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第232节

  李明洋则带着大鹏,吴志奎回到了名扬娱乐。

  张昭的电影中心,最后还是没有离开名扬娱乐。

  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钱不够用……

  所以他就把名扬娱乐的内部结构改了,在一楼新开了一个大门,新装了一部只通6789楼的电梯。

  把原来的电梯只设到一到五楼。

  又在内部逃生通道,五楼和六楼之间新建墙体,彻底封死。

  然后在墙体外部新装了逃生通道,只花了一百多万,就把名扬娱乐一分为二。

  一楼到五楼是花束平台,六楼到八楼是电影中心,九楼是总部。

  很拥挤……但没办法。

  张昭的计划有点庞大,李明洋给他多少钱,他都能花光……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原来八楼的绿幕摄影棚,在他的操作下,变成了好莱坞水准,比中影还要好的蓝绿幕摄影棚,砸进去七千多万……

  原来六楼宴会厅被改成了办公区,吞了两家小的特效公司,组成了新部门——后期特效部。

第237章 什么新海诚,未来只有李海诚!

  李明洋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张昭给他看了一个关于工业光魔的纪录片之后。

  他决定遵循时代的轨迹,对特效工业加码。

  2010年,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水平飞速迭代,远超他的想象……

  甚至虚拟拍摄都出现了。

  看完纪录片,李明洋不仅见识到了国内外的差距,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特效这个赔钱的玩意,春天来了。

  国内对特效的投入其实一直都很低,即便是后来进入绿幕站桩输出时代,各种炸裂的特效层出不穷。

  特效的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依然不高,10%都是良心制片方了。

  但特效的质量却远超前几年,从光污染到视觉震撼。

  电影特效其实是一个依赖软件的行业,当越来越多神奇软件被开发出来,特效的制作方式也越来越简单。

  例如机器学习技术、数据直接驱动模型技术、面部行为编码系统、行为集群系统、面部表情程序化……

  可以说每一个软件的出现都是特效的一次迭代。

  尤其是行为集群系统,让万人大战场面变得更加逼真,更加简单,再也不用一个个去调整,一键随机自动生成数据模板。

  将特效制作带入了另一个领域。

  以前特效公司的利润很低,一般在5%到10%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渲染速度,依赖电脑硬件。

  而今年之后,电脑的硬件迭代,达到瓶颈,进度缓慢。

  硬件升级不再是关键,软件开发才是王道。

  特效的质量在今年会迎来疯狂的迭代,效率狂升。

  今年花一千万做出来的特效,明年可能只需要两三百万。

  2010年,花费上千万,三四个月制作的电影特效。

  在十几年后,一个特效艺术家,几台电脑,一周时间就能轻易完成。

  只要起速够快,特效公司的利润是很可观的。

  如果只从效率和质量上来说,绿幕拍摄其实还不是最夸张的……

  等到虚拟拍摄时代,五个人的小团队就能完成各种场景空间的拍摄。

  隧道追车、极地跋涉、丛林历险、星际穿越……LED显示屏都可以实时呈现,最大程度地满足导演的拍摄需求,按照剧本的设计秒换场景。

  依托游戏引擎实时渲染和LED摄像机跟踪技术,

  演员只需要配合屏幕中的高仿真场景进行表演。

  所见即所得!

  所有人都可以直观地看到拍摄环境,配合现场灯光的变化,无需抠像,直接出片。

  室内拍外景,没有时空、天气、光影的束缚,拥有更多变化和无限可能。

  大大节省了转场消耗的时间、精力。

  虚拟拍摄是比绿幕拍摄更先进的技术。

  但虚拟拍摄并不能完全替代绿幕拍摄。

  因为虚拟拍摄很贵……

  前世李明洋离开企鹅之后,准备将虚拟拍摄应用到短剧之中。

  加快效率,不过在分析了性价比之后……还是算了。

  虚拟拍摄局限性大,价格贵。

  精品短剧的成本也就十几万,不配用虚拟拍摄。

  后来,李明洋改用绿幕拍摄。

  丰富单调的室内短剧,室内外相结,让剧本创作更加天马行空,开启新的征程。

  只可惜刚出了点成绩,去参加同学聚会,一觉醒来,回到了解放前。

  不过这也让他同时掌握了传统绿幕拍摄,以及更先进的虚拟拍摄。

  ……

  晚上十一点多。

  李明洋、吴志奎、大鹏来到八楼的绿幕摄影棚。

  对摄影棚进行调试,以便明天能顺利完成他想要的效果。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你的名字的剧情上。

  认为男女主演的演技是最重要的……

  其实大错特错。

  你的名字最牛逼的是分镜。

  太炫了!

  动画不同于电影,只需要将摄影机放在被拍摄体前面就可以即刻成像。

  动画作品里每一笔一画都需要创作者自己从头开始亲手创作。

  所以一般动画的创作时间成本要远高于电影。

  时间成本上的消耗,往往通过人物造型所产生的周边产品进行二次利润收回。

  所以在人物造型被重视的潮流之下,新海诚作为擅长风景的创作者可以说算是少数而又异数。

  在早期,他忽略了人物塑造,总是用写实、细致、唯美的场景,来征服观众。

  比如秒速五厘米中,散落的樱花雨、沉沉静静被白雪覆盖的城市。

  言叶之庭中,雨水打在池面树叶上的清新感、雨过晴天后浮动的白云。

  用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或者反应季节变化时间推移的符号。

  连动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直接作用到了叙事的层面上。

  比如,秒速五厘米中,男女主人公在列车关门分离时,用鸟从树枝上飞走—白雪中的空椅—闪烁的红绿灯等几个空镜头转场,来表现离别时的惆怅感。

  早期,新海诚人物塑造的麻木感,是被人吐槽最多的。

  直到你的名字横空出世,新海诚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彻底升华了。

  他用一种解构的方式,使人物和风景之间达到了完美融合。

  三叶在目睹彗星陨落的场景,简直是分镜教科书。

  镜头首先从背后以低角180度旋转到前方,然后切换到三叶身体、并逐渐接近脸部、最后成为瞳孔的大特写。

  过三叶的瞳孔看到倒映其中的风景,即两颗闪亮的彗星划破夜空,相继陨落与分离。

  直到瞳孔和瞳孔里的风景渐渐的铺满整个画面。从始至终,三叶的表情和身体并没有任何变化,

  镜头的运动,以及瞳孔中风景的流逝,用以静制动的方式,表现了三叶目睹世界末日般时的震撼。

  在瞳孔的大特写之下,早已分不清这到底是脸部还是风景。

  风景成为了脸部的同时,脸部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让观众看到是一个作为风景和人物的整体。

  放弃固执,拥抱市场的新海诚,彻底洗心革面。

  不仅是内容上的转变,就连动画的核心分镜也脱胎换股,令人震撼。

  你的名字轰动亚洲,是新海诚史诗级的升华。

  《你的名字》承载的是小日子动画电影的新一代传承,从宫崎骏过度到新海诚。

  小日子动画家那么多,在新海诚之前,可没有人配得上‘宫崎骏第二’的名号……

  不过,这个传承已经结束了。

  什么新海诚,未来只有李海诚!

  ……

  第二天,早上九点。

  名扬娱乐的会议室。

  “景恬看来是到不了了,我们先开剧本会吧。”李明洋看了一眼大鹏。

  大鹏抱起你的名字完整剧本,分发给在场的主创们。

  你的名字主要演员有李明洋、刘师师、胡戈、乔山、何润东、王凯、舒畅、涓涓、李鈊……

  配角很多,有些甚至还没进组。

  当然,配角是没资格开剧本会的。

  除了一众演员,参与剧本会的还有几位主要幕后。

  其中最重量级的就是监制陈嘉上,香江导演协会会长。

  完整的剧本,在场的众人有些看过,有些人只看过一半的。

  等众人翻了一会,李明洋让众人谈谈对剧本的理解。

首节 上一节 232/3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