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柯景腾的旁白进来了: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女孩的成熟,没有一个男孩招架得住。
这次吵架后他们两年都没有联系,再次联系的时候是因为发生了地震,担心对方,拨通了电话。
然后时间一转,就来到了多年后,回到了片头,那个苹果上。
已经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柯景腾,穿上了大人西装……原来他要参加的是沈佳宜的婚礼,只是,新郎不是他。
沈佳宜在婚礼上很漂亮,她穿上了好看的婚纱,柯景腾痴痴看着,却只能默默送上祝福,看着自己喜欢了八年的女孩嫁了人,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但更多是真心真意的祝福。
电影最后上演了名场面!
柯景腾亲了新郎!
而这时候插曲终于响了起来,一幕幕沈佳宜和柯景腾的故事在银幕上回溯,从柯景腾第一天坐在沈佳宜前座那天开始……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你青涩的脸,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桌垫下的老照片,无数回忆连结,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歌词和场景画面一幕幕都对上了。
听着些许泪目与感慨。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呆呆地站在镜子前,笨拙系上红色领带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等会儿见你一定比想象美……”
“好像在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黑板上排列组合,你舍得解开吗,谁与谁坐他又爱着她……”
这首插曲,也是片尾曲,顿时让整部电影的情绪和故事都在一瞬间升华。
使得故事更加动人。
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袁超和女朋友都觉得好听。
其他观众也都认真听着音乐,回忆着电影中的情节,看着沈佳宜和柯景腾,然后深深记住了这个故事,这个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故事!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
“曾经想征服全世界,到最后回首才发现,这世界滴滴点点全部都是你!!”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那天晚上满天星星,平行时空下的约定,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着你,紧紧抱着你……”
电影画面中,柯景腾和沈佳宜相视一笑。
电影结束。
但影厅里为数不多的观众却久久没有离去。
“这首歌好好听。”
“电影也好看。”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青春爱情电影,没有之一。”
……
求月票、推荐票。
第125章 大获成功,最佳青春片
《那些年》被唐舟作为电影末尾的插曲,也是最后的片尾曲。
所以当电影结束的时候,它作为片尾曲又播放了一遍。
袁超和他女朋友硬是听完了片尾曲才起身离开电影院。
虽然影厅里人不多,但袁超听到,离开的时候大家都在夸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好看。
最后柯景腾和沈佳宜没有在一起,真的让人唏嘘感叹,或许这就是现实吧,初恋和白月光都是用来怀念的。
不然怎么那么多人怀念初恋和白月光呢?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放映完后,《我们的青春》首映也结束了,很多观众从影厅里出来。
袁超和女朋友看到很多看完《我们的青春》出来的人都在抹眼泪,似乎这部电影很催泪的样子。
而且《我们的青春》观众众多,浩浩荡荡,这让袁超觉得他们看《那些年》的人势单力薄。
只听这些人讨论着:
“《我们的青春》是我看过最好的青春片。”
“是啊,好怀念那些青春的时光。”
袁超听着,怎么觉得这台词很熟悉?哦对,这是他看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的感受。
由于《那些年》的排片等原因,导致在第一天上映后,电影并没有在当天有很大的反响,甚至网络上讨论的人都很少。
反而《我们的青春》凭借着导演田光的影响力,演员朱绰颜和彭彦两人的号召力,以及院线排片的给力,当天就有很多人在网络上讨论。
“《我们的青春》太好看了,强烈推荐。”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青春片,没有之一!!”
“剧本太好了,朱绰颜和彭彦两人演得也太好!”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直接十分!”
很快就有超过5000人给《我们的青春》评分,并且评分达到了恐怖的8.9分。
要知道8分以上已经是非常优秀了,8.9分,意味着这部电影全方位的优秀。
导演田光看着观众们的评价,心里很乐呵,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人夸赞啊?
而就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评论中,混入了一些看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声音。
“都在讨论《我们的青春》,我去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相当不错,看完后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青春片之一!还没看过《我们的青春》,准备去看看,然后对比一下两部电影。看看谁是最好的青春片。”
这条评论是袁超的女朋友发的。
她可是唐舟的死忠粉,这些人都没看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说《我们的青春片》是最好的青春片,她觉得有失公平。
不料她这条评论很快就被很多《我们的青春》粉丝抨击。
“哪来的水军?”
“打广告都打这来了!!滚吧。”
“院线都不愿给排片的电影,你跟我说它才是最好的青春片,搞笑呢吧?”
很多人都在质疑、抨击,但这时候又有其他看过《那些年》的观众晒出了自己购买的电影票,“我是真真实实的观众,老实讲,看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确觉得不错。而且插曲相当好听。”
“是啊是啊,推荐大家去看看!!看完如果后悔你TM来打我。”
“你们真不是水军?”
“谁是水军谁是狗。”
就这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功混进了《我们的青春》这部电影的相关话题和评论区,竟然也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导演田光看到这微微皱眉,“唐舟这部新电影能有这么好?”他心头颇有几分好奇。
随着网络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人去到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这些观众看完后,走出电影院又在网络上给出正面的评价和反馈。
就像滚雪球一般,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雪球越来越大。
渐渐的,这部电影的讨论度和热度都上去了。
院线方面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相关负责人讨论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反响好像不错,网络上评分已经8.8了。”
虽然《那些年》的评分人数还不是很多,评论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和质量,但8.8分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
“嗯,增加一场排片,看看效果吧。”
于是院线方面终于给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黄金时段的一场排片,晚上7:30分的一场。
虽然只有一场,而且还带着测试的兴致,但对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来说,意义非凡。
另一边,
李金甫约了骆静秋一起去影院看这部电影,老板的电影,必须支持的嘛!
骆静秋现在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学广告的,自然会想方设法开辟的自己的副业,账号粉丝已经10万了,是一位比较成功的up主了。
看完电影后她想着帮唐舟宣传宣传,于是发布了一期观影视频,结果没想到这期视频大爆。
“一叶知秋推荐,肯定去看!!”
“别人说这部电影好我不一定信,但秋秋推荐,百分百保真!!”
“感谢秋秋的推荐,今晚上就去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热度上去了,院线测试的结果也非常满意,上座率,观众反馈,都十分健康。
于是院线再次增加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排片。
排片量上来了,电影的票房也迎来了大幅度上涨。
在网络上的热度渐渐压过了《我们的青春》。
“两部电影都看了!更喜欢《那些年》一点!”
“每个男孩子心目中都有一个沈佳宜吧?”
“那一年,那些年……看完电影一阵怅然!”
“拍太好了!!唐舟的第一部电影能拍成这样,真相当不错。”
“《那些年》也好好听,停不下来。”
“鉴定完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确是最好看的青春片!!《我们的青春》我也看了,也很喜欢,但我觉得《那些年》更胜一筹。”
“我也更喜欢《那些年》”
在热度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票房也终于追了上来。
首映当日。
《我们的青春》票房:3900万。
《那些年》票房:520万!七夕节,520,算是很吉利了。
上映第二天。
《我们的青春》累积票房:7700万。
《那些年》累积票房:1400万。有了一定的涨幅。但对比《我们的青春》还相差很多。
上映第三天。
《我们的青春》累计票房:1.2亿!
《那些年》累计票房:2500万。因为增加了排片,上涨幅度很大。
第四天,《我们的青春》票房过1.5亿,但《那些年》的票房直接翻倍,变成了5000万,和《我们的青春》之间的票房差距逐渐缩小。
往后的几天,《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票房迎来了恐怖的爆发式增长。
第七天的时候,《那些年》单日票房超过了5000万,总票房已经达到了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