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350节

  白承望跟他并排走着,“刚从家属楼过来,我爸让你明天晚上去家里吃午饭。”

  周立伟微微颔首,“嗯,知道了。”

  翌日。

  周立伟白天带着冯平和骆小兵去了东新花园的工地,看看这边的情况。

  现在这边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工人在做的就是小区绿化工作,和房子的装修。

  一期工程周立伟规划了20亩地。一共建了10栋楼。每栋楼都有三个单元。

  全是电梯楼房,最低22层,最高33层。靠街道的两栋房子一楼也修了商铺。

  这次修的房子户型分70、90、110平米的三个户型,没有大户型。

  幸福小区基本都是大户型,这边周立伟就规划成了小户型。

  其实说是小户型,也只是相对幸福小区来说,但跟港城的房子相比,70、90、110平米的房子已经可以算是大户型了。

  如果说幸福小区的房子,周立伟是针对第一批来鹏城发展投资的港商,或是有点钱的港城人,以及白领阶层上班族的话。那这东新花园就是给港城那边想买房又买不起的普通人准备的。

  这边的装修明显比幸福小区的档次要差,基本都是简单和精装修。

  幸福小区可全是豪华装修和精装修。

  而且,精装与精装也存在着差异,用材也不是一个档次。

  只是风格类似罢了。

  再有东新花园小区的绿化也不及幸福小区。

  幸福小区的环境优美,有假山喷泉,还有休息凉亭。以及户外锻炼功能区。

  比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地等。

  小区一看就很高档。

  而东新花园小区就要简单很多,除了几个花坛,就没有其他的了。

  当然,东新花园的房价也要低很多。

  周立伟决定定价在700到800元每平方米之间。

  这可比幸福小区平均成交价要低300多。

  周立伟相信,这个价格肯定会受到港城人的青睐。

  周立伟在这边待了一个上午,处理了一点工作,就去了正在修建的建筑公司大楼那边。

  当初自己拿到这20亩地的时候,就先修了一栋7层楼的员工宿舍楼。

  工人加班加点,不到三个月就将第一栋宿舍楼修好了。

  赶在过年前让工人们都住了进去。

  现在第二栋宿舍楼也早修好。也快住满了人。

  张新立和他妻子来了鹏城后,也住在了这里。分到的是五楼的一间套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

  周立伟来了鹏城后,一直忙着工作,在售楼部的时候跟张新立天天见面,但还没正儿八经地好好说过话。

  这会儿有空,又正好是中午下班时间,张新立也在家。他就让冯平帮忙买了一点东西,然后自己一个人过来看看他们夫妻俩。

  怎么说张新立是他老爸介绍给自己的,以前还是棉纺厂的职工,也算是自己的长辈。

  这大老远地背井离乡过来给自己工作,还是要适当地关心一下的。

  而且这张新立工作能力确实不错。不仅自己工作认真负责,带徒弟也很上心。

  京都那边带出来的几个徒弟现在也能独当一面,包括他妹妹。

  关键这人知根知底,也很可靠。

  来了鹏城后,就让他做了公司财务总监一职。资历和年龄都摆在那里,也没人不服。

  “张叔,我来看看你们。”

  看见他妻子,也笑着招呼,“吴婶子,好久不见。”

  张新立的妻子叫吴美娟,跟他差不多的年纪。

  之前两人都是棉纺厂的工人,自然都认识。

  周立伟亲自登门,张新立夫妻俩都有点激动。

  热情地请周立伟进屋。

  “是啊,好久没见了。还是你结婚的时候见过。”

  周立伟笑着将东西递过去,当时客人多,他都不记得了。

  “你来就来,咋还带东西,让你破费了。”

  吴美娟说话轻声细语,一看性子就是个绵软的。

  周立伟道,“破费啥,您别跟我客气。”

  说着话,几人坐了下来,吴美娟赶紧去泡茶。

  周立伟打量着屋里,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布置得也很温馨。

  看样子两人也在用心生活,而且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

  吴美娟端了茶水给他,他忙道谢。

  “谢谢吴婶,您快别忙活了。坐下来咱们唠唠嗑就行。”

  吴美娟嘴里说好,又端出了花生瓜子糖果啥的待客的零嘴,放在了周立伟面前让他吃。

  还问他有没有吃饭,确定他已经吃过午饭才坐了下来。

  周立伟喝了一口茶,才又开口,“张叔吴婶,怎么样,过来都习惯吗?”

  张新立和吴美娟都是一脸笑。

  “习惯习惯,这里一切都好。”

第545章 缺人才

  两人这话自然有客气的成分在。

  其他的都好说,就是有点不适应气候问题。

  这才五月份,就已经感觉很热了。蒲扇就不能离手。

  不过,相对于在京都天天被儿子儿媳吵闹,天气炎热这点问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周立伟见两人说着话还打着蒲扇,就知道两人怕热。

  心里想着,回头给两人送一台电风扇过来。

  夏天到了,鹏城这边不准备风扇确实有点难熬。

  跟张新立夫妻俩聊了一会儿,就差不多到了上班时间。

  张新立要去上班,周立伟也就跟着下了楼。

  他正好也要看看这边的情况。

  当初这边的20亩地分开了两个区域,一个是员工宿舍区,一个是建筑公司的场地。

  目前员工宿舍已经修好了两栋七层楼,第三栋宿舍楼正在建设。

  另一边建筑公司的建设进度就要慢很多。

  当初整个公司的设计就搞了大半个月,还是哈德森和梁建豪共同出的设计。

  年前两人将设计稿整出来才都离开鹏城。

  周立伟想将公司做大做强,首先公司的门面就得做好。

  要体现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既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还得功能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目前公司的办公大楼也才建了一半,其他地方都还没开始建设。

  周立伟预估,公司整个建好估计要等明年去了。

  他在这里遇到了祁光荣和六子。

  两人戴着安全帽跟一个工程师在沟通什么。

  周立伟走过去只在一旁静静听着,没有打扰。

  等他们说完,那位工程师离开,周立伟才过去跟祁光荣和六子打招呼。

  “祁哥,有什么问题?”

  祁光荣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就是咱们懂技术的人手不太够,这个工程师身兼数职,忙得团团转,有点怨言。”

  确实缺高端的技术型人才。这个周立伟也感觉到了。

  主要是他们的工程也越来越多,原本只有一个幸福小区,后来又是东新花园,又是员工宿舍,还有这公司大楼。

  工程一多,在没有技术人员增加的情况下,这些工程师的工作量肯定要增加很多。

  几个工程之间来回轴转,忙得晕头转向。

  要不是高额的工资和奖金撑着,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鹏城这边到处都在搞建设,实在不好招工,尤其是这种技术人才。

  年前周立伟又将梁建豪和高全友弄回了京都。这边的人手就更紧张了。

  别看梁建豪是建筑设计师,但他也算是全能型人才,就连电工也是懂的,一个人可以当几个人用。

  周立伟想了想,说道,“祁哥,我来想办法。”

  祁光荣嗯了一声,“我这边也给少华通过电话了,看看能不能让他们老师介绍几个人才过来。”

  周立伟也是想到了同样的办法,他准备问问梁建豪可不可以从设计院撬两个墙角过来的同时,也想问问董老他们。

  当初在志河县的小院里,他和媳妇收拾那间杂物房的时候,里面有很多建筑方面的书籍。

  他那时候就怀疑董老是搞建筑的。

  只是后来董家二老回到京大后,都不是建筑系的老师,也就没问过。

  他准备这次打电话问问,也不是让他们那么大年纪了还来鹏城帮自己干活,可以让他们帮忙介绍几个。

  这个介绍不是介绍学校的学生,而是能真正过来上手干活的人。

  下午,周立伟抽空先给董家二老打去了电话,董老头哼哼地答应了下来。

  “我尽量给你找,不过人家不一定愿意大老远地跑到你那里去,人家在京都干得好好的,都有不错的单位。”

  周立伟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他道,“我这边底薪1000,干得好还有奖金,公司会分房。”

  分房这个是针对技术人才的。为了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他不介意拿房子诱惑。

  董老头:“你这底薪是一个月的还是一年的。”

  周立伟无语极了,这老头格局不行啊。

首节 上一节 350/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