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三分厂开会的同志笑道:“是的,这是昨天会议上,高振东同志提出来的,我们也和十七机部的同志沟通过,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情,现在预定的是两三个月以后,这个会议就要召开。”
这种事情肯定不可能今天通知明天就开会,信息、交通、流程的速度都不够,好歹算是国际事务,不论是我们,还是别人,都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准备。
外商部领导有些激动的在办公室来回渡步:“两三个月,够了,够了!十七机部搭台,我们唱戏,好!好啊。这个事情,你们要好好的操办起来,就算一笔生意都做不成,能在半个世界面前展示我们的建设成果,那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我们一定把这个事情做好!”就说有会就要积极参与嘛,看看,昨天开个小会,万万没想到居然能够带回来这么重大的一个工作。
外商部领导的想法,比他们还多、还深:“你们以部里的名义,联系各机部,看看有些什么能够参展的东西。高科技产品肯定是重头戏,但是一些普通产品,也不能就这么默默无闻,这些东西,技术优势不是主要的,但是我们也许还有规模优势、价格优势、特色优势、质量优势,甚至是服务优势,这个事情,一定要办好。”
——
5月,西北某机场,一架体型修长,身体庞大的飞机正静静的停在跑道尽头。
这是一架改装后的图-16轰炸机,老毛子CKD散件进口,国内组装和改进的,改的内容很少,主要就一个——能扔核弹。
毕竟核弹的重量和个头,原本的那种炸弹挂架是扛不住的。
6名机组人员正在任务室中,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
“同志们,全尺寸全重量模拟弹,我们投过了,冷爆弹,我也投过了,现在是最关键的一次,组织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一位同志站在6位机组人员面前,慷慨激昂的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机组人员的声音整齐划一,充满力量。
冷爆弹,一听这个名词,懂行的就知道他们即将执行的是什么任务了,核弹的实战化投掷试验。原本我们是在第一枚核装置成功后,大概7个月完成的轰炸机实战化核弹投掷,到了这条时间线,速度被加快了一些,5个月。
“前面的两次投掷试验,你们都很好的完成将炸弹投至靶心周围100米范围的要求,这一次,你们有没有信心?”
毫无疑问,扔大炸逼这个事情,不可能一上来就扔真家伙,所以通过改装、训练之后,先扔了一个尺寸、重量和实际核弹都一模一样的模拟弹,然后扔了一枚冷爆弹,核武器和普通炸弹不太一样的是,这东西不是掉到地上炸的,而是在半空空爆。
冷爆弹的作用,就是试验飞机能不能投得准,而且武器能否在预定的高度起爆。
说来也很有意思,核弹的威力远超普通炸弹,按说以水平轰炸的精度来说,普通炸弹投到靶心周围200米范围,就已经是优秀,以核弹的威力来说,应该放得更宽才对,300米500米也不是不能用,特别是面对城市这类面目标的时候。
但是试验的要求,却是要将炸弹投掷到离靶心100米范围之内,要求反而还提高了。
至于原因,主要是为了试验。
地面上的各种监测仪器和车、房、武器、动物等效应物一旦安置,可没法跟着炸弹的落点一起跑,想要达到最好的试验效果,肯定是要将炸弹投放到预定的落点附近是最好的。
“有!”回答依然铿锵有力。
“叮铃铃铃……”,电话响了起来。
这时候能把电话打到这个地方来的人,不多。
刚才还在做动员的同志走过去,将电话接起来。
听了几句,他立正应了一声“是!”,然后将电话的声音放了出来。
是一位领导的声音。
“同志们,这一次,你们不要有心理压力,能够将炸弹投放出去,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正常引爆,就是胜利。记住,你们的任务,就是投放炸弹,至于炸不炸,那不是你们的责任,明白没有?”
领导是来减压的,他很懂得抓主要矛盾,这东西投得准不准,实际上不是今天试验的核心目的,核心目的是这东西炸不炸?是不是按照预想的方式爆炸。
这个问题的主要责任,自然不在轰炸机机组的头上,所以他很明确的说,这东西你们只管按规定扔,炸不炸你们别管。
“如果能将炸弹按计划投到靶心100米范围内,那自然很好,但是如果不在100米范围内,甚至超出了200米的范围,那也没有关系,大不了试验效果差一些,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嘛。但是只要爆炸类型没问题,那试验就是圆满成功的。”领导的话从话筒里传过来,让机组成员的心里感觉暖洋洋的。
要说上头的领导真的不在乎投得准不准?那恐怕不至于。但是为了给同志们减压,他们甚至直接打电话来明示,能炸就行,不要有压力。
电话被挂断,时间一分一秒的逼近计划出发时间,6名机组成员抓起头盔、任务板等装备,鱼贯而出,向跑道尽头的飞机走去。
此时的飞机,供电、空调、加油、供气等地勤车辆已经全部撤走,只剩下一些必要的地勤人员,以及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还守在飞机四周。
此时,时间已经接近早上8点,不过机场地处西北,还没有完全亮开,气象部门的同志预报表示,今天目标区是个大晴天,万里无云,非常适合炸弹的投掷。
机组人员从机腹各处上了飞机,各就各位,机长缓缓推动节流阀,庞大的战鹰在跑道上缓缓启动,向前滑跑。
塔台传来正式起飞命令,机长将机翼转为起飞构型,将节流阀全开,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在晨曦之中,发动机的火焰隐约可见,图-16轰炸机带着一颗大宝贝,昂起头来,一飞冲天。
数十分钟之后,飞机飞到了目标区上空,此时天色已经大亮,隔着10来公里的高度,黄褐色的地面上,各种效应物隐约可见,其中最显现的,还是那个直径高达200米的白色圆圈,用石灰画的,很土。
机长拿起话筒:“准备第一次进入!”
“明白!”
“明白!”
……
各战位的同志纷纷回答,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投弹手位置。
机长操纵飞机,开始第一次进入,为了保证投弹效果,机组采用的是三次进入的轰炸方式,第一次进入,是搜索目标,概略瞄准,同时投弹手掌握一下飞机和靶心之间的相对运动规律,力争能把投弹准确度提升到最大。
投弹手将眼睛死死的压在轰炸瞄准具的目镜上,观察着目标,飞机从靶心头上缓缓飞过。
“情况怎么样?”飞机第一次进入完成,机长问投弹手。
“一切正常!”投弹手非常有信心。
“准备二次进入!”飞机在空中画了一个圈,再次从上一次进入目标区的方位,重新进入目标区。
“二次进入正常!”投弹手再次报告。
机长拿起了话筒。
“报告,两次进入正常,申请投弹。”
电台里传来了指挥基地清晰的声音:“批准投弹,起爆时间,上午10点整!”
“明白!”机长带着一点兴奋,将话筒放回去。
“第三次进入,投弹手准备投弹,起爆时间上午10点整!”
飞机再次从前两次的方位进入目标区,飞机似慢实快的在空中飞行着,投弹手操纵瞄具,设定好投弹角。
此时的机腹弹舱早已打开,被破坏的气动外形使得飞机的操纵变得有些困难,但在机长的手中,依然控制着图-16稳稳的前行。
随着飞机的飞行,实际观测角与投弹角重合的一瞬间,投弹电路接通,一个胖乎乎的大家伙脱离挂弹钩,一头向下扎去。
此时的时间,指向了上午9点59分多,十点起爆,炸弹还需要下落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投弹正好。
几乎同时,投弹手在瞄准具中看到了正在下落的小胖子,从瞄准具中看下去,小胖子正处在瞄准具的正中间十字线处,同时也死死的压在靶区,没有丝毫偏离。
观察了几秒,见炸弹下落正常,投弹手报告道:“一切正常!”
机长闻言,向各战位下达了指令:“拉起遮光罩!”
与此同时,机长将发动机开到了最大,庞大的图-16以最快的速度向前飞去。
第800章 还是这东西好使
赶紧溜赶紧溜,机组已经做到他们能做的最好。
炸弹既然一切正常,那飞机就得赶快跑了,跑慢了的话,炸弹正常,但飞机可能就不怎么正常了。
炸弹在下落,飞机在飞速前进,此时指挥中心也收到了已经投弹的报告。
让炸弹再飞一会儿。
从投弹高度到起爆高度,足够炸弹下落40来秒,同志们在焦急的等待着,这40秒就好像40个小时一样漫长。
此时,时间的相对论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图-16飞速向前前进的时候,在大漠的中心,正好差不多早上10点的时候,突然一道亮光亮起,持续了好几秒钟。
其亮度之亮,让同志们拉下的遮光罩都显得无济于事。
时隔几个月,人们又一次看到了矗立在大漠中心的那朵蘑菇云,在翻腾着向上升起。
这回大家有经验,也有底气了,不等测试数据到来,所有的同志都跳了起来。
“成功了!”
“成功了!”
“……”
光辐射、蘑菇云,如果说首次试验的时候,我们光看这些东西不敢肯定就是核爆的话,那到现在,已经有了经验的同志们,直接就欢呼起来。
如果说导弹和核弹,还在进行枪弹结合的话,那现在至少空军这杆枪,已经能够用得上这枚子弹了。
别看轰炸机飞得慢,可是对于敌人来说,你有没有就完全是两码事,防空这个东西,是个大国都知道,不是非常的靠谱,只要你有了这种能力,别人就不得不提防一下。
对于防空,想来当年西汉斯把一架飞机直接开到了红色广场上的那位年轻人,有很多话可以说。
虽然那是一架民用低速飞机,具有很好的低空低速性能,雷达反射面积也不是很大……但不管什么原因,就说他飞没飞到吧。
就连老毛子主要的防空方向都拉垮成这个样子,就别说其他方向上了。
至于别的国家,绝大部分还特么不如老毛子这个呢,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们的首次空投核爆试验成功这个消息,很快就从飞机上、基地里、指挥中心等地,一级一级的向上传播,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欢欣鼓舞。
大漠基地的地下掩体中,几位同志看着远方的那朵黑色蘑菇云,转头道:“空投的已经搞成了,可是这个更侧重威慑,真要打起来突防能力还不够,我们的两弹结合,也该加把劲了。”
大部分开着飞机挂着核弹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包括老毛子和花旗佬,主要起到的都不全是打击作用,而是威慑,这也是“海陆空”三位一体里面,使用灵活性最强,对敌可见性最明显,但是以当前技术手段来说,相对突防能力最弱的一种。
至少在空射弹道导弹成熟之前,情况就是如此,飞机和弹道导弹比突防能力,还是先天弱势的。
真要让敌人产生危机感和畏惧感,海陆空三位一体,一个都不能少。
另一位同志也点点头:“别说你们搞两弹结合的,我们都在考虑,是不是先打一发中远程运载火箭。”
一位同志若有所思:“你是怕……”他手往北方指了指。
“我什么都没说,呵呵呵。”这位同志笑道。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本身3500公里以上的运载火箭,我们就还在研制之中,现在打一发没什么意义,而且在两弹能够可靠结合之前,只拿出一个3500公里的射程反而有一些刺激人,大可不必。”
两弹不能结合,光是一个3500公里的导弹,那就是对别人的刺激,但如果两弹能够可靠结合了,那就是维护和平的重要手段。
“嗯,有道理,我们也加把劲,至少达到你们能两弹可靠结合的时候,我们能打到3500公里以上。”
相当于是1700公里的核导弹和3500公里的运载火箭同时面世,3500公里的运载火箭,实际上已经可以用于低轨卫星的发射,我们最早的运载火箭,也就是这个级别的。
这两个事情虽然是分开的,但是在旁人看来可不是那么回事。
有两弹结合的技术,有3500公里以上的运载火箭,四舍五入就等于拥有了3500公里以上的核导弹,这个账是大家都会算的。
“嗯,加油吧!至少现在对于周边的宵小,我们已经有了彻底的压制能力。”虽然图-16不算太大,但是载3吨弹的情况下,6000公里的航程,对周边国家还是极具威慑力的。
当天下午4点,我们的国家通讯社,正式向全世界通报了这一消息。
“今日上午十点整,我国第一枚空投型原子弹试验成功,原子弹投掷精准,核弹于预定高度顺利起爆,爆炸当量与设计当量一致。”
高振东是在收音机里听见这个消息的,当时的他,正在边听收音机边工作,当听见“今天上午十点整的时候”,他就是一愣,一般这种起手式,都代表着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已经发生。
还没等他想明白是什么,一颗原子弹就砸到了他头上。
他把手上工作一丢,转头就去翻桌面上的日历,他习惯用翻页的日历,不爱用撕页的那种,这样他能把很多事情记在日历上面。
哗啦啦的把日历翻回到1月份,1月初的一张日历上,赫然写着“邱小姐出阁”几个字。
掐指一算,迄今不过5个月多一点。
“爽!!!”
高振东紧握拳头,在空中挥舞着大叫一声。
回头想想,原本是7个月多,现在是5个多月,好像也不是很夸张嘛,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折腾这么久,还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