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81节

  防工委也没让他们失望,时间到了,就马上宣布开会。不等人,等时间。

  唐少辉胸有成竹,拿着一张张幻灯片侃侃而谈。

  “……经过我们多次测试,单晶硅的平均效率……”

  这是搞太阳能板相关的同志,最激动的时候,这两个板子的效率,简直都高得离谱!

  “唐少辉同志,这个效率,是一块板测出来的,还是多批次综合测试的结果?”有搞太阳能板的同志,他很清楚,现在国内最先进的太阳能板,效率不过7%左右,至于用在哪里,这他就不清楚了。

  测试方法就不用问了,人家上面写着呢,标准测试方法。不过测试的对象,却是很有讲究,一块板和一批板,差别大得很。

  有些投机取巧的,就是一块板,而且他藏着不说。

  “多批次,随机抽测,再取的平均值。”唐少辉答道。

  提问的同志略微放下心来,这就问题不大了:“那这些不同批次的板子,偏差有多大?”

  看平均值能看出来很多东西,但是也会隐藏很多东西,同样的平均值,相互间偏差大的,那几乎就是不能用。

  “小于5%。”唐少辉明白这位同志的顾虑,但是他胸有成竹,其实材料里面也有,但是回答“请专家同志翻材料看”明显不合适。

  “啊……那就太好了,这方面我没问题了。”

  “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高的效率的?”有同志惊讶过度,问出了一个傻问题。

  唐少辉不好回答,高振东接过话头:“呵呵,同志,这个事情在这里就不谈了。”

  意思很清晰,规矩你自己还不懂么?

  那名同志反应过来,这特么是能问的?他道了声歉,给自己整了个大红脸。

  “为什么你们要额外搞一种多晶硅太阳能板?”

  唐少辉笑道:“因为单晶硅的贵,非常贵,想铺开用用不起。而且这种多晶硅的效率,也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既便宜又好用,现阶段更值得推广。”

  便宜?这让包括防工委在内的同志们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去,高振东同志还是那么周到,不但要做出来,还要做好,同时还能让人们用得起。

  “多晶硅有多便宜?”防工委领导问道。

  唐少辉说了一个生产成本,虽然不可能像几十年后那个价格,但是还是让所有可能用到太阳能板的同志喜笑颜开。

  真便宜!至少能用得起了。

  原本压根不敢想象效率高达17.1%的太阳能电池板,能用这个成本生产出来,这都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而是压根没有,就连进口也没有!

  高振东倒是主动接了话:“这个事情,我补充一下吧。”

  这里面有情况估计唐少辉不好意思说,高振东却一定要说出来。

  他把唐少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议多搞一种多晶硅太阳能板的事情说了出来。

  “……情况就是这样,在我们1761所的唐少辉等同志主动请缨之下,我们不但有了原本计划用于特殊用途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而且还做出了价格便宜,性能优异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为偏远地区的小功率用电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技术手段。”

  这个事情是唐少辉建议的,那高振东就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公布出来,手下同志的功劳,可不能莫名其妙的就被湮灭了。

  高振东很清楚,这个事情唐少辉不好意思说,如果自己不说,其他同志多半会把发起这件事情的功劳又套在自己头上,这他可接受不了。

  十七机部领导也在,超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这种级别的成果,在这个年头是值得他来捧个场的。

  听完高振东的话,他非常高兴,高兴的原因有很多,有从技术出发的,有人才培养方面的,也有因为个人品德的。

  “嗯,你们做得很好!我们就是要多一些你们这样的同志,建设社会的事业才能做得更好!”

  他看向高振东和唐少辉,这些年轻同志,就是未来。

  其他同志也热烈的鼓起掌,有为唐少辉,也有为高振东。

  至于唐少辉自己,高兴、感动纷至沓来,高总工大气啊!

  “……经测试,两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的第一年衰减率约为4%,然后每年大约衰减1%,理论计算,20年后,组件效率依然有初始效率的75%以上。”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数据,没想到这两种太阳能板的衰减这么低,要知道最早的太阳能板,5年就能衰减得没法用。

  不过这次没有同志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了,反而是对相关的其他事情很感兴趣:“这东西刚研究出来,你们是怎么测得它的衰减率的?”

  唐少辉笑道:“我们是利用高总工的装备加速老化试验的相关理论,设计了一套流程和一些列环境条件,利用高能紫外线照射组件,模拟不同的时间,然后在AM1.5、电池板温度25°C,辐照度1000W/平方米的标准条件下,测试取得的,应该还是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防工委这才想起来,装备加速试验,这不是高振东老早以前的老本行嘛,现在防工委下面的单位,就没有不用的。

  “另外,我们也进行过辐射条件下的测试,测试表明,单晶硅太阳能板完全满足相关辐照条件下的长时间工作要求。”唐少辉补充道,至于什么“相关辐照条件”,他没说,也没人傻到去问。

  “多晶硅呢?”搞卫星的同志问道。

  唐少辉摇摇头:“多晶硅没测试。”

  “为什么不测试一下?”搞卫星电源的同志很是遗憾,这东西便宜啊,要是能用到卫星上多好?

  高振东接过话头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率,用的是P+/N型结构,这种结构天生就不适合用在辐照条件下。这和能工作在辐照条件下的单晶硅N+/P型太阳能电池不同。辐照条件下的太阳能电池板,高效率是第一要务,价格反而不是太大问题,在这点上,单晶硅N+/P是最合适的,有它就够了。”

  高振东这话让有的同志想起来,当时就是他一枪毙掉高效率的P+/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只能说高总工在这方面,研究实在很深。

  搞卫星电源的同志听完,心满意足,有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那没事儿了。

  “这个东西,我们要一批,一大批!就是那个什么多晶硅的那种。”突然后面有声音响起。

  大家转头一看,是会前信誓旦旦说好不说话的部队代表们。

  不是,你们这些同志怎么说话不算话呢,看见好东西又开始抢了是吧?

  大家都知道,哪怕多晶硅已经有了量产工艺,但是要等产能爬坡那恐怕还有得等,初始阶段产能是绝对绝对不够的。

  高振东却是笑了起来,诶,部队这么主动就对了,本来就替你们考虑好了的。

  他点点头:“你们要用的话,要配蓄电池才好用,而且在全套系统设计上,要考虑周详才行。”

  山区、海岛、边境线这些偏远的地方,想要驻守,就最好要有电,除了通信设备之外,哪怕是只能点亮一盏电灯,带动一台收音机,驱动一台电风扇,也是对战士们最大的温暖。

  “嗯,我们考虑配合用镍氢电池。”高振东这话有些没头没尾,但是部队的同志明显听懂了高振东在说什么,太阳能板这东西,恐怕马上就能用得上咯。

第901章 很土,但是很暖心

  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个人建议,就你们的使用方式,还是铅酸吧,镍氢优势不大。”

  配合太阳能做蓄电使用,哪怕到了高振东穿越的时候,也是以铅酸为主,没别的原因,够用,而且便宜,安全性也高。

  部队的同志点点头,没有坚持想上新东西的想法,高振东同志还能坑我们不成?开玩笑。

  “只可惜无论什么电池都重,也没法整太大功率,电加热还是用不起啊。”一位已经在安排这方面工作的部队同志,感叹了一句。

  一套能可靠的存储10度电的电池,那得用0.X吨来计算,就不算成本,运输都很麻烦,而10度电用来做电加热的话,也是杯水车薪,一个小哨所几个小时就能给干没了。

  听见他的话,高振东想了想,倒是提了一个题外话。

  “我倒是建议啊,你们搞个小东西,这东西没什么高科技,但是挺好用。”

  对于高振东这有些想起一出是一出的行为,没人有异议,反倒觉得正常得很,有点小插曲怎么了?你就专门指着开鉴定会来的是吧?没开过鉴定会?

  部队的同志更是开心,你看,就说没事儿来振东同志的会上听听,多少都有收获的:“什么东西?”

  高振东笑了起来:“热得快!”

  估计同志们万万想不到自己会整出这么个土里土气的东西,这让高振东有一种愚弄了所有人的爽感,笑得更开心了。

  “热得快?这是个什么东西?”这个过于接地气的名字直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

  “哦,一种直接接触式的电热水器,烧热水很快的。”高振东也不管现在是什么会,他转身就在黑板上画了个热得快的构造,别人也没人去制止。

  看部队同志的表情,谁要是制止他,估计部队的同志就要制止谁了。

  这东西高振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明的,不过至少他在这里没见到有人用,估计是因为电的问题——电费不便宜,而且现在供电线路能承受的功率也不高。

  对高振东来说,这是顺手的事情,他前世里,在宿舍烧坏的热得快也不是一只两只了,烧炸的都有,学电的学生,总是能给学校整出点新花样来,所以结构他清楚得很。

  其实,要自制热得快的话,非常容易,也非常便宜,就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能干得出来,高振东曾经在老老老老学长那里传承到过经验,不过那东西有危险性,也不是正儿八经的东西,就不拿出来了。

  “啊,这东西啊,不就是把电热棒扔到水里直接加热嘛。没有人这么用过,但是很简单的。”有人恍然大悟。

  高振东笑得很是开心:“对啊,这样加热效率超高,电热的能量一点儿都不浪费,烧开水很快的。简单不重要,管用才重要,再给配发点儿暖水瓶、热水袋什么的,战士们会过得舒服一些。”

  高振东上辈子租车自驾玩的时候,就干过用12V热得快灌热水袋,在比较寒冷的地方睡车上露营的事儿。

  说实话,不少同志是真被他这个操作干懵了,就这?

  高振东身上高技术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所有人都想不到他居然正儿八经的给部队推荐这么一个东西。至于后面什么暖水瓶热水袋,根本就不在大部分人的考虑范围内,完全听不懂。

  没想到部队的同志却是很严肃的看着高振东:“高总工,非常感谢你为战士们考虑如此周到。”

  在他们看来,高振东这种大科学家,却愿意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地方花心思,真正的解决战士们的生活环境问题,这让他们不敬佩都不行。

  他们给大家解释了一下,也算是让大家明白高振东的良苦用心。

  “可别小看啊,有了这东西,白天十来分钟烧好一壶热水,往暖水瓶里一放,甚至都不用到晚上去用蓄电池里宝贵的电,我们的战士就能有热水用,而且睡觉的时候,加上热水袋至少被窝里是暖和的。外面的同志,可以贴自热帖,休息的同志在被子里用热水袋,至少能舒服许多。”

  这样一算,需要的电可就少得多,而且非常的切实可行,烧热几间房间我可能困难,烧暖一个被窝总没问题吧?

  而且,这意味着燃料的消耗会减少,燃料消耗减少,就意味着后勤压力的多多少少会减轻,这是一套连锁反应。再加上用电带来的其他好处和便利,也会减轻一些后勤压力,这里外里一算账,可就有得算咯。

  要知道,五千万四舍五入可就是一个亿啊!

  诶,对了,自热帖也是高振东同志带着人搞出来的。

  想到这里,大家就反应过来,这位同志一向如此。

  这就不奇怪了,这就不奇怪了。

  高振东同志的眼光,可不只是放在高技术上,像是这些能切实改善工作环境的东西,他也没放下。

  防工委、十七机部、部队的领导看着高振东,眼里满是欣赏的神情,这位振东同志啊,每次以为他已经够惊艳了,但他每次总是能给你整出点新花样来。

  而防工委和十七机部更是心里有数,高振东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发明,就是一台用来取暖的回风炉!这么久了,他还是那个关心同志们生活的高振东。

  他们一点都不觉得高振东专门花时间提起这个事情,是什么浪费时间或者是太过土气,他们只知道高振东心里,那是真的一直装着前方的战友们。

  这种感情、这种行为、这种觉悟,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某些具体的技术还要让他们从心底动容。

  十二机部总工也在这里,这可是大成果,领导有事来不了,他是一定要来的。

  他清清嗓子:“这个事情,我们十二机部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做出质量最好、安全性最高、使用最方便的热得快来,让偏远地区、条件艰苦的同志们能方便的用上热水。”

  东西是小东西,但是事情不是小事,作为电子方面的专业部委,十二机部当仁不让。这东西甚至都不用管高振东画的是个啥,就给同志们说一声“给我整个电热棒烧开水,要有使用220V交流和12V直流两种规格”就成。

  能方便的用上热水,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可太重要了,热知识——bro!多喝热水真的有用!

  喝热水、盖肚脐,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崽。

  搞卫星电源的同志散了会,直接回单位,兴冲冲的跑到自己总师那里,一脸的神秘:“老总,你猜我带什么好消息回来了?”

  “好消息?那肯定是太阳能电池了。”这不废话嘛,你刚去开这个会,还能有什么?

  搞电源的同志一点都没有显摆被剧透的沮丧:“能猜到这个不算本事,你猜这个消息到底有多好?”

  嗯?总师重视起来。

  “到底多好?真到了12%这种高效率?”

  这年头,指标定100,实现的时候打个八折很常见,甚至已经是很好的了,所以能100%的实现指标,就是非常好的消息。

  “不是!”

  “15?”总师提高了声音。

  “不是!”

首节 上一节 58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