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第120节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

  纸鸢,风筝。

  风筝去追逐落日,又怎么可能追得上?

  不管你如何追逐,一切都只是徒劳。

  夤夜,寅时的深夜,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的人心最为脆弱。

  那个苦苦追寻爱人的女子啊,这个时候是多么的冷清、孤苦,无所归依。

  很多人都在心里哀叹。

  而这个时候,一段二胡声响起。

  悠扬哀婉,如泣如诉,更是让人感伤,但又特别好听!

  仅这一段二胡都足以称绝!

  不知道是李落演奏的,还是凌清雪演奏的?

  不管是谁演奏的,曲肯定是李落作的。

  确实非常厉害!

  ……

  沈丛看着舞台上的凌清雪,十分高兴。他们杭城的歌手并没有让人失望。

  这首歌质量很高!

  不过,就是和杭城全无关系啊!

  这又让沈丛有些疑惑。

  当然,歌曲现在还没有结束,后面应该会藏有玄机。

  这反而让人对于歌曲接下来的部分,更加的好奇和期待了!

  ……

  不只是沈丛如此,而是此时正在关于比赛的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包括现场的观众,直接间里的网友,娱乐圈的很多音乐人、歌手们,以及现场楚清等参赛歌手们。

  饶少青、林鸿二人微微皱起眉头。

  他们有了一种危机感。

  本以为有了段弘、阮天两位大师出手,这一次能够非常轻松的将凌清雪、李落两口子踩在脚下,但现在看来,他们终究还是有些小瞧李落了。

  这首歌质量很高,高到让他们有了危机感。

  虽说就这第一段听来,和杭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他们知道,既然是为杭城写的歌,李落就不可能让歌曲和杭城毫无关系。

  别说是李落了,就是任何一个音乐人,都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

  一定会在后半部分和杭城联系起来。

  但会如何联系?

  越是未知,就越是让人心里有些不安啊!

  当然,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最终和杭城的联系显得生硬,不自然,是为联系而强行联系上去的。

  那么,哪怕前面给人的感觉再好,歌曲再好听。在整体质量上,都一定会大打折扣。

  这毕竟是为一座城市写的宣传歌曲,有它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饶少青、林鸿两个人又都眼前一亮,现在就只盼望歌曲和杭城的联系会显得不自然了。

  而不自然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想想就知道,原本和杭城毫无关系,却硬要和杭城扯上关系,又如何能够做到十分自然?

  还是他们的歌曲好,一开始就和杭城有了联系,是直接就以杭城的视角开始的。根本不存在需要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与杭城产生联系的问题。

  李落终究还是有些欠考虑了。

  ……

  娱乐圈正在关注比赛的音乐人、歌手们,这个时候也都在说,“这首歌没有问题,非常好,质量很高!现在关键就看要如何与杭城产生联系了?如果联系得好,是能够对饶少青、林鸿二人造成威胁的。到时候可能就不是饶少青、林鸿二人二选一,而是饶少青、林鸿、凌清雪三人三选一了。”

  “话是如此。但想要联系得好,难度很大啊!一旦联系生硬,定然严重扣分。到时候对饶少青、林鸿二人就产生不了任何威胁了。”

  “李落这种创作方式确实有些冒险了。如果因为和杭城产生联系时过于生硬,从而毁了这一首歌,可就太可惜了。”

  “李落自己应该觉得联系得很好、很自然,这样他才会让歌曲最终定稿。但在我们看来,也许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不管怎样,李落已经让人感到意外了。在饶少青、林鸿两个人结束演唱之后,我们一度都认为他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所以我一直在说,李落始终有可能再度让人震惊!”

  “……”

  ……

  “?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

  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

  ……”

  一段如泣如诉,又非常好听的二胡之后,凌清雪继续演唱。

  歌词依然绝美,又让人动容。

  越听越好听!

  “?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

  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

  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绝美而又忧伤。

  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这样的歌词值得反复去琢磨和理解。

  就像品茶,越品越觉得香醇。

  李落能够写出这样的歌词,让无数人包括很多音乐人、歌手们在内,全都十分佩服。

  也非常喜欢!

  但还是之前那个问题,要如何与杭城产生联系?

  歌曲又已经过去了一小段,还没有看到能够和杭城产生联系的迹象。

  再不联系,会不会有些太晚了?

  就在无数人都这样想的时候,舞台上凌清雪下一句歌词唱出。

  “?君住在钱塘东,

  妾在临安北。

  ……”

  很多人都心中一凛。

  来了!

  虽然没有出现“杭城”两个字,但“钱塘”、“临安”都是杭城。

  历史上自秦朝开始,有多个朝代都将杭城称为钱塘。而临安则是南宋时期杭城的称法。

  李落在这里不说杭城,而是说钱塘和临安,是有什么用意吗?

  况且,男主人公住在钱塘,而主人公住在临安。虽然都在杭城,但却不在同一个时空啊!

  这是什么……等等。

  卧槽!

  好像明白了。

  联系起前面女主人公去找自己的爱人,但几经轮回都始终没有找到。

  为什么?

  为什么会找不到?

  之前不知道原因,而现在知道了。

  这特么都不在同一个时空,又如何能够找得到?

  就像是风筝去追逐落日,不管如何努力,都注定只会是徒劳。

  我擦!

  李落这表达手法相当牛批啊!

  还是第一次见。

  当然,也有人并不知道“钱塘”、“临安”都是历史上杭城的旧称,他们这个时候还并没有看出,歌曲已经和杭城联系了起来。

  而且,还是通过一种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写作手法。

  “?君去时褐衣红,

  小奴家腰上黄。

  ……”

  这两句啥意思啊?

  听起来很好听,旋律很美,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看起来要听懂这首歌,还需要有大佬出来解读才行了。

  就连知道“钱塘”、“临安”都是历史上杭城旧称的人,有很多都不知道这一句歌词应该如何去理解?

  不过,结合起接下来两句,他们很快就似乎懂了。

  而且,相当震惊!

  “?寻差了罗盘经,

  错投在泉亭。

  奴辗转到杭城,

  君又生余杭。”

  罗盘经,是古代一种传统的导航工具,用于确定船只的方位和航向。

  那么,“寻差了罗盘经”明显就是说,女主人公去找男主人公的时候辨认错了方向,几经轮回,都总是无法和男主人公去到同一个时空。

  那么,连起来的意思或许就是说,因为什么原因,男主人公死了,血染红了他身上穿的褐衣。

  然后女主人公殉情去找他,但因为看错了罗盘经,明明和男主人公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在杭城,但就是无法生在同一个时空。

首节 上一节 120/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