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装备的威胁下,想要提高生存力,靠什么?想来想去,只有机动能力了。
什么装甲、伪装,都不好使。
前者,你再怎么加,也是加不过攻击方的威力提升的,至于后者,这种方式定位炮位,靠的是打出去的炮弹,怎么伪装都没用,开炮马上就暴露了。
还得靠机动,打了就跑,刺激。
——
京城某处,十二机部正在向首长做汇报,主要是操作系统的,这种在高精尖领域内,可以称得上第一的成果,上面非常重视,值得这么来一次。
首长在听完汇报之后,心情非常好。
“很好,这个出发点,就很好,为鸟普通人也能用上计算机,劳苦大众也能用上最先进的技术,搞这个东西滴人啊,站得很高嘛!”
十二机部领导笑道:“您说对了,这个同志啊,从来都是想着群众的,总是想让所有人都能用上高技术装备。”
“嗯,这就对咯,从劳动群众中来,往劳动群众中去,这位同志啊,觉悟非常高啊。”
首长一边夸奖,一边看着汇报材料,突然就看见了熟悉的名字。
“高振东?这不是你们系统的吧?这个名字,看见过好多次咯。”
十二机部领导早有准备,毕竟高振东搞出来的成果,上日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知道首长肯定见过。
“嗯,首长,这位同志的成果比较多,而且他的思路比较活跃,横跨了很多个行业。他自己是十七机部的,但是就我知道的,至少有我们十二机部、防工委、应化部等多个部委,他都是出了很大力气的。”
“嗯,从你说滴看来,就是他鸟。”首长很开心的说道。
十二机部领导继续汇报,当说到操作系统名字的时候,首长突然非常开心。
“等等,等等,你说的,是这位小高同志提议,把龙的翻译,定为‘Loong’?”
“嗯,他非常坚持,甚至不惜破坏和同志的团结,也要这么做。”
十二机部领导回答非常明确。
首长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这就对鸟,该坚持的东西要坚持,小高啊,对斗争的艺术和核心,了解滴非常透彻啊。”
一边说,一边看当时的会议记录。
“嗯?他拿出来滴理由,是这个?1814年滴书?”
“嗯,是的,会场上,他当场就是这么驳斥的。”十二机部领导答道。
首长非常高兴:“哈哈哈,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啊,这个小高啊,既懂得斗争滴艺术,又懂斗争滴技术啊,好!好!我们呐,就是需要这样滴人。”
说完,他又意犹未尽的道:“搞技术滴人,能够晓得这么偏门滴知识,说明他一直都在关心我们滴文化问题啊。你是不晓得,这个论据,一般人是不晓得滴。好!很好!”
首长文武双全,所以对这些东西的了解,非常清楚。
而且他终其一生,只为了一个事情,民族的解放和复兴。
不是崛起,我们只是复兴。
十二机部领导对此,其实是不太了解的,但是这不妨碍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首长,您说得对,这位同志啊,技术思想都是过硬的。我只是担心,他年纪比较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首长非常开心,大概是因为dragon和loong的事情,笑道:“老X啊,这种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同志,你们要保护好啊,我们民族国家的未来,就靠他们了。三过硬,这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贝啊!”
十二机部领导一边听,一边应是:“我们部、十七机部、防工委,都在做这个事情,这位同志我们是一边保护,一边保证他的创作环境尽量不受改变和破坏。”
“嗯嗯,这就对咯!保护好,不要光保护成果,还有人!”
首长意犹未尽,主要是高振东在操作系统的立意上,还有关于“龙”的翻译问题上,出发点和表现太过亮眼了。
“嗯,这位同志要好好滴表扬,我写几个字给他吧,说起来,除了给他写的书题词之外,他这么多重大成果,我还没怎么表示,算是我欠他滴。”
嗯,就激光一个,就够格了。
首长回忆起来之后,记性很好,他都想起当时他为高振东娄晓娥联名的《多用人才技能手册》题词的事情了。
十二机部领导也是知道这个事情的,笑道:“首长,你不是都给他题过词了嘛。”
以退为进。
首长笑道:“那是给书的,这是给人的,一码归一码,不能混淆,你们呐,不能把我和下面滴同志隔开来了嘛。”
说完,首长铺开纸张,大笔挥下。
“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
就十二个字,可是里面代表的意义,却是不一般。
首长把字晾了一会儿,指了指宣纸。
“嗯,你给小高带过去,希望他继续秉承初心,发扬光大,不忘本心。你也给他说清楚,如果他做得不好,我是要打他屁股的唻。”
这话就严重了,但是也不严重。
做得好,高枕无忧,做不好,好吧,估计也没啥大事儿。
但是高振东会做不好?不太可能嘛。
十二机部领导喜出望外,没想到啊没想到,自己这一汇报,还给高振东请了个护身符。
“首长,我回头就带给他,并且把你的期望如实转达。”十二机部领导也很高兴,高振东爱人家庭成分的事情,一直是他心里的一颗钉子,现在看来,就不用担心了。
“回到这个事情上,你们赶紧联系文宣部门的同志,该宣传的要宣传嘛。对了,外商部那边,也别忘了。”
首长很通透,也很明白,这东西,对于外商部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
“我们会注意的,您放心。”
十二机部领导从首长这边回到自己办公室,就赶紧给外商部那边打了个电话。
“操作系统还想不想卖了?想卖赶紧!组织个会议,不想卖那我可就不管你们了。”
外商部这边接到这个电话,知道诸事抵定,赶紧敲定:“嗯嗯嗯,马上开!马上开!”
高振东这边,并不知道有好事要来了,他只是对着十七机部的会议通知发愣。
通知很简单,就几句话。
“兹定于11月某日,部内召开大会战会议,特通知高振东同志务必参会,不得缺席。”
什么大会战,不知道,但是部里的要求,非常明确,指名道姓,你必须参加,甚至都没说三轧厂一句话。
高振东不知道的是,这个6011会战,在几十年内,都在铁合金乃至金属合金行业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振东接到通知之后,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做事。
操作系统,拿出来了,别的东西,也基本上都是其他同志在做具体的事情。至于TCP/IP协议簇,他已经把协议写出来了,具体实现,交给五道口的师弟师妹在实现了。
所以一时间,他好像没事干了。
其实也不是,他现在正在对着系统里面的商店,纠结得一批。
系统商店里面,有个非常特殊的,应该是那个小富婆妹纸准备送给自己男朋友的礼物,也有可能是礼品店的店主因为自己的情怀而特意搞来镇店的。
这个礼物要说有用吧,到了高振东前世的时候,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但是要说没用吧,这东西的意义还是挺大的,特别是结合现在这个年代。
算是个特殊的,意义重大,价格昂贵,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人,卵用没有的好东西。
这东西好是好,但是他现在不敢提出来,主要是现在技术还达不到,一旦提取,根据现有技术,拿出来的东西就特么没什么意义了,必须等进一步发展的高级技术才行。
但是不提,又怕在系统商店里面消失了。
想了很久,高振东决定,赌一把,现在不提了,提了提升不大,等技术够了再说,反正现在,这个技术他也在带着人搞了。
第455章 技惊四座
现在高振东最大的希望,就是那个东西是店主搞来的镇店之宝,不卖的。
做了决定的他,很快就将这个事情抛到脑后去了,决定了就不要后悔。
而十七机部的大会战会议时间还没到,部里下发了一个会议补充材料,里面是召开这个会议的大致原因、内容,以及那一份长长的合金材料需求清单。
下发这个补充材料的原因,大概是让大家都先看看,盘盘家底,估摸估摸能力,会上好直接拍板,领取任务。
高振东看完这个补充材料,这才知道部里为什么单独发通知点名要他参加,还不能缺席。
补充材料到手,还没过去半天,高振东的电话响了。
他接起电话,是郑良枢。
两人寒暄几句,郑良枢主动说起正事:“老高,部里发的那个通知你看到了吧?”
高振东笑道:“嗯,刚收到没多久,正在消化里面的那张清单呢,你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我们一起搞啊,我们厂这边的资源,你是知道的,绝对不会耽误你的事情。”郑良枢也很直接,这个事情,他和京城钢铁厂领导汇报过了,不管厂里准不准备接几个任务,反正他是要和高振东这边合起来搞搞事情的。
京钢厂也很支持他的想法,郑良枢这一手如果能成,无异于是给京钢厂上了双保险。
高振东已经把那个清单看了一半了,该做点什么大致心里也有数:“想法是有的,不过现在确定不下来。”
确定不下来的原因,不是心里没底,而是为了照顾其他同志。
郑良枢笑道:“我就知道,这事儿你肯定不会落于人后。有想法就好,咱们一起搞呗,我先在你这儿报名了啊,哈哈。”
两人熟悉得很,就不用拐弯抹角了。
而郑良枢也很光棍,只要你有想法就行,哪怕暂时确定不下来也没关系,反正我是跟着你干了。
高振东也很爽快:“行,大方向上就这么定了,具体做什么,等开会那天再定。”
要搞新材料,以三分厂乃至三轧厂的设备和资源,肯定都是不太够的,京钢厂加进来,那就差不多了,毕竟人家是专门搞生产的。
两人又扯了几句,才挂了电话。
“到开会那天才定?老高这是什么意思?”郑良枢自言自语,这反应速度,不太像高振东的风格。
“难道他是要……不会吧?”突然好像想起点什么的他,一下张大了嘴。
同样的表情,也出现在了三轧厂为了大会战的内部会议上,所有参会者脸上。
11月14日,十七机部最大的会议室内,人头攒动,部里总算是把叫得上名号的厂所相关人员都凑齐了。
高振东和杨厂长、陈总工一起,坐在黑压压一片的参会人员堆里,毫不起眼,郑良枢坐在他旁边,这兄弟是一来会场,就和他们厂的谭厂长几个人一起,找到了三轧厂几位代表,在旁边一屁股坐下了。
谭厂长和杨厂长他们聊得热火朝天,郑良枢和高振东也在吹牛,不过说的和工作没什么关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毕竟也不可能什么时候都绷着工作上的事情不放。
会议开始,十七机部的总工照例还是介绍了一下这个会战的来龙去脉,虽然大家都在补充材料里看到了,但是会议流程还是要走一走的。
除了来龙去脉,主要的内容就是时间上的规划、资源上的支持等等这些干货了。
介绍完情况后,十七机部领导开口了:“各位同志,今天呢,我们也不浪费时间了,大家都是各自单位的头头脑脑,是不能长时间离开的,我们就干脆点儿。想来接到补充材料之后,你们也有了成熟的考虑,那一个一个来,直接说,你们能干哪个,想干哪个!”
下面的同志都笑了,这话在理,好几十个单位的头头脑脑可都在这里了。
领导点名,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问,情况还是不错的。
有的厂倒是很光棍,我们厂技术能力差,也就只有生产的本事了,研究这个事情,实在是搞不来。
而有的厂,技术能力强一些的,就领了一个任务,基本上厂子技术能力再强,大概一个就是极限了,当前阶段他们的主要工作,不在这上面,他们的技术力量,也主要是为了生产准备的,材料研究,不熟。
而几个研究所就强很多,少的两三个,多的三四个,也拿了不少的任务走,这东西本来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不过他们也没法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这里面来,日常工作、未完结工作、已有规划计划等,也是需要人去做的。
厂子里有两个厂一直没什么反应,而且还是位于京城的大厂,那就是京城第三轧钢厂和京城钢铁厂,这让其他单位的同志都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