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李白从扬州乘船沿隋唐大运河南下,渡过钱塘江,来到兴绍,又沿曹娥江溯流而上,来到山中天台山登顶华峰,作诗《天台晓望》。之后,李白去往北湖的安陆县,在途中还结识了李邕和孟浩然。
一年后,李白迎娶了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为妻,定居在安陆。这时正是大唐最强盛的时代,经过前面几代皇帝的努力,到了唐玄宗在位前期,社会经济空前繁盛,人口大幅度增长,史称开元盛世。
30岁时,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前往送别时写下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为盛唐的见证者,李白也于这一年抵达南阳,来到长安。半夜,宰相张说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荐进入仕途,又曾谒见其他王公大臣,但均无结果。
那么李白为何不去参加科举呢?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们也可以试着寻找一下原因。在唐朝中前期科举录取人数较少,而且地位也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李白的家世背景比较模糊,在史书上记载不一,甚至都没有谱牒,这在当时是不符合参加科举条件的。因此李白才选择通过高官举荐入仕。
李白在长安时寓居于玉真公主的别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胞妹,早年修仙入道,时常召集文人道士宴饮作乐,李白也是其中之一。
他为公主写了一首诗,盛赞公主的仙风道骨。坊间传闻李白与玉真公主有一段情史,但从后面的结果来看,这时的李白和玉真公主恐怕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
心灰意冷的李白在暮秋时分出游滨州,冬季出游后又回到长安。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左右,由于生活困顿,于是就离开长安。
在此期间他的好友王昌龄入川四,李白作诗《蜀道难》赠与王昌龄。回到安陆后,李白每日以耕种读书为生,闲暇时也会出游,结交了一些好友。
34岁这一年李白北上洛阳,与崔宗之相遇成为好友。在嵩山与友人喝酒的时候作诗《将进酒》,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喜庆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想要以此谋求官位。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长举和制举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就是李白献赋谋仕的原因。
一年后唐玄宗外出狩猎,李白恰好也在西游,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同年李白在长安向玉真公主信道,助他入道成仙,由此一步步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40岁时,李白的原配许夫人去世,李白移居鲁地与好友韩准、裴政等人隐居在徂徕山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
不久之后,李白的命运又一次发生改变。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对其十分倾慕,并将42岁的李白召入长安。
李白进宫朝觐那天,玄宗降辇步迎,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对唐玄宗的问题对答如流,唐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负责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唐玄宗没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李白觉得这次自己都能大展宏图,然而唐玄宗召他进京并不是真的爱才,只是想用李白的诗句来标榜自己的盛世罢了。
43岁时,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和《清平调》等诗词。久而久之,李白也对这种御用文人的生活感到无趣,整日饮酒作乐,与贺知章等人结成了酒中八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名作就是李白在长安时的生动写照,不过这时的李白还没有认识杜甫,诗圣与诗仙的相遇还要等到两年之后。
有一日唐玄宗召李白作乐词,李白正在醉酒之中,洋洋洒洒写了十几章,还让大宦官高力士为自己脱靴。
由于李白太过狂傲,因而招来小人的嫉恨,他们在唐玄宗面前攻击李白,使得唐玄宗对李白越来越疏远。44岁时,李白知道自己终究不会得到重用,便离开了长安。
在洛阳,李白结识了33岁的杜甫,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结伴来到河南商丘,分手之后,李白来到山东济南紫极宫,请道士受道箓,正式履行了道家仪式,成为了一个道士。
作诗《侠客行》,一年后李白与杜甫在沙丘第三次会面,交情不断加深。李白作诗《沙丘城下寄杜甫》,之后,二人再也没会面。这时的李白已经46岁了,人生已经过了2/3。
在之后的8年里,李白南下扬州,在南京作诗《登金陵凤凰台》。之后以京南为中心,登天台山,游过雁荡山,回到山东兖州家中,后又由封丘北上去往安阳,之后经河北邯郸抵达京北,最后返回商丘。
休整之后,李白离开商丘,再次春游京南,夏至扬州,然后继续向南来到九华山,将九华山改名为九子山后,继续南下,由黄山游历桃花潭。在此期间李白写给好友汪伦一首离别诗《赠汪伦》。
此时的李白已经见识到了在盛唐光辉艳丽的表象之下,其实潜藏着各种危机,一旦有人砸碎这个幻象,那么盛世锦袍下的虱子将会现出原形,而这个人就是安禄山。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贵妃之兄杨国忠的名义起兵造反,迅速席卷中原,史称安史之乱。
没过几个月叛军就攻陷长安,唐玄宗被迫南逃至属地,皇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唐朝自此由盛转衰。
56岁的李白当时正在宣城游历,听说中原大乱之后,连忙接家人南下避难,隐居于庐山之中。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听说了李白的才名,便要叫李白入幕府。
李白本不想掺和这个乱摊子,但是永王连下几次聘书,最终还是将李白收入麾下。李白作诗《永王东巡歌》,以表建功报国之心。
永王李璘手握四道兵马,野心勃勃,顺利率领水军东巡直奔扬州而去,被唐肃宗以谋反的罪名围剿,而李白也跟着倒了霉,被抓进狱中。
李白的第二任妻子宗夫人为他四处奔走,经过御史中丞宋若思说情才得以获释。宋若思要推荐李白入朝为官,没想到唐肃宗非常记恨永王李璘,将参加过永王幕府的李白流放到夜郎。
58岁的李白从九江监狱向朗伊出发,经北湖黄石至汉武,过三峡,庆重,后来到夜郎。公元759年,朝廷因关征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放以下者完全赦免59岁的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赶紧北上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李白随即顺着长江疾驰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在李白人生中最后的三年里,他四处游浪,从南湖,北湖再到西江,苏江,徽安,最终再赴临中歌后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李白原来是个旅游博主,挂不得是大唐第一网红。”
——“他哪来的钱啊?”
——“不是有汪伦吗,再说就以他那名声,不会缺小钱的。”
——“李白不会剑术吧,那时候佩剑只是装饰品。”
——“师从剑术大师啊,咋可能不会。”
——“应该会吧,不然他怎么能在刺客选项里呢?”
——“李白一技能将进酒,二技能神来之笔,大招青莲剑歌,还有被动,侠客行。”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历史#唐朝】
天宝14年,15万唐军精锐以忧国之威奉逆战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一时间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
海内承平日久的大唐百姓大惊失色,沿途州县望风瓦解,叛军直取长安,盛极一时的大唐,至此由胜转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看一看这场内战的始作俑者安禄山的故事。
安禄山原本没有姓氏,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30岁之前,30至50岁,51岁发动安史之乱,以及55岁被杀。
他的母亲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生。安禄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也改嫁于一位突厥将军。安禄山这个名字也是根据突厥语中“斗战”这个词的发音而取的。
10多岁时,安禄山已与他的继父生活在一起,并跟着他的结拜兄弟娶了“安”这个姓。长大成人后,安禄山可以通晓六国的语言,当上了一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30岁时,安禄山因为偷羊被抓,面对严刑拷打,安禄山情急之下高声喊道:“将军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藩族吗?”正是因为这句豪言壮语,安禄山不仅保住了一条小命,还被提拔为偏将。
不久之后,安禄山就因为骁勇善战而被幽州节度使收为了义子。多年的军旅生涯让安禄山练就了一身为人处世的本领。
因为自己的义父讨厌他肥胖,安禄山就再也不敢多吃一口食物。
后来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38岁的安禄山就被朝廷授予了很高的官职。这也更加方便安禄山用厚礼贿赂往来的官员,让他们在朝堂之上都为自己说好话,因此唐玄宗也十分信任他。
40岁时,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安禄山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本领顺利地拿下了这个职位,自此便可到朝堂之上参与议事。唐玄宗也在一系列马屁之下变得更加宠幸安禄山。
几年之后,安禄山又接替了范阳节度使。通过贿赂,使得唐玄宗身边几位信赖的朝臣都在替他说好话。重量级的李林甫因为一味地迎合唐玄宗,也跟着一起替安禄山说话。
光说好话还不够,安禄山还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
每次进宫朝见唐玄宗之前都要先去拜访杨贵妃,唐玄宗更是被安禄山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甚至下令让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45岁时,安禄山一路平步青云,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安禄山仗着唐玄宗的宠爱,就连进宫朝见唐玄宗都不大弯腰。
但李林甫却每次都能摸准安禄山的心思,并在两人交谈时抢先说出来,这也让安禄山认为李林甫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对其十分真心害怕。
——“说实话,李林甫虽然也不咋地,但只要他或者,安禄山还真不敢反。”
——“确实,李林甫比杨国忠多少强一点。安禄山还是很怕他的。”
第141章 诗圣杜甫
到了晚年,安禄山变得更加肥胖,体重已经达到了三百多斤。但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动作却快得像旋风一样。
这般付出也让安禄山在四十九岁时又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自此掌管了三个地方的唐朝精锐。他的大儿子还娶了皇太子的女儿为妻。
但尽管如此,安禄山的野心还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掌握着唐朝大量的精锐军队,安禄山开始以防御侵略的名义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用来储藏兵器粮食。
他不仅一身亲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派多人潜伏在长安充当情报人员。但凡所请唐玄宗没有不答应的。
安禄山曾多次对唐玄宗说安禄山一定会叛乱,唐玄宗则派人前去暗中侦查,但却被安禄山以重金收买。唐玄宗自此更加的信任安禄山。
公元755年,53岁的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他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共计十五万,半夜行军,一人吃饭,一天前行六十里。
由于唐朝百姓太平日子过得太久了,青岛安禄山叛乱爆发,朝廷一片动荡。宫廷警卫部队都是由市井商贩组成的,得打开皇家仓库,拿出绫罗绸缎招募兵卒。
而安禄山这边却是号令严厉,有一批以死相拼的将士,没有谁不是以一当百,很快就占据了东京洛阳城。
见到这雄伟的宫殿,安禄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想当皇帝的野心。他指挥洛阳七老僧道劝进,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
可皇帝还没当几天,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常年长疮疖。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已完全失明。他在离开契丹部落时曾有一名叫李猪儿的少年一直跟随伺候他,安禄山对李猪儿也十分宠幸。
可没想到却在自己五十五岁时被李猪儿亲手所杀,而安史之乱最终也使得大唐自此由盛转衰。
【诗圣杜甫为何穷困潦倒一辈子?一口气看懂杜甫#杜甫#诗圣#唐朝历史】
他被尊称为“诗圣”,一生穷困潦倒,为了自己的偶像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官职。杜甫一生为李白写过15首诗,所有的主题都可以归纳成一句话:“李白,我想你了。”
而李白却曾作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那么这两位相差11岁的诗坛领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二人的待遇为何会有天壤之别?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看一看,杜甫的诗歌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悲伤。
杜甫出生于巩县,他的祖上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杜周,他的母亲是当地十分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但在杜甫年幼时,母亲崔氏就因病去世了。
杜甫小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很好,因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也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杜甫7岁时便能作诗,虽然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也很顽皮,但杜甫却总能把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融入到他的诗歌当中。
19岁时,杜甫到西山临汾出游,一年后又来到吴越,这一晃就是好几年,直到23岁时才回到故乡参加乡贡。但不幸的是,杜甫在前往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没有上榜。
当时杜甫的父亲在兖州担任司马,杜甫索性就赶赴兖州探亲,顺道来到齐赵平原进行了第二次漫游。杜甫在西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
《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望岳》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通过杜甫的诗,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杜甫还是一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热血青年。
33岁时,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这是诗仙和诗圣的第一次碰撞。回想华夏历史上上一次最具有代表性的相会,还得追溯到春秋时期,老子与孔子的相会。
就这样,相差21岁的唐代诗坛的领军人物相约朋友会见了诗人高适之后,杜甫来到了山东济南,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漫游,也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次。
一年后,杜甫和李白在齐鲁再次相见,二人除了饮酒赋诗之外,还讨论起了炼丹求仙之道。在李白的带领下,杜甫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二人在互赠诗篇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在杜甫36岁这一年,唐玄宗昭告天下通一议者和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主考官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导致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好转走权贵之门,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10年,奔走献赋,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40岁时,杜甫趁着唐玄宗将要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三大盛典的时机献上《大礼赋》,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然而在等候分配的时候,又是因为李林甫担任主事者,杜甫再次没有得到官职。在过了4年之后,杜甫才被授予了一个河西县尉这样的小官,
但杜甫不愿意“忍死一职为折腰”的官职,朝廷才将其改任为兵曹参军。杜甫为了生计只好接受了这个无用之职。
但是当44岁的杜甫刚刚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杜甫将自己在长安这10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500字》。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西逃。此时杜甫已将家搬到了西陕,父亲他听说唐肃宗即位于是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押送至长安。
杜甫因为关系没有被尽管他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为华州郭尚又请求残酷形势图状》和《遣怀》、《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积极地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
考虑保律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还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来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
公元757年,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来到西陕鸡宝投奔唐肃宗,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所以杜甫也被人称为杜拾遗。
但好景不长,杜甫很快就因为营救房管而触怒了唐肃宗,被贬到华州,负责祭祀礼乐等一些琐事。来到华州后,46岁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依靠出游溪畔的郑县亭子来排忧。
杜甫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三吏》、《三别》等诗中都抒发了他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战乱频仍的感叹和愤懑。长安收复后,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然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管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一年后,杜甫离开华州到洛阳探亲。这一年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并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
48岁时,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和《夏夜叹》,咏叹国难民苦。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继续GS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都成。
在尹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在此之后,杜甫结束了自己的漂泊生涯。
寄人篱下,理想生活依然很苦,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到严武去世后,54岁的杜甫离开了都成,经乐山、宜宾、庆重来到了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居。
给家代管公田100顷,他自己也租了一些耕田,买了40亩果园,雇了几个农夫,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不到两年作诗430多首,占现存作品的30%。《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成为千古绝唱。
公元768年,57岁的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转安公,冬天的时候漂泊到了南湖岳阳。在岳阳楼下,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瀚、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由于生活困难,杜甫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南行,如岳阳到沙长,又由沙长到衡阳,最后再次折回长沙。两年后,由于耒阳涨水,杜甫又逃往衡阳,原本打算投靠自己的舅父,但当杜甫走到耒阳时,遇江水暴涨,只好停泊方田。
15天没有吃到东西,杜甫原本一心想要北归,但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如果杜甫知道后来他和李白被后人合称为“李杜”,想必可以弥补他一生受伤的心灵。
——“杜甫:李白我爱你。李白:不及汪伦送我情”
——“毕竟汪伦是榜一大哥,吃喝玩乐一条龙,走的时候还送盘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