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37节

  会议还没开始,两人年龄相去不是很远,平常也熟识,高振东先坐过去和他聊聊天,郑秘书也表现很热情。

  高振东低声笑道:“郑秘书,看来快加担子了吧?”

  郑秘书面有喜色,要是换成其他人,他可能还要捂一捂,事情不落地,他是不愿意张扬的。

  不过高振东这里不太一样,他一旦外放,就需要实力派人物的支持,而高振东正好就是这种。

  级别和他相差不远,正处和副处,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层面上处理工作,这对于秘书出身,外放想做实事夯实基础的郑秘书来说,正好是能把事情做到一起去的级别。

  在这方面,郑秘书反而不太需要级别更高的人,他有十七机部领导在后面把关就够了,高层次的人太多,就算合作了,事情做出来算谁的?

  就是高振东这种有实力、有实权、有能力,品性很好,工作还不形成竞争的,对于郑秘书来说,是天赐的合作者。

  加上十七机部领导对高振东的一贯关心,所以他和高振东之间天然就亲近,因而见高振东猜了出来,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他笑着点点头:“应该就是这几个月了,不过去向还没定,到时候高主任可要多帮帮我啊。”

  这句话是肺腑之言,对于他来说,肯定是需要出成绩的,而出成绩有两个方向,分别是组织上和业务上。

  对于本来就是秘书出身的他,组织方面的工作履历暂时是足够了,日后想要更进一步,那需要的就是补足业务工作的弱点和空白,这样履历才足够丰富和全面。

  而要在业务工作上补足,在他们这个系统,无非也是两个方向,一是生产、二是科研。

  而生产的想要出成绩,一来不可控,二来对于初出茅庐的郑秘书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提高,见效慢一些。

  而科研就不同了,他太清楚高振东的本事了,他基本上可以肯定,只要有机会和高振东合作那么一两个项目,这事儿就稳了!

  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起势,慢慢补足生产方面的履历,则一切都顺理成章。

  所以他毫不犹豫,马上就向高振东发出了求援的要求,至于橄榄枝就不用递了,他们两个早就关系很亲近。

  高振东大概明白他的意思,点头笑道:“事情定下来了别忘了说一声,我去好好给你庆贺庆贺。”

  郑秘书心中一定,虽然知道高振东的性格,肯定是愿意出力的,不过能亲耳听到这句话,还是让他心头一松。

  两人哈哈一笑,然后随意聊着天,等着会议开始。

  没多久,人都到齐了,十二机部领导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就一个议题:计算机通信这东西,在这个阶段,到底怎么用。

  先请高振东就计算机间通信的现状做了一个介绍。

  高振东将调制解调器、消息传输、文件传输的现状、功能、特点、优点、缺点等进行了介绍。

  郑秘书听完,才知道高振东手上的东西,甚至远远超出他所知的那一部分,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这一步走对了,事情已经成了一半。

  而其他人,就更感兴趣了,尤其是防工委、邮通委的人。

  邮通委的人笑道:“高主任这个调制解调器,虽然依托于电话网,可是其应用前景和技术本质,却是远远超出电话网的,前景非常宏大啊。”

  不愧是邮通委的人,一眼就看穿了网络的本质。

  如果说现在的远程网络,要依托电话网的话,那在将来,事情恰好倒过来,是电话网要依托于网络的建设。

  高振东笑道:“领导说得对,调制解调器的本质是数据通信网,对于数据通信网来说,电话、电报都是上面的数据,不过现在技术所限,远程数据通信网需要承载于电话网的物理载体上。”

  其实广义的调制解调器来说,到日后一直都在广泛使用中,例如手机里、再生式的中继机或交换机里、光纤通信设备里等等,只要涉及到通信中数-模和模-数转换的设备,本质上都离不开调制解调技术。

  邮通委的人问道:“那现在这个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替代电报么?”

  高振东道:“技术上可以,这个技术的信息传输速度、传输成本、人员使用门槛等方面都要远优于电报技术,不过暂时因为成本问题,实际上有一些困难。”

  邮通委的同志感到有些遗憾,毕竟现在发电报那高昂的价格对于群众来说,还是不太方便。

  除了电报,这个时候和日后二三十年内,实际上邮通系统还大量使用了电传打字机作为通信手段,不过那玩意实际上唯一解决的,是发报的技术门槛,编码、抄报、译报还是和电报差不多。

  原因很简单,电传打字机能传的,还是只有数字、标点和英文字母,汉字还是得转换为4个数字的电报码发、收、译,无非就是少了一步将电报码转换为摩斯码发出去的步骤而已。

  他道:“可惜啊,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就能把电报的价格拉下来一截,便利程度更上一层楼。”

  防工委领导听到这里也大概明白这个技术的好处了:“振东,你的意思是这个技术能够随时发送各种各样的文件和数据,不一定非得是文字?”

  高振东点头道:“是的,其实所有的文字、图片、声音等等,都是数据,而这个技术发送的数据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自动处理,不像打电话或者,必须得靠人,要是带点儿口音的话,还经常听不清。”

  防工委领导一听有点儿来劲了:“自动处理?比如?”

  高振东没有说透,只是很隐晦的提了一句:“比如花旗国的‘棋赛’。”

  “棋赛”?什么棋的比赛?领导刚想问,突然反应过来,高振东想说的,是“赛棋”!

  赛棋其实是音译,原文是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是花旗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是一个类似北方老毛子“空气”自动防空引导系统的东西。

  国内只是零星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也知道大概是干什么的,但是更具体的就不知道了,在一定层面内,至少是知道这东西的存在的,比如高振东就是在防工委的一些基础交流中,得知了这个东西的存在。

  想到了这个答案,防工委领导悚然而惊,继而大喜过望,自动指挥系统?你要说这个,我可就一点儿都不困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东西在这里是不能敞开说的,否则高振东也不会和他打哑谜了。

  他哈哈一笑:“改天到委里来,我们好好说说!”

  高振东点点头,然后转头对邮通委的人笑道:“领导,其实想降低成本也不是不行,我正在做这方面的相关工作,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所谓的相关工作,正是单板机,单板机的价格可就比DJS-59更进一步便宜了,不说遍地开花,但是县级以上级别应该是能慢慢铺开的。

  全国不过几千个县,但是电传打字机那个玩意,实际上的数量光一个型号就有三万多,单板机配上键盘和显示器,实际上比电传打字机贵不了多少。

  同时单板机那个速度,别的先不说,但是拿来发发文字什么的,至少民用却是绰绰有余了。

  邮通委的领导大喜:“真的?那我等伱的好消息,有什么需要支持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回去就发文通信院,要他们随时准备配合你。”

  无意中薅到了一把羊毛的高振东美滋滋的:“好的,谢谢领导。”

  这个时候,宣传口的人对十二机部领导提出了疑问:“这都是好事啊,那为什么还要专门召开这个会议,直接推广不就行了。”

  十二机部领导笑道:“这个问题,还是高主任来回答吧。”

  高振东苦笑道:“这个东西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太过方便了,容易被利用。”

  大家没太懂,高振东补充道:“这个东西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这是第一。无法人工监听,因为人是听不懂数据的,这是第二。如果加上对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的话,那数据监听也很困难,这是第三。”

  在场的都是什么人?高振东这说一半藏一半的话一说出来,就都明白了。

  这东西传播信息的速度远超现有管理手段的反应速度!

第226章 小范围部署,郑秘书的去向

  宣传口的人沉吟了一下:“计算机不是很贵嘛,一般人能用得上?”

  高振东道:“价格会降下来的,相信我。虽然一般人还是会暂时用不了,但是我们担心的不是一般人啊。”

  十二机部领导和防工委的领导对视一眼,防工委领导开口道:“高振东同志是DJS-59计算机的唯一研制人员,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判断,意见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邮通委、教育口、宣传口的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DJS-59他们系统里是都有了,但是传说中的研究人员,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而且并没有躺在DJS-59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这么快就又拿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先进技术。

  可别小看调制解调器,在这个时候,放在国内,那就妥妥的是先进技术。

  有了防工委领导的背书,高振东对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的说法就不由得他们不重视了。

  话不用说得太明白,也不能说得太明白,反正大家都重视上这个问题了。

  不过教育口的还是看着眼热:“能不能在各大高校部署一点,既方便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又能引导和提供条件,让这个专业的学生们在专业上走得更快、更远。”

  邮通委的也赞同:“不止高校,还有科研机构也是,这东西的便利性的确没得说。我都准备在几个重要的城市之间布置上这么几套东西,至少能保证这些城市之间通信手段更加多样,更加便捷。哪怕是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DJS-59嘛,少量的还是部署得起。”

  宣传口的就更是有感觉了:“有了这东西,我们各地的新闻稿也不用发得那么辛苦了,而且速度快得多。”

  大家对这个东西的好处还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哪怕保守一点,也想先用起来。

  讨论过程中,防工委领导问高振东:“高主任,这个通信方式的保密性怎么样?”

  高振东摇摇头:“由于运算能力的原因,暂时是采用非加密明文传输,特别是双方的握手认证阶段的明文传输问题比较大,这比较麻烦一点。不过这倒不是大问题,我们可以增加相关的加密手段,无非就是速度慢一些。”

  数据正文是明文还是密文其实根本无所谓,因为对于程序来说,它传送的就是数据而已。

  要安全的话,可以用加密程序先对内容进行加密,然后再传输。

  麻烦的是握手认证阶段的明文传输,这导致系统容易被抓包抓到用户名、密码等关键信息,而且欺骗类的攻击更加容易。

  偏偏握手认证阶段的加密,比起数据正文加密是要麻烦一些的。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大,高振东是有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的。

  防工委领导闻言,放下了心。

  邮通委的人对此倒是不担心,只要不是机要那部分,只是民用的部分的话,在他看来,电报怎么保证基本的安全性,这东西怎么搞就完了。

  其实还真差不多,管理手段加上技术手段就可以嘛。

  这就有点类似以前搞安防的人,经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绝大部分安全技防手段都不如在那儿拴条狗,如果还能配个人,那就更好。”

  至于宣传口、教育口的人,就更是无所谓了,这个事情,交给你们防工委和邮通委解决就好,我们只管用就好了。

  民用的归邮通,敏感的归你们俩,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去办,完美。

  郑秘书全程吃瓜,基本上只管“嗯嗯,啊啊,对对。”

  最后,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重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适当部署一部分,宣传口和邮通系统根据自身需求部署一部分,在进一步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制度完善之前,不大面积铺开。

  后期加装部署的单位,需要向各自所在的系统申请,该系统评估认可后,再向指定机构申请,全部通过了才能部署。

  对此高振东并无意见,这个时候可不怎么太平,对于安全的现状,以及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适的,自己肯定没有在座的领导门儿清,他们的决定毫无疑问是最稳妥的,自己只要从技术上配合就好。

  再说了,现在想大面积部署,那也是不可能的,一台DJS-59要十几二十万呢。

  散了会,防工委的领导专门跑过来叮嘱高振东:“最近不要往外跑啊,我安排安排,再请你过来说说‘棋赛’的事情。”

  我倒是想往外跑呢,可系统也不怎么支持啊,跑不远。

  他笑着道:“好的领导,再说我三月份结婚,也没法往外跑。”

  领导闻言非常高兴:“要结婚了?嗯,伱那个对象不错,她家也不错,哈哈哈。这回你就算是彻底成家立业了,记住啊,给我发个帖子,我要来沾沾喜气的。”

  在这个年头,对于自己看好的人,所有的长辈或者领导对于其成家都是持喜闻乐见的态度,这代表着一种阶段性的稳定,以及一个人彻底走上成熟的道路。

  高振东笑着点头,连连称谢。

  散了会,没有聚餐,这帮大佬可没这个空了,高振东没有回家吃,而是和郑秘书一起,在附近找了个国营饭店,两人准备好好的搓了一顿,算是他专门为郑秘书道贺了。

  只有两人,郑秘书才说起了更多的东西。

  现在初步定下来的去向,还是正处,平调到高振东也比较熟悉的一个单位——京城钢铁厂。

  至于想下去丰富履历的时候立马升半级?一般没那运气,能有这个就在京城里面,各方面都合适的位置,就已经是让他觉得侥幸了,至少不用离开京城。

  他吃一口菜,问道:“振东,你在京城钢铁厂呆过一段时间,对他们那边情况熟悉不?”

  高振东想了想:“郑秘书,这我还真不太熟,领导的话只接触过他们谭厂长和范副厂长,都是干实事的,工作方法也比较多。”

  意思就是愿意做实事,但是技巧手段不缺。

  郑秘书笑道:“振东,你也别叫我郑秘书了,太生分,眼看我也不当这个秘书了。我叫你振东,你叫我良枢就好。”

  高振东也没纠结,大家差不多,这样也好。

  “那成,良枢,我在京钢厂的时候,主要工作地点是NF钢材试验车间,听车间的人说,后来直接就改成了AOD车间。”

  对于计算机和通信的东西郑良枢不熟悉,说到这个他可就门儿清了。

首节 上一节 13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