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汉东,只要稍微手里有点小钱的,谁不知道华伟集团。
就连普通百姓,虽然没穿过,但一个村总有几个显眼包,招摇过市。
而且基本每个市内都有华伟集团的专卖店,甚至某些繁华的县城也会有。
里面的服饰就算是平价的衣服,鞋子都比其他品牌高出50%,可还是大把人趋之若鹜。
除了过硬的质量,那新颖的款式才是让人追捧的。
另外就是品牌的附加价值,一个“外资”,“港资”合伙的品牌。
妥妥的外国品牌,就看上面英文名称,就能装一波。
现在这么大的集团到河口县投资,岂不是间接说明河口县有成为大县的可能。
远在孤鹰镇的招商局众人,立马也打起招牌。
先后受龙腾,华伟集团投资的河口县瞬间吸引了不少投资商的关注。
打铁趁热。
祁同伟向南书李芬芳提议,可以以政府的名义,到京州银行贷款,获取一笔资金,将贯穿河口县的两条主干道进行扩宽。
“南书记,李县长,现在得抓紧,一定要让那些投资商看到咱们河口县要进行改革的决心。
只要两条十米宽的主干道一修,投资商自然不会吝啬投资。”
两位主官略微一沟通,便同意了。
他们再没经商头脑,也明白现在是一个兴起的机会。
再说事情是祁同伟主导,他们配合,符合上级的期望。
成功大家都有好处,失败了祁同伟独自承担,何乐不为。
“同伟,我还是那句话,对于你的工作我是全力支持,这件事县委全权将全权交由给你来帮。”南书一如既往的油滑。
李芬芳同样作出口头上的支持。
“…。”
祁同伟也没闹情绪,对这两位的心思,他比谁都清楚。
不干事,还想拿好处。
就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机会得到这份好处。
…
第217章 权力的滋味
河洲乡,一个依靠在汉河边的乡镇。
有水便代表着生机。
真正的鱼米之乡,从建国起,这里就一直保持着丰富的物资,供百姓生活。
说不上富足,但也没饿死过人。
侯亮平踌躇满志被分配到了这里。
在河洲乡政府开展的一段工作后,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应这里。
他遇到与祁同伟同样的问题,固化的领导层,不思进取。
但他没有祁同伟系统带来的人脉。
他想干事,但干不成事,因为乡镇的发展不是他一个小小科员能决定的。
一个小小的没有品级主任,就能压着他寸步难行。
天天给这些领导处理着文案工作,让他绞尽脑汁。
忍无可忍的他,只得求助赵小慧。
只过了一天,侯亮平便被提拔为党政办副主任,兼小河村驻村支书。
虽然这只是大家口中俗称的副股级,但就已经脱离了办事员的阶段。
他有些茫然,原来这就是权力的滋味。
仅仅因为县长秘书一个电话,就能让困住他的枷锁被扯断,拨云见日。
党委书记办公室。
原本还对侯亮平这个孤傲的名牌大学生很不感冒的乡党委书记牛国涛。
转眼就变得和蔼可亲,不但亲自给侯亮平倒了一杯水,还将侯亮平这几天的工作夸奖了一番。
又语重心长道:“亮平啊,你有福气啊,找了个好对象,要好好珍惜。
乡里把小河村就交给你,做试点村,你得给我搞出点样子出来。
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尽量帮你解决。”
侯亮平欣喜道:“牛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
谈完话,侯亮平浑身充满干劲。
回到宿舍打包了行李,便马不停蹄瞪着乡里配的自行车下到了自己驻点地方。
在下来之前,侯亮平就查找过大量资料。
像河口县,水利建设做的极其不错,年年粮食产量都非常可观,就是利润不大。
但是如果大规模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可比粮食值钱多了。
祁同伟的家乡不就是如此。
他觉得完全能复制一下。
下到小河村后,侯亮平受到了村民们热烈的欢迎。
村里人还是非常渴望能够改变现状。
尤其在这个时代,政府的威望极其高涨,百姓非常信赖。
所以被政府派下来的侯亮平才会有此待遇。
侯亮平也被这种热情所感染,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热血感,当场表态:“各位乡亲,我侯亮平一定会全力以赴,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我绝对不会轻易离开这里!”
此话一出,引的百姓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侯亮平也不是光热血。
为了稳妥,他又带队去了祁同伟的家乡,金平乡祁家村进行考察。
那里有岩台市最完善的种植技术。
有石头,当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马小军得知消息,亲自陪同着对方。
他知道祁同伟并不喜欢对方,该有的谨慎还是有的。
谁知道这小子会不会搞点阴招,玩报复。
双方见面,侯亮平表现的很热情,“马乡长,您可是我的学长,这次我来找您取取经,可不能藏着掖着啊。”
马小军打着哈哈:“亮平,你说笑了,都是为了百姓,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马小军这两年多的锻炼,工作做的很出色,但政治智慧其实不高。
见侯亮平如此真诚,也渐渐放下了戒心。
闲聊之际,一行人已经来到祁家村。
成片成片的种植大棚,分布马路两边。
不少拖拉机插进鸡公道,在往车上装着新鲜的蔬果。
田间的儿童,追逐打闹,不时传来嬉笑的声音。
百姓们的欢声笑语,来自生活的富足。
侯亮平感叹,自己这位老学长,学政法真是屈才了。
第一次真正见识这种种菜方式,侯亮平很好奇:“学长,咱们这一个个白色的大棚就是种的反季蔬菜吗?
我看那车上装的,怎么好像是当季的。”
“没错,是当季的。”马小军如实相告,“这是用来遮风挡雨,以及虫害的。”
侯亮平表示不信:“我怎么在报纸上看到,他是用来种植反季节蔬菜?”
“报纸上也没错,不过那是冬季,现在主要是用来对抗天灾虫祸,让蔬菜得到更好的生长。
没有这些东西的影响,种植出来的蔬菜品相会好很多,这也是咱们祁家村的菜能端上那些有钱人家的餐桌的秘诀。”
马小军也不怕对方学去。
本身种植技术就需要大量的经验,等侯亮平摸索出来,估摸也得费一两年。
当初祁家村要不是请来专家指点,光靠自己摸索,哪有这么快就成名的。
就这还是祁同伟读书时就已经在逐步推进。
况且祁家村的成功也并不单单靠的是种好一个菜。
销售网络才是最重要的。
畅销的时候不必多说,如何解决滞销的才是关键核心。
这几年来祁家村学习大棚技术的是越来越多,很多地方已经做出不错的成绩。
祁家村的生意也在被挤压空间。
到了这时候,他们就会全部将蔬菜进行礼盒的打包,再由华伟集团全部采购。
用于对那些华伟会员福利的反馈。
虽然华伟集团少赚了一部分钱,可用优质的礼品进行回馈新老客户,也相当于捆绑销售,增加客户的粘性。
还能对祁家菜的推广有着很好的作用。
去年龙腾集团的采购,更是让祁家村扩大了种植。
除此之外,罐头化也是祁家村下一步的战略。
这是其他地方不可能有的优势。
“这个成本是多少?”
“成本看个人,你想节省就弄差点,想耐用点就弄好点,看个人的想法,不过,你那要是刚起步,我建议还是慢慢尝试。
不要把摊子搞得太大,否则风险太大。”
侯亮平深表认同,“老学长您说的没错,我也是这样想的,先搞二三十亩,用来实验,待技术熟练,再大规模上。
学长,我现在派了一批年轻人,能不能放您这培训一段时间。”
马小军笑道:“当然没问题,你看看,田间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咱们祁家村的,都是各个地方来学习种植技术的,你尽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