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52节

  ……

  筹备狄家乔迁宴时每样蒸菜都多备了十来份,吴铭每日挑两样在店里卖,限量十份,定价自一百文到三百文不等,价钱虽不便宜,销路却极好,往往一上新便遭哄抢一空。

  当然,吴铭并未忘记和欧阳修的约定,也匀出一份让仆从带回去给醉翁尝鲜。

  说起来,欧阳修叫的“外卖”分量是越来越足了。

  起初只是要一壶酒和一碟花生米,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加一盘卤味,如今每日给他送三四道菜犹嫌不足。

  仆从笑道:“从贵店带回去的菜不止是老爷的下酒,早已成了桌上的主菜,三个小官人每日都盼着晚上这顿哩!”

  两日后,狄咏再度登门,一进店便嚷嚷着要吃蹄花羹。

  “吴掌柜!今日可有蹄花羹!”

  那日爹爹揍他揍得格外狠,连娘亲都拦不住,分明是在别处受了气,趁机拿他撒火!

  幸而他在军中历练过,还算皮糙肉厚,更兼年轻气盛,恢复力强,区区臀疾,躺个两三天,又是一条好汉!

  虽然挨了顿毒打,狄咏却毫无悔意,那日家宴着实惊艳,至今忆起仍唇齿留香。

  唯一的遗憾是错失了蹄花羹,听闻此羹滋味甚美,连王副使都赞不绝口。

  “没有!”灶房里传来吴掌柜的喊话,“蹄花羹不作市售!”

  “不市售,只单独给我做一份,我挑个清静的时辰来品尝,如何?”

  狄咏等了半晌,灶房里才传来回话:“那便请小官人中秋再来!”

  中秋!

  还得等半个多月!

  狄咏心头疑惑,一份蹄花羹何以要等这许久?

  却没再讨价还价,以吴掌柜的性情,讨价还价也不过是白费口舌。

  好菜不怕晚,中秋就中秋!

  ……

  转眼半个月过去,吴掌柜那边竟一点动静也无,何双双有些坐不住了。

  莫非是我会错了意?

  不应该啊!

  百工技艺,历来只传徒弟和至亲,断无外传之理。吴掌柜那日答应授我雕工秘辛,分明没把当我外人,若非外人,可不就是内人么?

  上门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却没一个是她心中所盼。

  何双双倒非“恨嫁”,只不过,她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若说一点心思没有,却是谎话。

  她之所以迟迟不嫁,不过是想寻个良人,以免重蹈师父覆辙罢了。

  吴掌柜待人谦恭有礼,又身负绝顶技艺,远比那些落魄书生强,一时的穷困更不成问题,她有钱啊!

  闲来无事时,她便琢磨着,待二人成了亲,她便去赁下一家大型食肆,由本朝最顶尖的两个庖厨联手,何愁做不成正店!

  梦都做过好几场了,偏生不见上门提亲之人,真真郁闷!

  是日,趁着张顺登门商讨马家寿宴之事,何双双旁敲侧击地探问:“听闻狄枢相家前几日办了一场乔迁宴,掌灶之人可是吴掌柜?”

  “正是。”

  “吴掌柜此番做了哪些菜?”

  “俱是些前所未闻的新菜,竟和上回寿宴的菜品全然不同,当真匪夷所思!”

  “吴掌柜定然很忙罢?”

  “唔……”

  张顺摸不准何双双的态度,谨慎措辞:“吴掌柜是忙店里的生意,替人操持宴席拢共不过两回,却和姐姐的忙碌不同,京城多少富贵人家,都排着队请姐姐掌灶哩!”

  何双双展颜而笑,非是受用恭维,而是心下释然,

  是了,定是忙昏了头,无暇筹备此事。

  婚姻大事并非儿戏,须急不得,二十四年都等过来了,又岂在这一朝一夕?

  同样眼巴巴盼着的还有王蘅。

  爹爹说过,只要她将《食味小记》写得真情流露且文理通顺,便再带她寻吴川哥哥。

  可爹爹迟迟没有践行承诺。

  每当她问及,爹爹总以公事繁忙为由推说下回,说什么好菜不怕晚,等待越漫长,吃起来越香。

  哼!爹爹净会哄人!

  王蘅翻开册子,重温自己的“大作”。

  “食味小记之七夕

  七夕佳节,父亲、娘亲、哥哥、姐姐携蘅儿同游乞巧市,顺道去吴川哥哥店中吃饭。

  店里的阿翁会做一种叫糖画的吃食,用小勺舀起糖水在石板上作画,转眼便给娘亲变出一只仙鹿,给姐姐变出一只玉兔。

  我给阿翁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阿翁捋须大笑,糖勺飞舞间,给我画了条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糖龙!比我的脸蛋还要大哩!

  我欢喜极了!

  只是这糖龙实在太大了!

  我从龙尾啃到龙头,小肚儿已鼓起三四分圆。

  偏此时,吴川哥哥端出许多道好菜,道道喷香,其中一碟炸得金黄油亮的小条块,唤作炸鲜奶,外皮酥脆,内里软嫩香甜,好吃极了!

  可我才吃掉一条大龙,只勉强塞了几口菜,便撑不下了。

  摸摸自己鼓胀的肚皮,脑子里忽然蹦出先生前几日的教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可不是么?得了最最威风的糖龙是福,错过了最最美味的炸鲜奶便是祸呀!

  再看姐姐,作糖画时虽只得了一只小兔,却品尝到最多美味,岂不正是祸兮福所倚?

  蘅儿悟矣!”

  她初入蒙学,识字不多,免不了错字连篇,文中处处可见王安石的圈改。

  末了留一评语道:“假字虽多,然记趣甚真,市井烟火、童稚饕态跃然纸间。‘祸福倚伏’一解,尤为颖悟,触物会心,已是难得,可喜也!”

  王蘅也觉得自己写得极好,这些天翻来覆去地重温,总也看不腻,只是越看越馋,每每忆起炸鲜奶的滋味,便觉唇齿生津,腹中擂鼓。

  她拿起小册子,第不知多少回奔向书房。

  “爹爹!”

  王蘅在门口探头探脑。

  王安石合上自宋家借来的前朝典籍:“进来吧。”

  不待女儿站稳脚,抢先道:“又来央求爹爹带你寻吴川哥哥?”

  “非也!”

  王蘅挺起小胸膛,正色道:“蘅儿并非为此而来,况且,此事是爹爹允诺过的,理应践诺,何须央求?”

  王安石笑起来:“那你所为何来啊?”

  “蘅儿为文章事而来。”

  “此话怎讲?”

  王蘅双手递上小册子:“蘅儿近日又做得几篇小文,却难有真情,更无领悟。先生教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想是近日未曾体会世情烟火,内心无所触动,故而写不出好文章。”

  王安石接过册子翻看两眼,既好气又好笑。

  女儿肚里的算盘声他闭着耳朵都能听见。

  故作不知,问道:“依你所见,该当如何?”

  “还望爹爹再带蘅儿出门逛逛街市。”

  “哦!”王安石微微颔首,作恍然状,“出门逛逛街市,顺道再去吴川哥哥店里吃顿便饭,你以为如何?”

  “好啊!”

  王蘅一口应下。

  “想得真美!”

  王安石合起册子,轻拍在她的小脑袋上,板起脸道:“非是我不愿践诺,实乃忙于公务,哪里得空?待得旬休日,偏生你吴川哥哥又不开市!没奈何,只能等下个节庆了。”

  “下个节庆是……”

  “八月十五,中秋。”

  啊!

  还要等一个月!

  王蘅双手捂着头上的小册子,撅起嘴闷闷不乐。

  ……

  时间在忙碌中飞速流逝,转眼已是七月底。

  近来明显凉爽许多,夜间尚有凉风习习,吃过晚饭,三人坐在门口消食乘凉。

  突然间,一道璀璨星光划破夜空!

  吴铭尚未反应过来,谢清欢立刻闭眼合掌作祈愿状。

  “……”

  学得倒挺快!

  许愿是来不及了,吴铭只好仰首作观星状,老神在在道:“为师掐指一算,八月一日将现日食。”

  ——

  ps:以后都是二合一,目前均订8000,合章冲冲万订~

第214章 考前誓师大会

  吴铭忽然想起来,他在书里看过,七月末,“彗出紫微垣,历七星,其色白,长丈馀”,有彗星从紫微垣飞出,拖着白色的长尾巴,划过天际。

  说的应该便是眼前这一幕。

  八月一日还会出现日食奇观。

  彗星和日食都是“阴盛阳衰”、“以下犯上”、“臣侵主危”的征兆,彗星又叫“蚩尤旗”,预示着兵灾战乱。

  由此推论,定是某个大员蓄意发动兵变,故而引发此等大凶之兆。

  原本的弹劾之风霎时掀起朝堂风暴,面对如雪片般飞抵案前的奏章劄子,狄青的老乡、时任宰相的文彦博终于顶不住了,“执政闻之始惧,以熟状出青判陈州。”

  陈州临近京城,朝中要员出判此地,今后基本都能起复,看似贬黜,实则在保他。

首节 上一节 152/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