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78节

  “也不是吧,我也看过他主导的技术发展历程,就拿10μm集成电路来说,他是先组织人,完成了单晶炉、硅单晶,然后进一步完成光刻机、真空蒸镀机的研究,还完成了扩散炉的改造,这才同步进入集成电路全过程工艺的研究。看起来很快,但是每一步又都是很扎实的,只能说,他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能够解决什么,他知道自己的路上的每一步细节。”

  高振东搞别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但是计算机这一块他们还是一步步看着的,毕竟每笔经费都是他们亲手批的,十二机部领导想了想,也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

  “而且他前瞻性极强,还省钱。他提前展开预研的这个3μm工艺,没花几个钱吧?”

  “没有,DJS-59是他老丈人出的钱,那个不算,剩下的,好像都是他自己就完成研究,最多找几个部里配合一下。就拿这个3μm来说,甚至他前面一分钱都没要,就把3μm光刻机给搞成了,我看他们补充上来的3μm集成电路工艺课题材料,就申请了一些人员费用和材料费用。”

  东北光学所那边,拿到了高振东的光学玻璃技术,自然也没好意思再要钱,哪怕是材料费都没要,剩下的都被三分厂和1274厂杂在日常生产和管理费用里面就解决了。

  “要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那该多好啊。”领导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就算出的成果不如高振东,但是能像高振东一样省钱,那也是极好的。

  总工悚然而惊:“领导,你可不能这样想啊,高振东这是特例,没人能用他那种方式做事,不论是成果还是成本,都不可能。你千万不能拿高振东去套别的课题,那可就坏了。”

  领导拍了拍脑袋,笑了起来:“哈哈哈,也对,高振东这种情况,是独一无二的,是我贪心了,贪心了。”

  虽然是在自我批评,但是他的神情却是非常愉悦,两人都一起笑了起来。

第735章 空军的弹,海军的靶

  远在港岛的娄守行,从特别渠道收到了高振东的回信。

  这个渠道特别的地方就在于,第一保密,第二还快。

  对于娄守行和内地的交流,港岛那边也不是不知道,程度可能不清楚,但是有没有还是知道的,睁只眼闭只眼而已,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适当让他们知道些东西,反而不容易被误伤。

  高振东信里也没别的太多东西,主要就是一样,纯平彩电的制造技术,这个技术在现在实现起来是有难度的,成本会很高。

  但是好就好在,这东西卖价也高啊。

  娄守行看完,大喜过望,他猜到高振东拿走彩电技术之后,会有所改进,但是没想到改进得这么彻底。

  这是什么?这就是钱呐。

  这东西他是准备当奢侈品来卖的,奢侈品嘛,大家都知道,功能性不是最主要的,能有得吹的点就行,不一定要多么的实用,但是一定要是独一无二,而且还得看起来不明觉厉,逼格十足。

  这一点,比如高振东前世的机械手表,要说功能性,什么三问、星相、闹铃等等,被石英表、电子表和智能手表按在地上随意摩擦,但是就是能卖上价。

  而纯平彩电这个产品,要说能吹,就这一点就足够能吹了,而且还实用,不是那种拿来纯吹的。

  而且看自家妹夫拿出来的这个技术,从参数上来看,不论是色彩、锐度、对比度、亮度等等,都远超当前的彩电。

  至于品牌溢价能力,娄守行自信首发了磁带机、随身听、LED发光元件等等领先潮流产品的振兴电产还是有的,不久前推出的随身听,就是溢价卖的,销售情况简直不要太好。

  这东西都还不能当奢侈品卖出去,那娄守行自己卷个铺盖卷回京城算逑。

  娄守行开开心心的看着纯平彩电的生产技术细节,发现这东西超级齐全,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而且不是原理性技术,而是生产工艺,这对于娄守行这边来说,简直是太方便了。

  之所以高振东要拿普通信件通过秘密渠道送信,就是因为这套技术,放在磁带里是放不下的,图有点多。

  娄守行正要叫人,去开始准备纯平彩电的投产事宜,突然看到了高振东信末的一段话。

  “……若大哥准备利用振兴电产进行融资操作,建议将现有所有知识产权剥离,在奥城或其他地方成立一个技术咨询公司。将知识产权全部注入该公司,再由该公司以技术授权的方式授权至振兴电产使用……”

  娄守行看到这里,止住了自己想要叫人的想法,而是仔细的思考起高振东的建议来。

  他的确是有想融资的想法,但是他也怕因此丧失了自己家里对振兴电产的控制权,毕竟金融游戏,他不太熟,而且就算他熟悉,也不太好保证自家对振兴电产的控制权。

  毕竟这里是人家的地盘,创始人什么的被踢出局的比比皆是,就算是坐地户也免不了这么一遭,更别说自己这种半个外来者了。

  等到把港岛收回去就好了,娄守行曾经的想法是如此的强烈。

  对于振兴电产这种以高技术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利用这个办法,哪怕股权被稀释得再厉害,甚至被彻底踢出局,只要收回授权,别人就毫无办法。

  如此一来,合作者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赚钱,而兴不起别的其他想法。

  虽然这种办法,别人也有应对之策,但是总比直接带着技术融资的主动性要强得多,正好筛选合作对象。

  愿意投资的,那就是对控制企业没什么兴趣,只想赚钱的。

  想彻底控制这个企业的,不会自然来投资,你别来打扰我,我也不想接纳你,正好,双赢。

  难怪妹夫叫自己去奥城什么的看看,原来是为了这个。

  娄守行大概知道一点就是,奥城比起港岛,那可听话多了。

  现在虽然乱,可是乱中还是有一点序的。

  哪怕不去奥城,这个技术咨询公司就开在港岛,那也比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强得多。

  想到这里,娄守行都有点奇怪,自家这妹夫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虽然在具体经营上着墨不多,可是在顶层设计上那真是一等一的天才。

  其实也就是娄守行搞这种高技术类的公司经验不多,要是换成老娄,估计都能想出这个办法来,高技术公司没搞过,但是经验他多啊,间接控制这种事情,他一样能玩儿出花来。

  娄守行一转念,那就暂时不启动纯平彩电的事情了,先把这个技术咨询公司的事情解决了再说,到时候直接把纯平彩电的技术知识产权注入到这个公司去,就不用脱裤子放屁多转一道手。

  “你去把我们法务部的大律师请一个来,要精通经济法、知识产权和国际法的……”娄守行吩咐自己的秘书。

  ——

  海边某试验场,一群同志正在准备试验。

  受试装备看起来像是一个长方体的箱子,截面呈正方形,尺寸不太大,正方形边长半米不到,长度看起来是5-6米的样子。

  从箱体上的箭头和箱体朝向来看,应该是对海武器,这里是海边,而且箱体箭头指向的一端,对着海面。

  “老李,你们搞空射反舰导弹,怎么跑到我们靶场来了。”一位同志看起来像是靶场的负责人,和搞空射反舰导弹的同志也很熟悉的样子。

  李总一听,转头就“威胁”他:“你这就是山头主义了吧,搞空射反舰导弹就不能来你们靶场了?你这话要让海装局的同志听见,第一个就找你麻烦。”

  这个东西,海装局也是费了些力气和资源,才从空军那边蹭到的,靶场负责人这话,第一个不爱听的就是海装局。

  “得得得,知道你们海空都吃香,这次试验的配合任务,还是海装局直接下达给我们的。”

  “知道就好,说实话,先来你们这里,也是有原因的,空射型号是舰射型号的简化版,我们寻思先把舰射版本搞好了,做一下减法,也就成了,比一样一样搞,一步一步的攀登来得快。”

  舰射型和空射型,最大区别就是舰射型多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主折叠弹翼,所以直接一步到位再做减法,还真比一步一步来要好,出问题的可能性小一些。

  否则有可能出现因为增加折叠翼和助推器带来的问题,反向导致原本的弹体被修改的情况出现,做减法的话,出现类似问题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原来是这样,你们这个东西我听说立项不是很久啊,怎么搞这么快。”

  “这就不能告诉你了,呵呵呵。”李总打了个哈哈,但是话说得很直接。

  怎么这么快?当然是有技术支持了,而且还是特别深度的那种支持。

  靶场负责人一听就不说话了,得,这是碰都不能碰的滑梯。

  这个时候,试验准备工作也搞得差不多了。

  “李总,试验准备好了,你看是不是开始?”过来报告的是苏卫华,作为高振东的同学,他在固体反舰导弹这个事情上混得那是风生水起,虽然不像林连伟做上了便携防空弹的火控负责人那么突出,但是说一句核心骨干还是没问题的。

  “嗯,小苏,那就开始吧。”李总不可能叫高振东“小高”,但是叫起高振东的同学来,“小苏”还是喊得很顺嘴的。

  “准备开始!”随着苏卫华的一句口令,所有人开始撤入掩蔽所,试验场地上,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具发射箱,还有旁边的一些仪器和摄像机。

  掩蔽所里,李总一声令下:“准备发射!”

  苏卫华给导弹接上了电源,老号手了属于是。

  看着所有的设备运转都正常,导弹状态实时监测系统传回来的数据也表明,导弹一切就绪。

  李总点点头:“发射!”

  没有雷达,只有导弹,这一次,他们是进行的全射程遥测弹测试,还没有引入整个火控制导系统,只是在射程末端,有一个弹载雷达的测试项目。

  没有雷达,整个发射过程就简单多了,甚至连倒计时都没有,苏卫华按下了发射按钮。

  导弹冲出发射箱,展开了弹翼,带着一股浓烟烈火向远方海面飞去。

  “点火正常!”

  “弹翼展开正常!”

  “飞行姿态正常!”

  “……”

  此时距离还近,导弹没有装战斗部,而是利用战斗部空间装了一个实时采集传输模块,这个模块将导弹的数据源源不断的采集出来,距离还近的时候会实时传输到试验系统里,距离远了,那就先存着,等打捞。

  要不怎么要找个海军靶场打呢,不是条件合适的靶场,没有合适的设备,不好捞啊。

  “固体火箭助推器分离正常。”

  “速度0.85马赫。”

  数据还在源源不断的传来,看起来一切都没问题,所有的同志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笑容。

  导弹继续向着远方飞去,人们在焦急的等待着结果。

第736章 遭了!

  即使是0.85马赫的高速,但是导弹要飞完全程,需要将近300秒的时间,这玩意设计最大射程是80公里!

  这是很多人会下意识忘记的一个事情,导弹飞那么快,区区几十公里,洒洒水啦~~~~~~

  实际上,80公里射程是要飞很久的,至少今天参加测试的同志们觉得很久。

  这是他们等待得最久的一次,哪怕导弹已经加速到了0.9马赫,但是80公里射程,还是除了弹道导弹之外最远的,没有之一。

  这对于参加试验的同志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射程越远,等待结果带来的焦虑的折磨就越长。

  此时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已经掉线,无法通过直观的方式得到导弹数据。

  “要是空中有雷达帮助监视就好了”,大家都在心里想着。

  算算时间,导弹应该已经飞到了目标区域,那里有一架直升机在空中担任观测任务。

  “来了来了!报告!观测到目标,飞行正常。”

  导弹虽然飞得不够快,但是电磁波的速度就快了,观测机一看见遥测弹,他们的声音就在试验中心这边响了起来。

  “好!”现场一片欢腾,80公里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中的时候,电台里传来前方有些惋惜的声音。

  “坏了!掉弹了!掉弹了!导弹尚未到达最终目标区,掉入了海中。”

  此时的观测机上,负责观测的同志心疼的看着飞行中的导弹突然提升高度,腾飞起来,然后就一头扎入了海中。

  遥测弹上装载的染色剂迅速在海水中释放出来,一片荧光绿色在海面上迅速晕染开,在有些浑黄的海水中显得非常刺眼。

  前方的报告,让试验中心的同志们感觉像是被当头打了一棒,瞬间就沉默下来。

  大家面面相觑,失败了?掉弹?

  大家看向李总,无人出声。

  看见大家看向自己,李总想起来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强颜欢笑安慰同志们:“没事儿,这是第一枚遥测弹,至少,80公里左右的射程是没有太大问题了,试验的几大目标,至少射程我们还是验证了的。”

  掉弹有很多种可能,也有一种可能是动力不够,无法达到全部设计射程。

  但是从前方观测机传回来的掉弹前的导弹动作来看,不像是动力不足导致的,否则最后那一下子高度提升就不太可能实现。

  这种表现,看起来更像是制导或者飞控系统出了问题。

  所以李总说射程得到了验证,这个说法倒是真没有太大问题。

  看见大家的心情好了一些,李总又鼓励道:“没事儿,听前方同志的报告,至少溅落标记染色装置是正常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弹捞回来,上面有数据的,我们好好分析分析。”

  这话提醒了大家,现在不是沮丧的时候,现在应该赶紧把遥测弹捞回来。

首节 上一节 478/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