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44节

  整个首都汽车制造厂,也就只有郑海明的办公室有真皮沙发,其他人的都还是木质座椅。

  陈奇昨天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给郑海明汇报了一汽、二汽,甚至首都齿轮厂都想要挖人的事情。

  江辉现在是BJ212升级换代项目小组的关键人物,肯定不能被挖走。

  要不然首都汽车制造厂指不定都会在业内成为一个笑话。

  这是郑海明和陈奇都接受不了的事情。

  但是陈奇只是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员工待遇提升相关的事情,还是得郑海明拍板才行。

  “厂长您过誉了,不过我昨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厂,怎么也不能给您丢人。”

  江辉不亢不卑的微笑着答了一句。

  先看看郑海明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再说。

  “厂里面这些年也算是接收了不少大学生,能够跟你这么有本事的,我是一个都还没有碰到。”

  “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你这算是让我在其他厂长面前长脸。”

  郑海明跟江辉寒暄了几分钟之后,终于正式的进入主题,“你开发出来这个4MT手动变速箱,算是为BJ212升级换代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你才入职两个月,原本不符合提拔政策,不过特殊人才特殊政策,我们厂委昨天下午紧急讨论了一下,决定等下个月技术科底盘组组长退休之后,就任命你为组长。”

  “与此同时,你的工资等级也从技术员13级提升为12级。”

  “虽然工资只是从55元一个月上涨到62元,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般员工的晋升提拔,肯定是不需要郑海明亲自去谈话。

  怎么也得到了科长级的人员任命,他才会出动。

  不过江辉的情况显然是比较特别。

  “多谢厂长栽培,我一定继续努力。”

  对于这个奖励,江辉内心虽然颇为平静,不过脸上还是要装作颇为激动的样子。

  “还有这一张电视票,也是厂里面奖励给你的。”

  郑海明起身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张电视票给到江辉。

  别看这只是简单的一张票,其实算是非常稀罕了。

  整个首都汽车制造厂,一年也就只能分到十来张电视票。

  可以说厂长、总工、副厂长、副总工、各个处室负责人的需求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更加不用说基层管理人员。

  拿出一张作为奖励,还真算是不错了。

  “我爱人前几天才刚跟我抱怨每天晚上在家不知道干什么,没想到就可以买电视了。”

  “厂长您这个奖励,实在是来的太及时。”

  虽然江辉自己其实看不大上这个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奈何条件就是如此,看不上也得看上。

  反正朱淋肯定是喜欢的。

第63章 不生娃就只有一个烦恼

  作为有着上万名员工的大厂负责人,郑海明每天的工作很繁忙。

  就在他跟江辉交流的十来分钟里头,就已经有好几拨人过来想要找他。

  江辉自然很是识趣的走人。

  “师父,怎么样,厂长给你说什么具体的奖励了不?”

  一回到办公室,陈晨星就围了上来。

  就连一向不管闲事的侯国明也竖起了耳朵,想要听一听江辉说了什么。

  “工资提了一级,奖励了一张电视票。”

  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很快有心人都能知道。

  不过升职为底盘组组长的事情,现在肯定没有必要拿出来说。

  “提工资?”

  陈晨星脸上满是喜悦,仿佛涨工资的是他,“虽然工资涨一级不是很多,但是长年累月算下来,其实很不少。”

  “至于电视票就更加稀罕了,我们家之前也是等了好几年才等到一张票。”

  后世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个年代买一台电视,还是12寸或者14寸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怎么会那么困难。

  但是想一想,1978年的时候华夏电视普及率还不到4%,许多村子里头可能整个村就只有一台电视,甚至一台都没有。

  这种局面,要再过十来年才能有比较大的改变。

  “江联络的成果可是不少,现在4MT手动变速箱只是一道开胃菜。”

  “到时候1:1油泥模型制作出来之后,我觉得厂里头肯定也会有奖励。”

  “至于首都内燃机总厂的新款发动机和其他的各种零部件的成功研发,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奖励。”

  “特别是首内的发动机,要是性能真的有30%以上的提升,那个意义绝对不会比4MT手动变速箱的成功要低。”

  侯国明跟其他人很少说话,不过在江辉和陈晨星面前,倒是慢慢的话多了起来。

  局势也越来越明朗,侯国明自然也能感受到那种变化。

  所以心中的那种顾虑和忌惮,慢慢的就变少,他对未来开始有一些信心。

  “还真是呢,师父,到时候这个项目搞下来,你们家基本上就‘全鸡全鸭’和‘三转一响’都可以配备齐全。”

  陈晨星这么一说,江辉忍不住问道:“什么叫做‘全鸡全鸭’?”

  “三转一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这个江辉是知道的。

  不过“全鸡全鸭”是什么玩意,他还真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鸭绒被头和鸭绒枕头,这就是‘全鸡(机)全鸭’。”

  陈晨星作为老首都人,对于这些“相亲”市场上流行的词语可是熟悉的很。

  特别是今年有不少知青返城,超过28岁的男性和超过25岁的女性,都已经被归入大龄青年序列。

  因为刚刚返京,没有福利分房,工资又几乎全民统一并无优势。

  因此首都开始出现第一次找对象危机。

  在相关部门的鼓励下,许多单位都被组织起来,要求尽可能解决大龄青年婚恋难问题。

  一些大型的相亲会开始应运而生,在未来几年慢慢的发展到高峰。

  其中,男性员工居多的钢铁厂等机械厂,最常和女性员工居多的纺织厂联谊,连首都的一些报社也本着为社会分忧的担当,出面承担“红娘”工作。

  虽然这个时候谈恋爱也要问住房,但其含义与今日三环内无贷的商品房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首都人均住房面积仅为4.5平方米,逼仄程度也就沪上的4.3平方米能够比一比。

  青年男女或者介绍人在询问“有没有房子”时所指的是问男方父母家现有空间内,能否还有分隔出来的余地。

  如有阁楼、亭子间、阳台等空间可以供新婚夫妇居住,实在不行在较大的居室内用布帘子隔开一个空间也算有房。

  一家老小七八号人挤在二三十平的房间里头的情况,一点都不少见。

  当然了,不管是什么年代,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真觉得家里头少一台洗衣机。”

  “夏天还没有那么麻烦,到了冬天没有洗衣机是真的不方便。”

  家务基本上都是朱淋在做,不过那细嫩的柔荑在大冬天洗衣服,江辉看着心疼。

  在入冬之前买上一台洗衣机,还真是比电视机更重要。

  当然了,电视票都有,电视机肯定也得买。

  反正现在两口子的收入不错,之前丈母娘给的钱都没有用光呢。

  “要什么洗衣机啊,那东西又贵又耗电,关键是洗衣机的票比电视机和自行车票都要难搞。”

  陈晨星这种钢铁直男,自然是理解不了江辉这个宠妻现代人的想法。

  江辉也懒得去跟他争辩什么,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小陈,这你就不懂了。”

  “多跟你师父学一学,指不定你看中哪个姑娘的时候就能用上。”

  侯国明难得的插嘴进来聊天。

  江辉在厂里面混得好,他也是很开心。

  因为他现在也算是跟他绑在一根绳子上。

  “要是能够配齐‘全鸡全鸭’和‘三转一响’,看中哪个姑娘都没有什么问题。”

  虽然用物质来衡量,似乎有点不合适。

  不过陈晨星觉得在相亲市场上面,这些东西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再说了,他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学习修车,然后当一个司机在全国各地跑。

  谈对象什么的,那不是浪费时间吗?

  完全没有必要!

  “等你配齐全鸡全鸭’和‘三转一响’,别人的娃都能打酱油了。”

  侯国明跟陈晨星的父亲差不多年纪,算是差了一代。

  他对婚恋的看法,肯定跟陈晨星不大一样。

  “一个人过日子多好,要不然就像是我邻居一样,天天都吵架,我听了都脑壳痛。”

  陈晨星这么一说,侯国明和江辉都觉得有点无语。

  侯国明是有点接受不了陈晨星的观点,而江辉则是有点意外,自己的徒弟的想法居然那么的前卫?

  1978年的时候就知道不结婚、不生娃是最舒服的?

  生娃后各种烦恼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不生娃就只有一个烦恼,那就是“今天吃什么?”!

第64章 回去蹭饭

  在厂里面愉快的度过了忙碌的一天,江辉蹬着自行车,飞快的朝着卫生所宿舍楼而去。

  明天是周末,等会两人准备回首都工业学院那边蹭饭吃。

  不早点出发的话,回到就比较晚了。

  路上自行车一如既往的多,江辉已经非常习惯,骑自行车的水平也是杠杠的。

  回到家,朱淋已经在宿舍楼下等着。

首节 上一节 44/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