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147节

  徐欣没有生气。

  如果说先前还在考虑风险,还在考虑这个赛道的备胎,但现在知道了百晓生的领先优势,又知道了俞兴机敏的调整,那就真的不用考虑备胎了。

  她沉吟一会,下定决心,说道:“那就谈谈吧。”

  俞兴精神一振,寻求建议:“我们先前接触的其它机构,徐总,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今日资本一家就够了。”徐欣有了决定后也展示出决心,“你需要多少钱?”

  “我们希望这一轮能与2-3家机构达成合作。”俞兴解释道,“下半年的营收开拓如果还行,明年我们还会进行一轮融资,但我们希望那一轮在这一轮就奠定基础。”

  徐欣思索了一会,试探了句:“红杉也挺好看你,你不考虑红杉吗?”

  “红杉和携程的关系是我们不喜欢的。”俞兴仍用上次的理由,“徐总,IDG、九鼎、经纬、启明这四家,你觉得哪两家更适合我们?如果谈不拢,我们再考虑接触新的机构,我相信大家能意识到我们如今用户规模的意义。”

  没有规模的时候,俞兴只能去蹭着找投资,现在有一定规模,那就换过来了。

  “IDG和你们联系的是谁?”徐欣脑海里不断的转着念头,既有关于百晓生现状的,也有今日资本与它们的关系。

  俞兴答道:“是章苏阳。”

  “IDG的七长老之一啊,看来他们的兴趣也挺大。”徐欣笑道,“说起来,IDG当年投资携程就是章苏阳去谈的。”

  俞兴惊讶:“七长老?”

  “有时候这么喊他们,是熊潇鸽当年组建IDG本土化团队的七个合伙人。”徐欣说道,“如果我是你,我肯定愿意多和IDG聊聊,剩下的嘛,启明成立没多久,但也不错,他们就在申城。”

  俞兴不知道这些事情,但一定程度上已经知道徐欣,当机立断的说道:“好,那我们就和IDG、启明一起聊,我希望这一轮能拿到超过1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支撑公司的快速发展。”

  徐欣心里念叨了一遍这个资金数目,随即问道:“出让多少股份?”

  俞兴答道:“20%。”

  徐欣皱了皱眉:“这个估值有点高了,要么在股份上让步,要么……其实可以等一等,真正跑到50万用户,也许资金还能拿更多。”

  她知道百晓生上一轮的估值是1000万美元,但实际上,那是因为百晓生用少量股份把这个数字撑起来了。

  现在,尽管用户数量超出想象的发展,估值还是要基于现实与未来进行一个平衡。

  “徐总,我们和芬众签了个半年的合同,金额是456万,只要网站不倒闭,这部分的流量就足以支撑我们靠向50万用户的目标。”俞兴认真的说道,“B轮的钱,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12月之内把广告投入的钱翻一番,也就是,这1000万美元起到的效果是剑指300万的用户。”

  广告投入增加,用户的增长就会加快,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与出产的内容也会进一步吸引目标群体的加入,这是滚雪球式的增长。

  俞兴先前确定了广告的策略主要是线下,现在除了芬众传媒,更多的地铁、公交等场景的广告还没铺设,这些都很费钱。

  他喊出来的金额是经过计算的,而且,未来12个月还要进行网站开拓营收的自我造血。

  徐欣这次思考的比较久。

  然后,她说道:“谈谈看,你们的转化效果是很出色,但IDG和启明估计很难给出这样的估值,今年募资是比往年要难的,业内的投资都比较紧。”

  “只要徐总愿意支持我,那我就能安心。”俞兴这时候把话绕了回来,“实在不行,我们就不要IDG和启明了,反正,今日资本也有足够的钱,一家就够了。”

  这是徐欣刚才的话。

  徐欣嗤笑:“钱可以谈,但那得意味着股份也可以谈,都按你说的来,还能怎么谈?”

  “可以谈,可以谈,只是,这些钱确实出于对公司用钱的规划,不是我个人要花钱,我到现在都是骑着电瓶车。”俞兴没有硬顶,“我希望的是公司有钱发展,到时候是大家一起挣更多的钱,而不是这个时候斤斤计较。”

  “谈谈看吧。”徐欣沉吟道,“你重新写一份意向书,大家一起来聊聊你们的前景。”

  俞兴确定了个时间:“那就下周五,我这边和IDG、启明再说下时间,还在今日资本里聊。”

  徐欣答应下来。

  她没有结束聊天,而是问道:“俞总,我个人建议,你还是有必要做一做公司和形象管理的,如果你愿意,申城这边有个‘农商杯’的青年经济人物评选,你可以试试。”

  “我吗?”俞兴有点惊讶,“农商杯?银行举办的?”

  “是申城农商银行冠名,由市里的青年企业家协会、文汇报、第一财经、申城热线等主办。”徐欣说道,“能评上的话可以去领导面前露个脸,申城这边的领导都很不错。”

  俞兴这时候说道:“徐总,我当然愿意,我还有个想法,你帮我参谋参谋,百晓生的用户积累起来之后是要做招聘业务的,手里的钱如果可以,我想着能去电视台赞助赞助,最好钱也能垂直细分的赞助,搞个求职类的节目,上面坐着老板,然后让求职的人登台亮相,彼此互选,怎么样?”

  百晓生的钱要怎么花才能最大化?

  俞兴想到的还是“垂直”这个思路,进而注意到现在市场上还没什么求职类节目,而《非你莫属》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不管是公司宣传还是个人形象都有机会野蛮式发展。

  徐欣听的有些糊涂,想了想,说道:“你都写在意向书里吧,这个……下周我找人问问。”

  “那就拜托了。”俞兴这么说了一通下来已经脑门见汗,“徐总,谢谢你,我们下周五见。”

  “等等。”徐欣最后问了句,“我看你难得的这么把公司规划全盘托出,你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她先前听到的都是客观的场面描述,好奇他的心里想法。

  “心路历程?”俞兴顿了顿,“当然是,我还不够强,我要一步一步……”

  徐欣听了一会,没听到下文,追问道:“一步一步的干什么?”

  俞兴由衷的叹息道:“和大家都好好的交个朋友。”

  ——

  (这段免费,大家对脉脉应该不太熟悉,列下它一部分发展的参考数据,能有个大概的印象)

  2013年10月成立,次年1月拥有5万用户,3月A轮20%股份融资500万美元。

  2014年8月,80万用户,B轮20%股份融资2000万美元。

  2014年10月,120万用户,16万日活。

  2015年4月,500万用户,80万日活。

  2016年8月,2000万用户,200万日活。

  2017年11月,3000万用户,C轮融资7500万美元,估值将近10亿美元。

  2018年8月,D轮融资2亿美元,估值未公布。

第132章 投了

  刘建凯在18号的上午才得知百晓生规划的变动。

  然后,他很难不给出抱怨:“Kathy,你就自己抓这个项目吧,反正他也是直接找你,我就是个打杂的。”

  徐欣只笑:“直接找BOSS,效率就是高,你觉得俞兴想要的估值怎么样?”

  “从现在这个用户体量来看,肯定是高的。”刘建凯从年前就在跟百晓生这个项目,对它的数据很熟悉,昨天知道最新的数字之后也思考了许久。

  他坐在老板对面,拿笔算了算百晓生的情况,随即说道:“现在不知道俞兴的这个26万有多少水分,但百晓生的日活一直很高,就算它这个月结束确实有货真价实的26万用户,未来三个月也需要完成24万的指标。”

  “百晓生上个月的日增用户大概在1400左右,三月上半个月有唐骏事件的暴力拉升,现在还多个紫砂煲事件的维持,日增用户差不多也就在2000左右,比二月提升42%。”

  “未来三个月的用户增长需要维持在每天2700左右,比三月还要高35%。”

  “俞兴提到的用户自我增长确实存在,但那要等总体规模进一步乃至进两步扩大,现阶段主要还得依靠线下的广告推广。”

  “这样算下来……”

  刘建凯结合最新数据又进行了一些倒推,说出想法:“年中的这个目标是有难度的,芬众的线下渗透是需要时间的,这条线的涨幅也会趋于平缓,百晓生必须绷紧了发展才有希望,又或者,它再出现类似唐骏这样的刺激性流量。”

  “嗯,不是做不到,但都需要条件,百晓生想要达到50万这个数字,它现在的钱是不够的。”

  “但它又想以未来50万的目标放在现在拿钱,再谈下一步的300万用户,这就不太平衡。”

  他把数据递给老板。

  徐欣接了过来却只看了一眼就放下,思考着说道:“但我看俞兴还是很有信心的。”

  刘建凯笑道:“创始人要是没有信心或者不表示出来信心,还怎么拿钱?”

  徐欣微微摇头:“他不像是盲目自信,百晓生这个网站从成立起来,它的发展是很迅速的,策略也很合理,他的信心是建立在这些之上的,你这个数据推算囊括了一定的增速空间,但是……”

  她思考了好一会才继续说道:“但是,应该说,俞兴是在相信他建立起的这个网站机制仍旧会出现类似唐骏的事件,也就是你说的刺激性流量。”

  徐欣拿笔,罗列百晓生上线以来的大小事件,大学生、互联网婚恋、携程、唐骏、紫砂煲……恰好是平均一个月一件。

  她把笔记本推给副总裁,问道:“你觉得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刘建凯默然,未知的外部事件不可控,但这种一个月一出的情况显然不是偶然。

  片刻之后,他只能答道:“必然性寓于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这种事虽然是个变量,但我们也应该把它的权重再提升一些。”徐欣沉吟道,“俞兴很聪明,经历过昨天的事之后没有上头,而是试图推动网站规避风险。”

  刘建凯笑道:“再怎么规避,这样的机制放在这里,那就是要踩着其它公司上位,但集中在互联网行业确实更安全。”

  徐欣微微点头,提笔在笔记本上打了一个大大的“√”,不无期待的说道:“我现在已经很想知道下一个是谁了。”

  不管下一个是谁,百晓生都将继续迎来发展。

  ……

  美地紫砂煲的事情没有到此为止。

  事情做都做了,叔叔上门都上门了,媒体报道都报道了,自然也就得进行下去。

  此外,俞兴几个人也认真琢磨了这个情况。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初步的后怕过去之后,大家普遍觉得在这次意外的背后是虚弱。

  要真是那么强,直接让本地的来按我们就是了,还绕着弯子从小地方找人么?

  如果美地真的想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手笔可能也不是这样,本身这件事就是旗下子公司的生活电器制造公司,再推至本次登门的人,涉及的可能就是更上游的供应商。

  这么一推一想,堂堂海归博士就更没什么好怕的了。

  不过,俞兴也不需要借题发挥,只是让人客观描述这个事情就行,或许这种性质的操作一直存在,但如今的网络上还涌动着朴素的是非观。

  百晓生的许多用户都是因为吃瓜看乐子涌进来,自然对来自网站员工描述的事件感觉有意思,只是,除了他们,网站里也有网易、搜狐、企鹅等网站的记者。

  网易对百晓生这个网站了解的比较早,像企鹅等门户的记者,几乎都是因为近期打工皇帝的事才真正留心百晓生,但不管早晚,他们几乎都意识到荒诞背后的严肃性,也在考虑如何报道这次的事情。

  俞兴是又一天才接到网易记者的联系,试探采访的口风。

  他对于这种接触并不奇怪,像自家公司里的孔惠琳,她是入行没多久的小记者,行事多少有些稚嫩和天真,而对面是从业许久的老记者……自己又没被打死,报道事实上就可大可小。

  “不论百晓生还是我个人,都不是想激化矛盾,而是指出我们看到或者我们用户看到的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坚信,假的就是假的。”

  “其三,我们已经联系了央视315的栏目组,但因为时间关系,他们帮我们转到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组那边,后者也表示出了兴趣。”

  “最后,我们网站不会收取任何的公关费用。”

  俞兴充分表示了个人与网站的立场。

  当然,来自《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组的兴趣更引起了网易记者的注意。

  “俞总,美地紫砂锅,你们确实验证了它的真伪?”记者提出一个本质的问题。

  “紫砂锅的验证并不难,昨天就有来自‘紫砂之乡’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目前市场上很多宣传天然紫砂的产品应该都有问题。”俞兴直言不讳的说道,“国内现在也欠缺这方面更明确的标准。”

  有捅事的铁头娃,有官媒栏目的兴趣,有疑似异地登门的严肃,有极容易验证的真假,有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还有对国内标准的呼吁……

  网易进行全面报道的决定并不难。

  归根结底,明确出现的也只是一家电器公司。

  俞兴额外提了个要求:“报道的能不能把我们先前的挫折也写进去,就提一笔,提一下我们的董事长刚过完年把骨折的胳膊养好,然后又碰见了惊吓,但他仍然对未来保持乐观,愿意坚持网站创办的初心。”

  什么叫钢铁董事长?

首节 上一节 147/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