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试炼:从打造科幻天庭开始 第687节

  终于初见成果。

  相反。

  国内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尊四阶强者的诞生。

  这足以说明。

  约德尔星上的怪物和资源,对民众的实力有着巨大的提升。

  “不过冒险者的死亡比例也有不少。”

  林雪烟顿了顿,接着汇报道:“两个月来,累计死亡的冒险者达到了8731人。”

  虽说所有人都融合了【炎黄芯片】。

  但这只是帮助他们提升了下限,并不代表他们能完全规避各类风险。

  在约德尔星。

  面对新手村外的怪物,难免有所死伤。

  

  而这些冒险者……

  全都经过复活墓地,被自动化接引到【阴曹地府】之中。

  【阴曹地府】的功能。

  已经日益显现。

  它可以极大保障华夏民众们的灵魂安全,让他们拥有第二次机会。

  “目前看效果不错,开放第二批的冒险者名额吧。”

  杨墨敲了敲桌子,对林雪烟吩咐道:“第二批同样是800万人,三天后,将他们接引到新手村。”

  新手村的面积颇大。

  容纳2000万冒险者都不在话下。

  他打算。

  分批次开放。

  陆续提升国内民众们的实力。

  “好。”

  林雪烟点了点头。

  “阿奇亚呢?没有异动吧?”

  杨墨想了想,又接着问道。

  这段时间。

  他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5号世界的巫界开发上,对4号世界关注的比较少。

  “根据监控,目前一切正常。”

  林雪烟摇了摇头,面色带着一丝古怪:“他居住在约德尔星东部的某个大城之中,一直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并未有异动。”

  说起阿奇亚。

  这是华夏接触到的,目前唯一一尊九阶存在。

  靠着各类手段。

  他们成功震慑住了阿奇亚,双方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而阿奇亚……

  在突破到九阶之后,更是直接降临在某座大城。

  用神异的手段。

  演化出了十万人的神魂。

  在大城中,继续担任着约德尔王,沉浸在他的“繁华盛世”之中。

  似乎……

  已经彻底淡泊了名利与追求。

  一副摆烂自暴自弃的状态。

  “他没有这么简单。”

  杨墨却摇了摇头,认真说道:“任何能成为九阶的生灵,都是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之辈,或许他真的怀念这十万族人,但他绝不会沉湎在过去。”

  “或许,他在借此方法,推演九阶之后的道路。”

  任何九阶。

  都不容小觑。

  更何况……

  阿奇亚承担了不可承受之重,肩负着整个种族的命运兴衰。

  他不相信。

  对方会在突破九阶后就摆烂了。

  “那我们……”

  林雪烟有些惊疑。

  “无需过于担忧。”

  杨墨摆了摆手,沉声道:“他在进步,我国同样在进步,且不会丝毫逊色于他,待我国全面踏入二级文明阶段,九阶也休想对我国造成任何危害!”

  在阿奇亚的身上。

  他留下了数个后手,并不担心双方反目成仇。

  现在。

  华夏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从五个世界之中抽取资粮。

  真正全面踏入二级文明阶段。

  “以文明衡定的标准,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1.65级文明。”

  他深吸了一口气,喃喃自语:“至少还需要五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跨入二级文明的层次。”

  科技体系要跨入二级文明。

  就如同超凡体系成就九阶一样。

  阿奇亚耗尽了整个世界的底蕴,依旧无法成功,可见其难度。

  若不是华夏帮忙。

  阿奇亚就算再惊才绝艳,也不可能以灵魂之道成就那个不可言说的境界。

  而华夏要踏入二级文明……

  并没有人帮忙。

  只能靠他们自己,从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之中抽取资粮,化作推动力。

  “快了。”

  “待【人造太阳】研发出来,恒星能将给我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眸光闪烁,对【人造太阳】项目充满了期待。

  这是华夏掌握的第一个二级文明技术。

  能源的问题一解决。

  将进一步推动华夏的发展速度,大大缩短跨入二级文明的周期。

  或许。

  要不了五个月这么久。

  ……

  浩瀚宇宙。

  距离地球753万光年之外。

  在另一个河系中。

  坐落着一个如太阳系一般的恒星系。

  该星系的第六颗行星,被华夏命名为扶桑星。

  原本。

  整颗星球,一片荒芜、死寂。

  但在华夏到来之后。

  利用先进的星际技术和生态工程。

  各种能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人造生物,快速繁衍,分解了星球表面的岩石,释放出了可供植物生长的养分。

  各类基因改良后的植物种子……

  也播撒在整个星球上。

  荒野之中,已经遍地生长出了绿色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在扶桑星上茁壮成长,还能吸收并转化星球上特有的辐射能量,为生态系统提供初始的能量来源。

  而在该星球的某处平原区域。

  一座庞大的基地。

  拔地而起。

  赫然是华夏亲自建造的【人造太阳】项目的研发中心。

  该范围内。

  用无形光罩圈锁住了事宜空气、水分、生态自循环系统,有两千余名科研人员在这里工作着。

  此外。

  还有三万台科研机器人。

  它们忙碌在各个角落。

  负责搬运、整理、储存各类资源,执行低端的科研共走。

  事实上。

  不仅仅是科研领域,华夏其他各大领域都已经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

  在某会议室里。

首节 上一节 687/1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