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很快结束。
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他们两个都听不懂。
需要他们发言的时候,中岛羽会用中文和他们交流。
其他的东京大学教授,也听不懂周越的一些发言,他们也就大眼瞪小眼了。
至于说其中,中岛羽教授以及一些来过华国留学的一些学者,可以听得懂两国的语言,所以也就没有配备翻译。
而且由于是学术交流,很多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没有这种经历的,很难去翻译的很准确。
如果让学者去翻译的话,翻译错了,到时候倒是丢脸,也显得不郑重。
而且他们这个会议,也就是介绍一下各自的学术成果,以及邀请周越的不容易。
这些都是给录制的电视台看的。
翻译这种东西,基本上也就可有可无了。
这种学术的大背景下。
周越坐在前方有些百无聊赖,别人鼓掌的时候,他没有抬头。
中岛羽什么时候和他交流,他什么时候抬头。
其他的时间都在那里假装很认真的听着,实则在想着自己中了五百万的话,应该怎么花。
等到把五百万都分配的极为合理之后,他一抬头,看到还是那个教授在汇报。
也就是说,就连十分钟还没有过去?
他觉得有些无语。
不时的和林宁交流一下。
“多久了,是不是该吃午饭了?”
“听说他们这边的饭不是很好吃啊?”
“将就一下吧,毕竟只出差这么两天。”
“如果能够吃到中餐就好了。”
“……”
最后,中岛羽教授做了总结的发言。
周越也只是静静的听着,没有跟着鼓掌。
鼓掌,或者点头就代表表态。
这群人说的东西他都听不懂,没有必要表态。
而且就连个翻译都不给配备。
就算有翻译,周越也觉得也没有必要太给面子。
毕竟这个会议是临时加的。
他过来出差的行程里面,并没有这么一条。
中午简单的吃了个午饭。
事实上,东西还是挺多的,不过他喜欢的很少,也就没有多吃。
而且一路上有摄像机在跟着。
周越也觉得有些不自在。
“请问一下你们是什么电视台的?”周越用英文进行交流。
那记者明显愣了一下,紧接着就展示出了强大的素养,用中文开口,“东京电视台,到时候会在我们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周越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
“越哥,他们是不是看错人了?是不是以为你是什么高层一样?”
“我也不知道啊。”周越轻轻的摇了摇头。“又是贵宾礼仪,又是电视台进行转播的,以我的身份,好像并没有这样的资格啊?”
“待会儿去问问中岛羽教授就知道了。”
周越决定自己不内耗。
有事情就直接去问。
反正他们给自己的礼遇是超越了规格的,无论如何,一位华国的教授,应当是不值得这样的礼仪。
这都是全球顶尖人物到此,才有的规格吧?
而且这是东京大学!
是全球排名前十的顶级大学。
下午。
周越开始进行学术讲座。
一个千人的大礼堂。
甚至下面都座无虚席。
“周老师没有想到吧,其实在国外,尤其是东京大学,很多人都喜欢你,甚至要比周老师在国内的粉丝还要多。”中岛羽笑着开口。
周越沉默了一下,“其实,在国内做学术汇报的话,可能人数还要更多一些?”
中岛羽教授颇为意外。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
周老师也不仅仅是只有建筑系教师一个职业。
听说还有一些副业,比如说写小说?
在国内的人气是领先级别的。
在东京大学。
建筑系的粉丝人数就不少了,再加上还有一些其他科研领域的学生或者是教师。
周老师在科研领域,在整个科研圈内,人气是属于顶流级别的。
光是那三篇建筑材料的国际顶刊。
就已经是足够奠定周老师在科研圈的地位。
中岛羽教授开口,“周老师没有看过我们国内对于您的报道吗?”
“没有。”周越轻轻的摇了摇头。
一旁的林宁道,“别的我不知道,至少在欧洲,周老师的事迹和那些论文,都是轰动级别的,在国外的影响力确实是很高。”
岂止是很高啊。
至少在国际建筑圈,周老师已经是最顶尖的人物了。
至于说在整个科研领域。
那也是知名的存在。
很快,中岛羽递上来几张报纸。
别的他不知道。
但是上面的英文标题,他还是知道的,这是自己发在自然杂志的三篇论文。
而且上面还有自己的个人简历。
周越,“……”
他瞬间觉得。
整个世界上也不只是邓远航在编排自己,甚至在国外,都有人会过来蹭热度。
“在那些世界级别的社交或者是短视频软件上,周老师热度确实不低。”
“而且最近,似乎在传着什么《诡秘》,好像是一本小说?”
“海外的翻译版本,已经是在国外被疯传,热度很高。”
周越,“有多高?”
“极高!”林宁认真的道,“我的那些同学基本上都在看。”
是了,本来就是更适合国外阅读的版本。
如果有了英文的翻译之后,确实是会造成巨大的轰动,不过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已经都换成钱了。
至于说是不是海外的版本爆火,那也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怪不得最近海外的学术邀请更多了。”周越轻轻的摇了摇头。
随后走了上去。
林宁就坐在下面看着。
很快,大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标题。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周老师做学术报告。
尽管此前在网络上看过周老师的一些教学切片,但和现场看起来的那种震撼还是差了很多。
“这个标题……我怎么看不懂啊?”
“算了,看不懂是很正常的,这应该是学术的最前沿吧?而且这个领域也不是我研究过的领域之一?”
建筑行业的分支很多。
他的研究方向也只是其中之一。
眼下的这个方向,应该是周老师面对东京大学,拟定的标题。
而且,他怎么感觉,周老师似乎和自己同龄?
紧接着他就发现了一件惊悚的事情。
这个和自己同龄的年轻人。
站在了东京大学这个国际顶尖高校的学术报告厅上。
并且获得了世界科研圈内的关注和目光。
下面的人掌声如雷。
二十三岁就能够有如此成就。
能够引领世界,并且改变世界,这似乎才应该是当代年轻人的样子?
学术汇报,讲的东西也是自己很少接触过那种。
就是基本的原理可能都差不多懂,但是毕竟是学术前沿,里面很多形式的名词,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公式,自己都很难完全去理解。
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