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对’字之前,是指自己的坦克的运动状态,之后,就是指的打击目标了。
对于现阶段高振东的资源来说,实现“对动”比“对静”要困难。
动对静、静对静,目标都是不动的,这让火控该系统可以跳过目标识别和锁定,而是通过自身运动状态解算与目标的空间关系,从而跳过目标识别,直接锁定目标。
而但凡要对动,就涉及到目标识别和自动跟踪的问题了,现在高振东手上的技术,只能通过输入或者获得目标速度,进行解算,从而锁定运动目标。
这实际上不是对目标实体的自动锁定,而是计算目标可能出现的位置,直接瞄准目标可能的运动轨迹。
如果目标运动速度发生较大变化,就脱锁了。或者说,从来就没锁定过,也不算脱锁,只是预判失败。
老何想了想:“我觉得有戏,有了这些参数的输入,结合坦克操控系统和武器稳定系统的输入,对静态敌人的打击命中率,我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就这么与老何他们讨论到了下班,高振东安排他们在小食堂吃了顿饭,算是接风洗尘。
他们就在第三轧钢厂的招待所先住下了,一副不得单板,绝不收兵的样子。
高振东给了他们两份东西,一份是DJS-60D的材料,一份是激光原理与特性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先看看,有不懂的再来问自己,特别是激光相关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的。
第305章 肼不错,但我更想要偏二甲肼
某化学研究所内,蔡总和一名头发略为花白的中年人,在屋外透过玻璃,看着一名全身防护的研究人员,按照相关试验规程,小心的在反应皿中,滴入一滴液体。
一声低鸣响过,反应皿中冒起一团烟雾,并有火光闪现。
两人面露喜色,中年人笑道:“蔡总,看来你的消息来源很可靠,至少肼和四氧化二氮二者相遇即燃这个事情,没有问题。”
他拿到蔡总他们的那几张纸,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联氨,或者说是肼类物质。
虽然上面推断的那个叫做1,1-二甲基联氨,也就是被起名偏二甲肼的东西现在还不明确,甚至连合成方法都还未知,可是联氨本身还是能搞一点出来的。
他们很快就组织人手,展开了试验。
肼很快被合成了出来,现在具体的与发动机有关的参数还在测,等得无聊的人们就干脆先试试点火性能,看起来结果不错。
蔡总想的比他要多,结合这个结果,以高主任的过往事迹来看,这几乎板上钉钉的证明,他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没实现,那就是实现过程有什么问题。
这个论断,让他差点哼起歌来。
没多久,一位研究人员匆匆走了过来,拿着几张纸。
“岳研究员,蔡总,有一部分结果已经出来了。”
岳研究员接过结果,看了一遍,递给蔡总:“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看来情况是越来越乐观了。”
蔡总接过来一看,上面主要是一些物理性质的测定,这些测起来比较快。
“沸点113.5℃,熔点1.4℃,密度1.01。”
噫~~~~~~,这个就让蔡总有点儿嘬牙花子,难怪高主任不建议用联氨,而是更偏向于他说的那个衍生物偏二甲肼。
岳研究员看见他的表情,问道:“怎么了?看起来你好像不太满意的样子?”
蔡总点点头:“嗯,熔点1.4℃,有点儿偏高了,这样燃料在北方很容易就凝固,要保持液态就有些麻烦。难怪人家说偏二甲肼要更好一些。”
固发和液发的结构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一个燃料很容易凝固,那就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不能说液态当水烧、固态当煤烧,发动机没那能力。
岳研究员笑道:“只要证实了你的消息来源大部分都是准确的,那我想试着合成这个偏二甲肼,我们是可以提上日程的,这个伱不用担心,现在就看能证实的这部分,是否对得上号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蔡总的人和岳研究员的同事一起,从实验室回来了,满脸通红,不知道是被火烤的还是因为兴奋。
“蔡总,蔡总,有戏,这个肼-四氧化二氮组合的理论比冲在340秒以上,刚才我们实测比冲280秒,比液氧煤油低,但是没低多少,完全能用。”
看来,是因为兴奋!
肼类燃料和液氧煤油比,其实比冲不占优势,液氧煤油理论比冲在360秒以上。
肼的热值,大概是在19000kj/公斤,不到煤油典型热值45000kj/公斤的一半,再综合氧化剂、密度、反应过程和产物等等,其比冲却只比煤油少一点点,已经很能说明肼类燃料的好处了。
这20秒理论比冲的微弱劣势,换来的是弹上存贮性能的巨大提升,这就很值得了。
别说弹上了,就算不在弹上存储,那配套基地也因为不用维持足够的液氧,而更加容易设计和建设。
不过要论比冲,现在实用的液发老大哥是氢氧发动机,460秒以上,只是从这玩意“冰箭”的外号就可以知道,用在导弹上是明显想多了。
非要说比冲的话,还有一个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的组合——液氟/液氢,490秒,但是这玩意实在是太过炸裂,用毒发都不足以形容了,没人敢用,原因很简单,猜猜这套鬼东西燃烧产物是啥?
所以蔡总一听肼-四氧化二氮组合的比冲达到了340秒,就完全放下心来,能搞!
就算偏二甲肼实在搞不出来,那在弹上弄一套维持肼燃料温度在常温的系统,也比维持-183℃的液氧要来得容易太多了。
他转过头对岳研究员道:“岳研究员,这个事情就拜托你们了,两个事情,一是给我们合成一定数量的联氨,供我们研究和试验,第二个是尝试合成偏二甲肼,这对我们意义重大。”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高振东说过,偏二甲肼的比冲和肼基本一致,但是热稳定性更好,熔点更低,也就是不容易凝固。
而现在合成的肼,也不会浪费,肼可以作为肼类液发设计的基础,毕竟肼和偏二甲肼的比冲基本一致,很多设计是共通的。
而且肼可以作为偏二甲肼合成失败或者拖延的备份选择,也浪费不了。
对于他来说,现在正好有空搞这个,因为不论是仿制的液氧酒精还是改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由于两者共通性非常高,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正缺项目呢。
岳研究员笑道:“这个你放心,要搞偏二甲肼,那肼的合成就少不了,虽然不一定非要使用肼作为偏二甲肼的中间产物或者原材料,但是我们也要合成相当数量的肼来做研究的。”
两人的兴致非常高,现在基本上是出现了一条明路,直指可存储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液发的配套研究所,岳研究员也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联氨和偏二甲肼结构都比较简单,取代氮-氢健上氢原子的又只有甲基一种,比较单纯,对于合成偏二甲肼,他也是比较有信心的。
原本国内偏二甲肼的合成成功,大概是在十年后,这个提升不可谓不大。
蔡总和岳研究员,带着各自的任务,很快投入了工作之中。
——
星期三下午,高振东按时参加了十七机部和十二机部、防工委联合召开的关于DJS-60D情况说明的会议。
不过有点出乎他意料的是,一开始的介绍人员并不是他,而是来自运算所的池总工。
原因不用说,这个会议人多眼杂,虽然明确提出了人员和相关级别的要求,但是在这三家看来,还是不适合高振东直接出面。
所以高振东就安安静静的先在后面当一个小喽啰,不过当亲自参会的邮通委领导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脸上没忍住,露出了笑容。
作为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高主任蹲在会议后排的场合可不是时常能见着的,趁稀奇,多看几眼,哈哈。
池总工介绍了DJS-60D的大概情况、运算速度、外设驱动能力、当前配套软件情况等等,然后就说到了最重要的地方。
“现在由于原材料原因,这个产品的产能并不高,仅靠进口元件维持,而国产工艺尚在研究之中,虽然进展良好,但是总体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人半开玩笑道:“那今天叫我们来做什么,画饼么?”
会议对级别是有要求的,所以来的人,至少级别上和池总工是差不多的,甚至比他高个半级一级的也不是没有,所以池总工一时之间不太好接这个话。
十二机部领导笑了笑,把话接了过来:“嗯,你说对了,先把饼画给你们看,你们也可以想一想,这个饼就长这个样子,真要到手了,怎么个吃法。你暂时吃不到饼,还不会先学一学、想一想怎么吃么?”
池总工这才接下去:“一来,我们是先介绍一下这个成果的情况,会议后会有相关材料发放,各单位拿到材料,也能根据这个材料,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看一看怎么把这个东西用起来。”
不少同志纷纷点头,觉得这也是个道理,我们向来是人等装备的嘛。
“嗯,这个可以,至少能节约不少应用拓展的时间嘛。”
“还别说,就光这一小会儿,我已经想出八百个应用方向了,这东西好就好在小巧,这个头一小下去,那用法可就多了。”
“只可惜现在到不了手啊,不过也好,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也不会真等到装备下来了,却措手不及。”
“你说他们到底现在有多少可以用?”
“看这架势,估计是个位数。”
“你看,防工委那边,一点儿不着急,按说这东西,他们现在肯定是最需要的了。”
“嘁,这还用你说,他们肯定不着急,你也别想抢得过他们,还是先自己想好自己的事情吧。”
“.”
另外两个稳坐钓鱼台的部委,一个是邮通委,他们是开了小灶的,另外一个却比较特殊,外商部。
他们的诉求和想法,与所有的部委都不同,所以也不用在这里讨论。其实今天有一个没有公开的事情,那就是这个大会之后,还有一个小会,那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
讨论了一会儿,有人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那这个成果现在产量如此有限,如何决定它的分配?”
听见这话,大家精神都来了,既然一时之间敞开不了,那怎么才能尽早搞到?虽然分属不同部委,其实有些应用是共通的,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的。
第306章 我们卖官翻机吧
这个问题,会议组织者早有所料,胸有成竹。
特意参会的科工部领导发言道:“这个事情,暂时会由科工部、防工委、十二机部组成一个联合小组,需要DJS-60D的单位,可以向这个小组提出申请,联合小组会在评估其需求的重要性、紧迫性,结合现有产能和库存,对申请进行审批。”
这也是个办法,事情总有轻重缓急,虽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总比虚无缥缈,不知道怎么拿到手要强。
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说清楚了,大家也听明白了。
总体就是四句话:成果很好,前景光明,暂时受限,要事先行。
与会者都领了资料,回去组织散发和学习了,这东西不管怎么说,总是有了,先准备起来不会有错。
有机灵一点的,拿着盘磁带去找会议工作人员:“同志好啊,那啥,方便的话,把这些资料的电子档给我复制一份呗,我回去好打印。”
更机灵一点、其实是没带磁带的,留下了电话:“辛苦同志一下,回头给我打个电话,给我传一份,我们打印出来,让更多的同志学习。”
看着这个景象,高振东一时之间痴了,仿佛回到了前世听大佬的讲座,一群同学听完了乌泱乌泱就跑去找老师拷课件的样子。
笑着摇摇头,将那一丝情绪从自己脑中挥走,高振东有些骄傲起来,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是么。
防工委领导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他身边,笑道:“自从你捣鼓出了这些,现在开会都变成这样了,哈哈哈。”
走过来的十二机部领导、外商部领导等人也笑了起来。
几人笑声之中,满是得意和欣慰。
没多久,人群散去,不过还是有几个部门的人留了下来,防工委、外商部、十二机部。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来的都是一把手,外商部领导笑道:“不好意思啊,我这里还有一个会,要麻烦大家再留一下。”
留下来的,还有高振东,以及运算所的人。
而且外事部的人也过来了,刚才的时候他们部门可没人参加。不过来的人不是头儿,应该是这个事情与外事有关但是不深。
见这个架势,看来是又想往外卖了?
不过事实与高振东想象的有一些出入。
人员到齐,大家坐定,外商部的领导先开了口。
“各位同志,我这里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让我非常犯难,现在正好趁着这个二代计算机的东风,请大家给我出出主意,或者说,我们商量一下,怎么才能把国家利益最大化。”
外事部门的人笑道:“领导,我们说话云山雾罩是工作需要,你这话也云山雾罩的,我们都不好说话啊。”
可能是两个部门很熟,外事部来人和外商部领导也很随意。
外商部领导笑道:“这不正在说嘛,你急什么。”
说完转过头面对所有人:“先说好消息吧,感谢所有人的努力,DJS-59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我这里收到了不少国家要求提高进口量的要求,甚至作为大洋公约国家的高卢鸡,也是如此。”
这话让大家都很振奋,这个时候能有拳头高科技出口产品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有数,高振东通过前世所知与现世所见的对比,也能大概猜到一些什么,看破不说破,但是至少是很好的影响。
不过外商部领导的下一句话却转了个大弯:“不过我一家都没答应,这就涉及到我要说的那个坏消息了——我手上能用来出口的配额,是有限的,DJS-59作为国内也急需的高科技装备,能挤出来出口的,本来就不多。”
虽然1274厂的晶体三极管产能在大大增加,可是用到这个东西的,可不只计算机一种设备,而且一台计算机耗费的晶体管平均下来在0.45万只左右,哪怕加上其他一些厂零星的产量,以及白手套振兴电产之类渠道倒腾的量,能用来出口的也是有限的。
不过这个事情,在所有人看来,一是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二来,也没必要解决,能供应上国内就行,出口实在没有就不出口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