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第327节

  陆良边走边看,有意忽略一直在跟他献殷勤的朴昌秀,将重点放在金广志身上。

  现代汽车的技术安全部门副总监,虽然四十四岁,但已经有二十年的工龄。

  “第三代i-GMP,已经在试点生产,计划来年九月份就能在新车上面安装。”

  金广志看了一眼真正的总工朴昌秀,发现对方脸色阴沉,顿时感觉如坠冰窟。

  神色慌张,急忙解释:“陆先生,朴昌秀先生才是总工程师,我只是他的副手。”

  陆良满不在乎,笑道:“我们那边都习惯忽略副称,也是在祝您早日成为总工。”

  朴昌秀皮笑肉不笑:“广志,陆先生在祝你早日成为总工,还不赶紧谢谢他。”

  “谢谢,陆先生。”

  金广志欲哭无泪,只能硬着头皮,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陆良或许不清楚,高丽的社会等级远比霓虹更森严,往往以年龄和资历为划分标准,年轻一代需要无条件的服从年长一代。

  别说他四十四岁,就算他五十四岁,也有五十五岁即将退休的人,可以霸凌他。

  应该会被朴昌秀记一辈子,陆良是他们集团的贵客,还不是普通人的随口一说。

  可以想象,以后每逢酒局、饭局,这件事都会被拿出来调侃嘲讽,要么灌酒,要么干点难堪的事,让他下不来台。

  “现代的技术平台,确实独树一帜。”

  陆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日韩都是一个德行,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知道,但他是故意的。

  总工已经是技术岗的天花板,挖肯定挖不动,只能从副总监下手。

  一个技术副总监下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高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

  到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泥,省得他一个个去联系。

  交谈间,时间过得飞快。

  “陆先生,董事长已经到了。”

  李炫宏接到一通电话,上前告知,郑宣义已经抵达。

  “金总工,很感谢您的讲解,希望我们还有机会再见面。”

  陆良依依不舍,紧握金广志的手,表露出对技术人才的尊重。

  “陆先生,您慢走。”

  金广志强撑着笑容,他人麻了,感觉后背已经湿透了。

  “朴总工,金总工,二位留步。”

  陆良走了,跟李炫宏一起离开,去往总部大楼跟郑宣义见面。

  朴昌秀一刻也忍不住,冷笑道:“金总工,这个称呼,还是真是悦耳啊,对吗,金总工?”

  金广志诚惶诚恐,解释道歉:“昌秀哥,您也听陆先生说,这是他们的习惯。”

  “对啊,是习惯。”

  朴昌秀笑容又重新挂在脸上:“广志,哥跟你开玩笑的,你难道没有看出来吧?”

  金广志信以为真,连忙躬身道歉,陪笑道:“我就知道昌秀哥不是这种人。”

  突然一只大手,摁在他脑袋上,朴昌秀冷漠道:“你倒是说说啊?我是哪种人?”

  金广志还没解释,朴昌秀轻拍几下他的后脑勺:“走吧,我们也该去工作了。”

  “好的,昌秀哥。”

  “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

  “好的,朴总工。”

  金广志惨笑,知道这件事没完。

  另外一边,

  陆良在接待室见到了郑宣义。

  现代集团创始人郑永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从政,是国会议员、国足主席,曾作为委员长主办02年日韩世界杯。

  二儿子从商,接管现代集团,执掌二十四年,又传给了儿子,也就是郑宣义。

  四十七岁的郑宣义,看起来不像高丽人,不像三星的李在容一眼就是高丽人。

  他有点像华人,还是很标准的南方人、胡建沿海那一带的长相。

  不过长相这东西也说不准,毕竟小马哥长得跟李在容就像胞生兄弟。

  “陆先生,您好。”郑宣义面露笑容,开口就是非常流利的中文。

  “郑先生,您可是让我好等啊。”陆良笑着调侃,也不奇怪对方会中文。

  纵使高丽人的嘴很硬,但也无法改变,他们不学习中文,连史书都看不懂的事实。

  虽然他们的史书,不是被小日子侵略,就是跟天朝卖惨,求神兵天降,制裁隔壁小日子,但毕竟也是个有历史的国家。

  有历史还可以岁月史书春秋笔法,如果没有历史,连岁月史书的资格都没有。

  “陆先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刚从欧洲回来,刚落地就赶忙过来。”

  郑宣义打量着陆良,在来之前,他就看过陆良的详细资料。

  很羡慕,他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生在日韩,绝对发展不起来。

  东大最大的优点在于完整主权,虽然也有买办,但上面有人盯着他们,让他们不敢像日韩的财阀那样肆无忌惮。

  陆良就在这样的环境发展起来,并迅速成长为一个走上国际的金融巨头。

  一旦走上国际,背靠强大祖国的优势再次显现,敌对势力不敢跟他来阴的。

  如果他是日韩人,只要被华尔街盯上,只要有人开口,绝对不会像现在左右逢源,直接会被打包起来,连夜发往纽约。

  陆良笑了笑,开门见山:“郑先生,关于我们的合作,您考虑得怎么样?”

  “自然不能让陆先生白等。”郑宣义招手唤来助理,拿出一份资金合同。

  他笑着说:“3.3亿美元已经备好,我们签合同,资金什么时候就到账。”

  “爽快。”

  陆良惊讶,随即露出笑容:“明天去东京,我们跟三井住友的太田令一同签署。”

  郑宣义说:“明天我还要去趟釜山,只能让炫宏代表集团签署合作合同。”

  “都可以。”陆良笑容不减,没有因为郑宣义的爽快,就对他另眼相待。

  甲方要有甲方的腔调,他一直认为是带现代集团一起发财,而不是求着他。

  今时不同往日,他陆良的名字,在国际市场就是块金字招牌。

  只要有机会,什么都别问,也别犹豫,直接买票上车就好。

  郑宣义忍俊不禁:“陆先生,果然跟传闻的一样,非常自信。”

  陆良笑着反问:“难道郑先生觉得,自信是一件坏事?”

  郑宣义摇头:“如果连自信都没有,又怎么让投资人相信,这笔投资能够盈利。”

  “郑先生,知己啊。”陆良由衷感慨。

  总有人说他自信过头,有些自负,可是每次动辄几十亿美元的项目投资。

  如果他不够自信,投资人会怎么看他,又怎么继续相信他能够帮他们赚钱。

  就像创投圈有句话,可以骗人,但要绝对自信,因为能够骗到第一位天使投资人,就能骗到第二位第三位。

  直到公司上市,假的也成真的。

  傍晚,陆良以有事为由,婉拒郑宣义的晚餐邀请,走出了现代科研中心。

  返回汉城机场的路上,他说:“温超跟我回东京,嘉伟,留下来联系金广志。”

  “如果对方有跳槽的意向,就联系国内的王晓峰,让他负责后续的跟进。”

  我尽力。

  今晚没了。

  看看明天吧。

  ……

  再次感谢广东收买佬的盟主。

第391章 恶心人的高手

  “明天,三方合同一签,资金到账,就开始买入比特币。”

  傍晚,陆良回到东京,回去的路上,跟温超讲明后续的安排。

  他在东京不会待太久,后天就要回国,熊猫魔都路演在即,这边还是由温超负责。

  “现价1402美元,几成仓?”

  温超打开交易软件,比特现金的影响,还在持续的发酵。

  比特币最初设定时区块大小是32M,考虑到初期使用人数较少,为了避免计算资源浪费和保证比特币系统的安全运行,中本聪临时将区块大小限制为1M。

  近两年加密货币被大众熟知,比特币价格水涨船高,交易确认也变得异常缓慢。

  于是,比特现金应运而生,支持将区块大小提升至8M,是链上扩容的技术路线。

  虽然比特现金是比特币的辅助货币,却被大众认为是分叉线,最终演变成竞品。

  当时发行价只有140美元的比特现金,也被市场炒到最新价682美元。

  所有人都在期盼它成为比特币第二,冲击1000美元,乃至2000美元,导致正主也自然而然被人忽视。

  “满仓,但尽量别影响市场。”

  陆良也有想过做空比特现金,但诞生不满月的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

  声音透露未来的比特币会大涨,但比特现金的行情如何,他是一概不知。

  三方合作,他们出资3.3亿美元,都是靠三井住友的分红,陆良一分钱没花。

  但能赚钱项目,他还是希望稳稳的赚,毕竟时间精力,都是看不见的沉没成本。

  “这次要持仓多久?”

  听到满仓,温超已然习惯。

  投资基金,又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对冲基金,采用资金杠杆和风险分散的对冲投资策略,从而在市场获得盈利。

  最常见的手法莫过于哪怕沽空市场,也会在多方投入一定的资金。

  假如十亿想做空市场,一般只会用6-7亿沽空,剩余3-4亿做多兜底。

  如贝莱德、先锋领航,资产规模数万亿美元级的基金,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赚的虽然不多,但也不会亏的太多,激进派到顶也只是八二,唯独陆良是十零。

首节 上一节 327/5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