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顺利的获得了大量的利益,甚至今后在可以出售工厂股份或者改制的时候,顺利的让工厂成为了自己的个人企业。
这个结果,肯定不是政策最初的目的。
江辉准备等这个工厂承包责任制实施个三四年之后,就继续跟一机部那边提议对政策进行改变。
尽最大的可能去避免这样子的情况发生。
“确实如此,没问题也就不会列入到改革的清单之中。”
“师父,你有看中哪家工厂不?”
“是不是选择某个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配套厂来承包,风险会小一些?”
陈晨星现在也是很想知道江辉最终的选择。
到时候他也是要跟着一起过去的。
要是选择的不好,同样也是会对他的前途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都汽车制造厂这边的发展蒸蒸日上,这种情况下都还能出现亏损的配套厂,那估计是真的烂到一定程度了。”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对象上面。”
“反倒是朝阳摩托车制造厂,我倒是觉得可以考虑一下。”
江辉做这个事情,并不是为了圣母心的去帮助所有的工厂解决经营不佳的问题。
他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进军汽车行业做准备。
当然了,现在的汽车几乎没有个人购买,他进军汽车行业的契机还不成熟。
但是跟汽车行业很接近的摩托车行业,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朝阳摩托车制造厂?”
陈晨星快速的回想了一下脑海中跟它相关的信息。
“师父,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卖的稍微好一点的就是首都摩托车制造厂生产的三蹦子,但是也只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实际上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经营状况也不佳。”
“估计过个几年也要变为亏损企业了。”
“并且传闻首都这边在讨论禁摩,这要是真的实施了,摩托车制造厂就更加没有前途了啊。”
很显然,陈晨星不是特别的看好江辉选择承包朝阳摩托车制造厂。
在他看来,这家工厂妥妥的是夕阳工厂啊。
“首都这边将来肯定是会禁摩的,不过这一个消息倒是没有必要担忧。”
“我瞄准的是海外市场,把摩托车生产出来之后出口创汇,迅速扭转局面。”
相比生产汽车,摩托车的制造难度肯定就低了很多。
并且各种新产品的推出时间也可以快很多。
这对迅速的扭转局面是非常有好处的。
江辉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摩托车卖到阿国或者东南亚等地方去。
别的工厂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渠道,江辉却是有许多思路来落实这些东西。
“出口创汇啊?”
“要是真的能够实现,自然是再好不过。”
“但是真的那么容易的话,朝阳摩托车制造厂就不会那么快的陷入到经营亏损的状态之中了。”
“国内的摩托车厂可是有不少,但是其实没有几家是经营的很好的。”
陈晨星想到自己将要去朝阳摩托车制造厂上班,心中其实颇为担忧。
当然了,他主要不是担心自己的前途,更多的是担心江辉会掉到这一次的工厂承包改革的坑里面去。
“对于别人来说是很困难,但是对于我来说,问题不大。”
“这几天你帮我一起收集一下朝阳摩托车制造厂相关的信息,我准备正式的跟厂里面和一机部那边提交申请,做第一个选择承包工厂的人。”
虽然说枪打出头鸟,但是出头鸟的机会也要多很多。
只要做好了,江辉就算是在业内树立起了一个标杆。
……
江辉要搞大动作,那肯定是要跟朱建生事前沟通一下。
当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拿出一机部发出来的文件,跟朱建生聊了起来。
“你想要承包朝阳摩托车制造厂?这可是一家濒临倒闭,没有多少核心设备,也没有多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厂呢。”
“这么一家工厂,你承包下来干什么?”
虽然朱建生之前已经知道江辉要搞一些动作出来,承包工厂这个风声,他也是有听说过。
但是现在选择朝阳摩托车制造厂这么一家前途很不光明的工厂,他还是比较担心的。
要是江辉选择的是首都汽车摩托车制造厂这种当地的大工厂,那他还比较有信心。
只是这种大工厂,肯定不会轻易的拿出来作为这种激进的改革对象。
一机部也怕出乱子的。
“爸,我是这么想的,朝阳摩托车制造厂现在没有什么拳头产品,但是生产摩托车的架构是有的,也曾经模仿过一款摩托车产品,曾经卖的也还马马虎虎。”
“我准备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改一改,生产一辆轻便摩托车,把能够去掉的东西都去掉,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稳定性。”
“然后把这么一辆摩托车卖到阿国以及附近的国家,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去。”
“当然了,如果采用普通的推广方式,肯定是效果不好。”
“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游击战的利器,让它成为阿国人民反抗北极熊的工具,情况立马就会不一样。”
“甚至我还准备跟五机部的一些下属工厂沟通,双方合作一下,我们采购一批他们的产品跟我们的摩托车结合在一起,让它在战场上发挥出超乎大家的战斗力。”
一些华夏大规模生产的廉价战争利器,很多人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
不管是煤气罐大炮,还是一些特殊的火箭弹,都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去挖掘。
到时候跟自己承包的工厂的摩托车产品结合起来,绝对可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出来。
“要是朝阳摩托车制造厂搞出来的新产品真的成功了,估计首都摩托车制造厂那边立马就会跟着模仿,国内的其他摩托车厂也会跟风,到时候岂不是局面又会陷入到不利之中?”
虽然朱建生还不能完全理解江辉说的那些方案,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相信他。
只是要真的去承包一家工厂,今后会面临的一些困境,肯定就要提前的考虑了。
这个时候国内可是不存在什么专利法的说法,你的产品出来了,别的工厂模仿抄袭的情况,那是很常见的事情。
甚至这种做法还会得到当地的鼓励和支持呢。
“只要我们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足够快,各种创新思路足够丰富,其他人就只能永远跟在我们后面吃灰。”
“我也没有打算一直在朝阳摩托车制造厂那边待着,甚至我打算下一步淋淋那边搞定了港城户籍之后,就以中外合资的方式,把朝阳摩托车制造厂一半的股份卖掉,换取工厂发展的资金。”
“今后再进一步的把工厂的股份卖给员工,让它成为国内工厂股份制改革的先锋工厂。”
趁着朝阳摩托车制造厂的价值还很低的时候,提前搞一些大动作出来,虽然风险肯定是有,但是只要成功了,那么江辉的事业就算是正式的启航了。
作为改革的先锋,特别是有港城的股份之后,许多事情应该会好做很多。
反正首都航食也是港城合资企业,朝阳摩托车制造厂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见得有那么高。
当然了,江辉也是知道这种变化是今后的潮流和方向,甚至在一些人的心中其实已经有想法,只是迟迟不敢提出来。
现在积极把这层纸给捅破了,对华夏的经济发展,也许更有好处。
在八十年代积蓄了更多的实力的话,等到北极熊倒下的时候,华夏这边能够吃到的蛋糕就更多。
要不然得话就只能看着美利坚等国的企业吃的满嘴流油。
“行吧,既然你已经有想法了,那就尽快的去行动起来。”
“不过这毕竟是破天荒的改革方案,到时候承包的条件好不好,你也得认真的考虑一下。”
“万一一机部那边设定的条件非常的苛刻,那就要再考虑一下是不是选择承包其他的工厂,或者过一段时间再考虑承包的事情。”
朱建生这么一说,江辉松了一口气。
老丈人同意自己的做法,后面许多事情就可以顺利很多了。
……
就在江辉为一机部的这个新的改革方案奔跑的时候,不少人也是在讨论着这个改革的内容。
“何总工,你说一机部这一次是不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清单中的那些工厂,个个都连工人的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想着让人去承包这家工厂,确保工厂可以扭亏为盈,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
“谁那么大的胆子敢去承包这种工厂啊?”
唐日月端着一个搪瓷杯,跟来轴承车间视察工作的何清泉聊了起来。
“这个条件确实是苛刻了一些,不过如果条件很好的话,就没有什么改革的意义了。”
“如果承包工厂的人不能让经营状况不好的工厂扭亏为盈,不能让工人的收入提升,那么谁敢支持这样子的改革方案?”
“至于经营状况很好的厂子,更是不可能加入到这种改革对象之中。”
何清泉虽然也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但是看问题的高度肯定是比唐日月要高一些。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政策的制定者,自己会考虑哪些东西,会担心什么内容。
这么一想,那么本次政策上面的一些苛刻的条款,似乎就能够理解了。
如果这样子的条款之下,改革都还能取得成功,那么绝对值得大规模的推广。
如果失败了,那也是一次没有什么损失的尝试。
唯一的损失就是承包这个工厂的人,估计要背负一大笔债务了。
因为承包合同里头可是会明确要求相关人员承诺的盈利,如果没有达成,那么这部分盈利的一定比例是要由承包人去背负的。
相当于你承包这家工厂,就是承诺了会盈利。
一旦承诺没有实现,那就要承担一定的债务了。
虽然不是承诺盈利10万元,到时候没有盈利的话,这10万元都要你负担。
但是哪怕只是负担10%,那也是1万元。
1980年的1万元,绝对可以让无数人望而生畏,能够压垮无数的家庭。
这应该本次改革最大的困难点了。
许多人就算是有想法试一试,有信心试一试,但是面对这种风险,也会选择退缩。
就像是后世的创业,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哪怕是有许多想法,也不敢轻易的尝试。
反过来,如果是家庭条件很好,试错成本很高也无所谓,那就可以随便试一试了。
很显然,江辉就是属于可以轻易的承担试错成本的少数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一机部的出发点也是好的。”
“只是这么苛刻的条件之下,我感觉这一次的文件,最终可能白发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