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囚徒到影帝 第40节

  这一下失而复得,可把他给激动坏了,当即翻身把刘薇葳压在身下,认真道:“就算我以后大红大紫了,也会承认你是我徐琨的好姐姐。”

  这话分明就是‘也会承认你曾做过我徐琨的大哥’的翻版。

  刘薇葳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拿手抵着徐琨坚实的胸膛,媚眼如丝的反问:“难道不该是大嫂吗?”

  这一说徐琨更来劲儿了。

  大嘴麋鹿属于纯电越野,乘坐舒适功能多样,短途冲刺力十足,操控随心所欲,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什么野路子都敢尝试,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具备长途耐力,过度使用随时都可能导致抛锚。

  刘则属于国产SUV,普通的沟沟坎坎都能过去,对92号粗粮也很适应,但却很抗拒真正的越野,每次徐琨想要搞些花活时,ESP系统就会迅速介入。

  至于吕莉萍……

  那更像是两个赛车手狭路相逢,摘下头盔走上拳台,来了一场拳拳到肉的自由搏击。

  …………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历经三个月紧张忙碌的拍摄,《征服》剧组终于在8月11号迎来最后的杀青戏,当天晚上,半个剧组都喝的酩酊大醉。

  张勇也特意从老家县城赶了过来,还和几个主要演员合了影。

  据他说这次葡萄卖了个好价,总算是把欠下的账还了一部分,到年底的时候,只要供给京津石的大棚蔬菜不出问题,他大概就能无债一身轻了。

第61章 论人脉的重要性

  从石市返回京城的第一天,徐琨又单独和刘薇葳吃了顿散伙饭,顺带洗了个鸳鸯浴。

  既然是散伙饭,那档次肯定不能太差。

  然后徐琨刚到手的四千二片酬,就只剩下两千七了——再刨去在石市的开销,这三个月纯收入差不多能有一千八。

  这其实才是现在影视圈里的常态,演员们纯靠拍戏赚不到大钱,但只要靠角色攒下些名气,再去外面走穴捞金,一个月随随便便就能赚到上万块,名气大的上六位数都不难。

  当然了,走穴也是有风险的,其中不乏人财两空的案例。

  至于真正的大佬,则主要是靠广告代言圈钱。

  徐琨暂时还没到走穴捞金那份上,好在他‘杀人机器’的名头愈发响亮,许多小剧组虽然抠抠搜搜的,舍不得在男女主角身上花钱,但咬咬牙高价雇佣徐琨两三天,还是不成问题的。

  尤其从八月份的时候,徐琨最早出演的那批抗日剧,也终于艰难的走到了发行阶段,平均十部剧差不多能有两部在地方台上映。

  别以为这是个很差的成绩,事实上因为去年年底大家一窝蜂的上马新剧,目前电视剧的上映率已经跌到了1/5左右。

  而具体到小成本抗日剧这个类比,比例还要进一步下调,估计也就1/7甚至1/8能够上映。

  这多了几成的上映率,对那些粗制滥造的小剧组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诱惑。

  于是八月下半和整个九月,徐琨每天带着保强不分黑白连轴转,出了A剧组就进B剧组,昏天黑地都不知拍了多少次鬼子。

  一个半月下来,稳稳当当入账两万七,平均日入600+,日工资都超过许多人一个月的收入了。

  保强也跟着水涨船高,时不时还能拿到龙套、武替两份工钱,拢共入账八千有余。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虹吸效应,或者说是赢者通吃。

  不过打从进了十月份,徐琨就挂起了免战牌,一是连轴转了四十多天,俩人都快累岔劈了;二是这玩意虽然来钱快,可对演技提升没多大帮助,沉迷其中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

  而最最重要的是,吕莉萍先前提到的那部剧,也终于有眉目了。

  这又是一部清宫剧,但讲的不是清末或者最常见的康雍乾,而是鞑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的故事。

  故事从多尔衮去世后不久,在孝庄太后【大玉儿】的主持下,福临正式亲政开始,通过宫内与宫外的是是非非,满人与汉人的恩恩怨怨,讲述了顺治帝那迷茫而短暂的一生。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一群千娇百媚钟灵毓秀,却又各个下场凄惨、令人唏嘘感怀的年轻女子。

  …………

  2002年10月3日。

  徐琨推开出租屋的门,探头冲隔壁喊道:“保强,我那套《红蜘蛛2》呢?在你屋里没?”

  按照徐琨的嘱托,保强七月份把隔壁租下来了,照规矩是押一付一,1300块钱掏的保强很是肉痛。

  所以徐琨才会带着他狂刷了一个月抗日剧,赚出了大半年的房租和生活费。

  听到徐琨的喊声,隔壁屋里立刻传出翻箱倒柜的声音,片刻后保强挠着头从屋里出来:“没有啊,我翻了两遍也没找着。”

  “嘿,这真是奇了怪了!”

  徐琨也急的直挠头,《盲井》和《征服》都还没有上映,他也不好意思腆着脸找李阳和高群殊拿原版拷贝,眼下除了‘杀人机器’精选片段,也就是这部《红蜘蛛2》能拿的出手了。

  这部剧是8月19在广东公共频道上映的,据说收视率十分喜人,第二轮肯定能上星播放。

  所以徐琨专门托人弄了套《红蜘蛛2》的碟片,准备带去当做敲门砖用。

  “对了!”

  保强这时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道:“前两天林大嫂不是说,要拿几张碟回去看,你让她自己挑……”

  话还没说完,徐琨就已经冲出了院门。

  一番鸡飞狗跳之后,敲门砖总算是备齐了。

  出了胡同口,坐上陈学斌的面包车,徐琨一边系安全带,一边抑扬顿挫的吩咐道:“小斌子,随朕摆驾南锣鼓巷。”

  “嗻~”

  陈学斌配合的拉长了声调。

  他这次是主动请缨给徐琨做司机,目的是想试一试,看能不能挤进刘衡的剧组。

  因为是刘大编剧头一次跨界当导演,圈内不少人对这部剧并不是很看好,可在陈学斌这样的群头眼里,这却是个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好机会。

  刘衡那是什么人物?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一届老舍文学奖获得者,多部经典影视剧的编剧,平时的交际圈那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若是靠着徐琨这层关系,挤进剧组混个一官半职,哪怕这部剧最后扑到姥姥家,只要能在刘衡面前混个脸熟都算是赚大了。

  到了南锣鼓巷,两人按照吕莉萍给的地址,七拐八绕寻到一处清幽雅致的三进四合院。

  那白墙青瓦、那梧桐树、那葡萄架、那小池塘,若不是门口竖着《少年天子》剧组的牌子,里面还有十几个年轻人正在排队等候试镜,徐琨怕是都是以为来错地儿了。

  “啧,大佬就是大佬。”

  徐琨忍不住咋舌,前两次他试镜都是在饭馆里,选在这种地方,还搞的这么正式,可是破天荒头一回遇到。

  陈学斌探头探脑了一阵子,也有些打怵,于是果断道:“我就先不进去了,你要是能拿下个重要角色,我再试试,要是人家……那咱也别上赶着丢人现眼了。”

  徐琨自然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若是剧组根本不重视他,陈学斌想走裙带关系就是痴人说梦了。

  他拍了拍陈学斌的肩膀,然后昂首挺胸的走了进去。

  院里的年轻演员们,全都或明或暗的,将视线集中到了徐琨身上,似乎是在分析他的威胁性有多大。

  徐琨也大致扫了一眼,发现里面没有什么熟悉的面孔,显然都是些影视圈的新人——不过看那做派,貌似都是科班出身。

  想想这是在南锣鼓巷,离着中戏仅有一步之遥,徐琨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见客厅门外摆着张桌子,桌子后坐着位工作人员,徐琨便走上前通名报姓,表示自己是受邀前来。

  那工作人员在旁边的表格上捋了一下,然后丢下句‘你等等’,就起身去了西厢房。

  不多时他又领着女人从西厢出来。

  这回总算是个熟面孔了,《少年黄飞鸿》里的十三姨,徐琨是因为吕莉萍的缘故专门看过重播,所以记住了对方的名字。

  而后世大家认识她,则更多是因为四合院里的秦淮如。

  “你是演十三姨的郝蕾老师?!”

  徐琨故作惊喜的叫出了声,这年头‘老师’还没被滥用,一般都是称呼圈内前辈的。

  郝蕾嘴角微翘,随即大大咧咧的道:“叫什么老师不老师的,我应该比你大两岁,你叫一声姐就成,咱们都是吕老师推荐的人,往后在剧组得互相照应着。”

  说着,又招呼道:“走,我带你先认识一下剧组里的几位前辈——刘导这会儿正忙着呢,估计还要过一会儿才有空见咱们。”

  “那就麻烦蕾姐了。”

  没想到吕莉萍不但给推荐了剧组,还给找了位引路人,这下要融入剧组可就容易多了。

第62章 《少年天子》

  进屋之后,就见两边摆的全是红木太师椅,

  左侧椅子上只有两个女演员,不过都是熟面孔。

  年轻的,是去年出演《大宅门》杨九红,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姨太太专业户何赛菲;年长的,是八十年代红极一时,曾与刘小庆齐名的潘荭。

  右手边是四个男演员,大多瞧着面熟,不过真正能认出来的,也就是最年轻那个——曾在《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饰演十三爷的王晖。

  徐琨也是打从入圈之后,才开始留意演员名单的,不然压根不可能知道王晖的名字。

  看到郝蕾领着徐琨进来,一众前辈全都客气的放下手里的剧本,笑着起身等郝蕾进行介绍。

  “几位老师。”

  郝蕾当着几位老前辈,就给徐琨大吹法螺:“这是徐琨,和我一样都是吕莉萍老师举荐进组的,别看比我还年轻两岁,入行满打满算也才一年多,可已经领衔主演了一部电影,主演的电视剧也有好几部上映。”

  这捧的徐琨都尴尬了,主要是他能拿出手的都没上映,上映的压根也拿不出手。

  他正想往回找补两句,男演员最上首的老爷子就点头笑道:“小徐确实不错,《盲井》我看过了,唐朝阳那股草莽亡命徒的劲儿,可不是谁都能演出来的。”

  “您看过《盲井》?”

  徐琨大为吃惊,下意识问:“您和李阳导演是……”

  他以为老人家是李阳的朋友或者亲自长辈。

  没想到老爷子摆手笑道:“我是凑巧在中戏看到的——像这种的准备去国外参展的片子,很多都会先拿到中戏、北影内部放映的。”

  这时一旁的何赛菲主动帮忙介绍道:“这位是李法增老师,李老以前是中央实验话剧院演艺中心的主任,现在是国话的……”

  “哪有什么现在。”

  李法增再次摆手道:“去年中实验和中青合并成国话的时候,我就已经退下来了,现在是无事一身轻——这不,就来咱们剧组发挥余热来了。”

  众人闻言都捧场的笑了起来。

  这屋里名气最大的是潘荭、何赛菲,甚至于郝蕾都要比对面的男演员更有名。

  可要是论圈内地位,那还得说是这位李老爷子。

  他虽然自称无事一身轻,但以他先前的地位,至少也会在国话挂个顾问的名头,而且这才退下去一年多,老关系基本都在。

  托李法增的福避免了尴尬,徐琨又通过互相介绍,得知了几位前辈名字,以及在剧中扮演的角色:

  潘荭老师饰演孝庄太后,顺治皇帝的生母大玉儿。

  何赛菲这次依旧是姨太太,饰演皇太极的侧福晋,襄亲王博果尔的生母,懿靖大贵妃——简称懿靖太妃。

  郝蕾饰演顺治的第一任皇后,孝庄太后的侄女,科尔沁的公主,是剧中戏份最重的年轻女演员。

  李法增老师在剧中饰演郑亲王,努尔哈赤胞弟的儿子,顺治皇帝的堂叔,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戏份并不是很多。

  坐在第二位的,年纪比李法增还大了几岁的老爷子,是央视《曲苑杂坛》的编导兼策划郑天雍,郑老在剧中饰演内务府总管索尼,戏份相当重,算是主演之一。

  排在男演员第三位的,是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李健义老师,他是李法增推荐给刘衡的,在剧中饰演大太监吴良辅,据说戏份比索尼还重,而且还是索尼在剧中的死对头。

首节 上一节 40/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