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同志看向高振东的眼神,顿时肃然起敬,前面光知道这是一位在部里很受重视的技术专家,但是到底技术高到什么程度,除了交流的编码器相关内容外,其他还暂时感受不到。
而这一下子,就有了深切感受了,能直接出书的,还是数字电路逻辑运算这种一听就是高技术的内容,那是真不得了。
只有杨总,看着这位同志,一副“小子可以啊,路走宽了”的表情。
他清了清嗓子:“高总,小徐是我们厂的年轻技术骨干,一向勤奋好学,思路很多。”
虽然这个“年轻骨干”其实比高振东年纪还大点儿,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以“小徐”的名义向高振东做介绍。
高振东心情还是舒畅的,只要心理正常的人,听见别人认可自己实实在在拿出来的成绩,就没有心情不愉快的。
“嗯,徐同志不错,可以在这方面多多努力一下,光电编码器的设计和应用,也偏数字比较多,多了解一下数字电路方面的东西,对于这个工作是有好处的。”高振东开口鼓励道。
杨总点头:“嗯,我们在工作中,会注意充分发挥同志们的长处,挖掘同志们的潜力。”
其他光阳厂的人看向小徐的眼神充满了羡慕,但是嫉妒倒是不至于。
这是人家该得的,整个团队,只有他能说得出这本书,想得出增量编码器低位替代绝对编码器的想法,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本事。
菜就多练,去嫉妒别人对于改善自己的状况没有任何作用,大家的心还是很正的。
见大家都对搞增量编码器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高振东拿出纸笔,画了一个图。
“同志们,这个就是光电编码器的核心,光电编码盘了。”
所有人都凑上去,想仔细看看,进度这么快的么?这就把核心的东西都教给我们了?
图上是一个圆盘,圆盘上从外到内,一共开了三圈长孔。
最外圈,是沿圆周均匀分布的。
往里一圈,看起来和外圈的孔数量一样,但是细节上,却和外圈没有径向对齐,而是错开了一个小角度。
最里一圈,比较特殊,只有一个孔。
看起来非常简单,加工并不算复杂。
看着这个“核心器件”,杨总算是知道高振东为什么让他们先做增量光电编码器了,这东西看起来是真的简单。
对于他们来说,困难的地方在于想通原理和合适的结构,但是真要说加工,其实不是很困难。
看着这个圆盘,大家在讨论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怎么实现增量输出的。
“这个应该是编码盘旋转的时候,造成光的通断,通过光敏元件,就自然输出脉冲信号了。”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想法很妙啊。”
“我看不那么简单,否则不会有三圈了。”
小徐同志看着这个想了一会儿,蹦出来一句:“第二圈的作用我知道了!”
大家都看向了他,包括高振东,想看看他的想法对不对。
“这第二圈的脉冲输出,和第一圈是有一个相位差的,通过检测两者相位差的情况,就能判断旋转的方向了。”
听完他的说法,大家都看向高振东,想知道他说对了没有。
高振东笑着点了点头:“嗯,你说对了,不错不错,很敏锐,基本功很扎实啊。”
第488章 高老师恐怖如斯!
听见高振东夸奖小徐,光阳厂的同志都生出了一股自豪的情绪,这小伙子,是我们厂的!
“那最内圈呢?”
这个的功能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也最好猜,太标志性了。
“高总,您刚才提到了归零,这个是不是用来归零的?”
高振东哈哈大笑:“没错,这个就是用来归零的。”
每转一圈,这个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光电信号,表明转到码盘的计数起点了。
这个既可以用于归零,也可以用于旋转圈数的计数,全看怎么用了。
码盘大概就是这么简单了,但是杨总想得比较实际。
“高总,现在我们能用的光源,可能要加固了才能用于工业环境啊。”
高振东点点头:“对,你说的这个的确是个问题,不论是灯丝发光还是气体发光,现在都不是太结实,但是不用担心,先用你们能想到的加固手段进行加固,更好的光源,我有其他安排。”
杨总闻言放下了心,有安排就好。
高振东的安排,就是自己大舅子那边正在搞的LED,LED是全固态的,在工业上的应用比起普通的发光元件来说,都要方便得多。
LED之所以在工业显示上具有压倒性的占有率,其优势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还真没谁干得过它。
高振东又给他们说了一些设计上的技巧性细节,例如用深井状的隔离器件将光敏元件分离开,避免相互干扰,同时减轻外部干扰,在光强足够的情况下,使用三孔板将一个光源分割为三个光源,可以减少光源数量,降低系统复杂度等等。
如果说刚才高振东介绍的原理让光阳厂的同志对于他的理论功底之扎实而佩服的话,那这些非常实用的应用技巧就让他们对高振东的实操经验之丰富而赞叹。
高总工是既能起飞,又能落地,那真是理论实践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有时候碰见只管起飞,不管落地的领导或者带头人,其实也是挺难受的。
至于外部结构,高振东就基本不管了,这个他们光阳厂的自然有自己的经验。
光阳厂的同志带着在高振东这里满满的收获,回十二机部找了部总工,这不大不小也算是一个填补空白的项目,部里是肯定要关心过问一下情况的。
翻看着杨总拿出来的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部总工笑道:“你们这次收获很丰富啊,高总工就差把外壳和走线都帮你们搞完了。”
杨总点点头:“是啊,我看高总工大概就是搞完了设计,但是自己没时间去落地和推广这东西,干脆下放给我们了,我们这算是捡了个便宜。”
部总工道:“嗯,对于他来说可能不太在意的小玩意,对于你们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你们要抓住这次机会,争取尽快成果,一举填补国内空白。”
杨总先是立了个军令状,然后带点儿神秘的道:“高总工那里,还有一个类似的好东西,不过他说我们现在经验不足,而且那个在现阶段没有这个实用范围广,就暂时往后放一放。”
部总工顺势叮嘱了一下:“那这个你们可得做好咯,要不然,我们部里都不好意思再推荐你们去要人家的下一个成果了,做不好就换人,你们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部里嗷嗷叫着想干这个的厂子可不少,我们连直属大厂都没有选择,除了专业相关性之外,就是看重了你们踏实肯干,有冲劲。”
说到这里,部总工觉得这东西好像和光阳厂也没什么专业相关性,笑了起来。
“总工您放心,我们拿定了。高总那儿已经搞得这么完善了,我们还做不好,别说部里不同意,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杨总信心十足。
就在十二机部总工心满意足的时候,十二机部的领导却是有点犯愁,他一个电话就把总工请到办公室。
领导用手无意识的敲着桌面,问道:“又是一年了,你记得高振东那边,又给我们提供了多少好东西不?”
部总工自己都懵了:“哟,你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有点多,详细的清单,得统计统计。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去年的DJS-59,我们还能说是事发突然,时间较短,准备不过来。但是今年再拿这个当借口,我自己脸上都发烧啊。高振东那边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分享,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是不是多少得表示表示?”
DJS-59是在59年底出现的,高振东也没在意,所以十二机部的表彰奖励这些,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不过在十二机部自己看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尤其是十七机部那个老东西,评个烈火奖,却把和十二机部有关的东西全都忽略过去了,名义上是因为工作领域问题,实际上未免不是在提醒自己,你们别不厚道啊。
“那你要表示啥?给钱给物?”部总工笑道。
“那就算了,高振东写那么多书,可比你我都有钱,再说你看他像是在乎这个的人么?”领导开了个玩笑。
“那是,他都能自掏腰包搞计算机了,是不太在乎这些。”总工这个话一说,两人都笑了起来,经典老梗,绕不过去了属于是。
“哈哈,那个不算,那个不算,那是人家爱人家里觉悟高。要不你看这样,我们也跟十七机部学学?那个老东西别的不说,这方面还是挺精的。”
纸壳壳、铁牌牌、铜杯杯,对于高振东来说,应该对这些比较在乎。
“倒也不是不行,除了高振东,系统内的类似同志,也是值得鼓励一下的。不过时间上来得及么?是不是有点突然?”
“我觉得问题不大,这个事情,又没有时间限制,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可以的,我看十七机部那边,去年的奖项也没有刚开年就发的嘛。”领导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靠谱,就算不为高振东,系统内值得表彰的同志也大有人在。
部总工想了想,也觉得可行:“那行,这个事情我同意,要不您上个会或者部里领导小范围讨论一下走个流程,剩下的事情我们技术部门来办。”
“嗯,就这么定了。”领导觉得可算是能把心里的包袱放下一点了,语气都轻快起来。
这个最终被命名为“闪电科技奖”的十二机部部级奖项,算是操持起来了。至于这个名字嘛,看看十七机部的“烈火科技奖”就知道是怎么来的了,领导们别着苗头呢。
——
高振东自己对于自己又要大丰收的事情一无所知,他现在正在快乐的泼水。
不是泼水节那个,而是他现在正拿着一挺班用枪族里的机枪,快乐的连发。
星期二,他到京城工大上课,下课就接到了柳教授的邀请,试枪。
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柳教授的团队总算是把班用枪族的样枪给彻底弄好了。
在送往东北的雪城试验中心之前,京城工大内部是要先做一遍试验的,自己这里的试验都过不了关的话,也就不用送雪城那边了。
雪城试验中心,是军械试验靶场,54年开建,58年投运,所有的军械都是要送过去打一打的,包括前面的一次性火箭筒、罗教授搞的那个枪榴弹,也是送过去打了的。
至于枪挂榴弹发射器,就还没有,这东西是班用枪族的子系统,一起送检。
而试射这个事情,柳教授对高振东的要求是没要求,你想干啥就干啥,大概是叫他过来当个吉祥物,也有一点知道他喜欢这东西,让他玩玩的意思。
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沁主义者,高振东直接上手的就是班用机枪,这才是男人的浪漫。
一上手,高振东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好,前世军训的时候,他是上手过81枪族的,当时就觉得这玩意虽然看起来古怪一点,但是手感那是真的不错。
而现在这个班用机枪,和那个也差不多,优秀的设计总是殊途同归的,再加上高振东的无意识引导,这支班机的原理、结构都与81相去无几,区别最大的,看起来就是两个地方。
一是枪托,这玩意的枪托是可调钢骨塑料托,为了和步枪一致,降低生产成本,也是可折叠的。
二是提把,对,就是提手上那个提把。
81班机的提把是往前的,而手上这把的提把是往后的。
高振东拿着枪在手上试了试,重量适中,重心合适,据枪舒适,机件运动顺滑,而且做起战术动作来,也是很顺畅的,没有什么钩挂拉扯的地方。
“好!”高振东忍不住就赞叹了一句。
他顺手装上75发快装弹鼓,在靶区同志做好准备之后,他趴在地上,枪托抵肩,一口气不停歇的打了一个弹鼓。
这下子,惊叹的就是京城工大的同志了。
靶区的同志把靶纸送了过来,就是贴在靶子上的那张纸。
只见靶纸上面,7环往内,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弹孔,6环往外基本上一个孔都没有。
所有的同志都倒吸一口凉气,高老师恐怖如斯!
第489章 绝对快,相对准
虽然6环已经是靶纸的最外圈,如果是慢慢瞄着打,那这个成绩不说稀烂吧,至少也就是个一般。
但是大家刚才可都是亲眼看见的,高振东是抵着枪托,搂着火儿就没放,一个弹鼓从头打到尾。
这要换个普通人,大概也就前几发能上靶,后面的别说多少环了,能打到靶纸上就算他本事。
而高振东能在连发射击的时候,将弹着点基本上控制在7环以内,这就很恐怖了。
而这,也说明了这挺机枪原本的精度是很好的,否则天生散布就大的话,那技术再好,枪压得再稳,也打不出这个效果来。
柳教授看了看靶纸,用惊为天人的眼神看着高振东,开了个玩笑:“高总,只知道你上过战场,可真没想到这枪居然能打成这样。要不,你来给我们当测试射手吧。”
说实话,京城工大的射手单说准度的话,他还真找不出一个比高振东还准的。
高振东哈哈一笑:“成啊,今天我给你们当射手。”
也只能一天,天天泡这儿那是肯定不行的。
一边说着,一边取过了突击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