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做学术,有理想,是各个大学的客座教授,比小尾一郎之流高出一个阶层。
龙川彻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他是弘平和尚的坚实拥趸,不光在《雪国》发表的时候,这次的群像赏事件对方也说过“急投猛进,舞弊早有预料”的话。
龙川彻偏爱新感觉派。
这在文人圈子里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普通看八卦的人来说龙川彻可能为名为利,但是上流文人认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
他急不可耐的想要推翻弘平和尚阶级文学的统治,以至于做出自毁前程的事情。
此时这个说出过“再给他一个百年也比不上宫诚先生”的历史学教授正在讲台上讲述日本文学的伟大历史。
“古代日本是氏族制社会。”
对方再次重复了一句这个话。
“大化革新(645年)后,日本最早的文字文学出现于奈良时代(710-794)。《古事记》记载了日本神话,是日本古小说的胚胎,而当时西方文学正处在萌芽阶段。”
“美国文学最早诞生于17世纪20年代。”
“俄罗斯文学滥觞于11世纪。”
“而日耳曼人…”
这名大学教授,不屑的瞥了眼刚刚演讲的马丁。
他是日耳曼人,移民到对方美国。
“古高地德语文学,《希尔德布兰特之歌》也比我们要晚一百多年。”
要谈文学肯定离不开作品,日本虽然比不上中国,但是讨论文学的诞生秒杀大部分西方国家。
这位名叫三岛的历史学教授打算从底蕴这方面来让西方人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怎么评判一个国家文学文化的强盛强度?
当前影响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文学历史绵延了多久。
传统文化在,民族魂就在,即使当前影响力比不上西方文学,但是再过百年前面谁又说得清呢?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字赋予文学不朽的张力。
名叫三岛的教授在台上讲的慷慨激昂,台下不少人听得眼睛冒小星星。
对方的观点很有意思。
即使现在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重译《源氏物语》,那等西方文学没有现在盛行了,难道我们再又翻译回来么?
一番话讲的众人哄堂大笑,龙川彻用手指戳了戳也开始感兴趣的小女朋友。
演讲需要认同感,台上的三岛是目前讲的最好的一个。
“怎么了,阿彻?”
松枝木子瞥了瞥男朋友。
任何东西只要沾染上民族,独立,总是让民众有些慷慨跟热血。
木子都有些想为那个教授鼓掌,不过因为对方批评过自己男朋友,女孩憋着小脸硬生生忍了下来。
“木子。”
龙川彻把脑袋搭在女朋友肩膀上,他本来是让对方遮掩一点再来的。
“阿彻,你身上好热。”
男生面目有些发热,配合着四周嘈杂的环境,女孩有些担心用嘴巴给对方吹了吹。
她原本以为龙川彻来这里是想办法解决群像赏的事件影响的,可是这里好像不需要他。
一个上午,日本学者将西方学者说的灰头土脸。
影响力比不上西方,但是对方想侵蚀日本传统文化无疑是痴人说梦。
历史底蕴,如何理解。
西方人很多东西思考都思考不出来,更别说拆解日本文化了。
我的阿彻该怎么办啊,难道他以后不能写小说了么?
刚刚龙川彻离开的时候,武田茜告诉她龙川彻以后可能无法再成为作家。
女孩有些呆滞,然后心底开始浓浓泛酸。
很多人记到的都是风光无限的龙川彻。
青年赏的头角峥嵘,药王寺的文人叩首。
但是松枝木子记住的只有一个。
山梨县的漫天大雪里,男生穿着单薄的青年装,裤脚上是泥点,脖子上是起球的围巾。
上天为什么要这么对待她的阿彻呢?
一个人辛苦的长大,好不容易有了不错的事业又要被毁掉。
嘈杂的环境中,女孩蹭了蹭男生的脸。
浑身发热的龙川彻,他的思绪好像在奔涌。
“我不知道今天过后会发生什么,我觉得我应该理智一点,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这种事我有些烦了。”
龙川彻曾经对小野太郎说过要吐还日本文坛气运。
日本的文学史缺失了一百年,他很好心的一点点吐还出来。
可是随着写的作品越多,遇到的麻烦也越多。
文部省,主流文学者。
龙川彻甚至觉得每写一部作品就会遇到一点新的麻烦。
“我想一次性解决这些麻烦可以么?”
在日本文学者大胜的时候龙川彻对松枝木子说出了这种话。
女孩愣了愣,望了眼台上那个为日本挺身而出的文学教授。
对方灼目而耀眼,在此刻凝结了民族精神。
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
她抿了抿唇,为浑身燥热难耐的男朋友理了理衣服。
这里是东大,这里有最顶尖的学者,最强大的文人。
“去吧阿彻。”
女孩对着男生温柔的笑了笑。
“即使只有我一个人。”
“我也会为你鼓掌。”
第280章 做日本文学界的大魔王4
五月十号梅雨季节的这一天。
一个年轻人站到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讲台上。
东京大学的建筑比较肃穆,充满独特的“内田哥德”风格。
立面排列整齐的垂直竖线和细长的塔楼,营造出向天空伸展的感觉。
采用榉木薄壳结构,内部呈现哥特式拱肋效果。
龙川彻拿下帽子的时候大部分东京大学的教师都面露惊讶。
不管好的坏的,龙川彻这张唇红齿白的脸都让人印象深刻。
“龙川彻?”
谁也没有想到被外面媒体大肆寻找的龙川彻会突然在东大,准备下去的三岛挑了挑眉。
这位东大的历史学教授见过龙川彻,当时对方在修禅寺大出风头。
一部《金阁》可以说是阶级文学代表之作了,结果被对方放弃了。
“你上来干嘛?”
三岛的语气带着略微调侃,想着是不是龙川彻想办法拿了个东京大学的交流名额。
能够在这场必胜的交流会里上台演讲是很风光的事情,也是一个巩固自身权威的机会。
想借这次交流会反转舆论?
知道对方最近麻烦缠身的三岛嗤笑。
“这场交流会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收拾一下自己材料慢悠悠下台,三岛司临走的时候拍了拍龙川彻肩膀。
细雨在严肃的学术环境外下着。
龙川彻站在讲台上第一句话就让人惊掉下巴。
“感谢马丁·皮斯纳给我上台分享的机会。”
龙川彻的语气平静,神态冷漠而纤薄。
他环视了一下四周,台下有新闻媒体的记者,文部省的官员,还有大批学者教授。
摸了摸自己放在一旁的猎鹿帽龙川彻继续张嘴。
“我想继续就三岛先生的日本文学史内容继续做今天的主题分享。”
日本学者还没从龙川彻为什么是以普林斯顿大学的交流名额上台,就听到了对方的讲述内容。
日本文学史的发展,以及是否要重构《源氏物语》。
不少日本人互相对视一笑,龙川彻这是跑对面玩无间道去了。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日本文学存在时间久远,完全没有必要进入抛弃自身独立性进入世界文学范畴。
文学影响力就像国力一样,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西方文学会一直是世界文学的主流。
花大代价重译明显吃力不讨好。
“《古事记》记载了日本神话,是日本古小说的胚胎,而汉语写成的《日本书纪》,是属于日本的史书。”
“日本第一部汉文诗集《怀风藻》和古雅质朴的和歌总集《万叶集》,展现了日本奈良时代的抒情文学。”
“从平安时代开始出现了《凌云集》和《文华秀丽集》为代表的汉诗文集,形成“汉风化”风潮。同时,散文文学兴起,最早的小说形式——物语文学诞生,其巅峰便是世界上第一篇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对方虽然总结的很好,但是所说的大部分都是翻看史书就能知道的事情。
三岛司不屑打断。
“今天的主题是文学交流,不是请龙川先生来背史实的。”
龙川彻说的东西三岛司刚刚多有提到,有人感觉龙川彻就是来打酱油摘桃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