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意成仙 第629节

  摇了摇头,叼起布球,正准备继续去找燕子玩,便又听道人说:“既然明天就要走了,今天趁着最后一天,趁着天气好,再出去逛逛吧,过了玉城就很难有像玉城这么繁华的城池了,该买些路上用得到的东西。”

  “是哦……”

  三花猫一松开嘴,布球立马落地,她很兴奋:“正好三花娘娘有了新的宝贝,可以多装很多东西!”

  “是……”

  三花猫兴致勃勃,跟着他出去闲逛。

  燕子也得以解脱。

  “叮叮叮……”

  铃铛声不知从哪方传来。

  道人和女童带着枣红马沿街行走。

  玉城的特产不少,最大的特产便是各种宝玉,又以碧玉最出名,来往商人中,除了香料以外,也有很多商人是奔着西域的玉石来的,然后经沙都外面一座关隘进入大晏,甚至这座关隘都因此得名。

  此外玉城的葡萄也是远近闻名,宋游已经见识过了,毛毯布垫亦是有口皆碑,无论什么商铺,地上铺的就是。

  除了玉石以外,宋游都想买点。

  葡萄看似不好保存,其实当地自有办法。

  最常见的便是晒制成葡萄干,这种办法在当地几乎不费任何力气——玉城阳光本来就好,白天大多都是烈日,又常有穿城而过的风,只需任由那些吃不完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自然就会被晒成干,一串一串的,据说比摘下来晒的品质还要好些。

  此外还有另一种秘法。

  这种秘法宋游在长京也见识过。

  便是用沙土将葡萄包起来,并不是毫无讲究的随意包裹,也不知有没有特殊手法,包裹完成后沙土中会是空的,葡萄便在里面存放,要吃的时候只需用砖石将外面坚硬的沙土壳砸开,里头的葡萄就会是新鲜的,据说可以保存半年。

  宋游买了一些葡萄干,也买了几包沙土包裹的葡萄,还顺便看了看当地匠人用沙土封藏葡萄的手法,多少算是长了见识。

  蜜瓜西瓜也得买几个。

  在西域行走,蜜瓜西瓜是绝佳的补充糖分和水分的东西,蜜瓜相对来说拥有更多的糖分,必要情况下甚至可以只吃蜜瓜,西瓜相反,则是拥有大量不易坏不易变味的水分,比水囊更好用。

  不过现在正是瓜熟之时,这边不干旱,满地都是瓜,哪怕无人之地也常有野生的,倒也不用买太多。

  再往前走,又是卖毛毡布毯的。

  主要是羊毛制品。

  质量自然是上乘,不过样式也很丰富,上面的图案便是这个年头玉城文化、审美和艺术的凝结。若要留一样东西作为纪念,说明道人一行曾于这个年代来过这里,没有比它更为合适的了。

  不过还是得和家里的顶梁柱商量。

  宋游低头对自家童儿说:“三花娘娘,我们买一张布垫吧。”

  “布垫?”

  “小的布毯。”

  “布毯?”

  “差不多……”

  “我们有毛毡,还有毛毯,都是俞知州送的,现在还没坏呢。”三花娘娘想了想,语气老成,“又买一个太浪费了。”

  “我们可以买一张这么大的!”

  宋游用双手比划了一个大约蒲团大小的距离,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有时候地上冰凉,想坐的时候,拿一整张毛毡出来有些不值当,若是有这么一张小一些的布毯布垫就方便多了。而且它既可以给我当蒲团用,也可以用来当三花娘娘变成猫儿时候的垫子,睡觉会舒服很多。”

  “唔……”

  挎着褡裢的小女童有些被说动。

  “而且它们很漂亮,和大晏买到的布垫布毯不一样,过了这里就再也买不到了。”宋游趁热打铁,看着她的表情,觉得可爱极了,“我们会一路将它带回阴阳山伏龙观,很多年后,我们看着它,就会想起这里,别人看到它,也会知道我们曾来过这里。”

  “多少钱?”

  “比羊毛做的便宜很多。”

  “多少钱?”

  “不会太贵的。”

  “多少钱?”

  “……”

  这小东西还真是锲而不舍。

  宋游无奈,跑去问了问。

  拿着几串铜钱一番比划,一番挑选,又和自家顶梁柱对视了好几眼,终于花了一百多文,买了一个最厚实最喜欢的布垫。

  布垫上有好几种色彩,编织绣成,中间有类似太阳的图案,颜色又都偏黄偏暖,像极了这片土黄色的高原城池还有这里终日灿烂的阳光。

  宋游一眼就相中了它。

  买完便递给女童。

  说来也是有趣——

  三花娘娘买的时候皱着眉头,付钱的时候十分不舍,这会儿一张属于她的垫子递到了她面前,她又立马将之抱在了怀里,抱得紧紧的,随即继续板着一张小脸,一脸严肃的跟随道人闲逛。

  又买了一些馕。

  这是必须的。

  不过馕也买了两种,一种香软一些,是平常玉城人常吃的馕,味道很不错,越嚼越香,一种就烤得特别干,又干又硬,方便长途旅行者。

  三花娘娘的锦袋虽然有一个密闭空间,但里头既不是时间静止,也不是温度极低,甚至里头照样是有空气的,大致和外界空间同步,如果可以抓住什么活物塞进去,它也是可以放活物的,因此没有保鲜的能力,更没有什么一碗菜装进去、很久之后拿出来还是热气腾腾那么玄。

  所以储备食物还是得考虑保存期限。

  花了不少钱,这才回到车马店。

  刚到房间门口,就看见了那名侍女。

  侍女捧着一身刚洗干净的道袍,沉默的低头站在门口等待着,一动不动。

  直到道人走近,她才抬起头来。

  一见道人,就递出衣裳。

  “谢谢你了。”

  道人语气诚恳,自然,还是用的西域话。

  侍女闻言还是沉默,等在旁边。

  其实宋游不觉得自己对她有恩,也不觉得她亏欠自己,当时城外那些大和尚之所以取走银壶,也是因为他的到来,要用酒来招待他。倒也不能说侍女的灾难是因他而起、全归咎于他,这是不对的,但也显然和他有关。因此他才出面帮忙,既是了却与她之间的因果牵扯,也是自己平息因自己的到来而引起的一系列变故,如此才算讲究。

  不过侍女不知道,语言也不通,她只是凭着自己本身的淳朴善良,觉得别人救了自己,就该报答,于是来为宋游浣洗衣裳。

  算算也有一个月了。

  一个月里,除了去找那黄鼠狼精的四天,每天都穿刚洗完、晒完太阳的干净衣裳,在宋游这十几年间的游历过程中也算是奢侈的体验了。

  “我们明天就要走了,为了报答你的帮助,为了报答你的善良,我有一样东西和一句话要给你。”宋游按着梦中谢姓商人教他的话说道,尽管他这些天已经很努力的去记,记忆还是忍不住有些模糊了,同时拿出一张符箓——

  “你拿着它,出城去,有狼在等你,跟着狼去山中,可以找到一些财宝,财宝珍贵而危险,不要拿得太多和告诉别人。”

  “……”

  侍女愣愣的接过,不知为什么。

  道人则已经关上了门。

第572章 我有一个好办法

  玉城的清晨如往常一样,起得早的大多是当地人,五官深邃,胡须茂盛,穿着当地的宽松袍服,用布缠着头,加上烤包子烤馕的香气,不知从哪个巷子里传出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构成了这异域小城的热闹。

  道人却已经收拾好出城了。

  依旧是一名穿着旧道袍的道人,拄着竹杖,带着一匹驮满行囊的枣红马,身后的女童在无人的巷口变回了猫儿,一边走一边扭头到处看。

  没多久就出了城门。

  有驼队同道人一路出城,也有驼队从远方走来,却是不知多早就起来赶路了,两边的骆驼都连成长龙,天地间满是叮叮当当的声响。

  这大概是丝绸之路的回响。

  道人停下脚步,回头望去。

  玉城的城墙是土黄色的,城头上的建筑也是土黄色的,像是饱经风沙,泛旧泛黄,从外表倒是看不出它聚集了丝绸之路上几百年的繁华。

  到现在确实只有几百年。

  大概率是不到千年的。

  只是今后却不知还有多少年。

  也不知今后是否还能再见到这座城池,多年以后的它是否还是这般模样。

  “……”

  宋游摇了摇头,收回目光,看向前头。

  出城就有一座高山,像是墙一样,山墙有个缺口,脚下这条路便起伏着通往那个缺口,从那里翻过这座山。天气好得一直能看到头,距离则在视线中被压缩得好像很短,倒是显得这条路格外的陡,仿佛直通天上。

  驼队在路上行走,越远越小。

  “走吧。”道人抬起竹杖说道,“三花娘娘还有几天的机会捉这边的耗子,几百里后,就不知还有没有了。”

  “是兔子。”

  “好好好。”

  “你也可以吃的。”

  “我不想吃这边的兔子。”

  “还有果子!”

  “果子倒是无所谓。”道人一边走一边说,“这边的山上有果子,前方的山上也有果子,现在正是秋天呢。”

  “对哦……”

  猫儿迈着小碎步,扭头盯着他说。

  燕子拍打着翅膀,在天上划过。

  翻过眼前的山,又是连绵的青绿的山,树木在山上成了一团一团的,牛羊则像是山上的小黑点,驼队引领着道人的方向。

  草原上全是小洞,住着兔鼠。

  三花娘娘初心不改,每逢道人停下来休息,若是离草原较近,必然要去捉耗子,若是就近有野果树,燕子来告知她,哪怕在山顶上,她也要挎着自己的褡裢哼哧哼哧的跑过去,摘下足够道人吃至少一两天的回来,若有小溪,必然要去钓鱼,若有森林,必去打猎。

  每逢傍晚选定露宿地,则又带着燕子去砍柴,专挑油脂丰富的落叶松,用斩首剑来砍,轻轻一挥树木就会断掉。

  日暮交接之时,西域大地黑沉,夕阳映得天空成血,成队的骆驼在黄昏的剪影下行走,后边又多一名道人,一匹枣红马,还有一只抬爪却又停下脚步扭头朝远方望去的猫儿身影。

  清晨凉爽,青山也更清秀了几分,成千上万的马在山坡上奔腾,如同洪流,道人一行亦行走在青山的山脊上。

  行走其中,心胸开阔之时,天地都好似回荡着雄壮的歌。

  猫儿又使这个过程变得温柔。

首节 上一节 629/7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