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游便抱着猫儿上前,小声询问:“三花娘娘喜欢哪个灯笼?”
众人听了见了,都觉新奇。
然而却只见猫儿左顾右盼,在众多灯笼上来回扫视,竟好像真的听得懂话一样。
片刻之后,猫儿盯着左边移不开目光了,小手一抬,伸出一只戴着干干净净的白手套的猫爪子,指着那个灯笼,回头看道人,又扭头看女子。
那是一个马儿灯笼,做得十分精致。
众人更是惊奇,好比在看戏法。
“不知这个灯笼……”
“先生好眼光!”
女子当即解下灯笼,笑着递给道人。
“多谢。”
道人接过灯笼,郑重行了一礼。
说起来这家青楼之所以在这里猜灯谜,也不过是为了吸引文人士子进店消费,或与之结下善缘也好。自己一个道人,并非他们的目标客户,但人家却也一点没有轻视。要说唯一有不同的一点,不过是自己开始时有礼的夸耀了一句,人家便挑了最简单、最好答的灯谜给他。答对之后,这个由一根长杆提着的小马灯笼做得如此精致,多半也是所有灯笼里最珍贵的了,人家却没有一点犹豫,就赠了过来。
“……”
道人露出笑意,提着灯笼,一边走着,一边举起来看。
红木长杆,二三尺长,顶端包铜且有云纹装饰,吊着一个伞盖,伞盖有流苏,下边便是一匹小马,鬃毛尾巴、马鞍坐垫都做了出来。
这个灯笼要买的话,怕是至少要千钱。
灯会当天恐怕还会更贵。
灯笼上写着几个小字:
“长京青红院。”
道人回头一看,那座楼阁修得典雅,雕栏画栋,古色古香,建筑之美体现得淋漓精致。此刻灯箱在前,彩灯无数,更是美得像画一样。二楼不断传出雅乐之声,窗纸上可见身姿曼舞,影影绰绰。
门口一个牌匾,也写着三个字:
“青红院。”
这便是长京一绝,青红院、梨花园中的青红院么?
道人笑着往前走着。
身边猫儿扭头看他,眼睛亮晶晶。
“喵!”
“哪里哪里,不过是碰巧……”
“喵……”
“这个灯笼是我猜灯谜赢来的,既不是花我的钱买的,也不是花三花娘娘的钱买的,自然地,三花娘娘也得以同样的方式拿过去才对。”道人一边笑一边低头对猫儿说话,此刻走在路上,像是自言自语,实在让人觉得奇怪,“刚巧,在下也曾听说过一个灯谜,不如便这样,只要三花娘娘能猜出这一个灯谜,这个马儿灯笼便是三花娘娘的了。”
“……”
三花猫盯着他,满面狐疑。
许久,才小声喵了一句。
“三花娘娘请听好。”
“唔……”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道人说得很慢,怕她听不清,随即说道,“这首诗是我小时候学过的,刚巧,三花娘娘年纪也小,便念给三花娘娘听。就算猜不出来,学学也好。”
第193章 得见故人(求月票)
“此诗简单,却工整而巧妙,若给初学的儿童学,定是极好。”身边有文人听见了,不由出声赞了一句,“不知先生是从何处听来?”
“太久了,已忘了。”
“可惜……”
“是啊。”
道人也颇有些感慨。
等与此人擦肩而过,他才低下头,继续看向怀中猫儿。
猫儿也仰头把他盯着。
“听不懂……”
小声得只有宋游才能听见。
“就是说,远远的看去,看得见山的颜色,凑近了听呢,水又没有声音,所以这个东西是有山有水的。但即使过了春天,花也不会凋谢,人走过去鸟儿也不会被吓跑。”宋游循循善诱,“三花娘娘觉得是什么呢?”
“是什么呢?”
“要提醒一下三花娘娘吗?”
“提醒一下三花娘娘!”
“咱们家中就有。”
“家中就有!”
“……”
“……”
道人低头看猫,猫儿抬头看道人。
“我经常看的。”
“你经常看的~”
“……”
“……”
道人表情无奈,眉眼柔和。
猫儿眼中一片清澈,满脸认真。
“挂在墙上的。”
“……”
猫儿神情终于有了点变化。
没想多久,她便眼睛一亮,摆脱了清澈的愚蠢与无知的好奇,却没忘记压低声音:
“是画!”
“虽然咱们家挂在墙上的只有画,但是三花娘娘能一下子想起,也是非常聪明了。”宋游对她说道,“在下佩服。”
“?”
猫儿疑惑的把他盯着。
过一会儿,她才收回目光,想像往常一样回应,却发现那简简单单的一句“对的”今日却是格外的难以说得出口,于是只得转移话题:“那现在这个马儿灯笼是三花娘娘的了吗?”
“自然,三花娘娘猜中了,也就将这个灯笼赢过去了。”
“赢过去了!”
“是啊,全靠三花娘娘聪明过人,才思敏捷。”道人说道,“不过这个灯笼和这件事都很有纪念意义,三花娘娘收下了这个灯笼,恐怕也该记住让自己赢了灯笼的这首诗才对。”
“记住!”
“所以该把这句诗背下来。”
“背下来!”
“我只是提个建议啊,不知道三花娘娘是否采纳。”宋游语气诚恳,“不过我想也不用我来提这个建议的,三花娘娘自是知道的。”
“三花娘娘回去就把它背下来!”
“英雄所见略同啊……”
“对的!”
“要是还能把它写下来……”
“三花娘娘回去就把它写下来!”
“会不会累着三花娘娘?”
“不会!”
“厉害了……”
道人抱着她还分出手来提着灯笼,慢慢沿着河边走着。
大抵是今夜整个长京都出来赏灯了,宋游这一路走过,还遇到不少熟人。
看见了安乐馆的店主,看见了当初那位请他到府上去过的长京武官,两人都只是远远给他施了一礼,便算是打过了招呼。再走出一段,又看见了鹤仙楼的晚江姑娘,不过看见之时双方是隔河相对,也只是互相行一礼,便各自赏灯。
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似乎是听说过他,又似乎只是单纯对道人友好,其实并不认识,见着也对他拱手,笑着行礼。
临着要回家时,还遇见了另一位熟人。
身形文弱,蓄着胡须,正是崔南溪。
见到之时崔南溪几乎怔住。
只是此时的他并非孤身一人,身旁还有众多好友,实在不便过来与宋游谈话,于是震惊过后,也只是鞠躬深施一礼,便一步三回头的离去了。
沿着河几乎绕了一圈,长京城内的石拱桥怕都走了一遍,夜慢慢深了,这才往回走去。
离开了灯会场地,只有月光的夜替换了彩灯,安静的街巷取代了喧闹,倒还有些不适应。
只是一人一猫也带了一盏灯回去。
穿过一条漆黑无人的小巷,道人怀里的猫儿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跟在身边的一名小女童,提着小马儿灯笼,每走一步都好像要踮一下脚,时不时将灯笼举到自己面前来,凑近了细细观看,烛光透过薄纸,也将她精致的小脸和眼中的新奇照得清楚。
“哒哒哒……”
小女童提着灯笼跑到一个角落,举着灯笼去照角落里的耗子,看两眼又跑回来。
如此慢慢走回柳树街。
回了家中,到了楼上,她都还时不时举起自己的灯笼,一眨不眨的盯着看,只是灯笼里的蜡烛已快要烧完了。
三花娘娘敏锐的发现了不对。
“道士……”
宋游一边洗脸刷牙,一边头也不回的回道:“三花娘娘有何贵干?”
“里头烧火的这根柴,是不是要花钱啊?”
“很贵。”
“!”小女童神情一凝,很快又问,“可不可以用树子上长的柴呀?”
“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