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他的话,俞允成就是一愣:“刚玉?这东西.”
刚玉,就是天然的氧化铝宝石,这东西算是除了钻石之外,天然材料里最硬的那一批了,莫氏硬度高达9。
后面的话,他没有接下去,这东西硬啊,没准在一些高振东不能明说的地方有大用。他可是知道的,高振东手上的事情,可有不少都是不能告诉他的。
所以他没有再说这东西拉来干啥的话,只是有些犹豫:“你自己掏钱?”
高振东笑道:“没啥,这东西的原料花不了几个钱。伱不用担心,我有渠道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数目太大,自然有单位会处理。”
氧化铝用直拉法拉不出太大个头的来,极限大概也就十多公分的样子,所以原料也花不了多少钱,4个9纯度的氧化铝粉,在高振东前世大概一公斤不到100块钱。
见高振东胸有成竹,俞允成也没有纠结,有人出钱帮忙让他试验单晶炉的材料适应性,这是好事情嘛,天塌下来有高振东这个高个子顶着。
“那你准备怎么弄?有没有工艺的初步设计。”
高振东道:“用99.99%以上的氧化铝粉,加热前,炉内真空度保持0.00133至0.04帕斯卡之间即可,然后充氩气保护。晶体直径在5cm以上即可,不要超出12cm,具体多粗,你根据情况控制。拉晶长度7-10cm就可以了,也不要超过12cm。”
俞允成听了高振东的要求,点点头:“嗯,你这个要求倒是不高,可以试一试。”
高振东补充道:“正好你可以试试掺杂工艺,前面都没试过吧?”
俞允成笑道:“嘿,你说对了,前面还真没试过,要掺什么?怎么掺?”
高振东笑了:“那正好,掺氧化铬,质量分数为万分之五。”
别看这一点点铬,这些3价铬离子正好就是生成激光所需要的激活离子。
俞允成想了想,道:“这个倒是好办,直接用氧化铬粉与氧化铝粉在坩埚中充分混合就可以,这个不是易挥发的材料,不用掺杂勺。”
意外之喜,还能顺便试试掺杂,俞允成对这个编外的拉晶试验越来越满意了。
高振东又交给他一小块东西:“这个当作籽晶吧。”
俞允成一脸的惊喜:“哈,你连这个都准备好了?”说完心里有点感叹,人和人还真是不能比啊。
这块东西,是高振东从系统另外提取了一套激光器,然后把里面的红宝石激光棒拆出来,当籽晶用。
至于用这东西当籽晶,是不是真的能拉出合乎要求的红宝石晶体,高振东并不在乎,他只是用这个作为由头而已。
他只要求俞允成拉出来的晶体,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就行,然后送去按照成品激光器的外形和尺寸进行加工,毕竟真正要用来当成果展示的,是系统里提取出来的成品激光器。
俞允成拿着这块“籽晶”,乐颠颠的去做准备工作去了。
虽然说起来简单,可是几天之内,估计是拿不到成品的,俞允成肯定会先用普通氧化铝晶体试拉几次,然后才会用籽晶拉。
籽晶可宝贵着呢,没见到现在,在硅单晶的工艺具体参数没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他都一直没舍得用真正的硅籽晶拉嘛,那块籽晶,是从科研总院买的,也就几毫米见方大小。
不过从时间上来算,还算是充裕。
解决了掺铬红宝石晶体的问题,高振东转头去了技术处老陈那里。
见他笑嘻嘻的进门,老陈笑道:“振东,笑这么开心,有什么好事?”
高振东给自己倒了杯水:“师父,好事好事,我最近来了灵感,搞了点其他专业的研究,感觉有戏,而且是填补国际空白的那种,师父,我们两师徒一起搞呗。”
老陈没有马上答应,笑道:“什么专业的?”
高振东喝了口水:“高能物理。”
老陈一挥手:“滚滚滚,我懂个屁的高能物理,你把我名字挂上去,我自己没害臊死,恐怕都得被我的老同学们笑死。”
高振东道:“这哪儿的话,就不兴你老骥伏枥,老树新芽,走进新的研究领域?”
老陈斜眼看着他:“要没有你,我拿出什么新领域的成果都可以。有了你这个徒弟,我只要进入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嚯,老陈又在蹭他徒弟的好处了!别,我丢不起这个脸。”
知道老陈的脾气,高振东见劝不动,只好作罢。
不过老陈虽然没答应,心里却是很高兴,补了一句:“我就不沾你光了,你做你的,回头补个计划过来,让厂里沾沾光吧。”
知道高振东的习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挂弦儿,提出计划,必定是心里很有几分把握的。
而且一开始没向厂里提计划,想来是因为花不了几个钱,所以老陈干脆提了这个双赢的建议,厂里花点小钱沾点光,他敢保证,这事儿提到管财务的李副厂长那里,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个家伙,还在推动给高振东的研究室配套资金的事情呢,就是为了配套研究室拿到的部里资金项目。
对于老陈来说,这也就算是沾了徒弟光了,他是厂领导,厂里有了亮点,特别是技术口的亮点,那他的那一份就跑不了。
于是高振东通过老陈,先下了几张单子到厂里相关部门去,分别解决镀银聚光腔、气体发光管(光泵)、外壳、支架等零配件的来源问题。
主要是这台激光器是原型样机性质的,实在是简单,如果是实用的成品激光器,就要麻烦一些了,这时候又没有半导体激光元件。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准备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控制光泵闪光的电源、吃透红宝石激光器的原理、撰写激光器的论文。
电源不用多说,脉冲激光的光泵不是连续发光的,需要闪光控制,好在这东西就是照着说明材料上的电路图搞就行了,没有任何难度,特别在只是做个样子的前提下。
至于第二个,就要麻烦一些,从1917年爱因斯坦的光受激辐射的原理理论,到1950年布罗塞尔提出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泵激”技术,再到1958年的“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的理论,这些都需要他理解消化,否则容易闹笑话。
同时,激光器有很多种,为什么掺铬红宝石能发出红色激光,这也是需要理论解释的,作为发明者,这些问题必须由他来回答。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那就是原本在研究人员的主流看法里,红宝石不是造激光器的好材料,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理论的提出者本人。
所以如果用红宝石造出激光器来,的确能装一波大的,但是如果高振东自己都不能解释这个原因,那这一波大的就会装成一个大笑话了。
好在他手上的说明材料里面对这些分析都很透彻,拿着答案去学习相关知识,而不是全面的进入这个物理分支的话,倒还不算太困难。
而第三个,就很直接了,高振东准备在等待器件加工的时间里,在学会理论的基础上把论文给写出来,这个对他来说是有工作基础的,毕竟论文核心和主体,都在他手上的说明材料里。
这样他就能在激光器成功演示的同时,就把这篇论文找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
兵贵神速嘛,要抢,就抢个彻底。
第206章 爷这趟,没白穿(3k)
这些工作说起来多,但是其实花不了他太多时间,写论文不是写书,也不是写设计文件或者工艺文件,除了毕业论文这种,一般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篇幅都不长,说得直接点,论文作者想写长,期刊编辑也不愿意。
穷鬼,交得起那个版面费嘛你。
开个玩笑,哈哈。
也幸亏高振东做的成果出口,赚了不少外汇,虽然不是他个人的,不过这个功劳还是在的,不然他C语言论文的版面费还真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处理得了,这个年头,外汇都是统一使用的,甚至连外汇券这东西都没有。
国内货币和外币的汇率主要是用来记账用的,并不能兑换,意义不大。举个例子,国内货币和汉斯猫的马克汇率是1:1,没想到吧。
在激光器这些工作之余,高振东甚至都能抽出一点时间,调试调试Modem通信程序来换换脑子。
激光器这个事情,高振东只是想打个短平快,从花旗佬手里把“第一”的名头抢了就跑,刺激!
至于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有国内那么多大佬在呢,担心什么。
——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就到了周三了,高振东的论文都写了一小半了。
知其然果然容易,知其所以然就困难很多了。
而俞允成那里还没拉出让俞允成自己满意的红宝石单晶,甚至他还连那颗“籽晶”都没舍得用,不过多晶废料还是拉了一些。
他拿着这些多晶废料给高振东看,高振东脑袋一转,要了几块色泽、净度、大小都不错的回来,说是自己要研究研究。
其实和研究没什么关系,他就是想拿来送娄晓娥而已。
好在材料费都是他自己出的,所以手续上并没有什么麻烦的地方。
不过加工他就算了,这玩意太硬了,他没法自己加工,找厂里想办法加工的话,研究材料你要切圆形57面?这就有点开玩笑了。
所以加工的问题,让娄家去想办法吧。
正当高振东一边把玩红宝石,一边单手调试Modem程序的时候,厂里传达室那边给他送来了一封电报。
高振东有些奇怪,现在暂时碳研院、导研院、草原拖拉机厂、东北的航研所那边,都没有什么事情啊。
运算所倒是有事,不过那是培训,离他们做好准备还早呢,再说自己的有电话运算所是知道的,这种事情打个电话就好了。
带着一丝疑惑,高振东拆开了电报。
一看落款,是化学研究所的向总发来的,看来尿素有好消息了。
“高振东同志您好,见字如晤。我很高兴的向您通报一个好消息,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的尿素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顺利成功,第一座年产5万吨的工艺示范试验工程已经试产。根据目前监测数据,伱们研制的特种不锈钢材很好的适应了氨基甲酸铵腐蚀环境,完全满足工艺需求。在此,我代表参与尿素工业化的所有人,向第三轧钢厂及京城钢铁厂参与NF材料试制项目的同志表达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的化肥工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也预祝您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披荆斩棘,为我们的材料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封电报的用语,是这个年代人们的典型习惯,尤其是最后的祝福。
以电报的体量来说,向总的这封电报很长,应该是单位层面组织发送的喜报。
电报的内容,让高振东非常高兴,他不知道自己的行动,让尿素的工业化生产产生了多少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是带来了好的变化。
国内原本工业化生产尿素的进程,高振东不是太清楚,毕竟这玩意不像杂交水稻,略微偏门一些。不过在高振东的一点点印象里,时间应该是比这个时候晚得多,而且一开始,是从西方进口的设备。
能从西方进口这类大型设备,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只凭这一点,高振东就敢拍着胸脯说:这趟,老子没白穿。
没多久,厂里的喇叭又响了起来。
“喜讯,经某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努力,我们第一套示范性尿素工业化试验生产线在某地试产,生产线尿素年产量达5万吨。其中,我厂技术处研究室联合京城钢铁厂,专门为此研制的特种钢材,经受住了生产线强腐蚀环境的严峻考验,为尿素工业化.”
果然,化学研究所搞的是群发喜报,不但相关的重点人员收到了电报,相关单位也收到了。
尿素这东西不涉密,没有敏感性,能沾得上边的单位,肯定都会大说特说。
和粮食有关的东西,在这个年代可都是喜事。
更别说尿素这个氮肥之王,号称“粮食的粮食”,但凡有一点突破,那可都是喜事中的喜事,只要是接到消息的单位,都肯定要拿出来宣传一番,如果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那就更好了。
高振东甚至可以肯定,差不多的时间里,京城钢铁厂那边的广播中,肯定也在播放这个事情。
这个消息,让高振东非常兴奋,一时间也无心工作了,干脆放下手里的事情,到厂区里逛逛。
一路上,听到消息的工人们,都面露喜色,虽然他们是工业口的,尿素这个东西最终是农业口的事情。
可是吃饭这个事情,那是不分工农的。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主人翁意识那是真的强,对于这种重大喜讯,凡是听到的人,不论工资是三十块还是三百块,都感到与有荣焉。
在他们看来,这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进步,而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尿素是什么东西?”
“好像是一种化肥,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的。”
“能提高粮食产量?那可不得了,我们厂研究室还能干这种事情?”
“没听广播里说嘛,没有我们厂研究室搞的这个钢材,那尿素的生产设备就造不出来。”
“厉害了,我的厂~~~~~”
“要我说哈,还是高主任厉害,研究室在他手上,都已经搞出多少好东西了。”
“化肥真有这么重要,我们厂和农业口那边八竿子打不着也要发次喜讯?”
“那当然了,我农村的亲戚说,他们连尿都要尿票才能买得到。”
“我艹,吃饭呢吃饭呢,别说这个.”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某些地方,作为肥料的尿啊什么的,都是要票才能买的,金贵着呢。
这东西,应该算是最奇葩的票证之一了。
高振东听到这里,也忍不住哑然失笑,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不过这位工人兄弟就没想着他们几个人正一人端个饭盒在吃饭么。
广播还在重复播报喜讯,隔一会儿重播一次,看来这条喜讯要在第三轧钢厂响一天了。
按照高振东前世逛BBS的话来说,人工置顶了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