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下楼又到厨房把刘熙格桑叫上,带了一把手电筒,四人出了校门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上走去。
村子都是依山而建,房子与房子之间距离并不远,全部都藏式风格,不过并不是传统的石头垒成,而是木材、石材、泥土为原料修建。
李烨告诉方青叶他们,当地人称作“崩科”,藏语意为“木头架起来的房子”。这个村子一半都是藏民,其余的是汉族和羌族,大家基本都能和谐相处。
沿着小路走了十多分钟后,来到一栋“崩科”前,借着李烨的手电筒灯光,方青叶看到红色的墙壁,房屋四壁、房门和梁柱上均绘满精致的壁画和图案。
方青叶他们赶到房屋前,门开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走出门外。
“贡布大叔!”李烨和刘熙格桑叫了声,男人笑呵呵迎他们进屋。
房间里并不算很大,但很干净,除了刚才那个小男孩,还有两个半大孩子,一男一女,都是贡布的孩子,一个中年女人正在忙碌,是贡布的妻子。
手扒肉、羊肠面、风干牦牛肉,当然少不了藏族人特有的青稞酒和酥油茶。
贡布和他妻子的汉语都不是很好,但那他三个孩子却说挺流利,在吃饭当中,贡布告诉李烨,他的大儿子多吉今年初中毕业,按照他的意思,想让儿子在家务农,但儿子却想到外面闯荡。
“多吉,你想去哪里?”李烨问有些沉默的男孩。
“我想去成都,我在网上看到CD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学员,我想去学习厨师。”多吉说道。
“李校长,多吉说的什么网上看到的学校,到底是真的假的?”贡布问道
“应该是真的。”李烨笑道:“这样吧,贡布大叔,我回去以后再上网好好查查,在网上问一问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对少数民族学生有没有优惠政策等,我打听清楚以后再告诉你们好不好?”
“好好,我今天请你过来吃饭,就让你上网帮忙好好查查!”贡布立刻表态:“如果真的好,我就让多吉去学习,我们藏民,祖祖辈辈都在这山里,现在该让下一辈看看眼界.来来,喝酒。”
贡布举起青稞酒。
一个多小时后,四人离开贡布家,方青叶喝的晕晕乎乎,出门被冰凉的夜风一吹顿时清醒许多。
“李烨,你经常帮乡亲在网上查资料?”方青叶问道。
“是啊,开始主要是本校小学生上网,后来附近村子里一些初中、高中生知道,放假的时候也过来学习,现在乡亲们想了解一些种植技术、市场行情也让我和格桑帮忙看青叶,这可是要感谢你,你提供这30台电脑所起到的作用,远比我预想的用处大的多。”
听到这些,方青叶心里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比卖给远方表哥的网吧,价值大多了吧?
晚上睡觉的时候,方青叶和李烨挤一张床,两人睡不着就闲聊起来。
“李烨,你打算一直在这里支教下去?”方青叶问道。
“其实,我现在已经不算是支教,我去年考了教师证,今年又考了当地的教师编,现在已经是正式教师。”李烨笑道。
“呵,彻底在这里安家啊?该不是为了刘熙格桑吧?”方青叶开起玩笑。
第291章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讲台,最后落得什么?
“不是不是。”李烨连连否认:“你也知道,我休学两年,实际上已经失去申财研究生资格,我回去干什么?再说我喜欢这个地方,条件虽然不如申城这样的大城市,但山清水秀,乡亲们对我也挺好,要留下来就得考教师编。”
“所以你就做准备?”
“嗯,其实这里的正式教师工资并不低,这里还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像我一个月能领3000多块,在这个地方绝对够花。”
方青叶点点头,在南新,自己的老妈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二级教师,一个月乱七八糟拿到手也就6000块。
“其实,这里主要工资低还是民办老师,他们实在太可怜。”李烨继续说道:“我们学校一共8名老师,其中4名都是民办老师,教龄都超过10年以上,你知道一月工资才多少?最高的不到500块!差别实在是太大。”
“我听说国家在陆续清理民办代课老师。”方青叶说道。
“是啊,可是这些被清理的代课老师,他们将来又能干什么?他们其中有的一共讲课讲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讲台,最后落得什么?”李烨叹口气:
“我们小学就有一个,我来支教的时候刚刚被辞退,已经55岁,在这所小学干了整整32年!”
“当地对他们没有补助救济政策吗?”方青叶忍不住问道。
“有!”李烨回答道:“我听格桑的爸爸说,省上即将出台一项政策,就是针对辞退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经济补偿问题.”
“等等,你说格桑的爸爸?”方青叶有些惊讶。
“格桑的爸爸是县教育局副局长。”李烨解释道。
“那格桑竟然在这里教书?”方青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她毕业时候来这里实习,本来是考到县城一所小学教书,可她最后没去非要留在这里。”
“是为了你吧?”方青叶笑道。
“算是吧”李烨嘿嘿一笑:“这姑娘挺好的。”
“能看的出来,放弃在县城工作愿意来这里教书,确实对你不错。”方青叶感叹道。
当然,李烨也有自己的优势。
申财大毕业,虽然研究生没上完,但也是正儿八经的重点大学本科生,虽然他现在比以前黑,但比当地人还是要白些,再加上江南学子身上儒雅的那种气质,自然很吸引姑娘。
哎呀
跑题了。
方青叶突然想起刚才的话题,赶紧说道:“李烨,你继续说民办教师的事。”
“好,她爸爸说,省上将要出台一个标准,对被辞退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进行经济补偿,好像是每工作一年补贴1000元,半年500元,像我刚才说的那名代课老师,可以拿到32000元。”
“只相当于你一年的工资还不到。”方青叶说道。
“是啊.历史欠账太多,确实对不起这些老师。”
两人聊着聊着,睡意上来,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早早起床,刘熙格桑下了面条,大家吃完之后就在村子里逛起来,走到那里,遇到村民就笑着招呼他们,自然是李烨和刘熙格桑。
到了中午,四人又在学校吃完午饭,李烨对方青叶和白藕说道:“我们回县城吧,有几个地方风景不错,我带你们去逛逛。”
方青叶自然没有异议,于是收拾行李四人离开学校,这次搭乘成村民的一辆手扶拖拉机,一路“突突突”来到镇子上,又等了半个小时看到一辆中巴晃晃悠悠驶来,坐上以后赶往县城。
在车上,方青叶和白藕坐在后面一排,他低声说了昨晚和李烨的谈话。
“难怪呀”白藕看了看前排两人亲密坐在一起的李烨刘熙格桑:“这样挺好的,李烨喜欢这里,又能遇到喜欢他的姑娘,也是很幸福的。”
“是啊。”方青叶回了句,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去申财招聘遇到的张东雯。
姑娘现在正在学校刻苦学习,暑假依旧在投行见习,一边赚点生活费,一边为将来留在申城做准备。
其实,这也是她的幸福。
但方青叶的心思并不仅仅停留这件事上,他低声对白藕说道:“白藕,民办老师待遇实在太低,我想以公司的名义捐些钱,能够提高他们的待遇。”
“好啊.反正你赚那么多钱也应该花出去,这样花钱更有意义!你打算怎么做?”白藕问道。
“具体没想好,一会和李烨商量商量,他比我更熟悉这里的情况。”
“嗯。”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县城。
厘县县城并不大,听李烨介绍才四平方公里,四周全部是高山绝壁环绕,一条河流穿城而过,当地人叫他杂谷脑河。
李烨带着他们到县城的一家酒店住下,也给自己开了间房,就催促刘熙格桑赶紧回家。
姑娘有些不舍,但还是听李烨的话,乖乖离开了。
三人住下后,李烨就带着方青叶和白藕在县城里逛起来,到了下午五点多,他本来想请方青叶他们吃一家餐馆吃饭。
“我今天带你们吃一顿藏式火锅,看看咱们内地火锅有啥不同。”李烨笑道。
三人还没走几步,李烨的手机响了,他掏出一看就顺手接听:“格桑,什么事?”
“啊?你爸叫我们去你家里吃饭?”
“那好吧,我们现在就过来。”
挂掉电话后,李烨就对方青叶和白藕说道:“刚才格桑打电话过来,他爸请你们去他们家吃饭。”
“好的。”方青叶自然不会客气。
刚好,他想到在车上和白藕商量的,就给李烨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烨顿时激动起来:“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惜我实力不够,没那么多资金.真的,我们学校那四个民办老师,平时和我们说说笑笑,但发工资那天都默默走开,我心里都很难受,感觉是我多领了似的我听过他们讲课,他们讲一点也不比我差,有的个老师上课甚至不用翻书本,内容全部记在他脑海里,哎”
“好啦,你别叹气,你申城来到已经让人很佩服,你领工资也是你应该的报酬。”方青叶说道。
“嗯,这件事,最好和格桑的爸爸说说,征求他的意见,他在教育局工作更能了解情况。”
“好”
第292章 每个人的人生啊
方青叶和白藕跟着李烨沿着街道走了十多分钟,就来到县教育局家属楼,看来李烨来过,很快就带他们来到一栋楼房前。
上了三楼,李烨敲西边的门,门被打开,格桑站在门口热情招呼。
“白藕姐,你们进来吧爸,他们来啦。”
很快从卧室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爸,他就是李烨的大学同学方青叶,她是方青叶的女朋友白藕,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是一名法官!”刘熙格桑热情介绍。
“欢迎欢迎,两位请坐。”
方青叶和白藕在客厅沙发上坐下,刘熙格桑给他们倒茶,然后就去厨房帮忙。
方青叶喝了口,不是昨天晚上喝的酥油茶,而是正宗的竹叶青,滋味清醇爽口。
刘熙格桑的爸爸叫刘文宁,原来当过中学老师,听到方青叶和白藕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就兴趣盎然聊起来。
就在这时候门被打开,一个姑娘背着书包走进来,和刘熙格桑长的很像,年龄要小些,看样子像她的妹妹。
“爸,来客人啦?”姑娘问道。
“是李烨的大学同学,从苏省过来的。”刘文宁解释道:“这是我的小女儿,刘熙梅朵,今年上高三。”
相互介绍后,刘熙梅朵坐在老爸身边问道:“你们是李烨哥的大学同学,在申城读过书,了解华东政法大学吗?”
白藕听了笑道:“我就是政法大学毕业的,怎么了?”
“真的呀,白藕姐,我想报考你们学校!”刘熙梅朵说道。
“欢迎欢迎.我们学校挺好的。”白藕就把学校情况,特别是住宿、吃饭以及文娱活动这些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给姑娘说了一遍。
“太好啦!我明年第一志愿就报政法大学!”刘熙梅朵笑着说道。
这时她老爸刘文宁出来泼冷水:“分数!分数是关键!分数不够你想上也不了,我觉得你还差点。”
“反正我要报!”姑娘嘟囔着:“政法大学分数不够我报别的学校!反正不像我姐姐那样只在A坝州上学,我一定要去申城,将来还要留在申城!”
刘文宁听了无奈摇摇头,自己把这个小女儿惯坏了。
方青叶和白藕相互看了一眼。
想想李烨,不远千里从申城来到这里。他女朋友的妹妹,又想方设法考到申城想去那里生活。
每个人的人生啊。
几人正聊着,刘熙格桑和她妈妈来到客厅招呼大家去餐厅吃饭。
刘熙格桑的妈妈叫格桑梅朵,听李烨介绍是县供销社的干部,心灵手巧做了一桌子好饭菜。
红燈肉、干锅牛肉盖被,也有藏族传统的美食手抓牦牛肉和酥油茶,算的是汉藏合璧。
吃饭过程中,李烨想起先前方青叶说的话,问道:“刘叔叔,咱们厘县现在有多少个民办和代课老师还在上课,被辞退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