嫔的居住地,其中不乏像上官婉儿这样出身高贵却沦落到掖庭的女子。这些女子大多只能终身在深宫中洒扫缝补,没有自由,缺衣少食,无声无息地过完一生。

  然而婉儿的母亲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也没有放弃希望,她教婉儿学习诗文,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女儿走出这座牢笼。

  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明异常。

  在婉儿14岁那一年,武则天下旨选拔女官。婉儿凭借一手好文章在一众宫女中脱颖而出,脱离了奴婢身份,受封为才人。

  面对武则天召见时的提问,上官婉儿文不加点,应答如流,且文艺通畅,辞藻华丽。武则天看后十分高兴,自此上官婉儿成为了唐高宗名义上的嫔妃,同时也成为了天后武则天身边的红人。

  那么武则天为何要提拔上官仪的孙女为才人?武则天掌权时,朝廷的奏章大多需要自己处理。为此,武则天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女子协助处理政务。

  作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聪慧善文,文风绮错婉媚,而且又很会讨武则天的欢心。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有着不错的交情。

  等到武则天登基后,27岁的上官婉儿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巾帼宰相,诏书起草、群臣奏章都由她参与决断,军国谋略、生杀大权也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

  一时间,上官婉儿成为了当时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在武则天身边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上官婉儿因为触怒武则天被判了死刑,武则天爱惜她的才改成黥面之刑。

  上官婉儿自此更加用心侍奉武则天,同时和皇太子李显一家也有着不错的关系。然而不久之后,上官婉儿的命运就将再次发生巨变。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戴皇太子李显复位,史称神龙政变。作为武则天身边的红人,42岁的上官婉儿又将如何站队呢?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上官婉儿对神龙政变的态度如何,但是李显对母后身边的这位巾帼宰相显然是印象不错。李显复位后赐封上官婉儿为正二品昭容,继续掌管宫中事务,还下旨平反了上官仪。

  没过多久,李显又破天荒地让她执掌翰林院,还开了昭文馆,广招天下才子,诗酒游乐赋诗唱和,让婉儿来品评天下诗文。

  除了文学以外,上官婉儿在军国大事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李显往往要听取她的意见才能做出决断,因而朝臣为了求得升官进爵,都争先恐后的讨好上官婉儿。

  但是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5年,上官婉儿又要面临一场站队了。然而这一次她失败了。

  公元710年,李显突然暴毙,韦皇后立李显的庶子李重茂为帝,效仿武则天。然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发动了政变,铲除了韦后一党。

  在李隆基率军冲进皇宫时,上官婉儿知道韦后大势已去,就带领宫人迎接李隆基,还拿出一封诏书,上面写着要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辅政。然而为时已晚,李隆基对上官婉儿这种左右逢源的态度非常不满,下令将上官婉儿斩首。

  集齐一代才女,香消玉殒,终年四十七岁。太平公主非常伤心,为她操办了后事。

  在本篇的最后,让我们用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来总结她的一生:“潇湘水断,巫山云碎,珠沉卷席,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上官婉儿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典范。”

  ——“上官婉儿和狄仁杰是无责太难的左膀右臂啊,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巾帼宰相,才华与美貌并存,很喜欢她写的诗词。”

  ——“逆风起笔,飞起来了!”

  【唐朝末年,宦官夺权那点事。#历史#唐朝】

  盛极一时的大唐也摆脱不了被宦官操控的命运。在整个唐朝的21位皇帝中,共有9位皇帝是由宦官所拥立,更有两位皇帝直接死于宦官之手。

  宦官势力之强,可谓是历代之最。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那些权倾一时的唐朝宦官。

  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就对大太监高力士非常宠信。不同于其他宦官,高力士的权势来自于皇帝的宠信。

  无论自己的权力再大,高力士对自己的主子都是忠心耿耿,毕恭毕敬。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皇帝对外姓武将失去了信任,而李唐宗室也一直处于自相残杀的优良传统之中。

  在武将宗室都无法信任的情况下,皇帝只能选择信任身边的家奴,宦官的地位开始扶摇直上。

  公元756年,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亲信太监李辅国被大家赏赐,负责执掌兵权,监察百官。从此,宦官这一群体才算是正式登上了唐朝政治舞台的中央。

  李亨性格懦弱,对李辅国言听计从,文武大臣想见皇帝一面都要先征得李辅国的同意,就连太上皇李隆基都要受到李辅国的欺压。

  李辅国能如此嚣张,除了拥有兵权之外,还和张皇后狼狈为奸,两人合谋害死了李亨的小儿子建宁王。太子李豫心存忌惮,对李辅国敢怒不敢言。

  不过李豫毕竟年轻,李辅国又体弱多病,总有一天李豫会当上皇帝,到时候李辅国这样的宦官群体还能这样嚣张吗?

  公元762年,李豫病重,张皇后想废掉李豫,另选其他的李唐宗室继承皇位。李辅国不仅没有帮助张皇后,还转头到李豫这里帮助李豫废掉了张皇后,想以拥立之功换得李豫信任,继续手握大权。

  那么李豫真的会甘愿接受李辅国的摆布吗?

  李豫登基后尊称李辅国为尚父,朝政大事处处都要找他商量。李辅国得意洋洋,放松了警惕。

  不久之后,李豫派人深夜进入李辅国家中,趁李辅国熟睡之际,结果了他,一代权宦就此落幕。可是由他而起的宦官专权远远没有结束。

  李辅国死后,李豫提拔宦官鱼朝恩参与朝政。没想到鱼朝恩也不比李辅国好多少,别说文武大臣,就连皇帝李豫他都不放在眼里。李豫深感后悔,联合宰相杀掉了鱼朝恩。

  这时宦官的权力虽然很大,但是皇帝还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铲除他们。但等到李豫的儿子李适登基后,宦官的权力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不说宰相,就是连皇帝也不能遏制他们了。唐德宗李适也知道宦官乱政的危害,所以早在登基初期他还能重用能臣贬斥宦官。但是没过几年他就发现还是宦官信得过。

  公元783年,泾源节度使带着5000士兵到长安讨赏,没想到却一无所获。皇帝不愿给,那就只能动手拿了。

  众将士在长安大闹一场,到处劫掠。唐德宗吓得连忙逃出长安,但是身边却连一个侍卫都没有,只有宦官们忠心耿耿地陪在李适身边。

  自此以后,李适也像他的祖父那样重用宦官。生死关头,还是家奴最可靠啊。

  就这样,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虽然不能自己做皇帝,但却能决定谁来当这个皇帝。若是皇帝不愿听他们的,那么他们就可以换个皇帝。

  李适的儿子李诵登基后重用柳宗元等人发动变法,但是因为触犯了宦官和藩镇的利益,被大太监俱文珍胁迫,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淳。

  没过多久就离奇死亡了。李淳当上皇帝后继续重用宦官,还让他们带兵出征。有大臣劝李淳小心宦官权力过大,李淳却不以为然地说他们不过是家奴,不管给他们多大的权利,只要除掉他们都是轻而易举。

  然而宦官的权势之大,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就连后宫的贵妃们也要特意拉拢他们帮助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

  公元820年,李淳驾崩,宦官拥立唐穆宗李恒登基。李恒沉迷丹药,年仅30岁就驾崩了。

  他的长子唐敬宗李湛又被宦官刘克明所杀,皇位由此传到了唐文宗李昂这里。李昂想改变宦官专政的现状,准备联合朝臣诛杀宦官,没想到却把这些大臣送上了死路。

  ——“一波操作送了个大的,属于是又菜又爱玩的选手。”

  ——“就离谱,直接赶出甘露之变的选手。”

第144章 五代十国史

  公元835年,李昂以观露之名想把大宦官仇士良骗到左金吾仗院斩杀。没想到仇士良察觉到不对,连忙跑路,还把皇帝李昂挟持了。朝臣们束手无策,乱成一团。

  仇士良派神策军把这些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史称“甘露之变”。唐文宗李昂经此大乱,抑郁成疾。仇士良所幸就废掉李昂的儿子,改立李昂的弟弟为帝,是为唐武宗。

  唐武宗登基后,找到宰相李德裕来牵制仇士良。仇士良不动禁军,哗变渭城。此时唐武宗并非是庸弱之辈,害怕自己会被清算,于是就灰溜溜地辞官回家了。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最著名的宰相之一,在他的辅佐下,唐武宗革除积弊,发展经济,打压宦官藩镇僧侣势力,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书上称之为“会昌中兴”。

  然而唐武宗李炎也喜欢吃丹药,33岁就驾崩了。宦官马元贽拥立唐武宗的叔叔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李忱继位后,虽然也在打压宦官势力,但是宦官仍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公元859年,唐宣宗驾崩,宦官王宗实拥立唐宣宗的长子李漼称帝,是为唐懿宗。

  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唐朝的第18位皇帝了。《盛唐风华》早已是昨日黄花,宦官、藩镇两大势力成为唐朝皇帝们的梦魇,最终一起走向衰亡。

  懿宗时期政治败坏,宦官们已经无法无天,就连皇帝也不能控制了。

  公元873年,唐懿宗驾崩,大太监田令孜立唐懿宗第五子李儇为皇帝,是为唐僖宗。没过几年就爆发了黄巢之乱,唐朝元气大伤。

  正如安史之乱使河朔藩镇崛起那般,黄巢之乱除了重挫李唐皇室外,也让朱温、李克用等新一代藩镇崛起,而专权100余年的宦官终于走到了谢幕之时。

  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去世,大太监杨复恭拥立李儇之弟李晔为皇帝,也就是唐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唐昭宗。

  15年后,朱温率军冲进长安皇宫,将700宦官血洗一空,自此困扰了唐朝147年的宦官专政问题彻底解决。然而唐昭宗也成了朱温的傀儡,4年后即被朱温所杀。

  唐昭宗的儿子李柷成为大唐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公元907年被迫下诏禅让给梁王朱温,唐朝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到群雄争霸的五代十国时期。

  ——“以前因为李白,一直以为高力士是个很坏的宦官,了解了之后才发现,他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宦。”

  ——“主要是太监掌兵权了,这就是有点恐怖了,原本他们这种人没有后代其实不怕他们掌权的,结果皇帝们自己玩脱了那就没办法了。”

  ——“这帮皇帝这么热爱吃丹药,会不会是蓝色小药丸的效果。”

  【详细解读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历史#乱世】

  这是一个皇帝最不值钱的时代,就连穿越者都唯恐避之不及。盛世大唐过后的混乱时期,一共出现了五十六位皇帝,北方十四位,南方四十二位。

  明君率很低,而非正常死亡率却很高。五代十国的吃鸡战场中,最终会鹿死谁手?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详细解读这场黄泉吃鸡大赛的全过程。

  公元878年,黄巢之乱爆发,为李唐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朱温、李克用等人相继崛起,拉开了五代争霸的序幕。

  与此同时,杨行密、王建也来到南方,开启了十国割据的时代。朱温出身贫寒,后来参加了黄巢叛军,成为黄巢手下的大将。他见黄巢不能成事,就归降了唐朝。

  当时逃到四川的唐僖宗已是焦头烂额,根本顾不上朱温是不是诚心归降,直接把开封分给了他,还赐名为全忠,希望他能为大唐尽忠。

  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个名字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朱全忠在讨伐黄巢的过程中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藩镇之一。此外还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实力也很强劲。

  他们之间互相征伐,攻城略地,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也是有心无力。他不仅管不了这些藩镇,就连身边的宦官也管不了。

  公元903年,朱温率军冲进了长安的皇宫,杀掉了700宦官,从根上根治了长达147年的宦官乱政问题,将唐昭宗彻底变成了自己的傀儡,还把首都迁到了洛阳。

  朱温担心唐昭宗会联络其他藩镇讨伐自己,索性就杀了昭宗,立了小皇子李柷为帝。为了彻底扫清自己篡位的障碍,朱温将朝中的士族官员清洗一空,抛尸到黄河里,史称白马驿之祸。

  高门士族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无法对黄泉产生任何影响。

  公元907年,唐哀帝李柷下诏禅让给梁王朱温,唐朝宣告灭亡。朱温登基建立梁朝,定开封为东都,洛阳为西都,史称后梁。

  此时后梁实控领土仅入河南之地,南方的南汉、马楚、吴越、闽国、南平,仅在名义上向后梁臣服,而四川的王建自行建立了前蜀,江淮的杨行密仍以大唐吴王自居,拒绝向后梁臣服。

  在北方实力最强大的两大藩镇,晋王李克用、秦王李茂贞依然奉唐朝为正统,打着为唐昭宗报仇的名义讨伐朱温。朱温气不打一处来,唐朝还在的时候,你们也没多尊敬唐昭宗,等到唐朝灭亡了,一个个全成了大唐忠臣。

  李克用病逝后,长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李存勖骁勇善战,善于谋略,刚继位就在潞州之战中把朱温杀了个大败。

  ——“五代第一战神来了,还是他爹留箭留少了,但凡多留两支箭,给他找点事做,他也不至于整天唱戏,估计早就统一了。”

  时年57岁的朱温已经认识到在自己有生之年是难以统一北方的,因此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儿子身上。当时藩镇们都有收养义子的习惯,李克用有11个亲子、13个义子,号称十三太保。

  朱温则有8个亲子、5个义子。朱温最喜欢的是义子朱友文以及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坊间传闻朱温与儿媳们有染。朱温病重时想要传位给朱友文,但是这个秘密被儿媳张氏告诉了丈夫朱友圭,也是朱温最年长的亲生儿子。

  朱友圭知道父亲不想传位给自己后非常愤怒,带兵冲进宫中,弑父登基,还矫诏赐死了朱友文。

  然而朱友圭登基后荒淫无度,宗室武将都不服他,另一个亲生儿子朱友贞趁机发动政变登基称帝。经过这场内讧之后,后梁元气大伤,而西面的李存勖实力却在不断壮大。

  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定国号为唐,五代进入到第二代后唐。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后世史书认为后唐是接替后梁的政权,但是在当时后唐还标榜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不承认后梁。

  后唐攻占开封灭掉了后梁,随后又吞并了李茂贞的岐国,消灭了川四的钱镠,使后唐疆域达到鼎盛。李存勖志得意满,不思进取,整日与演戏的人混在一起,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李天下。

  打了一辈子仗,难道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然而在强藩林立的五代,这实在是享受不了啊。公元926年,42岁的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平乱继位后,后唐元气大伤。

  ——“唉,实在是太可惜了,看不良人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他了,没想到死的那么突然,实在有点难以接受。”

  ——“没办法,他历史上死的就是那么突然,小太宗啊,可惜了。”

  李嗣源虽然在登基前夕还算得上是个明君,但是后期朝政混乱,大将孟知祥趁着后唐内乱割据四川,建立了后蜀。

  李嗣源的三子李从厚即位,但不久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就仿照义父起兵造反,废掉了李从厚,成为了后唐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李从珂十分猜忌内府石敬瑭,石敬瑭索性起兵造反。但是由于自身实力不足,被后唐军队围困在太原。石敬瑭为了当皇帝,竟派人去联络契丹,称自己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任契丹皇帝做干爹。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大喜,率军南下支援石敬瑭灭掉了后唐,得到了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中原王朝自此无险可守。

  ——“儿皇帝石敬瑭,这也是个臭不要脸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中原再也无险可守。”

首节 上一节 145/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