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11节

  “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他看到了王公贵族生活奢靡,看到了中层官员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始终无法施展抱负的他失望之余,写下了《适志吟》:我志在虚寂,苟得非所求。虽居一世间,脱若云烟浮。”

  “他什么都看在眼里,也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无法改变,这是张居正第二次有了对权力的渴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权臣埋下了伏笔。”

  “1554年,张居正请病假回到了老家,在游山玩水的路上,他看到了一些在书上,在皇城中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底层官吏对百姓的压迫,比如农民整年辛勤劳作,却仍是吃不饱饭,沉重的赋税,地方豪强的剥削,将百姓压的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远离朝堂,贴近民间的生活,让张居正开拓了新的思路,他将眼光由朝堂斗争转变到了黎民生活之上,这一次的转变,为他日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557年,张居正重新回到翰林院,这时候的他终于明白了,若想真正做点什么,唯有熬,熬到那群年长他几十岁的大人物们进了棺材,他才有出头之日。”

  “于是他继续隐藏锋芒,沉下心来一遍思索救国之策,一边等待机会的降临。”

  “1564年,39岁的张居正升为了国子监司业,这时候徐阶已经斗倒了严嵩,成为了新一代首辅。”

  “在徐阶的引荐下,搭上了未来皇帝裕王的线,这双线发展极大拓展了张居正的人脉,为他以后的首辅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咳咳,居正大大你应该也是这个时候认识的裕王妃吧,你和她,嗯,你懂得!”

  张居正此刻脸黑的像锅底。

  他懂什么?

  他不懂!

  洛璃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张居正的回应,再次干咳一声,一脸八卦地问道:“居正大大,你俩到底有没有搞男女关系啊?”

  听到这,古人们瞬间来了精神。

  你要说这个,我可不困了嗷!

  有能力发弹幕的人,纷纷开始发弹幕催促。

  【大汉黑白两道扛把子:到底有没有关系啊。】

  【曹贼爱人妻:难道兄台你也是同道中人?】

  【老王不爱洗澡:多尔衮的例子在前,劝你慎重。】

  王安石对这位和他一样的改革者还是很有好感的,所以忍不住发弹幕提醒了一句。

  明朝。

  张居正此刻已经不是脸黑如锅底能形容的了,简直都快变成黑人了。

  他闭目深吸了一口气,心中不断重复着“我不生气,我不生气,我真的不生气”。

  良久后他长吐一口气,缓缓睁开双眼,看着天幕一群“八卦长舌妇”,无奈地笑了笑,伸手写了【没关系】三个字。

  “没关系?”

  “真的吗?我不信。”

  洛璃一套鲁豫连招脱口而出,瞬间给张居正气破防了。

  不信你还问个屁啊!

  就听你想听的是吧!

  当然破防的不只张居正一个。

  皇宫深处的万历皇帝也被洛璃弄红温了。

  他就说嘛,为啥他母后处处都向着张先生,事事都要询问他,甚至连他成亲这种大事都要听张先生的,原来有这么层关系!

  该死!

  都该死!

  本就对张居正独揽大权十分不满的万历,这一刻算是彻底记恨上了张居正。

  吾未壮,壮则有变,都给朕等着!

  等着朕慢慢清算!

  天幕另一头,洛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开玩笑了哈,刚才那句话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梗,经常和我室友们说这句话,不自觉就秃噜出来了。””

  “居正大大对不起哈,咱们回到正题。”

  “1567年,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终于一命呜呼了,裕王继位,史称明穆宗。”

  “作为裕王旧臣,张居正自然得到了提拔,一年内连升四级,直接进入了内阁,成为了大明王朝权力中心的人物,这回他终于可以撸起袖子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

  “可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况仅仅持续了一年。”

  “1568年,徐阶因年纪太大,卸任了首辅之位,他的老对手高拱成为了新任首辅,作为徐阶的学生,张居正自然也受到了牵连,他不得不再一次沉寂下去,等待下一次时机的到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万历皇帝继位,作为明穆宗的头号小弟,高拱悲痛至极,直接在内阁喊了一嗓子‘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

  “这话本来的意思是,十岁孩子怎么治理天下,但掌印太监冯保在向李贵妃以及小皇帝汇报工作的时候,这句话却变成了‘十岁孩童,如何作人主’。”

  “一个治天下,一个作人主,变了三个字,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后来冯保更是污蔑高拱结交藩王,想要效仿霍光行废立之事。这一番连懵带吓唬,直接把年轻的李贵妃以及万历小朋友吓得不轻。”

  “然后冯保借机开始推销他的盟友,张居正大帅哥,就这样冯保,张居正,李贵妃三人形成了倒拱联盟,在这样强大的势力下,高拱不出意外的被赶出了京城。”

  “而张居正也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首辅之位,48岁的他终于兑现了年少时说过的话‘直上尽头竿’,大明王朝两京一十三省未来十年都要靠他一肩挑起。”

  “当然,在他实现抱负之前,他还要应付三个人,分别是李贵妃,冯保,以及万历小皇帝。”

  “李贵妃这事不复杂,她是万历皇帝的生母,但当时的陈皇后才是万历皇帝的嫡母,按理说应该是陈皇后称皇太后,但小万历要求李贵妃也要称皇太后。”

  “正常情况下,这会是一场极其精彩的宫斗大剧,放在女频甚至足够出本书,但张居正展示出了他的实用主义,想当皇后,没问题啊,谁说后宫中不能有两位太后的。”

  “他直接上疏称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而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本来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就这样被解决了。”

  “而对于冯保就更好解决了,张居正答应他,你无论如何敛财,逾制,违法,只要你不干涉国政,那我就不会管。”

  “两个大人都解决了,年仅十岁小万历皇帝,似乎根本不用放在心上,但事后看来这个小皇帝才是需要张居正最用心对付的。”

  “万历皇帝虽然年纪小,但他已经开始明事理了,他很早就知道他才是明帝国真正的主人,但他还没到能够支配权利的时候。”

  “他需要受到李太后,大伴冯保,以及张居正的支配。并且他很明白,这三个人都需要他去讨好。”

  “可一国之主要去讨好别人在他看来无疑是耻辱的,这种深藏在万历心中的不平等,会随着时间发酵,最终猛然爆发。”

  “张居正是个无比聪明的人,但因为万历年纪太小,连他也忽略了这种情况,他以为他当个好老师,当个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的人,万历就会明白他的苦衷。”

  “可惜,他忘了,万历不是刘禅,而他要做的事也不允许他成为诸葛丞相,而是要成为那个权臣霍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被誉为‘万历中兴’的改革,到底都有哪些措施。”

第101章 小日子有金山银山?

  “第一项措施就是考成法。这项措施是张居正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创制,说起来也很简单,跟我们现代打工人的KPI考核十分相像。”

  “官员把自己的章程,计划写在一本账簿上,再同样备份两本账薄,一本送到六部各科进行备案,计划目标完成一个,注销一个。”

  “还有一本送到内阁,由张居正核实,计划白纸黑字写在纸上,完成了就加官进爵提升俸禄,没完成则会受到相应惩罚。”

  “因为这项制度,官员们的积极性被大幅提高,以前躺平的现在不得不上进,以前想要上进却苦于没有门路的,现在有了出头的机会。”

  “张居正作为一个实干家,他以考成法稽考六科,再以六科控制六部,完美掌控了明帝国这台政治机器。”

  明朝。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瞧着天幕。

  这考成法听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制度。

  洪武年间,在他动不动就扒人皮做稻草人的高压政策下,贪官污吏确实是少了,但同样的,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官员也变得畏首畏尾。

  这些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每天上班基本就是喝茶摸鱼,然后到下班时间就打卡回家。

  他们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做错。

  所以朱标这几天一直在和他唠叨,要不要提升一下官员的俸禄,以此刺激一下官员们的积极性。

  但他毫不犹豫就拒绝了,他太了解那群所谓的官吏了,提升俸禄只能刺激一时,可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变成原来那副躺平的模样。

  那到时候怎么办?要不要继续提升俸禄?

  若是又提升了,那下次呢?

  周而复始,官员们就会产生懈怠心理,他们会想只要我不好好干活,那皇帝就得给我涨俸禄哄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即使是那些原本愿意努力的人,也会为了那点额外的俸禄而不再尽力。

  倒是这个所谓的“考成法”很适合他们现状,干的多就赏,干的少就罚,谁也别想混吃等死。

  想到这,朱元璋看向朱标:“标儿,你和户部还有吏部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考成法,拿出个方案来。”

  “是,父皇。”

  这样的讨论在各个时空都在上演,但凡有远见的皇帝都能看到这个制度的厉害之处。

  ……

  天幕另一边,洛璃继续说着。

  “张居正改革的第二项措施则是取财有制,用财有节,通俗来讲就是减少开支。”

  “他削减了宫中一切无益的费用,包括光禄寺的御膳之用,上元节灯火,花灯费,停修慈庆宫,武英殿等等。”

  “不仅如此,为了减少开支他还改革了学制,明朝除了国子监,还有很多府学,州学,县学,这三级学堂有着不少‘廪膳生’,这些学生每人每月可以领米一石,鱼肉糖盐若干。”

  “并且一人入学,家中三人免役,后来这项权利不断扩大到整个秀才阶层,古代秀才确实不多,一个村子可能就寥寥数名。”

  “但扩大到整个天下,这个数量也绝对算不上少,因此这项财政负担,对即将步入晚年的大明朝来说,不可谓不重。”

  “所以张居正直接裁减了秀才的录取名额,从以前的一百人参考录取十人,改革为一百人参考只录取一人,这样的改革可以说是直接动摇了天下读书人的根本。”

  “许多参考学生,说是想要啖其肉,饮其血毫不为过。”

  “改革不过才短短三年,张居正已经得罪了天下官员和大部分的读书人,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张居正的第三项措施便是清丈土地,这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同时也是他第四项措施‘一条鞭法’的基础。”

  “大明自开国以来,到他那个时代已经有百余年了,内忧外患虽然不少,但并没有多少土地流失的理由。”

  “可实际上,万历年间的在册土地,比洪武年间少了近两亿亩。”

  “为什么会少这么多,相信看直播的各位都能明白,那就是土地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不断从中低层小民手中被侵占,掠夺,收买等各种方式归并到大地主豪强手中。”

  “而地主豪强在聚敛土地之后,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会通过各种手段隐瞒土地数额,也就是所谓的‘烧鱼鳞册’。”

  “这样一来,大明账面上的税田就会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国家税收不上来,财政吃紧,而朝廷为了发军饷,发俸禄或者皇帝享乐等需要,就只能向平民百姓们多征赋税。”

  “而百姓交不起税,那就只能卖地卖人,最终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最后走投无路下,就只能揭竿造反,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王朝末期都会有农民起义的原因。”

  乾清宫中,朱元璋厉声咆哮:“混账!”

  虽然他明白土地兼并是无法避免的,可听到少了两亿多亩的耕地,他还是忍不住暴怒。

  两亿亩啊,那得有多少百姓卖田为奴,又得有多少财富流到了那群硕鼠手中!

  想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而那群硕鼠却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他怒气就蹭蹭地上涨。

  朱标看着朱元璋怒发冲冠,血灌瞳仁的模样,紧忙劝道:“父皇,息怒啊,这群人是杀不完的,况且距万历年间已经过了一百多年,就算是现在全杀完了,他们也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再长出来的。”

首节 上一节 111/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