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南方同志的科技发展这么快。”
“这个体积就能做到800门的容量,他们的小型化技术太惊人了。”
“说明书呢,说明书给我看看。”
“……”
在他们的交谈中,其中一台的背板被拆开了,映入他们眼帘的,最显眼的就是两块看起来类似DJS-60D的电路板。
“这真是个好消息,我们的同志们仿制DJS-60D的进度已经差不多一半了,越往后,速度就越快,这台交换机既然使用DJS-60D控制,那剩下的就是只有软件的问题。”
一名老毛子的通信工程师喜上眉梢,控制器、控制软件就是核心,控制器已经在仿制中,看起来离成功非常接近,那剩下的软件就好办,这年头的程序,复制、分析起来非常容易。
第848章 老毛子的迷茫
“达瓦里氏,这台计算机和DJS-60D好像有一点点不同。”另外一名老毛子对DJS-60D很熟悉,他是仿制DJS-59的维塔利同志。
作为这方面顶级的计算机专家,明知道这种新式交换机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的前提下,维塔利自然是被请到了这个研究组里,他是对南方同志计算机最为熟悉的人之一。
的确不同,交换机和普通计算机毕竟不同,高振东指导通信院的同志,设计了一些专用的电路来完成一些特别的功能,而且这些电路用到的芯片,输入输出的规律都比较奇怪,要和程序配合才能勉强测试。
这年头又没有正儿八经的逻辑分析仪,这些专用的电路,就是某些小动作的第一道难关。
“我看出来了,但是我有信心,有时候大不了采用黑箱模式,不管内部,根据其他电路部分能够分析出功能,直接做这个功能电路也许就能满足要求,不是集成的也没关系。如果不行,我们可以打磨,数量不大,没关系。”有角磨机兜底,另外一个人觉得问题不大。
他是阿纳托利,与维塔利一起负责仿制DJS-59的,而且是更多的负责具体工作的那位,对这方面非常熟悉。
此时,有人已经顺着连线,找到了这台程控交换机的存储器。
这台控制计算机是基于DJS-60D的,只要对它的接口熟悉的人,很容易就能根据经验找到存储器所在,而且能分辨出程序存储器和运行存储器来。
运行存储器看起来……有那么一点不正常。
但是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程序存储器!
阿纳托利看着运行存储器,转头看向他的同事们。
“达瓦里氏,他们为什么要在运行存储器上连接两块蓄电池?并且注明不可断开?而且没有程序存储器?”
一名同事耸耸肩膀:“也许是为了高可靠性吧,他们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哈,他们可真舍得成本,居然将程序直接存储在在运行存储器里。”
这种操作,在使用磁芯存储器的时候就有,而且很普遍,不分运行和程序存储器,反正磁芯是掉电保持的,寻址空间和物理结构实际上都全部放到一起。
当南方同志搞出通用计算机架构之后,他们把这两者分开了,程序存储器可以使用低速廉价的介质,运行存储器使用高速介质比如RAM芯片,很好的兼顾了成本和速度。
但是没想到南方同志在程控交换机上,却又恢复了这种结构,也许是为了运行速度和业务恢复速度,上电就能马上投入使用。
这种方式相比磁带、还有前不久他们看到的最新式的软盘驱动器来说,成本不是一般的高昂,特别是程序容量越大,这个问题就越突出。而程控交换机的程序容量可不算小。
“也许是为了运行速度。对了,既然运行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合在一起了,那么是需要掉电保持的,否则程序会丢失,也许这两块电池就是为了这个作用。两块的原因,是一主一备,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必要的时候能够方便的换电池”有人分析道。
蓄电池是能充电的,一般接上了外部电源之后就不用更换了,但是他们总有坏掉或者长时间不接电的时候,这时候,一主一备就有用了。
老毛子很清楚,RAM是掉电就丢数据的,那么这种二合一的结构下,为了保证程序不丢失,的确是需要一块蓄电池在掉电的情况下保持数据,RAM的功耗不高,蓄电池能够将其数据保持比较长的时间。
要承认,这些老毛子的思路完全正确,一眼看上去,就把这部分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得差不多了。
“是么?”阿纳托利看着那块不算太大的蓄电池,又将目光转向电路板上那一堆封装明显不同的运行存储器芯片,心中有一丝不详的预感。
那种封装看起来很像是环氧树脂封装,南方的同行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牛屎封装”,看着那些芯片,不得不承认,南方的同志们的形容非常形象。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什么他们会在运行存储器上使用这种牛屎封装?
他们的RAM都是标准封装,完全可以使用标准芯片直接组装,为什么会多此一举的使用这种封装?这对制造和管理都是不利的。
除非……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又或者,他们用在程控交换机上的RAM芯片,与普通的有些不同,不能使用标准封装的普通RAM芯片。
甚至顺着这个疑问,他想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要使用成本如此高昂的存储器结构?大容量软盘+小容量RAM,这才是成本和性能都能兼顾的方案。
自己都能想到的方案,作为这些设备的发明者,南方同志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就算是做程控交换机的人想不到,但是他们那位研究计算机的达瓦里氏.高一定能够考虑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阿纳托利心里更加不安起来。
“能把程序读出来么?”
不论程序是从程序存储器读取还是原本就在运行存储器里,程序只要进入运行存储器,就一定是可执行的,读出来就有很巨大的作用,这个判断让他放下了一点担忧。
“我们会尝试的。”一名技术人员回答道。
读取程序这件最为紧要的事情,自然是被放在了最优先的级别上。
老毛子仿制组的人,都是最顶级的,一天之内,尝试读取的工作,很快就被尝试了一次,内存读写接口是通用的,这个工作并不难完成。
“苏卡不列!读出来的程序和数据完全是乱的!”一名负责数据读取的老毛子看着初步反编译的结果,大骂出声。
“不可能!在运行内存里的程序和数据不可能被加密,运算器根本没有对数据在运行中进行加解密的能力。”阿纳托利反驳道,DJS-60D和DJS-59在实际结构上没有太大区别,他非常清楚。
别说这时候,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也不会对运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
说完,他仔细的观察了一部分数据,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让他感觉,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指令和数据,实际上是有一定规律的。
“他们将程序打乱了!”阿纳托利惊叹道。
虽然反编译结果看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但是阿纳托利还是看出来,这个混乱的结果,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程序的组成部分,但是被彻底打乱,完全不具备实际价值。
“寻址的乱序映射?”作为这里在计算机方面最顶级的两人之一,维塔利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技术,他用了一个自己发明的词组去描述他。
这个词组虽然是他才发明出来的,但是阿纳托利听懂了他的意思。
“是的,对!就是寻址的乱序映射!这不可能是加密后的数据,如果是加密数据,根本不可能反编译出如此众多看起来正常的单条指令,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基本肯定它还是明文。而且计算机的运算器也根本支撑不起在运行时解密,那是对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极大浪费。”
阿纳托利说出了自己的分析,他说的加密,不是替换字母,循环移位之类的简单手段,那跟没加密一样,而是正儿八经的加解密,类似高振东给防工委他们搞的数据加密算法,非常耗算力的那种。
维塔利点头表示同意:“所以他们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办法,将运行存储器的寻址地址和实际地址打乱了,进行了重新映射,这样的话,通过正常的读取指令读出来的数据虽然是明文,但它是完全打乱的明文,对于前后顺序结构有极高要求的程序来说,也是达到了加密效果。”
阿纳托利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笑了起来。
“哈哈哈,不管他们怎么打乱,有两个地方是必定存在这个映射关系的,一个是译码器向取指器发出指令读取的地方,一个是存储器地址译码的地方,只要找到这两个位置,这两个互为逆运算的映射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让我们解开谜团。”
维塔利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的达瓦里氏,你说得太对了!”
旁边的其他同志看着他们俩,非常佩服,这就是我们的顶级计算机专家,乌拉!
然后两人看向电路板,陷入了沉思。
主控板上那一堆顶面被打磨得铮亮的芯片到底谁是谁?
算了算了,这边太复杂,未知量太多了,还是看存储器这边。
存储芯片都长一个模样,剩下的就多半和这个乱序映射地址译码功能有关,简单!
然后,他们看着存储板上那一堆长得一模一样的“牛屎”,陷入了迷茫。
这特么到底谁又是谁?
短暂迷茫过后,阿纳托利同志抬起头。
“不用担心,我们仔细分析他们的电路,根据电路走向,花一些时间,还是能很快找出这部分功能结构的。”
维塔利和其他同志点点头,有道理。
只是,事实果真如此?
第849章 天才,真能断!
不管他迷茫不迷茫,反正测电路是个细致活儿,老毛子这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得忙呢。
电子院十六研究室,来了几位客人,是院长亲自带来的。
“老李啊,我给你带贵客来了,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电子院的院长一走进十六研究室李主任办公室,就乐颠颠的笑。
“哎呀,院长同志啊,你可算是想起支援我们一把了,太感谢太感谢了。”李主任先不问什么事,一堆好话先把院长给架墙上去了,今儿你要不弄点实际的好处出来,那就是对自己下面的同志食言而肥!
对他这个打蛇随棍上的德性,院长这次底气十足:“放心,绝对是好事,就看你们吃得下来不了,要是自己没本事,可不能怪我不照顾你。”
李主任马上换了一张脸:“你放心,院长,保证完成任务!”
被他的变脸绝技搞得有些哭笑不得的院长,这才介绍道:“这是1218厂的潘厂长和崔总工,这次的任务啊,就是他们给你带来的,要感谢,你就感谢他们吧。”
其实李主任和崔总工认识,都是搞技术的,也是系统内的高级人才,打过不少交道,不过潘厂长他就不熟,院长也不能只介绍一个,干脆都当不认识介绍。
“唉呀,太感谢二位了,来来来,坐,喝茶喝茶。”合着没给你带任务你连茶都不给是吧。
几人坐定,院长也没走,这种涉及到多个单位的事情他还是要给李主任掌掌舵,有的话如果李主任不好说的,他说出来就没什么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在高总工那儿领到几个任务,其中有一个,我们觉得和你们单位非常契合,如果不把你们请进来,就可惜了。所以我们和高总工那边商量了一下,他也觉得不错,我们就来叨扰了。”
潘厂长把事情先说了一下,信息很丰富。
事儿是高总工的,但是推荐是我们推荐的,同意还是高总工同意的。
“高总工?就是那个高总工?”一说起这个名字,李主任的精神头马上就上来了,不行,得确认一下,要不白高兴了。
崔总工笑了:“对,就是那个高总工。”不带单位的说高总工,还能有谁?肯定是他啊。
“唉呀,太感谢两位领导了,这事儿我干了。潘厂长,崔总工,你这可是给我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都不问什么事情,先谢了再说。这两位级别比他高,叫一声领导不奇怪。
和高振东他没有打过交道,但是在闪电科技奖上可是见过不少次,只是没什么交流,但是人家在十二机部那名声,大得很。
李主任很清楚,只要是高总工那儿来的课题,就没有小打小闹的,多半是新东西,这不比天天仿制人家的带劲得多?
他连什么事情都不问,先应承下来,这样这两位就不可能去找别人了。
什么自己单位最合适,不先定下来,一样的不保险。
他知道和自己研究室搞同样工作的单位,有好几家,非要说优势,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在京城,这是最大的优势,但是人家高总工指导的光阳厂同样不在京城,但这不妨碍光阳厂在他指导下拿奖拿到手软,一个旋转编码器被人家给玩出花儿来。
听说现在都能自力更生,在获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搞更多的产品品类了。
这就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领进门那是非常重要的。
“哈哈,都是为了工作。老崔,你把具体的事情给李主任介绍一下。”潘厂长笑道。
李主任打开笔记本,正襟危坐,说正事了,严肃点。
“高总工想搞一种新的电力电子器件,是晶闸管的改进。”可控硅、晶闸管都是一种东西,看自己说哪个名字顺嘴。
“SCR?太好了,这就是我们的本行啊。主要改进在哪些方面?”李主任一听,稳了!既是自己擅长的,或者至少较熟悉的,又有新特性新改进,这种工作做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按照高总的说法,改进不多,就两个,一个是可自关断,一个是工作频率比普通晶闸管更高。”崔总工说道。
这还不多?李主任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了。
晶闸管在现阶段应用,最大的麻烦就两个。
第一个,晶闸管是个半控器件,只能打开,但是没法通过控制信号直接关断,晶闸管想要关断,只有通过复杂庞大的外部电路进行换流或者换相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速度慢,系统复杂,又大又重,成本高,效率低,能耗高而且某些应用受限。
第二个,就是工作频率低,这在传动、输变工作上,有时候会力不从心。
“这还不多?崔总,高总工改进的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就是SCR在现阶段最大的问题了,剩下的其他问题都比较好办。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简直不得了啊。”
李主任心里心里叹息,还是高总工手笔大,还忒谦虚。
我解决的问题不多,就两个。
就是这份谦虚在他看来,有些心理不适,这也太谦虚了。
也许在人家看来,真的是不多吧。
就连电子院的院长听见这个答案都惊呆了,一开始他只知道高总工那儿有活儿要干,而且和十六室关系很大,就连忙带着1218厂的同志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