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为经点开上周五,莫娜发布的新视频。
才过几秒,他便明白身边的蔻蔻,为什么知道自己星期五去使馆区的高级意大利餐厅吃饭了。
没想到这么巧,
在自己和那位美泉宫的会计小哥在二楼讨论合同细则的时候,莫娜也正在楼下用餐。
她为此拍了一个小视频,来记录这家被评选为米其林二星的,意大利餐馆的菜式。
视频开头的镜头,专门从餐厅门外一排带着各国大使馆标志的官车上方扫过,最后落在了那辆他乘坐的蓝色宾利上,给了一个十几秒的特写。
“Hello,my friends……”
莫娜对着正在看视频的观众们解说,Bistrot1836是仰光最有名的餐厅,以提供最正宗的意大利菜闻名。
这家餐厅经常有各国的外交人员以及国际明星或者富豪前来用餐,今天就有一位不知身份的Bigwig(要人大亨)包下了整个二层。
她暗示性的指了指门外的那辆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的豪车,抿着嘴,带着些许炫耀的说道,她今天是和朋友来这里吃饭的。
镜头中出现了杰瑞阳光帅气的脸。
顾为经点开评论。
“哇!一磅的牛排换算一下要300刀,这简直是抢劫啊!学艺术的果然都是有钱人。”
“富婆、富婆,求包养!”
“这家餐厅的位置可是相当难订的呢。虽然不是三星米其林,可我关注的好几个百万粉丝的东南亚探店旅行播主,都没有订到这家Bistrot 1836的座位。”
“之前那个和你合作的小哥呢?我看到有关他的内容似乎都被删除了。你们闹矛盾了吗?”——这条提到顾为经的评论,昨天被UP主亲自回复了。
莫娜的回复也很简洁:“谈不上矛盾,只是不合适,所以大家各自安好。”
下面则是跟着各种聊天回复。
“哇!姐妹,祝贺啊,关注你三年了。我就一直觉得他配不上你。姑娘值得更好的,现在身边这位帅哥看上去就优质多了。”一位女性老观众的留言道。
“人家两人原本也只是普通同学的关系吧……”
“我不管,我宣布,小姐姐的笑容由我承包啦!”
顾为经关闭了手机屏幕。
“真绝情呢,人家看不上你喽。”
蔻蔻玩味的舔着嘴角,在一边扇阴风点鬼火。
顾为经没有说话。
他现在的心情有些奇怪。
顾为经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立场指责莫娜的行为,他喜欢莫娜么?
应该是喜欢的吧?
若不是莫娜小姐一直特意表现的若即若离,他们可能早就在一起了。
但说句不好听的,从始至终,他们明面上也都只是好朋友的关系而已。
自己甚至也和酒井小姐有些暧昧。
这样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人家女孩子绝情呢?
顾为经理智认为他不应该有多难受,可他现在心里确实不太好受。
他下意识的想要问问莫娜账号的事情,打开聊天软件,看见消息提醒,才意识到他们已经不是社交好友了。
顾为经切换成了短信,输入了莫娜的手机号。
“我看到了账号的事情,莫娜,我们还是朋友么?”顾为经对着聊天框,犹豫了很久,也只编辑出来这一行字。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
“我昨天查了一下,过去三年TikToK总共的累计收益,大约有五百七十万缅币。感谢顾为经你的帮助,发个卡号给我,这些钱你要都可以归你。”
“以后这个账号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大家的人生道路不同,彼此莫要纠缠,好聚好散。”莫娜回复。
……
顾为经下午来到了好运孤儿院。
他的心情虽然有些低落,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准备即将到来的画展。
即使融和画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依然显得难以驾驭,可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无事可作。
距离狮城双年展的交稿日期只剩下了不到五个月。
画大画是很消耗时间的。
除了画画本身消耗的功夫之外,还有前期的构图和创意。
相比于动笔,构思灵感反而要更加消耗精力。
就算是画单纯的景物画,印象派大师莫奈也曾经为画了某座教堂,在法国一条大街上站了半年,每天就是观察教堂的钟塔在阳光下的各种变化。
经常不吃不喝,揣摩颜色的细微差别,一站就是一天。
最后差点被以为他疯了的朋友扭送进精神病院里去。
顾为经准备为狮城美术展以好运孤儿院为背景,打造一幅人物画。
人物相比于景物,更加容易体现出画家的情感。
他之前初次尝试画的那幅融合画《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就是一次这样的尝试。
画面画之所以糟糕,是顾为经的能力问题,构思上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顾为经在反复研究过那张画作之后,判断除了融合画的技法需要打磨以外,人物的情感也要下功夫。
画法亮眼,整张画的整体也要达到【心有所感】的情感水平,才能在高手如云的国际美术双年展上,十拿九稳的展获一些奖项。
而人物情感……除非他只准备在画面中收录茉莉一个小模特的身影。
否则,以顾为经对孤儿院中其他人的了解,很难达到共情的地步。
他得多找几个模特。
好在,
孤儿院中从来不缺少这样有趣的目标。
第135章 特刊
记者杜文上午的时候,提着一袋巧克力,就神清气爽的来到了好运孤儿院。
自从他采访计划开始之后。
杜文就忙的要死,从春节到现在,他绕着仰光各个城区跑了总计三十一家大小孤儿院,光是写作提纲就写了快五千字,给编辑部递了上去后,反响很好。
总编看完之后,大加赞赏。
尤其是那张本地中学生和艾滋女童跳舞的照片,既有话题性、艺术性,又不会像一些记录饥荒、战争的镜头一样有伦理政治风险。
简直是报刊最爱的镜头之一。
这种照片要是运作的好,完全是奔着新闻大奖去的。
总编看着洗出来的照片,笑的快要合不拢嘴了。
毒品孤儿在缅甸是大问题。
编辑部讨论后,当即拍板同意在今年的国际禁毒日之前几周,以《缅甸镜报》的名义,专门发一期相关的特刊来刊登杜文的新闻报道。
前提是他的报道成品内容够有质量。
这可是特刊唉!
连杜文都没想到,竟然能有发表特刊的机会。
纸质传媒杂志,都分为正刊、增刊和特刊三种类型。
增刊多见于杂志期刊,而且内容质量较水。特刊就不一样了,只有重大的国际新闻或者各种国家纪念日才会专门让报纸发布专题特刊。
这是比常规的头版头条都要重磅很多的特殊版面。
《缅甸镜报》更是缅甸最重要的全国性报纸,发行的报纸会迅速辐射全国几千万人口,就算是主要的政治领导人都未必各个能混上特刊。
之所以能让编辑部给杜文这个机会,除了杜文本身选取的封面新闻照片很好之外。
主要还是因为今年正好是《缅甸镜报》在当年在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向政府投降之后,编辑部所发行的专题特刊整整二十五周年的日子。
算是一个对于毒品战争造成的一代人伤痛的回顾性后续报道。
报道的选题、恰当时机、那张动人的新闻照片,三者少一样杜文都捞不到发特刊的机会,只能说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
杜文如今痛苦且快乐着。
专题特刊的新闻稿要包含大量事件相关人物的专访,内容加起来动辄上十万字以上,算算最晚交稿的时间,他的肝就开始痛了。
如果要是让编辑部其他一听说有特刊发,眼睛都开始冒绿光的记者主笔们也参与进来和他一起跟新闻。
杜文打死也不愿意。
调查记者是很苦逼高危的职业,挨枪子的,蹲号子的,被打闷棍的,绑麻袋沉江的……如今这种时候,只要多动动笔杆子,跑跑素材就有特刊发,肝痛一点就痛一点吧。
杜文这几天经常跑好运孤儿院。
这家孤儿院的经营拮据却口碑很好,来往的义工从未成年的中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奶奶,人员很有多样性。
方便他来做人物的背景故事专访。
杜文来到孤儿院后,像往常般随便做了一会儿活,就开始在院子里转悠,看见觉得有意思的人,就过去聊两句。
他准备的巧克力,就是干这个用的。
新闻系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采访小技巧,男人递根烟,女人或者孩子则递巧克力,很容易就拉近关系。
杜文拿的巧克力,全是托编辑部的同事从国外带回来的,不值钱,好在外面有一圈花花绿绿的洋文字母。在仰光这种第三世界国家地区,进口巧克力有些时候比万宝路香烟还有用。
他今天转了一圈,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唠了一堆,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称不上多少。
杜文正有些烦躁呢,就看见院子的角落处,那个老来这里的德威中学生,正怀里抱着一个看上去五、六岁大的脏兮兮的胖娃娃,和对方头对头咿咿呀呀的说些什么。
这个镜头也不错。
暗地采访不适合带专业摄影机,杜文先拿出手机偷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踱着步子装作不经意的凑了过去。
他一直对这个叫顾为经的中学生很感兴趣,也蛮有好感的。
遗憾的是,这家伙平时很沉默。
除了对待孩子们的时候,不太愿意说话,只是一个人画画。
杜文关于对方的多数消息,还是通过孤儿院的那位女院长打听到的。
“小哥,小哥,你吃巧克力不?”他抽出一条牛奶口味的三角巧克力,递了过去。
杜文只能尝试着套些近乎。
人家是德威这种贵族学校出来的富家公子,吃过见过,他也不太期待自己送巧克力这样的小把戏有什么用。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