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20节

  高振东收起了嬉笑:“师父,您说。”

  “6011会战到现在,我们厂,或者说主要是你们三分厂,成就斐然,基本上已经提前完成任务了。”

  6011会战的事情,高振东基本上是只管杀不管埋的,文件一扔,就不管了,具体的事务,在厂里这个层面,都是师父在帮他盯着,分厂则是严成德和梁发明,外面则是京钢厂的郑良枢。

第651章 老陈可能会动

  这个事情高振东倒是知道的,主要是因为每搞完一样,就会到他这里来领一种新的,所以总体进度方面高振东很清楚。

  现在已经没剩几个了,最后几种的都已经进入了研究(×)试生产(√)阶段。

  “嗯,这个事情我倒是知道,应该够他们消化一阵子了。”

  材料这种东西,和资料一样,其实也是需要消化的,除了原定的用途,其他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其实大家都需要研究,估计农口和十一机部还有得忙,哪怕前面已经交付了一部分成果,但是想要消化完,还需要点时间。

  哪怕是再要搞钢材,这两个行业的也可以暂时先放放,搞搞别的行业的,免得他们吃太多消化不了。

  “会战原定于今年四季度结束,现在看来,情况非常乐观,部里对此也很满意。”

  这不开玩笑嘛,部里肯定满意。

  原本的想法其实就是留有余地的,能有25%以上的成功率,就已经是非常不得了的结果了。

  高振东前世,材料这东西困扰了我们几十年,而且只要对科技有新的追求,那必然会一直持续困扰下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就这25%的成功率,还是考虑其中一部分是在现有基础上改进的原因。

  但是高振东一手“你们随意,剩下的归我”,以一己之力把这个事情的结果完全改变了,现在看来,到会战结束,75%以上的成功率是没问题的了,其中,与高振东相关的几个单位联合起来,差不多搞定了一半的数量。

  “部里有新安排?”高振东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部里对于会战结果满意,然后开展下一轮……

  老陈一愣,笑了:“没有没有,6011能完成得这么圆满,已经足够了,如果不是农口和十一机部的重要性很高,有特殊的意义,部里也不会接下6011会战这个任务。你我都是搞技术的,知道这种打破常规的搞法,对于正常的科研和生产是有很大影响的。”

  老陈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但凡打破常规的事情,就需要匹配打破常规的资源,这对于正常的生产和研究实际上是有一定损害的。

  不过他说完这话,突然想起来身边有一个异类:“当然,对你来说好像没什么影响,哈哈哈。”

  非但没影响,高振东把6011会展安排得服服帖帖的同时,其他事情一点儿没拉下,甚至除了别的行业,他还有余力反手喂一口十七机部的本行,比如高炉操作线。

  高振东也乐了:“都是师父你们的帮助,要不然我一个人也不行。”

  “你就不要谦虚了,在我这里搞这个没用啊,你的底子我可清楚得很。”老陈说完这话,才说起了自己叫高振东过来的真正原因。

  “估计6011会战后,部里会对我们这些单位有一个工作任务上的调整,动静可能比较大。部里也找我谈过话了,具体的不好说,但是离开三轧厂是必然的。”

  高振东乐了:“那恭喜师父了,这是要给您加担子了。”

  三轧厂在过去两年时间内这么多的成果,而且不乏世界顶尖的那种,别管这些事情实际上和三轧厂本身有多大关系,但是这些成果出自三轧厂,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

  领导有领导责任,但是对应的也有领导的福利,总不能说出了事你扛着,有好事不算你的份儿?

  总之,高振东不管做的事情和十七机部有没有关系,三轧厂都是获益的,更别说高振东主业之一就是材料,这可是三轧厂的本职工作。

  所以三轧厂的领导同志从中获益,那是必然的事情。

  而这其中,作为三轧厂技术口的一把,老陈自然是其中最靓的仔。

  “哈哈,这个事情,我是沾你的光了。”自家子弟面前,老陈就不藏着掖着了,而且对于这个事情颇为自得。自家这次擢升,可以说自己这个徒弟起到了绝对的作用。

  “我叫你来,就是给你说一声这个事情,四季度过后,我离开三轧厂基本成为定局,没法再给你盯着厂里的事情了。当然,以你的情况,大的事情不需要担心,想来不会有什么幺蛾子……”

  这是必然的,开玩笑,谁在三轧厂给高振东整幺蛾子,第一个出手的必定是十七机部部里,而且必定速度飞快,生怕被别人抢先了的那种。

  所以老陈提醒的是另外一个事情:“只是那些具体事务的落实,你就要准备人手了,技术能力不一定要多强,但是执行力要强。”

  帮高振东看摊子,技术能力的确不一定需要多强。这也是部里会把老陈从三轧厂升上去的原因。

  一来,以老陈的本事,干这个事情太浪费了。

  二来,不能耽搁老陈自身的发展,老陈50岁左右,也算得上是年富力强,技术精深,还有空间。

  高振东听了,笑道:“师父,您别说,您这一走,我心里还真的没底。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耽搁到您,您放心,我会尽量安排克服。”

  安排替代这种事情,一定不能说在前面,得说在后面。

  否则一开口就是欢天喜地的“去吧去吧”,要是换个人,可能心气儿就不是那么顺了,哪怕他实际上是高升也是如此。

  师父这里倒是不太顾忌这个,但哪怕是从最基本的尊重出发,也不能这么搞。

  不能因为是真正的自家人就肆无忌惮的伤害,这是很多年轻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

  还好,高振东实际上不那么年轻。

  听了高振东的话,老陈笑了:“得了得了,你那个摊子我知道,谁来都一样,别给老头子戴高帽子了。我不论在哪里,你的事情我都会放在第一位的。”

  要不然你师母先跳起来了,你家那个小媳妇把你师母哄得可好了,除了还没孩子之外。老陈心里想着。

  高振东从包里摸出一盒茶叶,算是预祝老陈高升,事情还没定下来,先意思一下就行,别的后面再说。老陈还就好这一口,平时在高振东那儿也没少搞这玩意,但是今天这盒特别香。

  至于为什么不拿别的?因为随身带着茶叶还勉强说得过去,随身带着别的礼物可就有点让人觉得奇怪了。

  高振东回到自己办公室,就把这个事情暂时放下了。知道了就行,还没尘埃落定,不知道部里具体的动作,那他自己就不用先急吼吼的调动手下的人。

  ——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9月上旬,这是开学季,也是京城工大新学期开学后高振东第一次来京城工大。前面两个星期大一同学都在军训,但是高振东的课不是大一生上的。

  高数的基础还没搞明白的,上自动控制原理无疑是脑袋被门挤了。自动控制原理和集成电路设计是高振东还在带的,数据结构交给了和学生们一起上他课的那批骨干教师,这两门要么难度大,要么知识新,都还得再带一个学年。

  而他今天实际上也没课,课程被会议替代了。

  对,就是那个SZ61配套计划一期工作的总结表彰会议,上个学期结束,参加这个计划的主力——那批毕业的同学,都忙于毕业和报到、返乡探亲等事宜,组织不起来。

  就今天这个,还是多部委联合出面,直接将会议通知发到了同学们的单位上,并报销相关费用,这些同学才得以成行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留京工作。

  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小部分同学参加不了这次会议。

  京城工大安排也很省事,这一天原本高振东要上课的几个专业,全部被集中起来,观摩SZ61配套计划的总结表彰。

  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下科研的氛围,而且现场也更热烈一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们,总是不吝于挥洒自己的激情,表达自己情绪的。

  防工委、十二机部、十七机部都来人了,防工委和十二机部来了一把手,十七机部来的是总工,SZ61配套计划的成果科技含量,在这年头是一等一的,他们如此重视,也不为过。不过十七机部领导觉得这个事情如果自己亲自去,恐怕另外两家的一把手心气儿可能会不太顺,就只来了总工。

  高振东作为计划带头人,和他们一起坐在主席台上面,但是做总结报告的不是他,他嫌累。

  做总结报告的,是十二机部的总工,他也是名义上计划的总指挥之一,统筹协调工作也做了不少,对计划一期的执行情况还是熟悉的。

  报告应该是十二机部的笔杆子们写的,老规矩了,数据基本遵循事实,但是涉及到个人偶有带艺术成分的夸张,至少高振东知道,自己绝对不是报告里面写的那样。

  这种事情嘛,宣传需要,宣传需要。

  不管怎么说,计划执行的成果那是硬的,33种芯片流片成功,为数字电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元器件基础。现在这些芯片在各行各业的数字系统中的作用,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已经有单位将这些芯片,成功应用到新技术的研究和旧工艺的改造上面。

第652章 技术的传承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高振东现在再搞DJS-60D单板机的话,元器件数量能进一步减少,面积还能更进一步缩小。

  多的不说,一片三态同相8D锁存器,就能让存储器接口复用电路简单很多。

  只是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用太考虑这个问题了,他即将跨过那个阶段。但是这些芯片依然能让他的主板电路更加简洁,比如那片8D锁存器,在主板里一样能用,这东西在类似的应用上,能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

  这些内容,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们听得心潮澎湃,他们又想起了在61号教室,也就是今天这个会议室里,大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紧密合作的日子,当一张张的图纸从他们手里流出,一套套成果发往厂家,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再次在他们心中泛起。

  而其他即将学习这些知识的同学,更是听得热血沸腾,早就听说这个61号教室自从年初开始,就神神秘秘的,像在搞大事情,没想到是这么大个事情。

  和京城工大其他专业乒乒乓乓热闹无比不同,搞电子的,其核心成果多半是一个个安静的美男子,唯一会发出的声音,大概就是报警的滴滴声了。

  动静不够大,这是电子相关专业的同学们颇为遗憾的事情,但是今天他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动静不够大,但是作用大啊。

  别看你们乒乒乓乓的挺热闹,但是想要看得见、打得准,还得靠我们默默的支持。

  听着十二机部的总工吐出的一个个芯片名字,还有它们五花八门、奇妙无比的功能,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的同学们,感觉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工作总结之后,就是表彰。

  听着一个个名字,了解着他们的事迹,还在上学的同学们恨不能以身代之,大丈夫生当如是也。

  到了这个阶段,高振东就不得不出面了,他得发奖。

  还好,这些得奖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在京城工作的,防工委和十二机部掐着尖两遍羊毛薅下来,这些同学基本都留下来了。

  正常情况下,什么人会被掐尖,自然是能获奖的。

  二三十个人,哪儿够这两个部委消化的,要不是考虑到总体的平衡问题,这一百多号人他们都能吃得下。

  领导们也是要发奖,不过他们把最高级别的奖项的颁发,留给了高振东,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下面,由SZ61配套计划总指挥,京城工大机电学院高振东教授,为获得本计划工作的‘先进个人’颁奖……”

  十二机部领导和十七机部的总工听了,撇了撇嘴,嘿,你们倒是不客气。

  不过这个名头的确也是最方便介绍的,机电学院教授搞这个,才不显得违和,要不然你来个十七机部三轧厂三分厂总工,是个人都会觉得有问题了。

  离这么八辈子远的专业,还承担这么个重要位置,哪怕是来镀金都不敢这么镀,然后一联想,哦豁,什么事儿都不能联想,一但事情进入联想的范围,那就坏菜了!

  至于高振东还是副教授这个事情,小问题,小问题。

  三位同学站在台上,9月的天气,加上卤素聚光灯的照耀,他们脸上都冒出了一层汗,但是神情是高兴的,站得笔挺。

  防工委下属的院校学生,气质是有那么一些不同。

  这种事情,高振东倒也不是头一回了,三分厂的奖他也得发啊,甚至那个人还更多一些。

  先发奖状,后发纪念品,不是奖品,是纪念品,这个名字不能错。

  纪念品是钢笔,上面的细小的雕刻烫金字“某计划先进个人”金光闪耀,这时候流行这个,特别是在技术口,比人造革包包流行。

  “某计划”,连SZ61都不往上烫。

  看着年轻的高振东给更年轻的同学颁奖,几位部委领导的脸上都笑开花了。

  对于防工委来说,他在防工委的会议室里,看到了部队的传承,然后今天在这里,又看到了技术的传承。

  “好,太好了。”也不知道他说的好,是具体因为哪一件。

  再热闹的会议,也是要散场的,散场之后,高振东被几位部委的大佬留下了,一起留下的,还有京城工大的领导和机电学院的戴院长。

  “高振东同志,鉴于你在SZ61计划中的突出贡献,经京城工大提请,防工委批复,现特破格晋升你为京城工大正教授,技术三级。”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套说辞是走过场,就是个借口,不过话还得这么说一遍。

  所以防工委总工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不但他自己在笑,周围的其他人也在笑。

  职称升了,正式的技术三级,正教授,不过钱倒是没升,大家也不在意这个,也知道高振东自己都不在乎这个。

  高振东这才知道为什么刚才叫自己颁奖的时候,会直接说高振东教授,正常情况下在这种场合里,这些东西是一点都不能差的,原来根子在这里。

  “谢谢组织和领导对我的肯定!”多的高振东没说,他说不说,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会怎么做。

  京城工大顺便把他的工作证给拿去了,得做个新的,事发突然,来不及提前做好,不过这也没关系,高振东身上能当工作证用的东西多,暂时少一个也没关系。

  看着防工委和十二机部的领导都在,高振东想了想,这不巧了嘛,你们来都来了,如果有空,走走走,看宝贝去。

  “几位领导,今天有空没有?有空的话,我请你们到我那儿,给你看个东西。要是没空,就改天。”

  几位领导对视一眼,高振东主动邀请?这个情况可不多见。

  改天?改什么天?能早一天是一天!对于高振东主动相邀要给他们看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他们信心都很足。

  十七机部的总工二话不说,有空!

  防工委领导想了想,有空,十二机部领导则是转头对秘书道:“通知一下今天要去的单位,改天。”

首节 上一节 420/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