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59节

第411章 买书

  原研所的同志闻言,那真是喜出望外。

  本来想着能看看计算手稿就好,也能从中吸取不少知识,没想到人家高总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依然不忘抽空研究这个东西,并没有躺在自己作为首倡者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至于高总工说的“交流交流”,听听就好,人家是在给己方留面子呢,交流什么?单方面指导还差不多。

  高振东说完,转身走向旁边的保险柜,装个样子还是要装的。

  两位同志转过脸去,面向门口。

  高振东并没有把整本书都取出来,那就太过头了,那么厚的书,如果按照正常时间来算的话,哪怕是纯抄,也抄不了这么快,更别说是拿有限业余时间做艰深的研究了。

  他从存储库中取出了一部分手稿,装模作样的关上保险柜,转身走向原研所的同志。

  “呐,这里就是我最近搞的一些研究成果了,希望能有用。”

  高振东将手稿递给两人,两人连忙接过来,脑袋凑在一起看目录,手稿内容不少,大概100来页的样子。

  “这里面,主要包含了环激光自洽方程,这算是一个半经典理论,并对行波激光自洽方程组进行了讨论,以及环激光自洽方程的准确态近似解和闭锁效应。顺便,还对部分误差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预测。”

  “顺便”,听听,是人话嘛,要知道想对误差进行分析和预测,那必定是研究已经很深了才有可能的。

  两人的手都有点颤抖了,这些东西,一听就是搞激光陀螺最基础的理论,有了这个,甚至比高振东现在就告诉他们激光陀螺要怎么实现还强。

  后者只能知其然,前者才能知其所以然啊。

  任何研究课题,一旦沾上了方程、方程组,就说明已经开始进入到比较深的范畴了。

  看着手稿目录里面除了高振东说的大标题之外,每个大标题下面都还被分成了若干内容,虽然全都是理论,但是内容非常详实。

  整份手稿全是手写的,看起来非常工整,一定花了高总不少的心血。

  这个时候的计算机,想要编辑公式、画图、制表,还是不行的,所以这种手稿必然是手写。

  “高总工,那我们就先回去好好拜读您的大作,等我们学会了,估计现阶段的很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到时候我们总结新的问题,再来拜访您。”

  高振东点点头:“也好,像你们刚才问的震荡激光,在这里面就有答案。而且我算过,在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系统的输出与环形光路封闭面积的4倍成正比,与所用激光的波长成反比。你们可以先带着这个概念去看。”

  虽然这个推论在手稿里有,甚至都不是最核心的内容,但是可以先给个定性的概念。

  高振东自己现在都还不完全理解里面的东西呢,他们回去先自学是最好不过了,高振东自己也得自学,不过他学得一定比这两位快就是了。

  而且书里的其他部分,在他们没有学会前面这部分理论内容之前,还真没法和他们沟通,完全听不懂啊。

  两位原研所的同志,带着点儿唐僧取经东归大唐的感觉,非常小心的带着高振东的手稿回原研所去了。

  一回到单位,两人就跑去找总工。

  “总工,我们取经回来了,这回可是拿到了好东西。”

  原研所的总工笑道:“看来这次收获很丰富?看把你们高兴得。”

  “嗯,高老师那里,的确不愧是激光第一人,他已经在上次的思路基础上,做出了很多理论研究,还非常无私的把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学习,伱看~~~~~~”

  高振东不在面前,这称呼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回了“高老师”。

  两人一边说,一边把拿到的激光陀螺仪相关原理手稿取出来就要递给总工。

  “糊涂!这东西你们两自己收好,自己看,任何人都不能给,包括我和所长!”

  总工看见他们这不着调的举动,疾言厉色,劈头盖脸就是一顿。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这个行为有些孟浪了。

  也许人家高老师大公无私,不怎么在意这手稿,可是防工委是肯定在意的,自己两人因为工作需要看看没关系,可是拿出来给别人看可就犯忌了。

  都怪高老师啊,这么重要的东西,在他那里却显得那么轻描淡写,毫不在意,搞得自己两人也潜意识里放松了警惕。

  两人连忙收起材料,转头去了保密区域,在那儿看,而且这个东西不到交还给高老师的时候,就不能再离开那里了。

  也就是他们老实,要是换成运算所那帮人,就肯定打上收藏的主意了。

  厉所长、池总工:勿cue!

  ——

  原研所的同志收到了高振东给的小半本书,而高振东自己,则是收到了一大堆书。

  不是别的,正是他委托文宣部门的同志购买的那一批医学书。

  文宣部门非常敞亮,估计也是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打听到高振东稿费多,他们甚至都没有先找高振东拿资金,就直接从新画书店总店仓库直接把这近千种书直接调了过来。

  找新画书店调书,可能没有比文宣更方便的部门了。

  “高总工,这些都是您要的书,您看看有什么要调整的没有,如果没问题的话,您给我个地址,我直接送过去。”

  三分厂办公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几辆三轮自行车停在那里,每辆三轮车上面,都用桐油布盖着,怕万一天气突变下雨。

  文宣部门派过来办事的那位小伙子自己骑着一辆,还有两位同志骑着另外两辆。

  高振东颇有些好奇的摸了摸桐油布,这时候塑料布不多,要防雨还就这玩意最好,前世是只闻其名,从来没见过。

  点就不用点了,这东西一时间也点不完,他们先送过去,自己回家再对照一下,缺什么自己抽空买一下就行,大头都搞定了,小事就不用麻烦同志们了。

  “太谢谢你了,同志。多少钱?我怎么给你。”

  “高总工,您客气了。我这儿给您个银行账号,回头你存进去,注明一下是您的购书款就行。”

  文宣的小伙子说完把一摞纸交给了高振东,第一张上面是账号和金额,后面的是清单和价格,总价在高振东看来挺便宜的,6000多块钱。

  不过这个数字,普通人看了恐怕会肝儿颤,一辈子都存不了这么多钱啊。

  主要是本来就有近千种书,高振东还每种买了两本,这个金额可就大了。

  不过对于高振东来说,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远的不说,光是最近出版的那本物理科普书,现在到手的就已经快够这个数字的一半了。

  高振东把纸条收起来,还没来得及说地址,不知道什么时候赶过来的谢建业已经走了上来:“高总工,我送回去吧。这位同志,就不麻烦你们了,你跟我来,把东西卸下就好,剩下的我们会安排。”

  在厂里,生人比较多的场合,他就不叫高振东“高排长”了。

  文宣的小伙子看向高振东,高振东点了点头:“这是我们厂保卫处的同志,你按照他安排的去做就行。”

  几个人骑着车,跟着谢建业去了。

  等高振东下班回到家,这一堆书已经躺在他家的卧室里了,有一部分倒是被娄晓娥放进书架了,可是数量实在太大,放不完。

  娄晓娥迎上来,一边接过他的包,一边好奇的问:“振东,怎么买这么多书啊?”

  高振东喝着水,笑道:“可是你用得上啊,你马上要学医了嘛,我就托文化部门的同志,把找得到的公开出版的医书都买了回来。这样你想查什么也方便。”

  娄晓娥没有把书全部拆完,还真没想到所有的书都是医学方面的,听见高振东这么为她考虑,二话不说,探头过去亲了高振东一口。

  亲完之后,才带着点儿怕被人发现的心虚,缩着脖子,贼兮兮的向窗外看去,家里都挂着帘子呢,也不知道她心虚什么。

  看着地上、墙边的一堆书,娄晓娥意气风发:“振东,星期天陪我去买书柜,我要把所有的书都好好的放起来,对了,还得买点樟脑丸。”

  樟脑丸是驱虫的,在90年代之前,广泛用于衣物防蛀。

  不过这东西其实产量不怎么够,倒是有个人工合成的替代品,那玩意就最好不要用了。

  “嗯,行,不过你别买卫生球,那东西对人不好。回头再找点生石灰包好放在书柜底,能防潮。”

  卫生球,就是萘,最简单的多环芳烃,一样能驱虫,不过对人有害。而生石灰则是早年间没有活性炭等家用干燥剂的时候,普通人家用来防潮的手段。

  娄晓娥一边“嗯嗯啊啊”的答应,但是思绪早就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买东西真的会有多巴胺分泌的,买书也是。

  等两口子吃完饭,娄晓娥就兴致勃勃的翻看起高振东给她买的书来,这本翻翻,那本翻翻。

  而高振东则是吭哧吭哧的把每种书都分出一本来,放到一起。

第412章 金交换机 银交换机 铁交换机

  高振东看着眼前招朋引伴,带着一堆手下面带得色的冯总工,有些哭笑不得。

  你这也太积极了,从上次回去,还没多久呢,你们通信院负责的软件文档标准工作就已经搞完了?

  对于高振东的疑问,冯总工很光棍:“没搞完,不过我们有专门的同志负责那项工作,高总工,我们可是研究院,比研究所一类的,人员什么的还是要充沛一些。这里的同志,都是我们电话研究所的骨干力量,你想怎么用,尽管发话。”

  老冯同志的话里,还不忘阴阳运算所一下,一般来说的确是这样,院里设所,研究所的资源和规模,大部分情况下来说不如院。

  但是这种事情也不一定的,有的所比较独立或者工作比较特殊,那规模大小其实也是个没谱的事情,比如运算所的行政级别,其实和通信院一样。

  既然他们都这么安排了,的确也有人在负责相关事情,那高振东也就顺水推舟,难道质疑人家人力不够?

  那就开干吧。

  “冯总工,那行,那我们就先非正式的开始了,我们内部先讨论研究一下。上次我要的当前的电话交换现状的材料,伱带来了没有?”

  冯总拿出一份材料,递给高振东:“早就准备好了,高总工,来,你先看看。”

  既然他们这么急着开始,那准备肯定是做得妥妥的。

  高振东接过来,一边看,一边就皱起了眉头。

  交换机的数量等情况倒是不用皱眉头,不是说这些情况很乐观,而是本来就知道这些情况很糟糕,有心理预期了。

  程控交换机不用说,现在大家都没有。

  在用的交换机大部分都是人工交换机,需要话务员小姐姐拔插头的那种,剩下有少量布控交换机,也就是程控交换机的前一代。

  但是布控交换机的数量是极少的,除了一些解放前的设备之外,解放后的进步并不大。

  而这些布控交换机也是五花八门,布控机里比较先进的纵横制的,有一点,但是更古老的步进制、旋转制、升降制反而更多,这些东西,高振东都怀疑只是在册,但是并没有使用,因为兼容性实在是差,凑不到一起啊。

  甚至高振东能看得出来,为了保持兼容性和可用性,除了少部分还能勉强并网使用的机器之外,这些交换机都被替换下来了,被人工交换机反向替代。

  基本上,这个时候,处于人工交换机一统天下或者说绝对占优的态势。

  之所以说绝对优势,是因为除了上面说到的老机器之外,还是有个独丁丁的,那就是51年仿制老毛子47式交换机的国产交换机还是有的,这是个结合了升降制和旋转制的交换机,连纵横制都不是,缺点嘛,噪声大,动作慢,易磨损,难维护。

  至于实际使用量嘛,不好说,不好说。

  这东西价格可不是一般的贵,结构复杂得令人发指,从这东西都没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国内型号名称就知道其实际用量不容乐观。

  这也没办法,建国后,西方的渠道就不通了,这东西价格也不便宜,通了也不怎么买得起。交换机这东西,在这个时候的确是西方比较百花齐放。

  至于老毛子,它自己在这方面都是个弱鸡,自然也帮不上太大的忙,为什么说它也是弱鸡,看看上面那个47式就知道了。

  都47年了,还新研究了一个旋转制+升降制的东西出来,要知道这时候,花旗佬等国家早就转向纵横制了。

  这个47式按照10000门规模计算的话,一共用了11000个旋转选择器,5000个左右的上升选择器,60000个扁平继电器。

  如果这些数据都因为10000门的规模而显得不是那么夸张的话,那看看这些机件的个头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说老毛子的东西傻大黑粗了。

  ЩИ-11、ЩИ-17型旋转选择器,单个高78~80毫米,宽33毫米,深100毫米,重量275~300克,一个半斤!

  ДШИ-100型升降旋转选择器,单个高100毫米,宽140毫米,长140毫米,重量900克,一个两斤!

  РПН型扁平继电器,单个高25毫米,宽35毫米,长105毫米,重量170~190克,一个继电器三四两!

  这个东西最搞笑的是,最早的翻译名称不叫自动电话交换机,叫自动电话交换“局”!

  想想也是,不是一个局这么大的地盘,也装不下这玩意。

  知道为什么说这玩意仿制出来其实效果并不好了吧?

  这数量,这个头,这份量,这成本,放到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算了,咱们还是用人工吧。

首节 上一节 25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