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83节

  下午一点半,高振东如约来到了靶场上,罗教授带着学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在一起的,还有导研院的陆工,他是末敏弹的探测系统的负责人,今天肯定也要在的。

  类似的,还有搞降落伞的同志,同样来自导研院。

  除了他们之外,就是陆装局的同志了,他们对这个东西也是期盼已久,这玩意在战术上的灵活性,以及对装甲部队的针对性,实在是太强了。

  所以陆装局的同志甚至还分了两拨,一拨是炮兵的,一拨是装甲兵的,一个负责打,还有一个负责挨打……

  其实这东西能装的地方,远远不止炮兵那么简单。

  看见高振东到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位都来了,差不多也可以开始了。

  不过今天的试验,并不在京城工大的靶场上,这个靶场有点小,不满足所有试验的需求。

  罗教授叫上大家,各自上车,一起去了京郊卫戍部队的训练场,这里比较施展得开一些。

  嗨,你早说啊,我直接坐车到这边来不就是了。高振东自己带着车呢,还顺便带了两个其他单位的同志一起过去。

  到了地头上,另外一批学生和工作人员,早已在这里做好了准备。

  既然是正式测试,那试验环境条件就要和正式的完全一致,罗教授试验设计安排得很周全,没有用抛洒器来代替火炮,那样的话,有些项目就测不了了。

  用于末敏弹发射的,是几门120mm迫击炮,1955年仿制的老毛子PM-43型120迫。

  这也差不多是能装下110mm末敏弹的极限了,除了约翰牛因为单位制带来的那个奇葩的114mm炮,这算是满足要求的最小口径。

  迫击炮发射的G值虽然不如榴弹炮等身管火炮,但是比起火箭炮来还是不差的,能扛得住迫击炮的加速度,就意味着至少能用在火箭炮上。

  罗教授也不是没考虑过整两门122炮来耍耍,但是那东西的试验,比迫击炮要麻烦得多。

  迫击炮打减装药大仰角,射程可以做到非常近,对于试验是极为有利的,基本上能做到发射点和目标区,在同一块场地上,而122榴在这方面,就比较困难。

  同时用迫击炮打,基本上能测试末敏弹从发射到抛撒、展开、搜索、攻击的全过程,其测试结果对于包括身管火炮在内的其他方式,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高振东饶有兴趣的看了看迫击末敏弹,看起来和普通的迫击炮弹差不多,只是普通迫击炮弹呈枣核状,但是这个弹的形状,其中间的圆柱体部分要长一些,因为末敏弹就是个略长的圆柱体。

  罗教授对高振东介绍道:“每枚迫击炮弹里,是一枚末敏弹,装两枚的话对气动外形破坏太厉害,重量也大,射程衰减比较严重。122倒是能设计过,能装两枚。”

  这是他颇为遗憾的地方,试验不够过瘾。

  前方两三公里外的目标区,几辆不同类型的车辆零零散散的分布在那里,有老毛子S2时期的功勋坦克,也有接近报废的花旗佬军卡,还有小鬼子的豆坦克,嗯,这玩意在这里是被当做装甲车对待的,不算坦克。

  车辆已经被发动,远远的都能隐约听到一点声音,这时候的发动机,噪音问题考虑了,但是考虑得不多。

  别说这时候了,约翰牛21世纪的步兵战车,那个发动机噪音都能把他们的士兵整出神经病来。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士兵在找理由逃避兵役,约翰牛从政府到部队再到个人,骚操作那不是一般的多。

  罗教授意气风发,拿起电台话筒。

  “各小组注意,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撤离到安全区。”

  电台里传来各个试验小组的回报声,这是个远程武器,人员自然是跟胡椒面儿一样,撒得到处都是。

  试验人员一边接收各小组的回报,一边在表格上仔细核对,最后抬头对罗教授道:“罗副总师,所有仪器设备正常,各小组均已撤离至安全区域。”

  “准备发射吧。”罗教授下达了指令。

  “一发预备!”迫击炮排指挥员喊了一声,按照计划,先试一炮。

  一名120迫射手抓起了一枚炮弹,放在了炮口。

  罗教授向迫击炮排的指挥员点了点头。

  指挥员大喝一声:“放!”

  迫击炮射手手一松,炮弹滑了下去,发出“叮——咣”的响声,炮弹飞了出去。

  虽然距离很近,但是迫击炮打的是高弹道,还是在空中飞了一小会儿,大家专注的看着空中。

  没多久,空中传来“啪”的一声脆响,离地数百米高的空中一点白烟冒起,一朵黑白相间的花在大家的视野中出现,旋转下落,有望远镜的人都立马举起,向空中看去。

  “开伞高度正常!”

  和反舰导弹不同,末敏弹结构极为紧凑,在装有正式战斗部的情况下,想要装遥测数据传输装置是不可能的,但同志们有的是办法。

第743章 意志 钢铁 技术!

  没有弹载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但是我们有生物光学观测系统啊。

  俗称肉眼。

  弹的降落伞被设计成黑白两色,就是为了方便观测的同志数圈圈,而弹的下落速度,则是由一个带镜内十字分划,转动角度被精确采集的望远镜,由人将十字分划压在弹体上,人肉自动跟踪,弹体高度和下落速度根据距离和望远镜角度变化,由一台DJS-60D自动解算。

  传说中的人在回路了属于是。

  为了训练这几个观测手,罗教授也是花了不少的力气,没办法,条件有限,只好尽量自己想办法,弥补条件的不足了。

  “开伞高度正常。”

  “转动角速度XX度/秒,正常。”

  “下落速度X米/秒,正常。”

  也难为那几位数圈圈的同志了,高振东自问,哪怕自己眼睛经过系统强化,干起这活儿来也不如他们。

  开门红!

  别看这两个参数好像只是简单的转动角速度和下落速度,但是能将其控制在设计需求范围内,也是一种本事,这两个速度,关系到能否正常索敌、发火等问题。

  那真是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

  慢了,效果差,容易被风吹离目标区,或者被目标跑过去了。

  快了,可能会造成早炸、晚炸、不炸等等稀奇古怪的问题,毕竟整套探测和引信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旋转和下落参数设计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末敏弹似慢实快的下降到了预定高度。

  “即将到达攻击高度。”

  观测手大声报告。

  迫击炮在发射的时候,根本就没怎么瞄准,末敏弹这东西,瞄个大概就行了,也不可能瞄准了打,它的机制就决定了,瞄准了没用,瞄不准也没事儿。

  所以到底它会打哪一辆,不知道。

  其实根本没给大家任何预兆,就在观测手预告即将到达攻击高度的时候不久,在旋转中的末敏弹突然就“啪”的一声炸了!

  一条带着黑烟的火光直冲而下,直扑下方的一辆T34-85坦克。

  几乎是电光石火之间,3485坦克上就冒起了火光!

  “打中了!打中了!”在望远镜里看见这一幕的同志,都高兴的欢呼起来。

  应该是打穿了,否则3485不会烧得那么厉害。

  虽然是这么想,但是罗教授还是下令:“后效组,上去灭火,观测一下是否准确命中,另外看看后效。”

  有一组同志很快驾车扑了上去,花了一些时间才赶到现场。

  没办法,这玩意覆盖面极广,危险性很高,安全区被设置得非常远。

  要不是这样,它也不会被当做对付装甲集团的灵丹妙药了。

  很快,3485上的火熄灭了,前方同志的声音从电台里传出来。

  “准确命中T34-85发动机舱,发动机被击毁。”

  “好!”发出这声称赞的,不是别人,正是装甲兵的同志。

  其他同志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

  你没毛病吧?这里最不该叫好的,不正好就是你嘛?

  “好,这东西如果用得好,能大大减轻我们的压力!”装甲兵的同志又来了一句。

  诶,这么一听,好像还很有道理,大家都笑了起来。

  首发成功,但是试验明显还没完。

  “后效组清场,返回安全区。”罗教授再次下令,至于发动就不用了,那玩意也发动不起来了,不过不用担心热源问题,刚被烧过,烫着呢,就算是冬天,短时间温度也降不下来。

  很快,后效组的同志又返回了安全区,罗教授转头示意迫击炮指挥员:“6发准备!”

  目标区一共有4个目标,罗教授准备来一次齐射。

  3门迫击炮的炮手各自拿起了一枚炮弹,放在了炮口。

  打6发不一定需要6门炮,实际上,由于开伞之后下降速度比较慢,哪怕分两次发射,只要发射速度够快,也差不多能达到齐射的效果。

  “两发急速射,预备!放!”

  随着迫击炮指挥员一声令下,迫击炮手们松开了手,马上又拿起了第二枚炮弹,几乎是在第一枚炮弹刚离膛,第二枚炮弹就被放进了炮口。

  很快,随着劈里啪啦的一阵轻响,6朵伞花在空中陆续开放。

  这下不用观测状态了,主要是观测不过来,观测手不够。

  和上次一样,大家没等多久,空中就陆续传来一阵阵的爆炸声,数条烟火直扑下方的目标。

  所有的目标都燃起了大火,但是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一时之间谁也说不清楚。

  陆装局的同志们根本不管具体情况,他们只知道,目标全部摧毁!

  对于他们来说,这就足够了,6发迫击炮弹消灭4个装甲目标,这在以前,那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哪怕对方是停着不动的,普通弹60发能达到这个效果都算打得好!

  毕竟打得准不准先不说,对于坦克,120迫就算打中了,普通炮弹的威力也不大啃得动这家伙。

  什么155炮一炮打到坦克上,即使打不穿,里面的人都被震死了这种话,千万信不得。

  哪怕这是试验,实战条件命中率会进一步下降,但是只要有今天一半的效果,他们也敢说定叫敌人有来无回。

  高总工弄这玩意,果然厉害,还得是俺们陆军的老同志贴心啊,陆装局的同志心里万分佩服。虽然具体的事情是罗教授在做,但是这东西和枪挂榴弹一样,到底是个什么出身,在场的人心里都明白得很。

  罗教授没有什么表示,他在等后效组的汇报,还有观测组的统计结果。

  对于观测组来说,虽然6发弹的状态是忙不过来了,但是结合后效组,统计分析一下命中的分布,还是没问题的。

  大约20分钟以后,结果出来了。

  “报告,6发弹,发火5发,其中两发几乎同时击中同一目标。最后一发应该是扫描到了所有目标,但是没有发现值得攻击的目标,最终没有发火,落地后自毁。”

  虽然有分辨火焰的能力,但是两发弹同时瞄准同一目标,同时攻击,这种能力就没效果了,那时候还没起火呢。

  至于最后一发,应该是探测到的所有目标都烧起来了,引信被锁死,最终没有发火。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喜笑颜开,完全达到了设计目的!

  特别是陆装局的同志,有两发打中了同一个目标?那都不是事儿,两名战士击毙同一名敌人,那叫问题吗?

  只要有了这个被击中燃烧的目标就不再攻击的机制,就非常足够了。

  装甲集群很棘手,但是现在总算是有了一种相对可靠的打击手段了。

  “谢谢你,高总工,也谢谢你们,罗教授。”陆装局的同志们,不论是炮兵还是装甲兵,都乐开了花。

  罗教授明显不满足于现状,试验还没完呢。

  “清场,把所有的报废目标拖走,准备动态打击试验!”

首节 上一节 483/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