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 第21节

  上辈子,曹魏也是个厨子,学的也是川菜,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冒出来个“文思豆腐”,无非就是厨房那点事儿,吴师傅跟他的师傅刘三刀不说有仇,但至少各自看各自不顺眼。曹魏也是技痒,被激得一个上头,就做了一个“文思豆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要在你最擅长的领域打败你,那才是真正的打脸。

  你问他一个做川菜的为什么会做“文思豆腐”。

  那还不是因为后世的网络发达,这“文思豆腐”都快变成网红菜了,一些高档点的餐厅主厨要是不会这玩意就像是有罪似的,没法子,他也得去学。“文思豆腐”一个要刀工,另外一个就是要吊汤,那都是水磨工夫的事儿,上辈子,他可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学会的。

第36章 时代带来的味觉享受

  这不,一个技痒,就出了名了。

  装了一次之后,他师傅就跟吃了兴奋剂似的,整天昂着脑袋到处嘚瑟,最后还是师娘给了他一个脑瓜崩才消停下来。只不过,这个事儿,这刘秀兰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还真是自己人。

  想到这儿,曹魏露出了一个苦恼的表情:“师姑啊,您可别为难我了,文思豆腐,那吊汤都要废不少时间,我哪儿有那功夫啊,这样,下次,下次我给您坐成吗?”

  “这不有现成的“口蘑肥鸡”吗?我又不挑。就用这个汤。”

  曹魏:……

  “得,就给您做一份,不正宗,您可别挑理儿。”

  “你做就行,我在这儿等着。”

  曹魏点了点头,也不废话,取了一块豆腐,开始动手。

  豆腐,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已经算是顶顶好的食材了,毕竟这玩意的外号就是“素肉”,吃到嘴里那滋味,也够令人回味和解馋的了。

  “文思豆腐”的第一道难关,那就是切豆腐。

  这切豆腐讲究入水成丝,丝不断,如菊般淡雅,盛开。

  要做到这程度,并不容易,需要先将豆腐切成薄片。

  刘秀兰并没有离开,而是看着曹魏切豆腐。那毫不犹豫地下刀,令她点了点头。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越难做的东西,就会越胆怯,一旦胆怯了,就更加做不好。这个道理,不单单是厨子,其他技术工种也是如此。就像是一大爷的八级工,那下手,一个丝儿两个丝儿的事儿,手但凡抖一下,那件都该报废的。

  各行各业顶尖的人才,都必须有一颗大心脏。

  曹魏,说自己是天才,从某种意义上,并没有说错,他的确有着一颗大心脏,胆大心细,哪怕是有人在旁边看着,他也丝毫不慌。

  随着豆腐在水中散开,一朵漂亮的淡白色菊花缓缓地展现独属于它的美丽。

  刘秀兰满意地点点头:“我就喜欢豆腐这模样,好看得很。你这手艺,不错。”

  曹魏笑了笑,也不搭话,“文思豆腐”到了这一步,刀工的难点就算是过去了。

  这个季节没有冬笋,倒是有香菇,他取了一部分,又拿了一胡萝卜,切成丝,放置到一边。然后就开始煮汤。

  这汤,是吊好的鸡汤,也不用太费劲,烧开之后,把豆腐丝从清水之中捞出来,沥干水分,加进去,到这一步,也同样需要小心,得用勺子轻轻地推动,不能急躁,也不能太用力,一用力,这丝,就断了,慢慢地,慢慢地散开。

  最后,再勾芡,这“文思豆腐”就算是出锅了。

  “您请用。”曹魏拿了一个碗,装好之后,放在了台面上。

  刘秀兰看了他一眼,说了一句“你忙你的吧”就端到一边,坐在凳子上,拿起调羹,舀起一勺,送进嘴里。入嘴的一刹那,她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气息明显厚重了一分。

  鲜,极致的鲜。

  她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文思豆腐”,可为什么,这“文思豆腐”吃起来,比起正版的还要好喝,一口鲜,就足够概括“文思豆腐”的所有闪光点,淮扬菜,就是在食材本身的味道上做基础,可以说,淮扬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突出一口鲜。

  所谓臭到极致就是香,香到极致就是臭。所谓的鲜,那也是有讲究的,不可鲜过头,那就生,也不可浓过头,那就是腻。

  一口接着一口,她没有感觉到丝毫的腻,而是感觉整个人置身于森林之中,那种和大自然面对面的感觉让她感到迷醉。

  她还想再舀起一勺,可却听到了勺子和碗碰撞的声音,低头一看,一碗“文思豆腐”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被她喝完了。她的脸微微有些发烫,看了曹魏一眼,发现曹魏正在努力地干活,压根没心思看她一眼,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她的心里又多了一个疑惑。

  他是怎么做到的。

  吴师傅做淮扬菜做了一辈子,她也吃了不少次,但似乎,并没有曹魏这随手做出来的要好吃。

  事实上,也就是刘秀兰赶上了。

  这“文思豆腐”,有一半的功夫是在刀工上,曹魏最近刚好刀工有了不小的进展,做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至于另外的一半,其实归功于后世的厨艺。

  后世的厨艺,相比较6070年代的技艺,那进步的不是一点两点,很多经典菜式都有了些许上的改变,一方面是调味料丰富了,另外一方面是厨子们愿意交流了,尽管还是有一部分敝帚自珍,但大多数菜谱,但凡你愿意上网找,一个土豆丝,都能找到十几种制作的法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味。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厨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曹魏不知道的是,当他志得意满地做出那道“文思豆腐”的时候,他师傅刘三刀,并不是嘚瑟,而是害怕,偷学,放在这个时代,那是重罪,需要挖眼剁手的。还好,后来吴师傅尝了一口就说这并不是他那一脉的做法才成了刘三刀嘚瑟的根源。

  但其实大多数人都以为,曹魏的这道“文思豆腐”应该是他故去的父亲流传下来的。

  吴师傅自己都说了,曹魏的这一道菜,已经把“鲜”发挥到了极致,就是刀工还差点意思。他一个老前辈,也不好意思跟后辈打探配料,只能闷头自己研究。也就因为这道菜,曹魏年纪轻轻地,就入了丰泽园掌柜的眼,到了后来,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能上灶。

  里面的道道,这货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这就是后世人和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差异,若是曹魏知道了,一个配方,给就给了。可吴师傅做不出这种事情来。

  刘秀兰深呼出了一口气,站起身,放下碗筷,转身就出去了,并没有打扰曹魏,时间也快到了,自家丈夫,也应该到家了,接下来,就该她出场了,没心思继续寻思这一碗“文思豆腐”了。

第37章 格局

  李怀德带着轧钢厂的十人进了自家的院子。

  一边带着人,一边介绍,时不时地发出一阵“哈哈”的笑声。

  这笑容,倒是有几分真切。

  当这些人看到门口的岗哨的时候那个惊讶,李怀德就知道,今天这场会,没白开。

  这也算是亮肌肉的环节了。

  相比较杨厂长,他李怀德可会做人得多。

  刘秀兰早就露出了一个标准的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热情地招呼大家伙进房说话。

  又是一阵寒暄,大家都坐定。

  刘秀兰带着刘岚给大家伙上茶,随后就退了出去。

  李怀德感慨了一句:“来,都尝尝,我刚弄到的茶叶,这年头,弄到点茶叶,可不容易。”

  “哈哈哈哈,那就托李主任的福了,今个儿我可算是来着了。”魏威立马就端起茶杯,给自己来了一口,烫得直咧嘴。

  “你小子,别喝太急,放心吧,今个儿的茶管够。”李怀德满意地看了魏威一眼。

  其他人也纷纷端起茶杯。

  李怀德来厂里也有一段时间了,这十个人,都是他挑选出来,可以拉拢的对象,魏威不算,那是自己人。

  “李主任,您这高门大户的,深藏不露,今个儿可算是给我们一个大惊喜了啊。”忽然间,有人说了一句。

  “大惊喜谈不上。”李怀德露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李某也就这么点后勤的本事,说起来,我还是相当佩服各位的,能把整个轧钢厂给运转得这么好。”

  “哎,李主任这可谦虚了。这后勤跟不上,工人吃不饱,那厂子哪里开得下去,大家伙说是吧。”魏威立马出来捧了一句。

  李怀德眉头微微皱起,这马屁拍得并不恰当。

  “哎,那都是小事,说起来,李某也是一肚子的牢骚没处发泄。前阵子,我不是跟肉联厂的孙厂长聊了关于猪肉供应的事情嘛。各位应该知道。”

  “对,有这事儿。”这话倒不是魏威说的,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都知道李怀德搭上了肉联厂的车。

  像是轧钢厂这种国营大厂,实际上,每个月上头都会派下一些指标的,只不过,派发下来的指标具体实施起来怎么样,那就要打个双引号了,肉也好,材料也好,有指标,拿不到,那也是经常的事情。有个人情,跟没有人情,那是两码事。

  大家伙也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在座的,那都是领导,肉拿回来,也有他们的好处。

  这年头,从肉联厂拉肉回来,大头,那自然是送到厂食堂去。而小头,像是什么猪下水之类的东西,偶尔运气好了,还有点野味,这些没法子平分的玩意,就会被这些领导分了。别误会,并不是说白送,而是这些领导也要掏钱买。

  不过这年头能掏钱买着肉,不用票就很好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因此,李怀德搭上肉联厂厂长这个事儿,能够有效地提高他自身的地位。

  不过后来这事儿就没信了,大家伙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啊,本来是成了,我琢磨着,请人家孙厂长到咱们厂来,吃顿饭,也算是联络联络感情,你们也知道,肉联厂那边也需要点钢材,孙厂长打算用肉来换钢材,本来这事儿也算是好事对吧。”

  众人跟着点头,那可不是,以物易物,多好,计划外计划外。

  现在轧钢厂说是说够了,不用产太多,实际上,还差得远呢,厂子里就有不少的扩产计划。现在在实验阶段,这一实验,就有了计划外的钢材,这些钢材,可都是宝贝啊。

  “是杨厂长不愿意换吗?”立马有人问道。

  “愿意,也不愿意。”李怀德叹了口气:“真不是我发牢骚,都是轧钢厂的人,是,我李怀德承认,我想进步,可你们说说,斗归斗,也不至于在这事儿上开玩笑吧?”

  “李主任,什么叫“愿意,也不愿意”?这话说得,我咋听不懂哩?我就是一粗人,您直接说了,不成,回头我们大家伙一起劝劝杨厂长嘛。大家说是不是。”

  “对对对……”有人表态了,立马就有人跟上了。

  这是关乎到大家能不能吃上肉的事儿,自然是要积极点。

  “杨厂长说是说同意了,可他不同意我招待肉联厂的孙厂长,你们说说,这叫什么事儿啊。”李怀德一拍大腿,一脸的无奈:“我好不容易跟人家搭上话,好嘛,人家过来一趟,结果啥也不给人家吃,就给人撵回去,这事儿是人干的?”

  要说,杨厂长的这一招,那也是相当的巧妙,上头不说了吗,不能走官僚主义,这什么招待之类的,能免就免。可事实上,人家大老远过来一趟,好嘛,你连招待都不招待,那我是什么?那不是扯淡吗。

  “你们说说,那后勤处的物资,大部分都是我扒拉回来的,好嘛,我要说,结果人家五食堂的主任说,不成,这事儿不成,开小灶,那得有上头点头。不然就不成,你们说,这……这这……哎……”李怀德叹了口气。

  的确是过分了……

  而且格局有点小了。

  其实厂子里的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都是希望轧钢厂好。结果好嘛,你杨厂长带头不让人招待人,这是啥意思,这在厂里的车间主任倒还好,那些个帮厂里联系业务的呢?是不是一个不听话,也来这么一招,那到时候,拉回来可是得罪人的。

  在场有不少人的脸色就变了。

  “这也太过分了!”说话的这位,就是负责往外联系业务的,甭看平时保持中立,可这事儿,关乎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可不是嘛。”李怀德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但面上还是那副忧愁的表情,随后他说道:“这不,我琢磨了一个法子,我从丰泽园,挖了一个厨子过来。其实要说起来,今天也没啥事,在座的各位见识都不差,就是想让各位来帮我试试这厨子的手艺。若是还过得去,这以后啊,有什么需要招待的差事,也多一个选择嘛。”

第38章 一吃一个不吱声

  瞧瞧这话说的。

  明显就大气得多。

  轧钢厂的格局李怀德来了之后一直在摸索。

  事实上,也没那么复杂。

  大多数人,都是从部队上退下来的,或者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的。现在这个时代,要说形成了什么团体性质的东西,那还太早了。大家就是想好好地干活,最好是能往上提一提,当然了,不往上提也没关系,反正做领导的,在这个时代的待遇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所以,对于上头的斗争这些事情,大多数人都是不在意的。

  不要折腾到我们这边,无所谓。

  但是杨厂长这一次的事情,被李怀德这么一说,大多数人都觉得,杨厂长办的事,不地道。

  抛开他们自己能得到的那份肉不说,李怀德辛辛苦苦地去拉关系,找肉联厂的厂长,合着到厂子里,你连一顿饭都不愿意给人吃。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打击报复嘛。

  更何况,抛得开他们本来就能得到的那份肉吗?

  今年是62年,大饥荒才刚过去,谁不馋那份肉,过去的几年,那肉,都只能在黑市见到,最高价的时候,都能折腾到五十几块钱一斤去咯。

  你这么搞,他们心里真的没有疙瘩吗?

  这事儿不传出来也就罢了,传出来了,那必然是有疙瘩的。

首节 上一节 21/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