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46节

  同志们这才想起来,说了这么半天,才说完第一种方案,还有更大射程的呢。

  对于这个事情,风雷厂的同志还是有发言权的,他们不是没想过办法,但是结果不太好。

  “高总工,这得拉长弹体了吧?”原有弹体的潜力,在高振东换推进剂、换发动机构型一系列操作下,潜力基本上算是挖尽了,20公里以上,无论如何,这个弹体尺寸是没法达到的。

  高振东点点头:“嗯,如果要搞20公里以上的弹,这是必须的,至于拉到多少,你们可以根据对于投射重量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

  一般来说,加长发动机,会意味着同步加长战斗部。要不然费了这么大劲,还是投个小炸弹过去,那就没意思了,而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射程越远,精度会下降,这种情况下,大战斗部能提供的精度弥补方案要多得多,比如子母弹。

  陆装局的同志一听,择日不如撞日,先大概定一个,至少把基本指标先形成一个大概,免得还要跑来跑去。

  他们和风雷厂的同志沟通了一下,定了个新战斗部尺寸出来,比原来那个大出来不少。

  拿着这个投射量数据,风雷厂的同志在纸上算了一下,有了新推进剂的参数,大致还是能估算的。

  25公里射程,需要弹长高达1米7以上。

  这很正常,高振东前世所知,122mm火箭弹,在射程40公里的时候,弹长大约是2.9米左右。

  当然,这里面有个看不到的前提,那就是122火的投射重量比130火大得多。

  高振东估计自己拿出来的的推进剂和发动机技术,和这种40公里的火箭弹是基本差不多的,结合122和130之间的口径差距,1米7左右打25公里,算是极限了。

  对于这个结果,风雷厂的同志倒是非常的满意。

  “嗯,这个尺寸装到230型四驱越野车上没问题。”

  230型四驱越野卡车,仿制老毛子嘎斯63,虽然有着“嘎斯63,转弯就翻”的恶名,实际上这个车子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军用四驱越野卡车,是个不错的轮式底盘。

  原本的130火,就是装在这个底盘上的。

  原130火的长度,大概在1米出头,别看算出来新130火长了0.7米,实际上这个长度对于230型越野车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原本130火太短,根本连卡车载货部分的一半长度都没用完。

  实际上230型越野车对于原本的130火来说,无论长度还是载重,都有点点溢出的状态。

  高振东问道:“载重量呢?”

  风雷厂的同志道:“载重量也没问题,230的载重量本来就有1.5吨,加上仿制完成之后,得到了一种新钢材,强度高,所以230越野车的载重量比嘎斯63还高。”

  高振东前世倒是知道230因为钢材强度问题,载重量不是最优,要加强度就要加钢材,加了钢材又拖不动,载重量里外里一算还是没提升。

  至于现在的230为什么载重量提升了,他就不清楚了。

  十七机部:到底为什么,你自己心里没点儿逼数么?

  高振东闻言,想了想,提了个建议:“同志们,要不我们干脆把弹体再拉长一点,拉到2米7左右,搞他个40公里!”

  40公里的弹,按照130的口径,弹长粗估是2米6左右,但是管子还得长一点点,留点余地,也有升级潜力。

  高振东此言一出,把陆装局的同志都整不会了。

  我艹,你一下就要整个大的是吧。

  防工委的同志这才想起来在委里有关高振东的传说。

  “高振东同志凑合的时候那是真凑合,但是激进起来,绝对能吓死所有人!”

  搞了半天,你这头节约,那头凑合,最后都落这儿了是吧?

  高振东分析道:“这个230底盘,设计得当的话,装2米6的管子是勉强没问题的。而且火箭弹这个东西,成本都在弹上,我们把管子拉到2米6,搞1米7的25公里标准弹和40公里增程弹两种。40公里增程弹可以不用,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啊。反正不生产不用,就不花钱。你们放心,25公里弹和40公里弹一起搞,研究经费方面多花不了几个钱。”

  对于高振东来说,40公里一定是要搞的,这对他心中的野望来说,很重要。

  高振东把胸脯拍得砰砰直响,别人怎么想他不知道,但是一看陆装局同志脸上的表情,那真是震惊、心动、纠结等等,交织在一起。

  高振东也不多说,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窝我是打下去了,上不上钩,就看你们了。

  防工委的同志看向风雷厂:“你们评估过没有,2米7的管子,加上弹重,在230上扛得住不?”

  风雷厂的同志连忙打开老130设计资料里的230卡车部分,估算了半天,点点头。

  “15管的话,能!19管有些勉强。”

  对于管子数量这个事情,高振东一点都不担心,只要搞出来了,好用,部队那边自然会遵循“真香定律”,去给它找好用的底盘,重新把管子数量堆上去。

  陆装局的同志商量半天,仿佛是下定了决心,主要是40公里太香了,高振东说的不用花太多钱的理由分析他们也觉得有道理。

  虽然现在来说,40公里外的东西不一定看得见,但是这个事情不好说啊,我们不是有飞机、有侦察兵嘛。

  有句话说得好:“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他们和防工委的同志也商量了一下,转头对风雷厂的同志们道:“这样,这个15管2米7的方案,纳入考虑。”

  风雷厂的同志很高兴,乐呵呵的记下来。

  记下来之后,其实最犯愁的是他们。

  “高总工,这个长度加就加吧,射程上去了这个我们不怀疑,可是精度别说40公里了,20公里的我们都犯愁。”

  高振东笑道:“是不是弹体长度一加到8倍口径以上,精度就急剧下降?”

  之所以老130火长度只有1米左右,原因就在这里,再长就会出问题。

  风雷厂的同志带着点回忆,想了一会儿,一拍大腿:“对对对!神了啊高总工!但是原因找不到,弹体自旋也没出什么问题,但就是精度不行。”

  高振东笑道:“你们130火用的是涡轮旋转稳定,但是这种方式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当长径比上升的时候,火箭弹飞行过程中的章动对于精度的影响,会急剧恶化。”

第689章 他们想买这个飞机?

  107火和130火,都是用的涡轮火箭发动机。

  这种火箭发动机算是为数不多的在固体发动机上,一台发动机整出很多喷管的形式。

  因为需要这些喷管倾斜一定角度,为火箭弹的旋转提供动力,单根喷管毫无疑问是不行的,两根也不合适,这两种火箭弹,是6根喷管。

  别看喷管是6根,但是固发只有一台。

  “涡轮发动机虽然容易起旋,但是有个问题。受限于加工技术,这6根管子是不可能完全平衡的。同时,火箭弹的重心分布也不可能完全均匀。当弹体长度小的时候还好说,弹体长度一大,尾部的微小不平衡都会带来弹体更加不稳定。”

  “而且到了飞行的后段,烧空的火箭发动机会导致重心前移,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而且一旦燃料烧空,无法再提供旋力矩实现旋转稳定,即使此时弹体还没出问题,但长弹体的章动,也很快会把弹体飞行状态弄出问题来。”

  有个简单的例子,后驱车容易转向过度,其实就是类似的表现。

  130火旋转是靠尾部的6个喷管提供动力,只要这6个喷管稍有不平衡,在长弹体上会放大这种不平衡。

  加上弹体重心分布及变化等原因,涡轮火箭发动机的火箭弹,一来长径比不能太大,二来还不能打太远。

  风雷厂的同志一言不发,撸着袖子就是记!

  高总工说的这些东西,全是理论,根本不针对130火,这意味着今天听到的东西,130火能用,180也能用,甚至日后想做新弹,还是能用。

  虽然没解决什么弹该用什么,但是至少不该用什么,是从理论上说清楚了的。

  风雷厂的同志在努力的汲取知识,而防工委的同志看看天色,已经很晚了。

  由于在讨论过程中有大量关于实际装备的估算、推理、计算过程,所以耗时比较长,而且防工委的同志还有其他考虑。

  他对其他同志道:“同志们,今天天色已经比较晚了,我们是不是先到此为止?改天再来请教高总工?”

  风雷厂的同志有些愕然,这年头干工作还考虑天色晚不晚的?

  高振东也不以为意:“没关系,我有时间,多说会儿不碍事的。同志们难得来一次,总不能弄个半吊子,让他们跑来跑去的浪费时间。”

  防工委的同志想法却是有些不同。

  “不只是这个原因,高总工。我注意到,您一直在说的,很多都是火箭炮设计研究中的理论性问题,或者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我在想,是不是把搞大口径火箭的同志也叫过来,一起听听。”

  陆装局的同志也回过味儿来:“嗯,对对对,我觉得靠谱。107射程近无所谓,可是180……好吧,射程也近,但是180作为规划中的大口径火箭炮,来取取经还是很有必要的,一直都这么近,也不是好事情。总不能叫高总工讲两次,那太浪费时间了。”

  说实话,陆装局的同志一想起180现在的射程指标,就觉得浑身哪儿哪儿都不对劲。

  别的不说,人家130现在至少都有15公里了吧?

  180的10公里?闹呢!

  风雷厂的同志正在兴头上呢,哪儿愿意就这么结束:“我们听高总工讲完,然后再转述应该也可以,高总工说得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和转述的,应该不会丢失细节。”

  防工委的同志却是笑了笑:“还是都当面听听比较好,他们的问题和你们不一定一样,当面听,有些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能当面问。”

  所有问题都解决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在高振东擅长的那一块,能问的就当面问了。

  陆装局的同志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对对对,这个事情,还是请搞180的同志们来当面听听比较好。”

  见防工委、陆装局都坚持,风雷厂的同志也不好再固执己见了,总不能光顾着自己爽,把其他有类似困难的同志扔一边不管了吧?

  见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高振东也不坚持,这样也挺好的,少浪费一点时间算一点。

  高振东和他们约了时间,第二天是不可能的,搞180火的同志一个晚上想赶到京城非常困难。

  在防工委、陆装局的兴奋里,还有风雷厂的一点点遗憾和期待中,他们告别了高振东。

  ——

  差不多同时,老毛子家。

  利诺奇卡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神色,找到了部长同志。

  “部长同志,我们南方的同志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采购需求。”

  “是么?我的达瓦里氏,到底有多奇怪?”

  对于部长来说,已经日渐成熟的利诺奇卡都感到奇怪的事情,那的确值得好好的过问一下。

  利诺奇卡把一份文件放到了他的面前。

  “他们在向我们求购已经停产的别-6水上飞机。”

  别-6是老毛子S2之后设计生产的一种水上巡逻机,49年投产,55年就停产了。

  我们在55年进口了6架,号称当时我们最贵的飞机,有多贵?这东西一架能买15架米格-15……

  但是贵虽贵,东西还是不错的。

  5000公里左右的航程,16小时的滞空时间,4个挂架最大4吨的外挂重量。

  从硬指标来说,有不少比它的继任者别-12甚至都要优秀,特别是航程和载弹量方面。

  最神奇的就是,一架别-6在参加比武时,因深水炸弹故障凌空爆炸沉入水中,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牺牲,仅一人受伤,更神奇的是,这架飞机几天后被捞出来,我们还给修好了……

  当然,这货也不是没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起落架,这货的起落架是要在水里现装现拆的,但是想想航程和载弹量,估计我们是忍了。

  带着一丝好奇,部长同志拿起文件仔细看了看:“他们要18架?弗拉基米尔在上,他们怎么不要求把我们的生产线也买回去?”

  别-6的具体生产数量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比较统一的是,只有120架到150架之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要求,加上原来已经购买的,相当于直接买走别-6总数的五分之一!

  听见部长同志的吐槽,利诺奇卡耸了耸肩:“部长同志,您猜得太准了,他们一开始就是这么要求的,被我们拒绝了之后,才转而要求购买18架。”

  部长同志愣了一下,没想到南方同志的胃口居然这么大!

  他又仔细看了看文件,抬起头来:“利诺奇卡,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利诺奇卡很坚决的摇了摇头:“我不建议出售,6架对于他们来说够用了,再增加18架,会对我们在太平洋地区的潜艇造成严重的威胁。”

  现有的6架别-6,部署在我国北方的青鸟市,有趣的是,别-6在60年代的保密代号,正巧就叫“青鸟”。

  别-6的部署地点这个事情,老毛子是很清楚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基地就是人家帮忙勘察、选址、扩建的,当时的选址备选地,甚至还包括了东粤省的海角市。

  没错,那时候,海角市还和它所在的天涯岛一起,属于东粤省。

  原本青鸟市这个基地是汉斯猫的早年的一个水上飞机机场,几经辗转,最后成为了我们的水上飞机基地。

首节 上一节 446/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