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33节

  “那好!这样,同志,我把这个指挥部西面的那块空地划给你,你按照你的想法直接开展工作,开始试验,不论结果如何,至少先把工作做起来,作为可能的手段之一开始准备。我们多准备几手,你这是其中重要的一手,你看如何?”水利口的领导带着点“商量”的语气对高振东道。

  高振东和自己带来的爆破专家对视一眼:“保证完成任务!”

  “好!同志们,我们的火工专家组准备爆破相关工作,我们也不闲着。我们尽可能多的收集篷布,把主坝也用土工膜盖起来,从坝前到坝后!这是以防万一的情况下,多留一道保险,不管能不能起用,至少我们先准备好。”

  同志们都知道,这在没有漫坝的情况下应该是有效的,但是漫坝之后能起到多久的作用不知道。

  “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开动脑筋,想其他办法,总之,我们的方案,要饱和!要够多!”

  还是那句话,干工作不是拍电影,但凡有条件,都不可能把整个事情的成败,全部维系在一个类似“护戒小队”的身上,那容错率也太低了。

  高振东这个法子,好就好在在其试验完毕,正式安装爆破装药之前,不会影响到其他方案的进行。

  所以大家觉得能有这么个法子保底,也是非常好的。

  高振东闻言,马上站起身,招呼和自己一起来的爆破专家。

  “同志,我们走!干活儿!”

  说完,转头对还准备继续开会的同志们道:“如果其他方案有需要爆破方面的支持,可以通过电台,或者到我们的试验场找我们。”

  然后高振东带着几个人走出了指挥部,对另外的随行人员道:“我画几个图,你马上传到十七机部第三轧钢厂三分厂去,叫他们用铜材加工出足够数量来。另外,通知三轧厂里的七级以上钳工,人数不少于8人,尽可能携带工具,和铜构件一起,连人带东西,空运过来!”

  高振东虽然通过设计61火、赤剑-61的战斗部掌握了聚能战斗部的经验,但是这种装药到底什么样的才最好用,现在还有些未知,他干脆一次性多加工几种形状,基本上能涵盖大部分可能性。

  而通知钳工过来,就是为了应对试验后可能的微调,在没有机床的情况下,想要手搓什么东西,钳工比车工要方便一点,而且钳工也是能开车床的。

  高振东决定来一次手搓聚能爆破切割装药!不管能不能用上,有一手准备总没错。

  “是!”

  高振东转头对与自己同来的爆破手道:“你也通过防工委那边,调集几名爆破手,并且调集一批黑混60、电雷管、起爆引线、炸药熔铸设备等器材,准备试验。”

  “是!”至于具体调集多少,这位部队的爆破专家心里门清,只有多的,不会少。

  随着险情现场一条条指令发出去,大半个北方,都在为这个水库而忙碌。

  京城,防工委。

  防工委接到高振东这边的第一个需求,亲自在京坐镇的防工委领导扬了扬眉头。

  “嚯,高振东动作就是快!估计时间,这还刚到地头上没多久吧?”

  看着那品种要求不多,但是数量要求大、特别要点极为明确的清单,防工委领导心里就是一喜。

  这么详细,那说明必定是有一种或几种针对性极强,效果预估比较乐观的方案在开始实施。

  专家组过去这么快就有动作出来,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至于为什么他能肯定高振东在其中必有动作,没别的,就是那个聚氨酯喷剂的事情,这东西除了高振东,那边的同志想来是没人知道的。

  “马上按照要求提供,一刻不能耽误!通知空军,调集附近的运输机,全部到京郊机场待命!”

  某聚氨酯发泡喷剂生产厂,接到通知一脸懵逼,这是干啥?不要发泡剂的喷剂?

  但是防工委的通知上面,“因重大抢险需要”几个字赫然在目,这不是问问题的时候,而是赶紧生产!

  “马上按照要求调整工艺,除了在岗的同志之外,把所有能召集回来的同志全部召集回来,开足马力生产!”

  京郊机场,多架飞行拖拉机严阵以待,就等着运送物资以及人员。

  而险区周边,由近到远的各驻军部队汽车团,开始在第一时间收集篷布,装车运往险区,甚至就在通知发出后三个半小时,第一批篷布已经被子弟兵们扛到了副坝上,而后续的篷布,也在源源不断送来。

  就在到处都动起来的时候,高振东的第二份和第三份需求接踵而至。

  “啊?他真要炸?按照他们的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提供过去。联系十七机部三分厂,我们的飞机随时待命,他们一旦准备好材料和人员、设备,马上就可以飞过去。”不管炸不炸,方案能得到通过,必定是集体的决策,不用担心什么。

  连三轧厂都不说了,十七机部三分厂,只有那个地方。

  而十七机部这边也接到了消息,十七机部领导大手一挥:“通知三轧厂、京钢厂以及在京的十七机部下属厂所,七级以上钳工,一家出一点,尽量要八级的,人数不低于8……不!12人。不能让担子都压在三轧厂一家头上。”

  与此同时,长剑机械厂在第一时间接到防工委通知,调集一批他们这里的黑混60装药,还有电雷管、起爆线,并从生产车间拆运炸药熔铸设备至少一套,和操作人员一起,马上赶往京郊机场,飞赴任务目标地,甚至长剑机械厂的同志都不知道任务目标地是哪儿。

  调长剑厂,是因为综合下来,他们是能最快赶到现场的,而且材料、设备、人员齐备。

  幸亏炸药熔铸设备相对来说还不算太麻烦,没有那么精密,拆装起来很快。

第984章 热火朝天

  水库的副坝下方,一条V字形的石灰白线已经被拉在了地上, V字形的顶角处,有一个白色的方框。

  几台小型挖掘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哒哒哒”的声音,沿着这条白线奋力挖掘,在它身后数百米处,就是在缓缓上涨的水位,淹没范围线高程在缓缓上升,范围在快速扩大。

  这是平原水库,此处的坡降比很小,水位上涨一厘米,淹没范围线就会向前延伸一两米。

  对于这些农机改的小型挖掘机来说,这条150来米长、深数十厘米、宽不到一米的沟槽没有任何难度,而且这里主要是土方,比起石方来说,要容易得多。

  挖掘机的驾驶员同志还很贴心的将沟槽表面尽量抹平。

  而在它们身边,有不少同志一字排开,也在挖掘,不能光靠挖掘机,能多挖一点算一点。

  另外有挖掘机则是在副坝上,倒退施工,将副坝上有些凹凸不平的地方尽量压平,提升喷浆的效果。

  在集水池上方的坝顶上,一台单缸柴油机加真空泵的组合正在安装,旁边是一桶桶的柴油,几根十来公分粗的水管顺着副坝迎水面,放到了集水池的位置,等到集水池挖出来,喷浆完成,就能把管子放进去。

  “同志,这三根管子都布置好了,一根主用,两根备用。两套备用的柴油机和真空泵,放在左坝肩了,这套安装完了随时可以取过来装上。”

  “中!俺知道咧。”一名同志忙着安装柴油机,头也没抬的回答,但是他知道,左坝肩那里,必定有两套设备在等着自己取用。

  这两套备用设备,一是怕有损坏,二是怕一套不够用可以配合三根抽水管,多套齐开一起抽。

  就在副坝坝顶和背水面,一张张篷布被拉开来,同志们手持工具,正在铆接这些篷布,另外一部分同志则是手持喷罐,向搭接区域以及篷布表面喷涂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液体。

  篷布被分成了很多段,要不太重了移动不便,无法进行下一步施工,剩下的接续工作将在铺设完成之后进行。

  “诶,你看,这东西喷上去好使,一会儿就干了,一点儿不透水!”一位女同志边喷边笑,银铃一般的声音在口罩的影响下,显得有些闷,但是情绪却极为欢快。

  这种立竿见影、针对性极强的效果,让人们的信心越来越强。

  旁边的一个筐子里,已经堆了一堆空罐,准备运走。

  “那可不,这都是京城支援过来的专家们想出来的办法,人家那是什么人啊,能不管用嘛。俺觉得中!”

  半空之中,一架直升机发出特殊的螺旋桨声,从直升机上吊下了一批物资,主要是刚运到机场的最新一批聚氨酯喷剂。

  直升机上一位同志笑道:“这个搜救吊车打脏三的时候没用上,没想到在这儿用上了。”

  下面的同志迅速从挂钩上取下物资,直升机收起绳索,掉头向机场飞去。

  副坝与此同时,副坝坝顶上,多个装着快干混凝土浆的容器和喷浆设备一字排开,就等着喷浆,这些设备被连到了一台空压机上,一台单缸柴油机负责为空压机提供动力。

  “可以喷浆了!”此时距离副坝抢险方案的出台,大概才过去7个多小时,天色有些擦黑,那批在副坝迎水面方向作业的小型挖掘机已经撤到了一边,它们现在还不能走,等到土工膜铺设完毕,他们还要将土工膜的下沿埋进土里并夯实一下。

  几台探照灯在柴油机发电机组的带动下,为施工现场提供着光明。

  “好的,喷浆!”

  随着柴油机和空压机欢快的轰鸣声,混凝土浆在副坝表面迅速覆盖,形成一层灰黑色的涂层。

  挖掘机后方,水位依然在上涨,但是同志们脸上只有奋战的辛劳,但没有绝望的哀伤。

  远方的悬河决口处,人来人往,汽车穿梭,空中有直升机在吊运材料。

  一大群同志正在决口边利用运来的铁丝,编织铁丝笼,另一批同志则在向沙土袋里填土,再放进铁丝笼里去,这个地方没啥石头,只能用这个办法。

  竹笼、铁丝笼内装重物,用于挡水水工建筑,已经是我们用了好几千年的办法,同志们熟悉得很,好在现在不用编竹笼,铁丝笼弄起来要快得多。

  在这里,铁丝比钢丝好用,钢丝太过坚韧,想要成型缠绕很困难,不如铁丝。

  “同志们,注意啊,铁丝笼一定不要编太大,里面的沙土袋也不要装太多,太大太多,运输就很困难,反而起不到作用。”

  编织装好的铁笼,被就近推下河去,一群战士预先奋力钉下的木桩会帮助它们停下自己的身形,挡住水流。

  决口虽然在缓慢而又坚定的从两头向前延伸,几条铁壳船装满了沙袋,吃水很深,被固定在离决口一两公里的河面上,等到决口合拢到一定程度,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现在情况怎么样?”堵口指挥部的电台里,传来关心的询问。

  “现在还比较顺利,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能加快一点吗?”

  “尽量,但是这是最快的速度了,人再多也很难提升速度,毕竟作业面就那么宽。”

  “那你们一定要保持速度,不能落后于计划!”

  “保证完成任务!”

  而在高振东这边,在计划制定九个小时后,终于两架直升机运来了第一批构件和设备,还有部分人员。

  按照高振东的安排,第一批用于试验的各种构件在两小时内就加工完毕,和部分人员先行赶赴试验场。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在探照灯的支持下,同志们顾不得时间,直接开始构件的组装、炸药的熔铸,电雷管的安装等工作,力争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试验。

  第一批3名钳工师傅全部来自三轧厂,易中海带队,他们带来了一些工具,以及最重要的量具。

  “高总工,这批构件我们在厂里多次检验过,绝对符合您要求的尺寸。后续的由三分厂技术处梁发明梁副处长他们在组织全力生产。”易中海向高振东道。

  高振东和爆破手快速而又仔细对构件进行了一遍外观检查,以及部分关键参数的测量后,确认没有在运输中受到损伤变形。

  更进一步的检查就不用了,只要没有运输中的损伤,高振东相信三轧厂的同志的检验是过硬的。

  “好,马上熔铸,开始组装。”高振东下令。

  他刚下令完毕,然后就被两位同志给坚决的赶出了试验场。

  “领导有命令,组装过程您不能在这里。”两名同志非常坚决,这是他们的任务。

  高振东极力争取无果,被几位同志以“命令”为由坚决赶了出来,“押”进了试验场旁边的帐篷里。他只好转身叫上了方迎红和另外一位三分厂技术处负责电子的同志。

  这是他特意叫过来的,有些辅助设备需要他们协助。

  “方姐,我叫你们带来的东西都带来了没有?”

  “带来了,不锈钢探针,您要的电子元件,压力膜盒,还有铜箔面包板、焊接设备、防水胶、模拟表头,都是按照你规定的数量带的。”

  “好,你按照这个电路图,马上组装调试起来。你,按照这个图组装。”高振东分别向两人道。

  “好!”方迎红巾帼不让须眉,一点儿没有拖泥带水,另外一位同志也是斗志昂扬,马上行动。

  高振东自己也抄起焊接工具,开始焊接电路,现在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个,试验场上自然有人负责组装切割装药。

  相对切割装药要组装、熔铸、冷却,以及试验用模拟闸门还要焊接防护板相比,他们这里的速度要快得多。

  电路并不复杂,都是高振东上辈子在导师手下亲手做过的东西,虽然电子元件参数不一样,但是高振东早就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做了相应改动。

  两个多小时后,当切割装药那边还在小心翼翼的熔铸装药时,他们已经焊接并调试完成了首批六只传感器。

  一人两支,电路简单,图纸和元件都是现成的,三人在这方面都是超级老手,速度自然很快。

  这是三支压力液位计和三支土壤水分传感器,看起来很是简陋,充满了凑合的味道,但是该有的功能,该做的防护,一点儿不少,毕竟这东西有一部分是要在水下或者土壤里工作的。

  别说这次抢险和常见的洪涝抢险不同,并没有大雨的骚扰,就算下大雨,高振东也敢说这套东西难看归难看,但可靠性绝对没问题。

  压力液位计靠压力应变片采集压力换算液位,土壤水分传感器则是通过不锈钢探针采集土壤电导率,进而倒推出土壤含水率来。

  其实哪怕数据不准,只要能采集到变化趋势,就已经是非常有用的。

  “嗯,都没问题,走!”高振东看着表头上的数据,估算了一下误差之后,将最后一支压力液位计从水里捞出来。

第985章 新的手段

首节 上一节 633/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