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身就不打算买,只是刚刚那帮人闹得有些大。
北海道已经是文学爱好者比较少的地方了,真不知道往东京去的地方会闹成什么样。
她刚刚跟好友聊了聊,知道越往中部地区,那位宫诚教授的影响力越大。
本身就是权威,最近还有芥川奖在造势。
连春日悠见这个不怎么看书的舞蹈社成员都知道芥川奖是每年重要的文学奖。
“到底是谁会让那位老教授这么针对呢?”
怀着这种好奇的心思,春日悠见翻开了《雪国》。
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
东京的销量让新潮社的人以为那是跟上个月一样的读者购买。
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讲谈社,宫诚一太郎这些人的有力推动下,整个文学界在《新潮》发布的时候形成了一股抵抗浪潮。
浪潮从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宫诚一太郎开始,经由讲谈社某个女人的煽动。
民间不知不觉形成一股抵抗《新潮》的声势。
这股声势浩大,从东京开始向着四周蔓延,但是在它撞上从天空上缓慢飘来的雪花的时候,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穿过长长的县界隧道,便是雪国.”
翻开书本的春日悠见愣在了那里。
不同于落雪就化的东京,雪地里的孩子对篇文章的开头格外敏感。
夜的底色变白,镜子中燃烧的雪。
女孩的指尖会泛出好看的颜色,镜子里的暮色会随着荧光一起流动。
越是没有受到过阶级文学洗礼的人越是能感受到文字的优美。
《雪国》算不上是一个顶尖的故事。
粗鄙一点的人会说就是一个男人去雪地里寻艳。
但是不是那样的。
川端康城当初在连载《雪国》的时候更换过多本杂志。
每次的篇幅都是不连贯,零零碎碎。
这本书没有太多指摘,没有太多观念。
它本身就是虚无的,就像那个不存在的《雪国》本身。
坐劳无食,徒劳无望。
虚无之美,洁净之美。
在它连载结束之前,在那个美丽的叶子如同银河中的水花四散溅开的时候。
它光凭辞藻本身就拥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它暂时无法冲刷那些身受阶级文学熏染的文学创作者。
就像小野太郎说的那样,这个文坛早就是一个剔透又病态的世界。
他无法改变,只能寄托于《雪国》。
东京区的销量其实并不好。
但是在那帮子文人相互碰撞擦出火花的时候。
文坛的周边掀起涟漪。
伴随着从北边飘过来的大雪。
它先是像病毒一样感染那帮不怎么接触严肃文学的人。
华丽的辞藻像是冰雪一样飘洒,一个朦朦胧胧的冰雪世界像是要侵入现实世界。
因为好奇,因为看热闹。
一个个路过的人拿起那本雪色的杂志。
大雪自北向南,吹皱一个个需要慰藉的旅人。
极致的文华之美开始撞击日本文坛。
第78章 新雪下
听到这版的《新潮》大多都是路过的人买的,新潮社里面的人愣了愣。
纯文学的圈子不算大,购买的读者也比较固定。
这种大规模的拉新能力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不同于轻小说是用新奇的脑洞以及剧情吸引人,《雪国》光凭文字本身就做到了这点。
“哼哼。”
小野太郎啪的一声,将那厚厚的一叠加印通知拍在了会议桌上。
他不急不缓的吹了口杯盏上的茶叶,满脸写着都给我闪开,我要开始装了。
他先是从头发已经不太整齐的室安内部脸上扫过,然后不屑的啧啧了两声。
那表情,那神态就像在说。
“你是活不到数据出来了么?”
小野太郎咧嘴笑了笑,直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室安内部几乎一口老血要喷了出来,跟讲谈社秘密谈好的事情,让他确信不会有太多文坛的人买账。
不过这些走过路过就买一本《新潮》的人是怎么回事。
这还是有阅读门槛的纯文学么?你当路边的插图小说呢。
室安内部一直认为《雪国》写的不好。
他承认作者的辞藻几乎惊艳。
但是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它们本身对于某个时间,某个社会动态就有象征性意义。
50年代,日本文学从军国主义的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那时候出现的作品是如志贺直哉的《灰色的月亮》、谷崎润一郎的《细雪》等传统派作品。
进入60年代以后的20世纪后半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同时社会问题日渐增多,积重难返,那时候出现的是安部公房的《砂女》、水上勉的《雁寺》之类的社会派作品。
再往后面,70年代的‘作为人派’,80年代的反战文学。
几乎所有的社会现状都会反映在当期的文学作品上。
而近期,二十一世纪初期,政治和经济形势低迷,泡沫经济、奥姆真理教、阪神地震、老龄化、犯罪等社会问题催生出阶级文学,批判文学。
ZF无能,文人大胆发声。
日本的文坛大家都是救世主的姿态,要让低迷的日本重新崛起。
可这个时候出来一个蛇夫,一个龙川彻。
他拿着金笔,拿着白刀。
大大咧咧的走了进来,说要给日本文学一个新气象。
“狗日的新气象,你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室安内部少见的没跟对方对骂,现在事情已经出现,大家抵制《雪国》,龙川彻根本没有跟老文坛的人一起玩。
小野太郎打开窗户,气定神闲的接住一朵北边飘过来的雪花。
“室安主编,你知道这是什么嘛?”
小野编辑摊开手掌,露出手心已经融化的雪水。
雪水晶莹剔透,像是流动的火焰。
“什么。”
室安内部的头皮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发麻,《雪国》在未接触过阶级文学里面的销售情况太好。
看一眼就收进了口袋,这种力道跟《万叶集》上面的那些诗歌有得一拼。
小野太郎对落败的室安挑挑眉。
“是新世界啊。”
大门嘭的一声被人关上,做人一丝不苟的室安内部甚至招呼都没打一句就走出会议室。
“你还不走干嘛呢?”
小野太郎对室安内部的遗留物,用手绢擦着汗的田中小泉说道。
如果《雪国》首发成绩不好,室安内部进入一组,这人作品发表几乎板上钉钉。
“抱歉,田中老师。”
小野太郎做了个请的姿势。
“刚刚你们说的《日蚀》我们‘新感觉派’不会收的。”
田中小泉讪笑两声灰溜溜逃走,在上面看着小野太郎表演的部长头疼的捏了捏鼻梁。
“新感觉派是怎么回事?”
“我没跟你说么?”小野太郎拿起那些加印通知,怎么看怎么开心。
“龙川君的碎片化写作方式,艺术至上的写作风格我打算称之为新感觉派。”
已经四十多岁的年纪,但是压过对面一头此时高兴的像个小孩子一样。
中村部长叹了口气,提醒对方不要高兴太早了。
文人们在宫诚的带领下不接受《雪国》是事实。
现在看到了《雪国》销量好,这帮能够影响社会的文人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这就不是我关心的事了。”
小野太郎美滋滋的将加印文件在会议桌上跺了跺。
“他有气魄,有才华,让那帮老木头们接受他是早晚的事情。”
两鬓斑白的中年人哼着他女儿才会唱的歌,他今天看起来真的很高兴。
不光是《雪国》有一个好成绩,还在于他口中的新文学终于有了眉目。
不再注重于文字改变政治,只回归到艺术本身。
良好的接受度说明‘新感觉派’崛起的可能,他是由衷为发现了龙川彻而高兴。
龙川彻大概只有遇到小野太郎才会被这么不遗余力的帮助与推崇。
首轮销量里,他那帮等他出书的读者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