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完成的,正是水上飞机新基地的建设地勘测任务。
18架飞机,都挤在一起,被别人一窝端了风险是很大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而且18架放到一起,对于基地的运行承载能力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基地规模过大,对于选址会带来更大的难度。
同时,这18架放到一起,太浪费了!
虽然主要的作战和任务方向是南部海域,但是这东西不顺便兼顾辐射一下东南、东方也说不过去。
所以空军那边的决定,是在海角市周边选址,建设一个主基地,然后在东粤省沿海,建设一个配套基地,主基地多放点,配套基地少放点,两者成常山之蛇……不对,互为犄角,结合别-6的大航程,能够基本保证对于南部海域的彻底覆盖,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覆盖时间可以基本满足不间断的要求,而且还能兼顾东南和东方。
某飞机制造厂的研究所里,同志们正在埋头苦干。
“老刘,你回家休息休息。”
老刘同志头都不抬:“不行啊,我回去也休息不安生,脑袋里老想着这事儿。”
“炸-5这边,空装局那里是给放缓了一点进度的,就是为了新插进来的这个任务,你也别太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儿。”
“没事儿,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扛得住。现在眼看炸-5改装方案已经进入尾声,不如趁热打铁,把别-6这边的改装方案也拿下来。”他还在图纸上,仔细的看着什么。
“老刘,趁热打铁这词儿可不是这么用的,打得太勤,你这根铁可就断了。不行不行,委里下了通知,要求各厂所,务必保证科研人员的营养和休息,这是给我们行政管理人员的死命令。这位老刘同志啊,你也不忍心让我为难吧?”
老刘从图纸上抬起头,一脸的笑容:“没事儿没事儿,上头又不知道。我告诉你啊,这个别-6不像炸-5,不用改发动机,只是改挂载,不不不,不是改挂载,是为挂架加装标准挂架和配套的标准电气接口而已,工作量很小的,又不用动气动,我带着同志们,加把劲就搞完了。”
“工作量真的很小?”
老刘一看有门儿,狠狠的点点头:“对,很小!”
劝他的那位同志乐了:“很小的话,那休息休息就更不碍事了。休息休息再搞也来得及。来人啊!”
几位同志走过来:“厂长,什么事儿?”
“来来来,押着你们所长回去好好休息两……不!四天!记住了,这四天,不许他踏入研究所半步,厂区也不行!对了,别说设计资料,就算是一根铅笔头,也别让他带回家!”
厂长可是太了解这位刘所长了,你要是不限制他,虽然涉密资料他不会带回去,但是一些不涉密的算稿什么的,他往兜里一揣带回家,换个地方再干四天,这特么不白休息了。
说完这事儿,他看着被自己给“坑”了的刘所长,一脸的美滋滋:“老刘,话可都是你说的啊,可不是我胡来。赶紧回家回家,对了,我给嫂子带一条子,请她把你看紧了!嘿嘿。”
说完,摸出一笔记本来,提笔就写,大约就是请嫂子看好刘所长,不能让他在家偷偷干活儿之类的话。
刘所长无可奈何:“厂长,你这简直就是在破坏我的工作啊。”
厂长哈哈一笑:“那你去委里告我去,我不怕。我告诉你啊,我要是不这么搞,那才是在破坏你的工作,破坏上级交待的任务。你就老老实实在家呆几天,别出来瞎晃悠。”
看着被“押走”的刘所长,厂长这才哈哈一笑,继续工作去了,这老刘,不掐住他的话把,还真不好劝。
差不多同时,固体反舰导弹的研究单位里,同志们也正在工作。
“这个加固型C6108结合C6110,能够直接替代DJS-61DJ,这一下子又能节约好几十公斤。”
“嗯,这两个东西个头太小了,害得我还要重新调整重心。”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看看你一开始什么狗屁方案,直接加配重?要是改装我就不骂你了,研究新弹你也干得出这事儿来!”
“高总工提出的双推力发动机,能不能用在我们这个导弹上?”
“我觉得不用,要是能用,高总工早就给我们提出来了,也不用等到搞火箭炮的同志犯了难,他才提出来。”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
“原因很简单,因为舰舰、岸舰弹,都有助推器,这个助推器本来就是按照高总工的建议,搞的高燃速装药构型,起飞推力足够大。”
“那空射的呢,那个没有助推器啊?”
“空射的没有助推器但有载机提供初始速度,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老总,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发图,试制样弹了?”
“嗯,我们再做最后一次复核,没问题的话,就发图!”
第714章 啊!肺结核!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底,京城医科院校这边,樊老师和系主任的动作还是很快的,两边干脆将各自组织的人员弄到了一起,算是正儿八经的开个会,毕竟他们手上这东西,也算是对得起这个规格。
与会人员对这份连名字都没有的材料,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要说这东西里面涉及到的医术有多么精深?没有!
有新的医疗技术?很少!
能治疑难杂症?好像治不了!
但是大家就是拿着这东西,兴致盎然。
“这东西好,好就好在啊,平常、普通、杂而且广!”
一位与会的医生笑着道,赞不绝口。
可别以为他是在阴阳这套资料,虽然一般来看,他说出来的几个评语,和“好”字儿一点边都不沾,但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
“嗯,你说得对,这书妙就妙在它里面提到的东西,都是最常见的,在各种病例里,是占比最高的。而它里面拿出来的判断依据、治疗手段或者处置方式,又是相对最容易实现的。”
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那就不普通了,“普通”本身也是这样。
“有了这个,只要是识字的、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同志,就能简单处理不少常见病了,这在非常缺少专业医疗人员的现在,非常有意义。”
当然,也不是一片祥和:“这样会不会造成误诊?”
“肯定会,毕竟医生是个很需要经验的职业,病情又是复杂的,‘症’和‘病’的对应,也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比起现在的情况,应该说,如果有了这套资料,对于医疗工作总体来说效果是积极的。”
年代不同,条件不同,评判标准也就不同,在他们看来,“束手无策”比起一定的误诊,情况要严重得多。
有位医生同志笑道:“就算是学完三四年的临床生,刚刚参加工作不同样是会误诊?哈哈哈。我看啊,要评价这个,从两方面来评价就行。”
这话的前半句,话糙,但是理不糙。
大家纷纷点头应是,但是都在等着他说下半句,有评价标准,那就好办了,看看你的评价标准合不合适呗。
“两个标准,第一个大家其实都提到了,那就是这书啊,普通,但是正是这种普通,反而是它的优点,操作起来容易嘛,也就更容易让更多的人得到救治,这一点来看,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大部分同志对此都表示同意,这一点来看,这本普通的资料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点,在我看来啊,就是要评价一下,它虽然普通,但是是否值得信任?也就是它的内容有没有错误。只要内容没有什么问题,那它和其他的医科书籍,本质上来说就没有什么区别。换成其他值得信任的医科书籍,不同样是有人学完了还是个庸医?问题不在书上面,而在‘人’身上嘛。”
此言一出,大家茅塞顿开!
对啊,别管那么多,首先看这书的基础有没有问题,也就是内容有没有谬误不就行了?
如果内容没有谬误,那这至少是一本合格的常见病医疗手册,虽然它没什么高深的内容。
“对对对,这话在理,首先看它对不对,这才是真的。看来潜意识里,我还是受这书内容非常质朴的影响,忘记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了。”
“是啊,这个事情,值得自我检讨。”
“有道理,先看内容对不对就完事儿了嘛,别的都往后放放。”
对于樊老师和京二医的兰主任来说,他们请这堆人过来,就是要确定这书的对错,至于怎么用,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这些人其实都是他们两各自学校、医院的教职工和医生,要说影响这东西的发展,其实没有这个能力,这个小范围的鉴定,也不是为了这个事情服务的,级别也不够。
眼看着大家高兴了半天,终于是走上了正轨,他们俩也很高兴。
看内容对不对,这就方便多了,这里的可都是各科的医生,中医西医各个门类齐全。
要是那种太先进的或者全新的医疗技术,要他们鉴定对错,还真不好说,但是恰好,这套资料里,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
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全新的,但是这东西的效果是得到证实的,没问题,至少有起效的概率,医疗手段,都是只有概率,不能100%保证的。
各位医生、老师,分工合作,各自拿着各自专业的内容,仔细的看了起来。
还别说,这套材料,内容挺齐全的,现场的同志们,基本上都分到了一部分。
有的很快,比如负责《常见中草药》章节的,他就贼快,虽然按理来说,他的那部分,内容很多,而且中草药的图谱得一个一个对比,甚至有的急切之间,他们自己都不见得能全部想起来。
但是这套材料关于中草药的部分,有个非常有利于他们辨别的点。
那就是这东西都是有来历的,而且非常明确。
在各个词条里,娄晓娥都非常贴心的注明了来自哪里,其中最多的,自然是《本草纲目》。
有了这东西,负责这部分的同志,就很舒服了,他只要看有没有出处就行,有出处,大概率这东西就没问题,无非就是要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时候,进行一次比对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内容正确与否的大方向,没有什么影响。
而中草药部分,是全员都有出处的。
很快,他举起了手:“常见中草药部分,没什么问题。”
其他同志见他这么溜,也加快了速度。
实在不是他们慢,主要是其他的很多东西,就没有出处了,因为很多手段是通用的,反而没法写出处。
而且在这里面,多多少少也夹杂了一些十几二十年后才有的知识,这部分他们还是要仔细看的。
这一仔细看,甚至他们还发现了新大陆。
“诶?这个病可以通过这个指征确诊?以前没听说过啊。要是这样,这个常见病的诊断,又有新办法了,而且还挺简便易行的。”
“啊?这个药能治这个?这得好好研究研究,除了这一处之外,这个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倒是没问题。”
“这个病能这么处理?嗯……对啊!”
类似这种情况不少,大家都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发现了一些新东西,虽然数量并不大,但是好歹都有学到新知识或者找到新方向的感觉。
这样一来,可就更慢了。
不过樊老师和兰主任也不急,你们慢慢的。
终于,又有同志看完了他的专业部分,抬起头来。
“这东西,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吧?别看看起来不怎么深入,但对于病症和手段的挑选,那是真的刁钻,甚至能称得上精妙,不是大家,断断不能如此。”
另一位还在啃书的同志也附和:“嗯,这是专门为穷人准备的啊,就这一点,就不得了。”普通的小病,对于穷人来说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能解决好这些“小病”,就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至于大病……现在的环境下,穷不穷的,也没太大区别了。
诶,你们终于回过味儿来了!这才是这东西最重要的地方。
早就通读了一遍这材料的樊、兰二人,心里乐开了花。
“这你就猜错了,这个东西,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和她爱人一起收集整理的。里面也有一些新东西,但是主要是收集整理。”
嗯?这话把在工作的所有人都给震惊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有人甚至大声喊了出来。
“对啊,别看这书上内容都挺简单,可是这拿捏的火候,没几十年功底可不成。”
“也不一定,万一有天才呢?”
十七机部、十二机部、防工委等若干部委:嗯,你说得对,而且他爱人这表现,比他还差点儿火候。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有同志突然叫了起来。
“肺结核!居然有肺结核的治疗方案,而且比现在的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方案,疗效好!见效快!甚至标准方案只要6个月可能彻底治愈?”
他这动静,甚至能称得上是尖叫。
大家都“哄”的一下子站了起来,什么?肺结核?能有机会6个月治愈?
在很多病都搞不清楚之前,肺结核作为最常见的不治之症,已经流传了非常多年,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医生群体里,不论是在国内还是西方,都曾经有很长时间对它束手无策或者办法不多。
它在我国,有个非常著名的名字——肺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