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朝廷将承包价格维持不变,或者是听了他们的~,不与民争利。
那很快,他们就会将这一块的利益链全部握到-自己的手上。
对于这些人的下限,永和帝向来都认为,他们是没有下限的。
所以官员对于永和帝来说,从来都是一种工具,奸臣也好,忠臣也好。
只要他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那永和帝就可以让这个官员继续待在位置上。
以贾珣查察余杭关税大案而言,萧钦言乃是关税大案的幕后主使。
若是按照大周律法,萧钦言贪墨了百万两脏财,便是诛灭九族也不为过。
但是如果永和帝真的直接将萧钦言捉拿归案,然后明正典刑。
虽然说惩治了萧钦言,但是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杀一个萧钦言,能够挡住上商船偷渡嘛。
萧钦言位高权重,尚且抵抗不住商船走私的利益,其他官员就更别提了。
到最后,杀了萧钦言,也杜绝不了走私的情形,毕竟堵不如疏。
所以永和帝选择了将萧钦言敲打一番,让他自己乖乖将贪墨的脏财连本带利吐了出来,然后还成了大周开海禁的先锋军。
这便是永和帝对于官员的使用理念。
只要这个官员的所作所为,有助于大周繁荣昌盛,那么纵然他贪墨些钱财,又有什么呢。
家有豪宅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
家有钱财千万贯,临死两手攥空拳。
就算是这个官员再能贪墨,他又能够花多少钱呢。
等到他失去价值以后,直接让皇城司开始翻旧账,把他多年贪墨所得全部收缴国库,然后再处置这个贪官,这才是物尽其用。
官员归根结底,就是永和帝手中的一个工具罢了。
哪怕位高权重如萧钦言,也不外如是。
也就是永和帝膝下无子,否则贾珣也很难逃脱工具的命运。
说起来,这也不知是谁的幸运。
听见永和帝发话了,萧钦言赶忙附和着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这些个官员们,明明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却总是满嘴的大道理。”
“若是全听他们的,这大周也就乱了套了。”
“旁的不说,就以开海禁为例子。”
“开海禁有诸多益处,他们视而不见。”
“却以太祖祖制为依据,极力阻挠朝廷解除海禁。”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因为他们与东南沿海的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只要有海禁在,那么海上贸易,便是独属于东南世家的生意。”
“海贸虽然凶险,风急浪高,但是利润极为惊人。”
“出海一次若是能平安归来,获利在十倍以上。”
“而这些钱,朝廷是一分一毫也收不上来。”
“所以他们才极力阻挠朝廷开海禁,为的就是抱住他们的金山银山。”
永和帝听后淡然说道。
“太祖爷自然是英明神武,但是他老人家执掌的大周,与今日的大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太祖爷定下祖制的初衷,是为了我大周能够繁荣昌盛。”
“若是太祖爷知道,祖制成了阻碍我大周发展的障碍,成了这些朝臣们牟取暴利的工具,只怕第一个便要砍了他们,而后修改祖制。”
“太祖爷的祖制中有适合国情的,如登闻鼓制度,便还要保留。”
“有不适合国情的,如海禁,便要取消。”
“我大周位居神州,傲视四夷。”
“若是不能与时俱进,固守祖制,岂不是自缚手脚,如何能够繁荣富强。”
一旁的户部尚书听后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
“陛下雄才伟略,即位六年,便有如此丰功伟绩。”
“假以时日,必能媲美先贤,一展宏图大志。”
· ··········· ······
永和帝微微一笑说道。
“好了,你们也不必拍朕的马屁了,将北境草原承包事宜,迅速定个章程出来吧。”
“有了这一两千万的银子入库,西漠军团防线迁移之事便再无阻碍了。”
萧钦言和户部尚书行礼后说道。
“臣等遵旨。”
两人离开乾清宫后,永和帝看向一旁的夏守忠说道。
“西漠那边有军报送来吗?”
夏守忠赶忙说道。
“陛下,还是昨日那封军情奏报。”
“梁国公率部已经临近敦煌,打算从西域侧翼进军,避免打草惊蛇。”
永和帝微微颌首说道。
....... ...... 0
“攻略西域,关系到日后我大周能否掌控西域,进而经略西方。”
“只要有西漠军报送到,无论多晚,无论朕在做什么,都必须第一时间将军报呈递给朕。”
“奴婢遵命。”
永和帝接着说道。
“对了,派人去梁国府说一下,还是让晋阳入宫养胎吧。”
“让她到宁寿宫与刘妃一同居住,有刘妃照顾,朕也放心些。”
夏守忠听后犹豫了一下说道。
“陛下,按礼制,已经出降的公主,即便回宫探亲,也应该是居住在凤栖阁内。”
“若是让晋阳长公主居住在宁寿宫,与刘娘娘居住,恐怕惹人非议啊。”
永和帝淡然说道。
“怎么,还要朕再说一遍吗?”
夏守忠赶忙跪下说道。
“奴婢不敢,奴婢这就去办。”
永和帝摆了摆手,夏守忠仓皇离去,出了乾清宫后,他只觉浑身冷汗直流。
这些年来,随着大周国力蒸蒸日上,几场大战接连获胜,永和帝的威严早已难以言喻。
各位老哥,今天更新的晚了点,实在不好意思。
昨天扑街作者着凉了,今天起来以后身体不太舒服。
今天就四更吧,等会再发两更。
欠的章节,明后天慢慢补上,感谢各位老哥对本书的支持,多谢了亏.
第二百五十一章:帝王顾虑
夏守忠方才也是多了句嘴,被永和帝淡淡一句话就吓得魂不附体。
不久后,永和帝一人独自来到了太庙之中,当跪在太庙中时,永和帝也是放下了他九五之尊的威仪。
大周立国一百二十年,已历五帝,分别是周太祖、周太宗、周高宗、太上皇、永和帝。
如今太上皇还在世,太庙内一共供奉着三位帝王,外加配享太庙的重臣。
永和帝上完香后,看向祖宗牌位说道。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周显敬拜于前。”
“周显自继位以来,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松懈怠慢。”
“唯恐祖宗江山社稷毁于周显之手。”
“如今大周国富民强,放眼四境,“七六三”再无敌手。”
“然周显因宗室算计,无法诞下男丁,延续我大周香火。”
“周显也是肉体凡胎,不愿大权旁落支脉,更担心死后无香火供奉之事。”
“无奈之下,只得以女儿晋阳长公主之后代,过继宗室,继承大统。”
“此乃无奈之举,若列祖列宗责怪,周显愿一力当之,只求列祖列宗保佑晋阳此次诞下麟儿,让宗室有后,大周江山社稷后继有人。”
永和帝的顾虑,其实并不是没有缘由。
按照礼制来说,宗室诸王若想继承大统,就必然要过继到永和帝这一脉,尊永和帝为皇父,才能顺理成章继承帝位。
但是这件事是有一个巨大的隐患的,那就是过继的宗室子嗣,人家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有自己的亲爹亲娘。
一旦过继的宗室子嗣继承大统,大权在握,想认祖归宗怎么办。
以蓝星大明朝嘉靖帝为例子。
嘉靖帝本来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兴王朱佑杬次子。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以后,膝下无子,为了承继大统,当时的大明首辅杨廷和等人商议以后,选定了嘉靖帝作为继承大统之人。
按照礼制,嘉靖帝自然要过继到朱厚照这一脉来,尊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为皇考皇妣。
但是嘉靖帝继位以后不干了,非要尊自己的生父兴王为皇考,尊生母蒋妃为皇妣。
为此,嘉靖帝和以杨廷和为首的朝臣们展开了数年的拉锯战,最终嘉靖帝获得了胜利,成功将自己生父兴王的牌位以皇帝之礼供奉到了太庙之中。
但是当时的大明朝已经经历了十一位皇帝,而太庙正殿只能供奉九庙,也就是九位皇帝。
如今太庙正殿已经供奉满了,但是要是把自己亲爹供奉到太庙偏殿,那嘉靖肯定不干。
最后,嘉靖帝将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给搬到了太庙偏殿之中,把自己老爹兴王的牌位放到了正殿内。
朱高炽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移除太庙的皇帝。
作为皇帝,永和帝有这样的顾虑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