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92节

  周立伟没想到这才走到半路,就碰见了俢世杰和冯邵明赵军三人。

  三人看上去都很激动,甚至有点亢奋。

  不禁在想,这几人有这么想自己吗?看见自己回来居然能高兴成这样子。

  兄弟啊,都是好兄弟!

  嘴角扬起,“嗯,正好,我正想去找你们。”

  “那走,去我们那里。”

  冯邵明的话落,三人正准备掉头往回走,又被周立伟叫住。

  “等等,还是去我那里,世杰家人有给他带东西。”

  俢世杰一听,立马手舞足蹈地催促,“走走走,就去伟哥那。”

  说着话,手里的东西也跟着哗哗作响。

  响声引起了周立伟的注意,瞥了一眼,见是报纸,也就没在意。

  等几人到了周立伟这里,周立伟刚想给俢世杰拿东西,就被后者一把拉住。

  “伟哥,东西不急,先看看这个。”

  说着就将报纸一把递了过去。

  周立伟不明所以地接过报纸,不知道他们要自己看什么。

  一共有两份报纸,周立伟先是狐疑地打开了一份,

  “尚德日报。”

  又打开另一份,“人民日报。”

  “咋了,这两份报纸?”

  冯邵明兴奋地点了点报纸,“伟哥,看内容,快看内容。”

  周立伟低头,开始先阅览《尚德日报》。

  这是尚德市的地方报刊,报道的都是尚德市管辖内的人和事。

  最上面一个框里是语录:‘实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指导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推进生产工作。’

  接着就是一行醒目的标题,标题的字特别大。

  ——农民大丰收,领导总结经验,推动下一季生产。

  报道的内容就是青山大队如何积极开展生产工作,取得了大丰收,今年的抢收工作也完成得相当出色,争做第一,成了红星公社的先进大队。

  相关领导亲临公社,对公社和大队做出了表扬,同时也总结了生产经验,将这些有用的经验再传递到各生产大队,争取在下一季度的生产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所有大队都能大丰收。

  插图:青山大队当初在卖场集体扬麦的那一幕。看起来不仅粮食多,个个还喜气洋洋。

  一幅丰收后大家喜气的景象。

  再看《人民日报》,第一版开头也是语录。接着是其他的报道。

  冯邵明见周立伟没看到重点,直接翻到了第三版面,“看这里,伟哥。”周立伟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仍然是几个醒目的大字。

  ——抓路线教育,促进抢收工作。

  内容跟尚德日报报道的大相径庭,不过侧重点在于相关领导先领导教育,才促进了这次的抢收工作。

  插图是青山大队村民抢收割麦的照片,背景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也看得出来,这幅丰收的景象很美。

  农民大丰收,看着就喜气,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更有了以后人人都能吃饱饭的一种错觉。

  这真是希望就在麦田上啊。

  周立伟不禁感叹,这报道的新闻工作者都是人才啊。

  一看署名,不是俢世杰,是一个不认识的陌生姓名。

  不过照片下的摄影师署名是俢世杰。

  抬头看向他,“你真将照片寄给报社了?”

  俢世杰抬抬下巴,一副臭屁的模样,“是啊,你都把话撂这儿了,我不得坐实了。”

  说着又不好意思地轻咳一声,别扭地移开视线,说话音量也低了三分,

  “本来我还写了稿子,不过报社那边说我稿子不过关,他们得自己写。现在看了他们的稿子,确实比我写得好。”

  冯邵明和赵军也眼睛晶亮地点头附和,“确实写得好。”

  周立伟看着几人兴奋的模样,终于明白,刚才他们碰见自己时的激动,不是因为他回来了,而是因为这两份报纸。

  艹,鬼他妈的兄弟情。

  终究是自作多情。

第160章 倒数第一也是第一嘛

  几人见周立伟的脸色很是古怪,疑惑地问道,“咋了,伟哥?”

  周立伟缓了缓心神,摇头,“没啥。这报纸你们啥时候有的?”

  修世杰道,“我今天刚去公社邮局拿回来的。自从我寄了稿子和照片,就隔三差五地去公社邮局看看报纸,今天刚好碰见。”

  说完似想到什么,开始掏裤兜,“对了,还有一封信,是给你的。”

  其实这不是什么给周立伟的信,是修家给的一个入伍名额证明。夹带给俢世杰的信里面,俢世杰只是又用了一个信封给装上了。

  冯邵明和赵军也没怀疑什么,还真以为是周立伟的信,他帮忙带回来的。

  周立伟心领神会,笑着道了声谢,就揣进了裤兜里。

  接着又问起报纸的事。

  原来报纸今天才到公社,目前村里除了俢世杰、冯邵明和赵军三人,还没人知道这事。

  俢世杰回村也没多久,都还没来得及跟村里人分享此事。

  周立伟猜测,公社的领导要是看到这两份报纸,肯定会立马派人给大队送报纸来。说不定还得就这两份报纸的报道,开个会议啥的,也会让云松山去公社一趟参加会议。

  所以,最迟明天,公社就会来人。

  几人聊了一会儿,周立伟就将两大包东西给了俢世杰。还有修海平的那封信。其实不是信,里面都是钱票。

  “碰见你大伯和姐了,信是你大伯给的,东西是你姐送来的。”

  俢世杰将信封塞进口袋后,直接打开了一个包,翻了翻里面的东西,见是吃的和穿的,心里十分高兴。

  各种副食应有尽有,大多都是俢世杰喜欢吃的甜食。

  扒拉了几下,拿了一瓶罐头和一袋奶粉留给了周立伟。

  “这玩意儿腥味太重,我喝不惯,给你了。”

  几人听得直抽抽,这精贵东西居然还有人喝不惯,这奶粉可是比麦乳精还难弄到手。

  周立伟没客气地笑着收下,现在的奶粉营养价值还挺高的,是补钙的好东西。正好他家秀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留给她喝再合适不过。

  “谢了。”

  说着也从自己那还没收拾的行李中,掏了三包从长安带回来的点心递了过去。

  “这是从长安带的特产,给你们尝尝。”

  三人接过,高兴地道谢。

  俢世杰的两个大包都不轻,他自己懒得提,丢给了冯邵明和赵军。

  “想吃就得出力。”

  两人笑呵呵地接过,十分乐意。

  现在三人住在一起,关系自然好的很。俢世杰能这样随意,也是没将他们当外人。

  三人走后,周立伟拿着报纸和入伍证明准备去正屋,打开房门的时候,想了想,又转身回了屋,翻开行李,从里面拿了一个铁皮文具盒,夹在了报纸中。又将买的那几本小人书也带上了。

  这都是他在长安闲逛的时候,看见了顺手买的。

  出了房门,就看见高桂香坐在屋檐下做着布鞋,布鞋的鞋底差不多有一厘米的厚度,戳进去还需要用点力气。

  高桂香时不时用针在头上轻轻蹭一下头油,让针头更丝滑,这样做鞋也能省点力气。

  云朝辉在院子一角劈柴,没有看见云松山和云朝辉。

  云朝光倒是知道周立伟回来了,每天这时候都要出去跟他小伙伴玩耍的,今天却没有外出,留在自家院子里疯跑。

  看见周立伟出了门,快速跑了过来,亲切地喊道,“周大哥。”

  周立伟看着眼前这个貌似长高了一截的未来小舅子,勾起了嘴角,没有说话,只扬了扬手里的小人书。

  云朝光眼睛一亮,上前两步,目光灼灼地盯着周立伟手里的东西。

  他可是认出来了,这可是好看的小人书。

  他们学校一个五年级的外村学生,就有这么一本。大家都想看,可是他从来不让人家碰。即使这样,大家都喜欢帮他做这做那,就想能看两眼他的小人书。

  这要是自己将这小人书带到学校去,保准羡慕死个人,搞不好全校的那些小子都得叫自己一声大哥。

  想到这,他兴奋地道,“周大哥,你真是我亲大哥,可太懂我了。”

  周立伟抿嘴偷笑,故意逗他,“别急着高兴,这文小人书的确是买给你的没错,不过,不是现在给你,今天就只是给你看一眼,等你下次考试,考了班级第一名,就将这小人书给你。”

  云朝光傻眼,这兄弟之间送个礼物啥的,怎么还附带条件的?

  周立伟看他那傻呆呆的样子,好心情地往正屋走去。

  云朝光赶紧跟上,“不是,周大哥,我现在就是我们班的第一名,你可以先将小人书送给我了。”

  周立伟顿住脚步,一脸玩味地看着他,“是吗?我怎么听说某人每次考试不是鸭蛋就是两分啊。”

  云朝光尴尬地挠头,“呵呵,那个,倒数第一也是第一嘛。”

  周立伟轻笑一声,没理他,转身朝高桂香打招呼。

  这家伙是村里的孩子王,整天带着村里的那些小伙伴疯玩,心思压根不在学习上,成绩比起他两个哥哥和姐姐,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现在的人对读书也不是特别重视,前有云朝辉和云朝光的例子,不能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也只能回村种地。在很多人看来,会读书还不如会种地。

  这种想法也包括云松山他们。

  所以,云朝光的成绩,他们一家根本没引起重视。总想着他能读就上几年学,不会读书就早点辍学上工挣工分。

  不过,周立伟是知道,读书是有多重要。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好混出头的一条捷径。

  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读书能读出来的,基本上以后都混得不错。

  虽然以后,有他在,不会让这小子混得太差,但所谓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有本事,才算真正混得好。

  上辈子,云秀许他一世深情,一辈子没嫁人,默默守着他。在他入狱后,还帮他照顾家人。

首节 上一节 92/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