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道人在空地旁停下,从马儿背上卸下被袋,取出锅碗,她才连忙化作人形,前去帮忙。
一锅小米粥很快煮了起来。
小女童左边是被袋,右边是柴禾,面前便是煮粥的小锅,锅中热气升腾。
道人则盘坐于小树下,一动不动。
时而看看玉米地,时而看看烧火的小女童。
似是有些内疚,他想了想,才开口:
“自从三花娘娘又长一岁之后,好像又变得更勤快一些了,而且厨艺也在上涨。”
“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三花娘娘在随着年纪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厉害。”道人开口道,“以前还需要我来照顾三花娘娘,到了后来,需要三花娘娘帮我捡柴帮我烧火才能做好饭,到了现在,三花娘娘竟然一个人就已经可以养活我、马儿和燕子了,真是令人惊叹。”
“真的吗?”
“在下又岂是喜爱说谎之人?”宋游说着抿了抿嘴,仰头看向小树枝头,“不信你也可以问问燕安。”
“刷!”
小女童瞬间扭过了头,看向燕子。
燕子站在宋游头顶正上方、小树的枝丫上,本身也正在如宋游一样,看着这片燕米地出神,思绪飘得很远,至于下边的对话,像是这种对话他几年来早已听过不知多少次了,早已经能做到“虽听着又好似没有听”的境界了,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有一天也会被牵扯其中。
听见先生的话,他当即就是一愣。
再迎着三花娘娘投过来的目光,他更是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
“这……是……是的……”
燕子说完就把头扭了过去。
“!”
三花娘娘顿时仿佛受到了肯定,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吧,燕安也这么说。”宋游说着摇了摇头,又看向旁边马儿,“可惜马儿不会说话,不然肯定也这么觉得。”
“可是三花娘娘还是没有长多高……”
“诶~~”宋游拖着长长的尾音,“此言差矣!我曾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猫和三花娘娘又何尝不是如此?”
“喵?”
“最厉害的猫不在于长得多神俊漂亮、强壮有力,能替人捉到老鼠的猫,便是好猫,三花猫无疑便是这样!三花娘娘的成熟与厉害,也不在于三花娘娘变成人形后长得有多高,能担当起队伍里的责任来,能照顾好队伍里的其他成员,便是成熟、有责任有担当的三花娘娘了!”
“!”
小女童白净的眉头瞬间皱起。
却不是怀疑这番话的真假——
这番话这么好听,一听就晓得是真的,充满了道理的香甜气息。
而是和以前一样,心中一时疑惑,道士与自己同样长了一张嘴巴,同样会说人话,可为什么道士说出来的话就这么好听呢?听在耳朵里简直就像是读了一篇好文章一样,不,比读了一篇好文章更让猫觉得浑身舒坦。
起先她觉得是自己没读过书的原因,可现在她已经读过不少书了,但在这一点上,却还是远不及道士。
“……”
看来自己还需努力。
三花娘娘咬牙坚定决心。
燕子站在树枝上,悄悄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摇头——
不知三花娘娘要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也不知她真到了醒悟过来的那一天,究竟心中是什么感觉。
就在这时,玉米林中忽有脚步声传来。
小女童和燕子同时扭头看去。
却见是一个老农,腰间别着镰刀,沿着官道晃晃悠悠往山上走来,许是先听见了这边的说话声,见此地庄稼茂盛,老农也有些警惕。
先看见枣红马,警惕更添一重。
再见到道人和女童,这才松了口气。
“先生怎在此地休息?”
“走得累了,便在此地做顿饭吃。”宋游直起身来,行了一礼,“有礼了。”
小女童立马跟着起身行礼。
“嘿嘿……”
老农只是张嘴笑着,不知如何还礼,但也已经表达了善意,这才说道:“我在屋头看见山上土里有烟子,还以为谁在烧我的燕米地呢。不然就是今天那些上山敬神的人,不小心把我的燕米地给点燃了。上来看看。”
“哦……”
宋游醒悟过来,便又行了一礼:“那便是我们在此休息造饭,给老丈造成了误会,害得老丈费力跑了一趟了。”
老农依旧呵呵笑,只摆着手。
宋游正好趁此问道:“这片燕米地是老丈家里种的?”
“还能是谁?”
“这倒是在下第一次看见燕米地。”
“第一次看见,你怎认得出来?”
“以前便听说过,也见过燕米,只是种在地里的,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宋游说完,对他问道,“不知老丈是从何地引进的良种,是今年才开始种的么,还是以前就开始种了?”
“这个啊……”
老农见他说话温和,又是个道人,便也乐于与他交谈,于是站着对他讲道:“是从阳州那边引过来的种子,说是有一个叫燕仙的神仙,为了让咱老百姓能吃得起饭,去海外找回来的,收成很好,我们这边还没有人种过,我们家今年也是第一次种,也只种了这两块土。阳州那边种得多。”
“那倒是不错。”
“哎呀,不管什么米,能喂得饱肚皮,就是好米,不管什么仙,能救得了世人,就是好仙。”
“对极了。”
宋游点头附和,不免露出笑意。
枝头上的燕子也眼光熠熠。
对于宋游来说,这既是记忆中的画面,也算是这片土地因自己而起的变化,此时亲眼看见,心中自然觉得玄妙。对于燕子来说,这则是他们安清燕子一族在老燕仙的指示下,不知多少燕子飞赴海外,历经数年搜寻,辛辛苦苦衔回来的。是安清燕子的功德与造化。如今看见它们实实在在的在这片土地上造福于民,有人记着燕仙之名,有人唤着燕米之称,又有人感激他们,作为当事鸟,心中自然也觉得奇妙。
只有三花娘娘无法体会此时他们心中的感情,只扭头看向这片小林子,眼中满是好奇与疑惑的光。
第437章 山中安乐神
“今年收成看起来不错。”
“现在看倒是不错,就是不晓得好不好吃,顶不顶肚皮。”老农如实答道,“我们也是第一次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怎么吃。”
“啊……”
宋游于是起身,走到路边,摸了摸茎干上的苞果,又撕开一点看了看,一边做着一边对老农说:“我是说这都快要秋分了,要是放在栩州那边兴许早就已经收完晾干了,看老丈这块地里的燕米也早就可以收了,却一直没有收,还以为是这边气候不一样。”
“先生认得?”
“认得,认得。”宋游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着对他说,“像是这种燕米,看见茎叶都已经干黄了,撕开包衣一看,里头也已经干了,摸起来坚硬没有水分而且变轻了,就可以收回去了。收回去后将燕米一粒粒抹下来,找个空地铺张凉席,晒干,便如谷子一样,经得起存放,存放过程中便切记不可受潮了。吃时既可以打成粉来调成糊糊,也可以用来煮饭,烙饼。”
“那小老儿可得记清楚了……”
“此外这燕米还嫩时,外头的包衣还是青的,须还是紫红色时,也可以摘下来,那时候嫩,生啃也可,水煮火烧弄熟也可以,甚至还可以将嫩米剥下来用来做饭,做菜,不剥切成块,也可以煲汤,吃法不少,也顶肚皮。”
“哎哟!先生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不知不觉,不懂礼数的老农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
此乃本能,是淳朴的知恩思想。
“举手之劳……”
宋游也依然恭敬说道。
安清燕子衔米而来,功德无量,自己则教一地老农怎么采收食用,也算是又多了一点参与感了。
“今日天气也好,老丈若是得闲,便可以将这两块地的燕米收回去了,免得明天下雨,又要淋湿。”宋游又提醒了一句,顿了一下,“若是老丈真的想要感谢我们,便赠我们一根燕米吧,一根即可。”
“一根怎么能行?”
老农顿时睁圆了眼睛,走过来说:“老汉家虽然不富裕,但这地里的谷麦熟了,倒也不差这么一点!先生乃是修道之人,莫说帮了忙,就是寻常路过碰见老汉要讨几根,也断没有拒绝的道理!”
说完便走过来,咵咵咵,在地里一阵掰。
“够了够了……”
宋游连忙劝止了他的动作:“多了我们也带不上,何况也只是想尝个味道罢了。”
“那好。”
老农将六七根燕米堆在地上。
“本只想讨要一根,这么一来,在下倒是不好意思白收了。”宋游说着将手伸进被袋里,摸出一个小竹筒,竹筒粗细还不如小拇指,长度更是只有小拇指的一半左右,却十分精致,雕花绣云,“不过在下也不给老丈钱财,便同样回赠老丈一样海外作物吧。”
“哦?”
老丈本想拒绝,听见他说的话,不由一愣。
便见道人打开那个极小的、比信筒还小不少的竹筒的封塞,从中一倒,倒出一粒芝麻大小的种子,随即他竟将种子原地种在了路旁,又取来被袋旁边放着的水囊,浇了些水上去。
便眼见得那枚种子生根发芽,刚刚才湿润下来的土地上立马多出了一点绿意。
顷刻之间,路旁竟多了一根藤蔓。
藤蔓长长的,匍匐于地面。
上面结出了青色的果子,都比大拇指略大一些,又只是眨眼之间,便已经红了,像一颗颗小灯笼一样。
道人随手取下一颗,递与他吃。
“此乃在下游历海上,自小人国得来的一味良蔬,小人国唤之酸茄。口味微酸,既可生食,也可炒菜煮汤做酱,易于下饭。春种夏收。虽不算什么难得的珍馐美味,可它收成极好,生命力也顽强,老丈若是喜欢,取了种子随便找片荒地洒下即可,种下之后即使不用管,到成熟时也能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酸茄,也算是为饭桌多添了一些滋味,兴许还能换些小钱来花。”
“这……”
老农不禁愣住了。
低头看着路边这株才刚刚长出的藤蔓,还有手上这颗冰凉凉真实无比的果实,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只知今日碰上了真会法术的修道之人。
“多谢先生。”
老农过了许久才道谢,又看了眼宋游此时咕咕冒气的小锅,对他说道:“先生是会法术的高人,不过今日乃是山下祭奠山中神灵的日子,这里正是祭奠神灵的必经之路,为免冲撞神灵,先生吃完饭、歇息够了还是快快离去吧。”
说起神灵,他脸上喜色忽然一暗。
“哦?”
宋游看着他的表情,来了些兴趣:“不知老丈这边敬奉的是哪位神灵?”
“乃是我们这片大山本地的山神。”
“山神姓甚名谁呢?”
“无名无姓,尊称为安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