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啊哈!听听,我的达瓦里氏,听听,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成果啊,真是太让我惊喜了。这就是你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得到的所谓进展?啊,达瓦里氏,你让我想起了中东那边的同行,他们甚至会因为搞到了一支在民间大规模使用的民用注射剂而洋洋自得!”
也许是这个“进展”实在太过敷衍,让不停催促工作的老毛子发出了毫不留情的嘲讽,这种嘲讽态度之明显,已经赶上约翰牛提到高卢鸡S2光速滑跪时的态度了。
“不,同志,我想你的脑袋比我聪明,你听我说,你就知道我们的进展有没有意义了。有迹象表明,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它们中大部分的技术来源,都来自于南方首都的一家钢铁企业。”
听见他的话,嘲讽加剧了:“我的达瓦里氏,你告诉我,你今天早上喝了多少Vodka才出门上班的?那可是几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出自一家钢铁企业?你这句话就和我今天早上吃的大列巴来自于血水横流的屠宰场一样荒谬。”
“不,我很清醒,等一会儿我一定去喝一点,但是现在,我已经8个小时没碰那玩意儿了,你必须相信我。”
这句话,让一直在不停抱怨的同志坐直了身体:“你确定?”
“确定!”
这不带一点儿酒精味的回答,让抱怨的同志意识到,哪怕他们就搞到这么一点儿消息,也许也真是一个了不得的进展。
“好吧,我承认,如果你说的是实话,那这个消息也许真的非常有价值。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么?达瓦里氏。”
“没有,我们现在只到了这一步,但是只要小鸟从云层中显露了身影,那我们就总会有机会将它抓到手,不是吗?我亲爱的同志。”
抱怨的同志不知道对方说的没有进一步动作到底是真是假,但是他至少有了个可以交差的理由。
“那好吧,我期待你们尽快获得一点儿什么,你先把现在的情况,给我一份报告吧,达瓦里氏。”
目送几位负责南方事务的达瓦里氏离开,他脸上的神色稍微轻松了一点,要是那里有一所叫剑桥的大学就好了,他不禁有些幽怨。
与此同时,防工委这边,领导正在听取着汇报。
“你说说,高振东自己掏腰包,正在通过导研院请1274厂加工一批特殊的红外元件?”领导面带微笑,饶有兴趣的问道。
“是的,不过振东同志没有说是用来做什么的,好像是他自己用。”
“呵呵,这小子,又在悄悄的搞什么鬼名堂?还真是令人期待啊。”领导倒是不担心高振东要干什么坏事,他只是很好奇,这么神神秘秘的自掏腰包,高振东是又要搞什么特殊的东西了?
上一次这种情况,是激光,再上一次,是DJS-59,噢,对了,那几个软件和DJS-60D也差不多是这样。
不过领导并不准备去干预,这小子,稳得很,时机到了,他自然就会拿出好东西来了。
第468章 给他们做毕设
12月20号,星期二,高振东上完课之后,转身去找了戴院长。
“高总工,请坐请坐,你每次来上课,除了和罗教授他们的工作之外,基本上都是来去匆匆啊,想和你聊聊都很难见到你啊。”戴院长笑道。
“也不只罗教授,柳教授他们那里我也偶尔去的,呵呵。”柳教授他们的样枪在9月份中,高振东过来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就已经快搞好了,中间高振东也偶尔过去,提一些小的改进意见。
最重要的就是,高振东把向总推荐给了柳教授,别忘了一次性火箭筒的ABS壳和光学塑料都是向总搞的,而将他介绍给柳教授,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新枪的护木和枪托。
懂行的都知道,木质枪托和护木,相对塑料的来说,其成本是要远远超出的。
而且这次不一样的是,高振东给柳教授他们的建议是用可调折叠托替换钢折叠托,钢托冬天太折磨人了,而护木部分也是鱼骨导轨。
鱼骨导轨是肯定不可能用木头的了,先别说能不能做出来,就算能,那价格也是上天。
而可调折叠托这块,高振东虽然没有建议可调托腮板,但是长度可调还是提出来了,高振东的建议是可调钢管骨架+塑料外覆包裹。
这就要求有合适的塑料了,而向总有了一次性筒子ABS的经验,手上又有双螺杆挤塑机,不论是材料本身还是加工技术,都是最值得信赖的。
这样一来,也就把样枪的试验时间往后推了一段,估计要到61年初才能搞了,好在即便如此,时间也还是非常充裕,比原计划要提前。
戴院长也知道高振东在那边挺忙的,笑道:“那我得先谢谢你对他们的支持了,哈哈。今天专程来找我,是也有什么好事要照顾我?”
高振东一边坐下,一边从包里往外掏东西。
“照顾可不敢当,倒是的确有事情想和戴院长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推进,如果不行,我再去找别人。”
他找戴院长,也是有原因的,集成电路设计这个活儿,和戴院长学院里的各个系和专业联系最为紧密,天生就是为这里准备的。
眼见高振东还真有货,戴院长马上就来劲了,还带着资料的,这么厚一摞,必定是好东西!
“哟,内容不少啊,看来今天我可是要吃饱咯。”戴院长开着玩笑。
高振东将材料拿出来,却并没有递过去,先问问意向,如果没有意向,他还得放回去呢。
“戴院长,集成电路你应该知道的吧?”
戴院长眼睛里精光一闪:“知道一点,但是具体的却不了解,怎么,这是和集成电路有关的东西?”
集成电路在这个时候也只是初生,国内绝大部分人不了解也是正常,但是还是听说过的,国内也不是完全闭塞,还是在想办法从外面弄知识进来的,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就是了。
戴院长知道,这东西可是彻底的最新技术,对于电子、自控、机电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前景极为广大。
本来也想开一些这方面的课,但是苦于求知无门,大家都不懂,还在摸索。
一听高振东手上的东西和集成电路有关,他精神头儿十足,大造化,大造化啊!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集成电路核心分成两块,一块是设计,一块是制造,制造方面,有相关课题在推动,而现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设计的问题了。”
戴院长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码子事情,制造在推动,而且设计成问题,那不是意味着,制造有眉目了?而且这个事情,绝对和面前这个年轻人有关。
具体的细节高振东没说,他就不能问,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脑袋里做出自己的判断。
“那高总工你手里这个,就是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东西?”强忍住伸手抢的冲动,戴院长问道。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花了不少时间摸索了一下,针对现在的集成电路工艺,也算是有了一些设计上的想法和心得。而现在我计划里有不少的集成电路需要设计,苦于人手缺乏。”
戴院长已经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在各个专业上面,到底走出去多远了,反正人家说起这个国内还一片空白的新兴技术来,语气就跟自己喝口水一样简单。
“高总工你这是想带一批集成电路设计的种子出来是吧?那没问题啊,我们院里,合适的专业有很多,有兴趣的学生估计也不少,你随便挑,我们绝对支持配合。”
戴院长不等高振东提要求,自己先跳进来了,多好的机会啊,这位的母校,也不简单,估计要不是有在这里上课的香火情的话,早就回母校叫人去了。
哟,戴院长都会抢答了。
这让高振东很多说辞一下子给堵回去了,把他思路都给打乱了。
“啊,对对。本来按我的想法吧,是等这个学期我把《数据结构》上完,学校里有了一批种子之后,就转过来上这个,可是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形势发展比较快,呵呵。”
高振东是绝对不准备把相同的课,上第二遍的,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更别说《数据结构》这种一学期就上完的课。
来听他课的,有不少京城工大的青年教师,这些就是高振东种下的种子,一门课他准备只上一遍,后面的,就交给这些人了。
他的时间紧,干货多,与其重复,不如转头上新的课程,继续培养种子。
京城工大后来有个广泛流传于内部的歇后语,“高教授上课——就一次”,就是这么来的,都成了京工大的人毕业之后的接头暗号了。
戴院长一听乐了。
第一乐,集成电路进度喜人,高振东虽然没有明说“形势发展”的具体情况,但是从他的话能听出来,集成电路的制造课题绝对进度飞快,以至于高振东原本准备在下学期才开展的设计课程跟不上了。
第二乐,高振东这个上完一门课就换的安排来看,他绝对还有很多新东西,估计是每个学期都能上新啊。
第三乐,看来高总工是准备在京城工大长期授课的,这得为京城工大带来多少新东西,培养多少教学力量啊,而且还都是独门绝技那种,赚翻了。
“好,高总,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绝对全力支持,我这里支持不了的,我去找学校支持,无论如何,也要把你的事情安排好。”戴院长胸口拍得啪啪作响。
高振东一边把集成电路设计的资料递过去,一边把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个介绍。
戴院长边听边看,连连点头,欣喜不已,就这一本资料,加上高振东的课,就基本奠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京城工大在这个方向上的领先地位。
“高总工,我初步这样考虑,你看行不行。这个课程,在大四学生里面上,就在电机系,他们知识结构最全,学习能力最强,等到学得差不多了,如果愿意的,我们把这个安排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课题,如果有学得快的,提前进入毕设。”
上一段时间课,然后到了下个学期开学,正好毕设开始了,无缝衔接。
这个安排非常合理,而且还不会打乱大一到大三的同学的课程安排,大四的课程,调整空间是相对比较大的。
而且高振东还知道,如果从大一上的话,先不说基础知识掌不掌握,而是等他们毕业,不知道能干几年。
高振东笑道:“嗯,戴院长这个安排非常周到,我们就暂时先这么推动吧。”
至于教材准备等等工作,肯定就交给戴院长他们张罗了,高振东等着上课就好。
高振东顺便还把自己马上要出差的事情打了个招呼,请了个假,请戴院长提前安排课程调整。
至于代课,现在别人是代不了的,也不敢代。
在戴院长这里把事情说完,高振东转身就去了柳教授那里,差不多快到中午饭了。
“柳教授,今儿你可得请我吃午饭,哈哈。”高振东进门就把竹杠敲得邦邦响。
柳教授也不含糊:“哟,看来是你说的那玩意有结果了?拿来拿来,先拿来再说。”
高振东哈哈一笑,摸出来两个圆型的铁皮盒子递了过去:“试试,试试。”
这玩意不是别的,正是快装弹鼓,75发容量的。
事情的起因,是高振东在和柳教授交流的时候,拿着他们设计的那个80发弹鼓实在是不爽。
他们倒是把高振东说的弹鼓对步、机枪通用的建议给牢牢记住了,就是设计出来的弹鼓有点不太给力。
基本上是按照PPsh41的弹鼓结构设计的,只是把手枪弹换成了中间威力弹,并对尺寸等做了相应修改,而且为了和弹匣通用,做了一小段插口,以插入枪内,倒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有几个问题。
一个嘛,和PPsh41一样,装弹的时候是弹头朝上,问题在于步枪弹的锥度和长径比和手枪弹比,都要大得多,原来那个结构晃得厉害,导致供弹故障率高。
第二个嘛,这货上发条和松发条操作都比较麻烦,属于是紧了就不想松,松了就不好紧,子弹一旦装满,基本上都是压紧发条的。
第三就是那个插口的问题了,PPsh结构的弹鼓,子弹在弹鼓内是单排的,但是那个插口部分却是双排的,而且单排到双排的地方,拐角还挺大,又进一步造成供弹不畅。
高振东打了几次,实在是嫌弃,直接敲了柳教授一把竹杠:“柳教授,这样,我给你做个弹鼓吧,你请我吃顿饭就行。”
第469章 传奇机型!
对于高振东这种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柳教授欣然接受,机会难得啊。
高振东的主动出手,让柳教授非常有兴趣,在他看来,这种具体的机械结构,高振东基本上是没有动过手的,在他们这里,高振东差不多都是在大方向上指导。
所以高振东的提议,他马上就答应了,很想看看高总工的实力啊。
而且弹鼓这个事情也不是太影响整个项目的总体进度,他得感谢高振东,没有要求像M249一样同时兼容弹匣和弹链,那玩意实在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典型,最终效果嘛,呵呵……。
但是他是没想到高振东什么都没找他要,就只要了一个新枪的弹匣口的结构设计图就走了,连教练弹都没要一颗的,也不知道在设计过程中高振东是怎么进行验证的。
三轧厂民兵队:你猜我都有些啥?
他知道高振东肯定能做出来,好不好另说,但是万万没想到高振东手脚这么快,一个月不到就把结果带过来了。
粗看起来,好像和RPD的弹链盒没什么区别,但是一看见外露的发条手柄,柳教授就意识到,这东西不简单,至少相比PPsh41的那个,不简单。
这个外置发条手柄让柳教授马上就明白了高振东的意图,这东西可以把子弹先上上去,但是不上发条,在这种情况下,发条是不受力的,能够有效的防止发条长期受力导致的永久形变等问题。
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提前拧几下就把发条上好了,这点儿时间在战斗准备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是能挤出来的。
这种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提前装弹和供弹可靠之间的矛盾。
高振东其实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他就是把前世的81配套弹鼓抄了一遍,至于机加工嘛,厂里也不是没有。
有标准答案在那儿,还去费那劲干嘛。
柳教授打开弹鼓,里面的结构粗看起来,是被两层钢板组成的拨弹板或者叫拨弹叉一格一格分开的,与PPsh一条滑道,没有其他固定零件的方式不一样。
看了两眼,看起来仿佛平平无奇,柳教授知道这种东西,不上实枪实弹是什么都确定不了的。
他转头叫自己学生,上弹,打几个弹鼓试试再说。
柳教授的学生接过弹鼓,一上弹就感受到了这东西与PPsh41的不同,这个弹鼓是弹头朝下装的,或者说,能拆开的那一面,是弹底方向。
将几发弹头朝下的装进一个格子里,学生用力摇了摇,很惊喜的发现弹被固定得很好。
他继续装弹,这下子,大家都发现这个结构与PPsh弹鼓的一个不同之处了,前者必须将弹底对准底部滑槽放进去,实际上装起来有些慢。
而高振东这个不一样,每一格,只需要把弹头朝下的往里面扔就行了,不用特别的注意位置和对齐问题,最多就是每一格,在装最后一发弹的时候顺手规整规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