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直接问道:“唐骏沦落到今天都是谁搞的?”
俞兴毫不犹豫的答道:“当然都是因为他自己。”
“好,如果他答应节目的邀请,那也是因为他自己!”刘建凯把这个逻辑套了进来,“如果他在节目里还不思悔改,那也是他自己非要把最后的价值都贡献出来!”
俞兴不语,怀疑徐总送书的时候在每个人的扉页上可能写的是一样的字……
“这个事我再帮忙问问,既然你不反对这方面的话题,那就行了。”刘建凯心中有了决定,认为这样的事有搞头,“反正,你心里有个数,公司得有一笔这样的支出,500万上下。”
俞兴点点头:“这真是投赞助还送节目了。”
“如果能火,投进去的钱是抠不出来了,看后续的钱能不能打个折。”刘建凯笑道,“但现在,我一个外行人怎么都觉得百晓生搅合进去会让节目变得好看呢?俞总,你小心被当众围攻啊。”
俞兴闪了闪念头,忍住想提的建议,能不能把熊总说的那两家造假企业邀请过来……
算了,那样太坏了!
我可以努力推动公司的发展,但我不能那么坏!
俞兴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刘总,就像百晓生的机制会出现诸多消息,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机制也不错,这样的机会应该也让今日资本投资的公司露露脸,像什么土豆网啊。”
真功夫其实也不错,但时间来不及。
徐总投资的土豆网是没处理好创始人夫妻关系的,其它的公司不知道有没有别的问题。
反正,节目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刘建凯笑着点头:“不错,俞总,你这个想法很好,那就看看后面的走向,诶,真别说,这样的节目想想是有意思的。”
俞兴认真的说道:“谁说不是呢?”
百晓生要发现问题,利用问题。
……
三月份的最后一天,百晓生正式完成B轮融资,速度相当之快。
这个消息没有流传太广,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作为竞争对手,职场网的创始人林廷翰立即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他刚把卖身天际网的钱投入新项目,又拉了一些朋友的投资。
足足有一千万!
这个数字恰好和百晓生拿到的钱一样。
只是,百晓生拿到的单位是美元……
这还怎么打?
本来就落后于对手,现在连融到的钱都差了这么多,以及,这样快速B轮的情况只能证明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
百晓生的发展速度一定是超出想象的!
林廷翰无奈之下把电话打给了天使轮的沈楠鹏,询问对策。
“嗯,我知道了这个事,确实是真的,这次是今日资本领投,IDG和启明跟着一起投的。”沈楠鹏确认信息,“我给徐欣打了个电话,百晓生的发展确实不错。”
林廷翰心情沉重的问道:“沈总,那怎么办?”
沈楠鹏自顾自的继续说道:“看来,红杉这次做了笔失败的投资,这是不应该的,职场社交是众多社交场景的一个,用户的信任感十分重要,百晓生事实上已经初步建立了品牌。”
林廷翰越听越不对劲:“等等,等等,沈总,什么叫‘失败的投资’,我们还没失败呢!”
“林总,我必须要说实话,在我看来,无非就是当下承认失败或者过一段时间承认失败。”沈楠鹏镇定的说道,“承认失败并不是多么羞耻的事情,无非是重头再来罢了,林总,你不用钻牛角尖。”
林廷翰久久不语,半晌之后才问道:“沈总,百晓生的用户现在能有多少?怎么就这么快的拿了B轮的钱?”
“我没问具体数字,但这种迅速的推进。”沈楠鹏思考一会,给出自己的判断,“百晓生的用户大概已经超过20万,甚至再大胆些,可能接近30万了,不然,我觉得很难这样的投B轮。”
他是投资人,很容易就能代入到判断的角度。
林廷翰叹了口气,要是这样的话,那就真的很难追了。
可是,就这样承认失败吗?
好像刚弄出点水花就沉入水底了。
他左想右想,不得不承认沈总的说法是对的,要么现在,要么不远的未来。
通话一直没挂,尽管里面是一阵沉默。
林廷翰有些悲怆的给出态度:“好的,沈总,那我的钱就不动了,抱歉,唉,我没想到百晓生能那么快。”
“没事,林总。”沈楠鹏简单安慰一句之后说道,“不过,林总,红杉是签了优先清算权的,公司账上的钱是公司的,不是个人的。”
正在悲怆的林廷翰忽然感觉气血直接往脑门窜,声音都有些破音:“沈总,你什么意思!”
他和朋友的钱刚到公司账上,还没开始动。
“林总,红杉和职场网签了优先清算权,这是我们都确认过的。”沈楠鹏耐心的说道,“你的钱投入公司,拿了股权,那就是属于公司的钱,既然公司不往后做了,公司的钱都得拿出来清算。”
林廷翰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沈楠鹏继续说道:“林总,红杉签的还是最宽松的非参与型优先清算权,合同条款是这么写的,公司章也是盖了的。”
非参与型优先清算权,也就是“纯优先清算权”,优先股股东在公司清算的时候首先按约定比例收回投资额,然后才按照股权比例把剩余资产分给所有股东。
比如,红杉投了300万,公司账上有1000万,红杉得先拿走300万,剩余的700万再和大家一起分。
“你、你……沈总,你不能这样干啊!”林廷翰再次悲怆了起来。
沈楠鹏叹了口气,说道:“林总,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我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林廷翰愣了好一会,有些激愤的说道:“你如果这样,你如果这样……”
他喊道:“我要上百晓生曝光你!!”
沈楠鹏:“……”
第135章 浮出水面
“熊总真是个好人!”
“徐总也不差!”
“启明的胡总跟在大佬后面也凑合。”
百晓生新一轮的融资确定,公司里免不了要开会谈谈这个,更重要的影响是,还要重新调整发展规划、预算安排。
最为直观的则是,公司的办公区域终于可以蔓延到整层楼了。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硕和国际第五层的另一半办公室一直没有公司租用,证明市场依旧有些萧条,而据俞兴在楼下吃饭时的了解,浦东的写字楼也恢复的比较缓慢。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这方面会很快得到改善。
俞兴坐在椅子上听着大家的聊天,笑着说了句:“胡旭波给我的感觉也挺好的,而且,比较巧的是,他也是学医出身,是从申城医科大学毕业的。”
宋宇锋惊讶道:“又是个医学背景的?”
公司里的核心层就是三位学医出身,现在又碰见一个这样出身的风投,他很难不惊讶。
“他好像又去读了MBA,做过销售,也做过咨询。”俞兴简单介绍之后又说道,“就现在碰到的几位投资人,都还挺厉害的。”
孔惠琳笑了一句:“那个沈楠鹏,他没投咱们,还去投了竞争对手职场网。”
“沈楠鹏也是很厉害的,不能因为他没投咱们就看低他。”俞兴沉吟道,“这些投资人没有好相与的,但他们不是咱们的重点,咱们最重要的是跑出规模,跑出营收。”
俞兴对沈楠鹏上次见面时的金边眼镜印象深刻,这位后来更多的形象似乎是更低调的无框透明眼镜,不知是不是资本运作大成后的返璞归真。
但不管如何,百晓生凭借发展速度已经渐渐改变了局面,可以更加主动的挑选资金。
至于这些投资人……
俞兴现在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比如,熊总随口列举的两家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的公司。
如果换成其他人,既不熟悉OTCBB,也没有利益驱动,听了也就过去了,但过山峰是可以深挖的。
同理,因为芬众传媒而从沈楠鹏那里窥见的几分资本运作痕迹,也很值得过山峰打量。
投资人们的生态位置很特殊,他们本身就容易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大量信息,也和很多商业大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俞兴脑海里的念头不知不觉跑了出去,但很快又收回来,对看向自己的同事们说道:“未来十二个月,我和投资人们说了一个数字,300万用户,这不是在诓他们,这就是我们真实要做到的目标。”
“我们会有1000万美元的新资金。”
“我们会有国内愿意贡献力量帮助我们发展的公司素材。”
“我们会有新机房、新同事、新团队、新业务、新力量以及新的融资!”
“十二个月之后,我们可以拿着滚雪球发展起来的公司再奔向一个更新的目标!”
俞兴小打了一针鸡血,坚定不移的明确了“300万”这个用户目标。
随着他对目标的调整,整个百晓生都将在四月份加大马力的进行调整,第一个对外更新的合作业务就是对芬众传媒投放的增加。
之前对接的芬众经理常海杰在接到孔惠琳的电话之后相当诧异,这百晓生还真要搞成大客户了?
他一边恭喜百晓生的发展,一边考虑对这桩业务的处理,随即怂恿道:“孔总,既然是要多拿客户,其实,咱们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告投放,我对别人就不说这话了,但百晓生是雪中送炭的合作伙伴,我一直都记着这份情谊呢。”
“孔总,我们公司今年的屏幕数量会有一个很大的增加,趁着这个工作还没落实,百晓生可以用一个相对低的价格把业务固定下来。”
常海杰说的是实话,虽然该死的空头消停了,但芬众传媒受到的影响是深远的,就说美国那SEC的调查就还没结束呢,公司正在加大力度增加核心屏幕数量。
“常总,这个事咱们商量着来,但我给你打电话一共是三件事。”孔惠琳笑着说道,“第二件事嘛,除了写字楼这样的广告,我们还想找找地铁的投放,常总你这边有没有朋友可以介绍介绍?”
常海杰的念头转动的更快了,从中介绍是个好活啊。
他迅速热情的回应道:“哎呀,看来很快就能等到百晓生上市的消息了,地铁广告确实很有利于塑造公司品牌形象,孔总,我有朋友就在做这个,我把她约出来,大家见面聊聊。”
孔惠琳没有答应下来,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推进第三件事:“常总,这第三件事也是比较私人的,不知道方不方便请你帮忙。”
常海杰满口答应:“孔总,你这话说的,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我一定在所不辞啊!”
孔惠琳笑眯眯的说道:“好,那我就说了,我想拜托常总帮我们公司留意,有没有像常总这样有能力有干劲又愿意来我们公司拿期权的人才,待遇这块都好商量。”
常海杰的念头转了半圈就反应过来,这是想挖自己啊……
孔惠琳不顾对方正在思考,重新提到第一件事:“我们拿到融资,确实想加大广告的投放,常总,你觉得怎么会更合适些?”
常海杰的思考随着第一件事的回归而回归,只是,不同位置看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他这次沉默了好一会才斟酌道:“孔总,公司融到了钱也需要精打细算,现在还是先以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投放很容易变成粗放式发展,可以往后放一放。”
孔惠琳不继续聊了,邀请道:“常总,这样吧,咱们见面聊,三件事一起聊,怎么样?”
常海杰这次的沉默很短暂,答应了下来:“好,孔总。”
孔惠琳无声的笑了笑,结束这次通话。
她放下手机,正好看到宋宇锋溜达着要去看隔壁半层,据说,那边要有一间董事长办公室。
孔惠琳起身,跟了过去。
两人肩并肩一起走,没聊两句就瞧见风风火火的楚智光,然后彼此简单打了个招呼。
孔惠琳听着脚步声,回头看了眼,问道:“楚智光这么急,是验证了排骨吗?”
“不知道。”宋宇锋摇了摇头,又想了想,“也许也有新业务,我前阵子经常问他,但按俞总的意思,他这个团队的事还是保持独立比较好,我就没再问。”
楚智光是俞兴的表弟,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而他现在搭上两个人组成“调研团队”,为公司的信息提供辅助验证,这一点也都知道。
只是,具体要做什么调研验证,俞兴提了一次,这方面就开始保持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