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决定可不是拍一个脑袋就行的,到时候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耿卫东也许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是参与讨论的余江到时候指不定就要成为背锅侠了。
意识到了这个风险,他立马就主动的提出了这个方案的不妥之处。
就现在的华夏而言,上汽才是轿车的龙头企业,一汽在它面前都是小弟弟。
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卡车和越野车的生产之中,轿车的生产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今后的局面肯定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轿车的销量会不断的增加。
但是价格肯定也不能搞的太夸张。
红旗吃亏就吃亏在价格太高上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首都汽车制造厂在那里过得风风火火?”
耿卫东很是不爽的说道!
看到曾经的小弟现在过得比自己滋润,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
关键是跟其他单位开会的时候,一汽的人员也很容易被人拿BJ212出来调侃。
这就让耿卫东非常的不满意了。
“我们要搞轿车,就要搞价格比较亲民,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
“到时候也是可以考虑一下跟国际汽车巨头合作。”
余江这么一说,耿卫东也开始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不过要找国际汽车巨头合作,肯定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定下来的事情。
第172章 风波起,嫉妒是人之常情
首都汽车制造厂新款BJ212的火爆,导致计划外的车型受到强烈的追捧。
其他一些厂家自然也是看的有点眼红。
“刘处长,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从我们这边采购的计划外的汽车钢板已经跟计划内的五五分了。”
“但是我们之前提供的价格都是没有变化,这个情况是不是要调整一下?”
作为首钢的厂长,周刚肯定是有点羡慕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红火表现。
大家同为首都地区第一批八家试点厂家之一,要是首钢的表现比对方差很多的话,那他的压力也会很大的。
要知道,首钢为了应对试点,可是做了很多的改变,也跟冶金部那边打了包票的。
“周厂,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的情况稍微比较特别,之前左总工专门跟我叮嘱了,要给他们保持稳定的供货。”
“我们现在生产的高强度汽车钢板,技术来源跟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也是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的新车卖得好就涨价的话,似乎有点不是很合适,左总工担心影响我们新一代的汽车钢板的研发。”
刘文非自然也是有点眼红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获得的超额利润。
目前对方采购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都还是按照计划内的价格来走。
但是对方的新款BJ212,已经有一半是没有按照计划去调配,而是加价卖给了一些客户。
这么一来,首都汽车制造厂获得的好处肯定多了很多。
虽然这个时候工厂都是国家的,挣的钱多和少,跟普通员工的关系度比较低。
但是现在首钢已经开始改革了,情况肯定会变得不一样。
“如果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规模不断的增加的话,那么我们继续使用计划内的价格去给他们供货就很不公平了。”
“不可能一条产业链上就主机厂在挣大钱,其他厂家都挣点辛苦钱吧?”
周刚还是不甘心给人做嫁衣裳。
哪怕他们的高强度汽车钢板能够实现技术突破,是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那也是一码事归一码事。
“或者我跟左总工商量一下,给首都汽车制造厂设定一个标准。”
“就以这个月对方订购的钢铁数量为基准,超过这个规模的就要按照计划外的价格来进行结算,其他的继续按照计划内的来走。”
“这么一来,他们接受起来应该也会比较简单一些。”
搞销售的人,终归是比较灵活一些。
刘文非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可以满足周刚的要求,又不会得罪二把手左广盛的方案出来。
“你这个提议不错,就先按照你说的来搞。”
周刚觉得新款BJ212的销量肯定还会继续增加,他也是亲自去参加了这款车的下线仪式,非常看好它的前途。
这注定是会成为一个时代经典的车型,会是一款爆款车。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爆款车的说法。
首钢这样子的大厂家看了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火红场面会嫉妒,其他的不少配套厂自然也不例外。
像是跟江辉比较熟悉的首都汽车附件厂,就安排了唐日月这个名义上江辉的徒弟去打听消息。
“师父,我们厂里面现在有一种声音,觉得新款BJ212有一半都是走的计划外的方式来销售的,那个价格比计划内的高了好几万元。”
“那么我们供应的那些零部件,是不是也有一半可以使用计划外的价格进行结算,或者整体上把结算价格提高一下。”
“当然了,我们厂长也驳斥了这种声音,认为工厂今年的局面已经比去年要好,大家要知足。”
“只是这种声音终归还是存在的,我觉得有必要跟你汇报一下。”
唐日月现在对拜江辉为师这件事情上是一点也不抗拒了。
特别是江辉现在已经是首都汽车制造厂乃至华夏汽车行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现在的级别已经跟自己一样,将来肯定是要比自己更高的。
这种情况下,唐日月甚至主动的寻找各种借口去找江辉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
对此,江辉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你们厂里面有人会有这种想法,也算是正常的,这说明第一批试点改革的效果已经开始出现,大家的积极性都慢慢的被调动了起来。”
江辉听了并没有生气。
嫉妒是人之常情,首都汽车制造厂依靠计划外的新款BJ212,可谓是日进斗金。
工厂现在每周都会发一些福利下来。
米面油粮之类的,都给工人们安排的妥妥的。
大家都是汽车工业一条街上的工厂,这个福利待遇的差距出来了,自然有人不舒服了。
“我担心这种声音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首都内燃机总厂和首都齿轮厂等其他的配套厂那边,很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甚至我觉得他们的情况会比我们厂更加的严重,因为他们的产品除了卖给你们之外,其他一些厂也是有需求的。”
“在产能不够的情况下,他们肯定是希望高价卖一部分的产品给到其他的厂。”
唐日月这么一说,江辉倒是重视了几分。
像是首内的新款发动机和首都齿轮厂的4MT手动变速箱,现在都是华夏汽车行业的热销产品。
短时间内,行业内找不到比他们做的更加优秀的产品了。
所以肯定有不少的厂想着办法从他们那边采购更多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这种情况下,多多少少也是会给首都汽车制造厂的配套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你帮我具体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要是有什么新的消息,也可以随时过来找我。”
江辉准备去找陈奇聊一聊这个事情。
不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会起一些风波。
……
经济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做墨菲定律,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越担心一种坏事会发生,那么它就一定会发生。
首都汽车制造厂这边开始担心配套厂那边会闹出幺蛾子,实际上就已经有幺蛾子发生了。
“小江,首都齿轮厂那边表示下个月额外增加的4MT订单,他们没有办法对应。”
“但是我们私底下了解了一下情况,他们努努力,其实还是可以对应的。”
郑海明的办公室里头,陈奇、江辉几个都被叫过去开一个小会。
虽然BJ212升级换代项目小组办公室最重要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是这个临时性质的机构一直都没有取消。
任何跟新款BJ212相关的问题,都还是会优先交给这个团队来商量解决。
到现在为止,这个团队也没有让厂里面失望。
“这段时间我已经听到了好些类似的风言风语,一些配套厂觉得我们使用计划内的物资生产车型,但是却有一半是按照计划外的价格在销售,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这种收益,他们也想享受。”
江辉直接把自己的看法给说了出来。
估计大部分人心中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是啊,财帛动人心啊,我们厂这段时间发的福利都快顶上去年一年了,好些其他配套厂的人员看了都眼红。”
陈奇也很清楚这种局面诞生背后的原因。
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待遇,以前跟其他的配套厂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
主机厂的工人也跟配套厂他们的工人一样,按照六类地区的工人工资标准在领取工资。
唯一区别的就是各个厂逢年过节的福利待遇有点不同,这也是比较考验各个工厂采购员水平的时候。
“他们会有这样子的想法,倒也不奇怪。”
“但是我们肯定也不能那么简单直接的同意,要不然以后就会有更多的配套厂在各种情况下跳出来闹事。”
郑海明倒也不算慌张。
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首都汽车制造厂使用计划外的价格去采购材料和零部件。
这虽然会导致新款BJ212的生产成本大幅度的上升,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咯。
就算是材料和配件的价格翻了一番,大不了最终的销售价格也翻一番。
在没有更多的合资车企成立,更多的新车型投产之前,这个操作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小步的退让,比如每个月的三成配件使用计划外的价格进行结算,我们给他们涨价20%。”
江辉知道有些话肯定是自己提出来更合适。
总不能让郑海明或者陈奇提出涨价吧?
反正对于首都汽车制造厂来说,计划外的车型的成本涨价20%,完全是能够用售价盖得住的事情。
羊毛出在羊身上咯。
“有些配套厂希望所有计划外的订单都按照计划外的价格结算,这肯定是一种理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