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都已经立项了,黄文彬又不是五机部的人,也不是首都工业学院的代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没有必要搞的太夸张了。
“先进的产品,肯定是有难度的,要不然哪里能够体现先进性呢?”
朱建生这么一说,黄文彬就更加感兴趣了。
两人寒暄了一阵之后,直接就去参观油泥模型,然后朱建生也好好的介绍了一下悍马的相关性能。
作为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军代表,黄文彬对于军车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
听完朱建生的介绍,黄文彬就知道悍马绝对是一款非常适合战场的军车。
并且这是兼顾了运输需求和作战需求的军车。
可以说,它在具备BJ212和坦克、装甲车的一些功能。
特别是在具备一定的防弹性能的同时,还具备高机动性能。
这是装甲车和坦克所不具备的,但是在战场上偏偏却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各地的战场,一定是有地方可以让悍马大发威力。
“回去我也跟使用部门反馈一下,让他们也给五机部那边施加一下压力,让五机部能更加支持这个项目。”
“同样的,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也看看相关部门那边有没有可能适当的腾挪出来一部分的经费来支持悍马的发展。”
“越快的让悍马投入到生产,对我们华夏来说,意义就越大。”
黄文彬还是识货的人。
悍马这款车的设计,完全是颠覆了华夏过往的任何一款车型,也颠覆了世界各地的任何一款军车。
到时候绝对可以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为华夏做出很大的贡献。
这种产品,自然是值得他大力的去推进一下。
哪怕是悍马项目跟他其实没有太多直接的关联,他也想着能够参与进去,为它出一份力。
将来在自己的履历上面,这个工作也许也会是非常亮眼的存在。
对此,朱建生也好,江辉也好,自然都是乐见其成。
甚至黄文彬还希望江辉能够适当的参与到悍马项目之中,帮忙解决一些零件设计方面的问题。
毕竟江辉的技术水平,黄文彬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江辉能够帮忙,肯定可以提供很大的助力。
对此,江辉自然没有任何意见。
反正实际上他都已经在帮忙设计各种零件,每周专门过来交流,其实讨论的几乎都不是新款BJ212的事情,而是悍马的内容。
可以说,答应黄文彬的要求,不会给江辉增加任何额外的付出。
有了黄文彬的进一步推动,悍马项目自然是发展的更快。
而在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新款BJ212的第二批样车由于安南那边的特殊需求,也是在加班加点的组装,赶在冲突结束之前,顺利的运输到了使用方的手中。
……
“余江,我听说首都工业学院那边又搞出来军车,相关部门那边的评价非常高。”
“昨天领导们过来视察的时候,还提到了这个事情。”
“你有听说什么具体的内容吗?”
不管是新款BJ212还是悍马军车,都算是华夏汽车行业的大事。
一汽那边自然也是很快就收到了各种相关的消息。
只是耿卫东看到了这些消息之后,心情却是很不好。
这些明星项目,正常来说都应该是跟一汽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但是现在却是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跟他们有一毛钱的关系。
这就让人很难说了。
领导过来考察的时候,话里话外都是要一汽跟人家学习,尽快的开发一些新产品出来,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悍马项目是首都工业学院那边跟五机部申请立项的,项目负责人朱建生教授是它们车辆工程系的主任,之前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新款BJ212,也是他挂名主持的。”
“不过在这两个项目里面,江辉应该都是深度参与其中,甚至我怀疑很多工作就是江辉在做,只不过是挂在朱建生的名下。”
余江这么一说,耿卫东就更加难受了。
年前他可是专门安排余江去首都出差,目的就是把江辉挖到一汽来。
结果没有成功。
要是江辉今后没有什么新的成绩出来,那么耿卫东可能慢慢的也就把这个事情给忘掉了。
偏偏没有过多久,江辉的名字又出现了。
“我们在首都有办事处,有没有可能在那边也设立一个研发中心,到时候从首都地区招募一些人才?”
耿卫东突发奇想,觉得可以拓展一下一汽的业务。
这种做法在后世是非常流行的,几乎每个大型的车企都不止在一个地方有研发机构。
首都和沪上这些大城市,基本上都会有分支机构。
但是在1979年的时候,这种做法绝对是不流行的。
各个厂都是在地方上发展,当地也不希望你去外地修建机构。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动作可就有点大了。”
“不过如果真的实施下去,那么我们还真是有可能把江辉给挖到我们的首都研发中心去。”
余江自然很清楚耿卫东在这个时候专门提到在首都修建研发中心的目的。
从这个事情上面也能看出来耿卫东对江辉还真是非常的重视。
“你下次去首都出差的时候,再去找一下江辉,看看他愿不愿意出来。”
如果挖不倒江辉,耿卫东对在首都地区修建分支机构的兴趣就要低很多。
这个年代的沟通联系很不方便,在外地修建一个研发中心,平时别说见到人了,就是打一个电话都很不方便。
那样子根本就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管理。
除非这个研发中心的实力很强,能够结合总部的一些指示独自展开很多项目。
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显然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在研发中心刚刚开始修建的时候,更加不可能了。
“嗯,我努力一下。”
“不过江辉的想法跟一般的年轻人很不一样。”
“我听说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现在任命他为设计处处长助理,兼任技术处处长助理,也算是委以重任了。”
“一机部那边,江辉也是也是入了领导的法眼。”
余江现在已经没有上一次的信心。
就算是一汽在首都地区设立一个研发的分支机构,对方也不一定愿意过来。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个分支机构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初期的完善程度可能都还比不上首都汽车制造厂呢。
这种情况下,江辉肯定会权衡利弊一番。
再说了,人家在首都汽车制造厂已经是处长助理了,一汽这边要拿出什么样子的职位才能吸引人家呢?
总不能直接就让他担任设计处的负责人吧?
越是大型企业,条条框框就越多,一汽这边还真是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做出这个决定。
除非再过几年之后,江辉在国内的名气已经很大,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也听说了一些,精通专业技术,还精通三门外语,单单是这一点,在全国各个领域都算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哪怕是单单依靠三门外语,他都能在很多部门受到欢迎。”
耿卫东作为一汽的总经理,眼光和能力自然都是在线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所以他才很积极的安排余江去挖人。
第157章 振奋人心,来自首钢的好消息
很快的,一行人就来到了首钢。
这个地方,江辉也不是第一次来。
但是上一次过来是修车,没有在厂里面转过,更是没有机会去生产现场参观。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在门口登记完毕之后,直接就有人带着他们来到会议室,先跟邹渊他们汇合,同时认识了一下首钢的总工程师、技术处处长等关联人员。
“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高强度汽车钢板项目到目前为止的推进情况。”
虽然首钢是主场,但邹渊才是项目的具体负责人。
他肯定是不会轻易的放弃项目的掌控权,要不然到时候论功行赏的时候,首功就不是他的了。
当然了,真的要详细的说一下首功是谁的,那么指不定也不是邹渊的,因为最初的想法是朱建生跟江辉跟他提出来的。
在撰写相关的报告的时候,邹渊也是把朱建生和江辉的名字并列的写在自己后面。
相当于是论文当中并列第一作者了。
这个操作,也算是颇有良心了。
“去年的时候,首都工业学院的朱教授跟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江辉过来找我,想要为新款BJ212解决高强度汽车钢板找到生产解决方案……”
邹渊扫视一圈,开始了自己的讲解。
钢铁的主要加工工艺方面,没有特别多的变化,毕竟这算是比较成熟的工艺,想要改变的话就要对设备做大动作。
但是在具体的工艺参数设定方面,却是有不少地方都做了一些调整。
特别是各种材料配比方面,做了不小的调整。
别看只是简单的调整一下原材料的配比,但是在实际生产之中你要知道调整成为什么样子,却是需要非常多的试验。
基础的材料科学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去搞,就是因为这个领域是属于投入大,产出不一定大,甚至不一定有产出的领域。
邹渊能够跟首钢的团队能够那么快的搞出成绩出来,跟江辉之前提供的资料里头已经有不少具体的信息是有非常大的关系。
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大家放心,我们首钢现在正在跟冶金部申请成为第一批工厂经营改革的示范工厂。”
“这个事情还是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首先提出来的。”
“到时候我们肯定是会把高强度汽车钢板这种效益很好的产品优先推广开来,一定不会耽误大家的事情。”
作为首钢的总工程师,左广盛这个时候肯定是要站出来说话。
毕竟技术其实是掌握在邹渊手中,首钢这边也是配合开发,有一些关键的东西他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这种情况下,如果邹渊想要找其他的钢铁厂家合作的话,那么首钢的损失可就大了。
别看华夏这个时候的工业水平不是特别的高,但是门类其实很齐全,钢铁厂更是作为重点项目,修建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